道光镇原县志
作者:佚名
李从图总纂,道光二十六年(1846)成书。该志在张辉祖原纂辑稿基础上增删而成。李从图,江西南城人,道光己丑翰林,改授文县知县。道光二十六年任镇原知县,其所增删、刊刻的张辉祖原纂县志,共二十三卷,分图、纪、表、志、传五类,涵盖恩纶、恩泽、官师、人物、选举、乡贤、孝友、节烈、寓贤、大事、沿革、天文、地理、建置、食货、礼乐、风俗、经籍、学校、兵防、拾遗、艺文、方技、仙释、叙传等方面。资料丰富,内容浩瀚,体例完备,集清代前期镇原县所编各志之大成,为此后镇原各志续编之蓝本,是古代地方史志中难得的佳作之一。光绪年间,镇原中峰书院刻版重印,分别藏于国家、甘肃省和陇东学院图书馆,有破损。2004年镇原县根据各种藏本整理,影印内部交流。
猜你喜欢的书
江西舆地图说
地理图说。明赵秉忠撰。一卷。秉忠字季卿。万历状元,官翰林、礼部尚书。此为《纪录汇编》卷二百八之单编图说并存。分载五道、十三郡、七十七邑、十四卫所,略述其地理沿革、位置、经济状况、设防情况,标明其繁荣、险要程度。文字简练,层次分明,但嫌过略。有《纪录汇编》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品茶要录
宋代茶书,《品茶要录》一卷,宋黄儒撰。儒字道辅,陈振孙《书录解题》作道父者误也。建安人。熙宁六年进士。此书不载於《宋史·艺文志》,明新安程百二始刊行之。有苏轼书后一篇,称儒博学能文,不幸早亡,云其文见阁本《东坡外集》。上元焦竑因录附其后。然《东坡外集》实伪本(说详集部本条下),则此文亦在疑信间也。书中皆论建茶,分为十篇。一采造过时,二白合盗叶,三入杂,四蒸不熟,五过熟,六焦釜,七压叶,八清膏,九伤焙,十辩壑源沙溪。前后各为总论一篇,大旨以茶之采制烹试,各有其法,低昂得失,所辨甚微。园民射利售欺,易以淆混,故特详著其病以示人。与他家《茶录》惟论地产品目及烹试器具者,用意稍别。惟东溪《试茶录》内有茶病一条,所称鸟蒂白合蒸芽必熟诸语,亦仅略陈端绪,不及此书之详明。录存其说,亦可以互资考证也。苏轼跋称其:“博学能文,淡然精深,有道之士也。作《品茶要录》十篇,委曲微妙,……予悲其不幸早亡,独此书传于世。”
老老恒言
养生类著作。清·曹庭栋著,全书共五卷。初刻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后因遭兵燹板毁,同治九年(1870)重刻。又名《养生随笔》。前二卷详晨昏动乱之宜,后二卷列居处备用之要,末附粥谱一卷,皆为调养治疾之需。全书所述,有论有法,周详实用。全书谈及老年人衣、食、住、行的养生方法,其中卷2中有老年人导引法,卧势5条,立式5条,坐式10条,均是为老年所制,简便易行。如卧式中有1条是导引手足十指,“仰卧,伸两足,竖足趾。伸两臂,伸十指,俱着力向下。左右连身牵动数遍。”
养生类纂
一名《杂纂诸家养生至宝》,宋代周守忠辑,二卷。书成于宁宗嘉定十三年 (1220年)。首为《总叙部》,次为天文、地理、人事、毛兽、鳞介、米谷、果实、菜蔬、草木、服饵等十部。全书征引历代养生学典籍一百三十余种,是对南宋以前养生学成就的一次系统整理,资料丰富,切合实用,分门别类,便于检索。书中强调保精、调气、养神是长寿的根本。认为“精者神之本,气者神之主”,故须“因气养精,因精养神”,“养其精气神,则性命长生矣。”同时对天文、地理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对生活中一些琐碎细节,如涕唾、便溺、愁泣、歌舞、睡眠、叩齿、交合等方面的摄养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有明万历二十年 (1592年) 虎林 胡氏文会堂校梓 《寿养丛书》 本等。周守忠 (或作“中”),字松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古通今,儒雅风流,兼通医理,并谙养生。编撰除本书外,尚有《养生月览》、《历代名医蒙术》、《姝联》(又名《姬侍类偶》) 等。
中国哲学研究
王国维著。王国维对于现代中国哲学学科建构具有开创性的贡献。他通过对于康德和叔本华哲学的介绍,提出了他自己的哲学观,认为哲学是追求真理的学问。同时他还对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做出了分析,并试图西方哲学的范式来整理中国哲学的资料,对20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具有重大影响。王国维认为理有广狭二义。广义的理即“理由”:就自然界说,一切事物必有所以存在之故,即理由;就人的知识说,一切命题必有其论据、亦即理由,所以充足理由律为“世界普遍之法则”与“知力普遍之形式”。狭义的理即“理性”,就是“吾人构造概念及定概念间之关系之作用,而知力之一种也”。王国维根据康德、叔本华的观点,以为理由、理性都是“主观上之物”,并无客观的意义。但是“朱子之所谓理与希腊斯多噶派之所谓理,皆预想一客观的理存于生天生地生人之前,而吾心之理不过其一部分而已”。
释摩诃衍论赞玄疏
释摩诃衍论赞玄疏,五,辽法悟撰并序,耶律孝杰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