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怀庆府志
作者:佚名
清康熙年修《怀庆府志》十八卷,刘维世修,萧瑞苞、乔腾凤纂。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刻本。刘维世,字静寰,奉天籍海州人,廪贡,时任怀庆知府。萧瑞苞,宇季常,又字叔方,河内(今沁阳)人。康熙间贡生,官至渐川教谕。乔腾凤,字遥集,孟县人,崇祯十五年(1642年),举人。清入关后不仕,居家讲学,杜门著书,但多未刊。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主修《孟县志》十二卷。怀庆,战国属魏,汉曰河内郡,后魏置怀府,元改为怀庆路,明又设怀庆府,清因之,民国二年(1913年)废。怀庆府所辖地历史悠久,曾有司马懿、竹林七贤、韩愈、李商隐、郭熙、张渭、朱载堉等历史名人,陈氏太极拳、四大怀药、怀梆戏、愚公移山等都出现在此域。怀庆府为今河南省焦作市。卷一建置沿革、星野、疆域形势;卷二四赋、户口、盐引、物产、乡镇、风俗;卷三山川、河渠、关津、桥梁、古迹;卷四城池、公署、学校、祀典、储恤、帝后、爵封、戚畹;卷五秩官、宦绩附名宦;卷六科贡、征辟、封荫、武备;卷七人物附乡贤;卷八忠节、隐逸、孝义、列女、流寓、方伎、附录;卷九古事;卷十仙释、寺观、陵墓、杂志;卷十一至十八艺文。共十一门,领目若干。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狄康卡卡乡夜话
俄国中篇小说。尼·果戈理著。1830年在彼得堡出版了小说的第1部,次年出版了第2部。中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出版,满涛译。 全书共18.6万字,由8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独立成篇,由故事讲述者养蜂人鲁得·潘柯将它们串成一体。8个故事依次为《索罗庆采市集》、《圣约翰节前夜》、《五月的夜》、《失落的国书》、《圣诞节前夜》、《可怕的复仇》、《伊凡·费多罗维奇·希邦卡和他的姨妈》和《魔地》。 每集前各有一篇以养蜂老人鲁狄·潘卡的名义写的前言。这些作品大多取材于乌克兰民间故事。以高亢的浪漫主义激情、幽默的笔调和鲜明的色彩,描绘了乌克兰人民美丽的心灵、纯洁健康的道德感情,以及热情奔放、欢快豪爽的民族性格。小说的中心人物是普通的男女青年,他们从外貌到心灵都异常美丽,性格开朗, 感情真挚。《五月之夜》里的小伙子们珍惜自己的自由权利;《索罗庆采市集》中的青年男女真诚相爱,纯浩无邪;《圣诞节前夜》中的铁匠瓦古拉用智慧和勇敢降服了魔鬼而获得爱情的幸福;《可怕的复仇》中的丹尼尔同民族的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第二集中的《伊凡·费多罗维奇·施邦卡和他的姨妈》一篇与众不同,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以写实的笔法讽刺描写了地主阶级枯燥无聊的生活和庸俗贫乏的精神世界。
中国的礼乐风景
《中国的礼乐风景》是胡兰成晚年最重要的一部思想专著。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博士预言,中国文明将照亮21世纪。胡兰成自信惟中国文明的新生是二战以后世界的转机,中国文明的复兴可救产国主义社会之弊。“礼乐是人世的风景,乐是风,礼是景致。”胡兰成视野浩瀚,思想幽微。本书以“礼”、“乐”为纲,枝蔓到诸如东方(主要是中国、日本和印度)的文明制度、易经、宗教、革命、文学、音乐、书法、绘画、舞蹈……;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科学、文学、雕塑、绘画、歌剧、古典音乐、摇滚乐……它们各自的式样、行成和演变,以及相互间的影响和交融。这是晨钟之作,大义精微;这是常识之书,是普及文化、艺术的经典之作。胡兰成让我们重新建立华夏民族与中国文明的自尊自信,以传统文明之智慧救工业社会的种种弊端,再现新时代的礼乐风景。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又名《解形遁变流景玉光》。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太上九真明科》、《上清众经诸真圣秘》等书已引述此经。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正一部。经文言落三尸解五苦之法。谓人身中有三尸道、五苦道(又称三恶门、五道门),此三尸五苦遏人招真之路,断人修仙之门,故学仙者应修持落三尸解五苦之法,方能飞升成仙。其法以存神诵咒,书佩「灭欲斩尸变景流光玉符」为行道要诀。
周易象义
元丁易东撰。十六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此书据《易》象以明义,故名曰《象义》。全书取象之例凡十二,为本体、互体、卦变、正应、动爻、变卦、伏卦、互对、反对、比爻、原画、纳甲等。《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于前人旧说,大抵以李鼎祚《周易集解》、朱震《汉上易传》为宗,而又谓李失之泥、朱伤于巧。故不主一家。如卦变之说,则取邵子、朱子;变卦之说,则取沈该、都絜;筮占之说,则取朱子、蔡渊、冯椅。远绍旁搜,要归于变动不居之旨,亦言象者所当考也。诸家著录,多作十卷;惟朱睦㮮《授经图》作《易传》十一卷,焦竑《经籍志》作《易传》十四卷。考易东所著,别无《易传》之名,盖即此编。朱氏并其《论例》一卷数之,为十一卷;焦氏又并其《大衍索隐》三卷数之,遂为十四卷耳。朱彝尊《经义考》作十卷,注曰:‘存’。然世所传本残阙特甚,仅存十之二、三,又非彝尊之所见。惟散见《永乐大典》中者排比其文,仅阙《豫》、《随》、《无妄》、《大壮》、《睽》、《蹇》、《中孚》七卦及《晋》卦之后四爻,余皆完具。与残本互相参补,遂还旧观。以篇页颇繁,谨析为一十六卷,以便循览。原本附有《大衍策数》诸图,多已见《大衍索隐》中,今不复录。其《论例》一卷,自述撰述之旨颇备,今仍录以弁首焉。”按,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云:“瞿镛藏有宋刻残本,《四库》本所阙《豫》、《随》、《无妄》、《大壮》、《睽》、《蹇》、《中孚·象传》注及《系辞上》‘彖也者,言乎其失得’至‘各指其所也’之注,宋本皆全。瞿氏录其文入《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一。好事者若刻此书,可据以补入。惟《四库》本《豫》、《随》、《无妄》经注之阙也,瞿氏宋本亦阙,则终无可考焉。”又按,北京图书馆今藏此书元刻本,题《周易象义》十二卷,有清季锡畴校语,可资参考。
痴人福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4卷8回。无名氏撰。有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书局石印本。卷首有嘉庆十年(1805)梅石山人的序,称“偶于残卷中捡有一书,系是抄本,名《痴人福》”,“令梓人翻刻印行世,大可点省于世事耳。”有绘图18幅。该书讲述田北平的故事。荆州田北平虽然富甲一方,但像貌奇丑,却阴差阳错地连娶了3个如花似玉的妻子,然而都嫌其丑陋,逃避净室,并题匾额为“奈何天”。田北平得仆人田义之助,焚券免债,输粮助边,救济军队及灾民,多有善行,故而感动了上帝,遣使把他变形为美男子。皇帝也因功封他为尚义君,3个妻子皆为诰命夫人,一门从此和谐。小说本事出自李渔《无声戏》第一回《丑郎君怕娇偏得艳》,亦即《连城璧》第五回《美妇同遭花烛冤,村郎偏享温柔福》,主人公名阙里侯。后李渔自己又据此敷衍,作为传奇《奈何天》,改主人公名为阙素封,编为一部极富讽刺意义的以大团圆为结局的喜剧。小说《痴人福》就是根据传奇《奈何天》改编而成,故而处处留存有戏曲的痕迹。由于改编粗糙,所以《痴人福》作为小说显得线索杂乱,头绪纷繁,联络生硬,且人物都一出场便自报家门,叙述身世,故事情节进展也多从人物口中说出,戏曲色彩十分浓厚。同时,小说也承袭了传奇富于讽刺色彩、语言活泼生动、多用口语,以及李渔作品惯有的好发议论的特点,尚有可观之处。
关中创立戒坛图经
佛教律仪书。唐道宣撰。一卷。唐乾封二年(667)道宣在终南山麓清宫精舍创立戒坛,同年“博寻群录,统括所闻”,撰写此书,以明戒坛创立始末及立戒坛之法。书分十一章:戒坛元结教兴第一、戒坛立名显号第二、戒坛形重相状第三、戒坛高下广狭第四、戒坛大界内外第五、戒坛结法先后第六、戒坛集僧远近第七、戒坛作业成败第八、戒坛受时仪轨第九、戒坛功能远近第十、戒坛赞述辨德第十一。此书在宋代有“旧本”和绍兴二十二年(1152)的校刻本,但在国内均已失传。今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