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沈阳纪程

作者:潘祖荫
潘氏沈阳纪程

清潘祖荫撰。1卷。潘于同治六年 (1867)以工部侍郎奉命赴盛京勘验福陵牌楼工程,以往返途中日记成是书。其中多有满族兴起时之史事轶闻。有同治刊本及《辽海丛书》本。

潘祖荫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班纳姐妹

班纳姐妹

《班纳姐妹》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丝·华顿早期的一部中篇小说,描绘了纽约贫民区两姐妹的生活,情节看似简单易懂,但写作手法细腻精致,寓意深刻,内涵极为丰富。通过对故事人物的分析、时钟的暗示和万寿菊等象征意义的解读,展示了小说的多重主题。

诗人与小鸟

诗人与小鸟

本书精选了谢六逸先生的经典文学作品,包括写给孩子们的童话和整理的日本民间故事、写给青少年的劝诫、写给生活的随笔和散文等等。我们可以从中一窥谢六逸先生对童心的呵护、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世的感悟。语言优美生动,引人遐思。

贫血集

贫血集

短篇小说集。1944年3月文聿出版社第1版。现收入《老舍文集》第9卷、《老舍小说全集》第11卷。内有《小序》。收入《恋》《小木头人》《不成问题的问题》《八太爷》《一筒炮台烟》5篇。书名“贫血”是因为作者在抗战时期患有严重的贫血症。

碧苑坛经

碧苑坛经

《碧苑坛经》系明末清初全真道龙门派高道王常月的重要宣教经典,龙门派能够在清初出现“中兴”局面,很大程度上跟王常月推行的持戒重律、开坛授戒、炼心养性等措施相关。生死问题是宗教的核心问题,道教也不例外,因而追求“长生久视”就成为了道教道、法、术思想体系的首要目标。王常月在《碧苑坛经》当中也着重探讨了他对“不死”的看法,这反映了全真道在明末清初修道思想上的一种回归,即回归到蒙元时期的修道思想主流上,也是一种正本清源的举措。

诗经劄记

诗经劄记

一卷,清杨名时著。其书为读《诗》所记,大旨以李光地《诗所》为宗,而斟酌于《小序》、《诗集传》之间。但《诗所》论“季札观乐”,谓所陈皆西周之诗,无东迁以后诗。此书则据变风终于陈灵公,在鲁宣公十年(前599)至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吴子来聘已是五十五年后了;又引《左传》卿大夫所赋已见东迁后的诗,列国具备其文。论证季札观乐,已有东迁以后诗。绝不回护师(李光地)说,可谓能破除讲学家门户之见。其证二叔非管、蔡,论三五在东,解上帝耆之,辨新宫非斯干等,皆有考证,有所发明。今存《四库全书》。

般若心经注解

般若心经注解

般若心经注解,一卷,明真可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