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律历考
作者:邢云路章节列表
升序↑- 提要
- 原序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邢云路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江西舆地图说
地理图说。明赵秉忠撰。一卷。秉忠字季卿。万历状元,官翰林、礼部尚书。此为《纪录汇编》卷二百八之单编图说并存。分载五道、十三郡、七十七邑、十四卫所,略述其地理沿革、位置、经济状况、设防情况,标明其繁荣、险要程度。文字简练,层次分明,但嫌过略。有《纪录汇编》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通玄真经缵义
十二卷。宋杜道坚撰。杜道坚收藏和撰注的道经颇多,有 《道德玄经原旨》、《玄经原旨发挥》、《通玄真经缵义》等,《通玄真经缵义》又名《文子缵义》。前人研究《文子》的学者,有北魏李暹作《文子注》,将计然、文子二人合称为一人,认为文子姓辛名钘。唐马总《意林》称李暹之说谬甚。唐颜师古作《汉书注》,称文子与孔子并时,但又提出“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的疑问。唐柳宗元指斥《文子》为“驳书”,认为其书不纯。杜道坚撰《文子缵义》,认为范蠡师计然见于《史记》,同意颜师古关于文孔二子同时的说法,认为徐灵府因有与平王问答而称计然为周平王时人误甚。认为所说的与平王问可能是指楚平王,文子、计然是同一人。传说计筹山是因文子计然曾筹度于此而得名。所以杜道坚自称在那里修道是为了访文子之遗踪,建白石通玄观。因获《文子》故编,闲暇时分章缵义而成其书。杜道坚采用《文子》十二篇本,录其原文,依段分章,于每章之后作缵义。集众家解说,又申已意,文理通畅,不失道家旨意。此书在流传过程中已有散失,清《四库》馆据《永乐大典》仅录七篇,又据它本补《文子》原文以足十二篇之数。而明《道藏》本中仍存全书十二篇,可惜《四库全书》撰修时未审其详。后世学者对《文子缵义》一书颇为推重,认为此书是北魏以来保留最全的《文子》注本,认为观此书所载《文子》原文,如见诸家善本,对于后世研究 《文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存明 《道藏》本、清《四库全书》本、《道藏举要》本,《二十二子》本、《二十五子汇函》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四部备要》本等 (皆题《文子缵义》)。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洞真太上大素玉箓。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期。系纂集《石景金阳素经》及上清派符文秘契而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前一部分述三太君,与《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玄真经》同。 后有三种秘契,及《金精石景水母之经》,述服符轻举之术。《真诰》著录《赤丹金精石景水母》。本书盖由二经杂合而成。述存神与服符。盖为六朝道经。
金丹四百字彭好古批注
七返九还金液大丹者,七以火数,九乃金数。以火炼金,返本还元,谓之金丹。以身心分上下両弦,以神気别冬夏二至,以形神契坎离二卦。以东魂之木、西魄之金、南神之火、北精之水、中意之土,是以攅簇五行。以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缄舌気,是为和合四象。
周易注
易学著作。魏王弼、晋韩康伯撰。是一部带有“统合儒道”思想观点的《周易》注本。全书十卷。王弼撰《略例》一卷、《上下经》注以及《文言传》、《彖传》、《象传》注六卷,韩康伯补撰《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注三卷,使之成为一个体系齐全的注本。魏晋时代,玄学盛兴,谈玄成为一种时尚。当时玄学家分为两派:一派崇尚老庄思想,完全鄙弃儒学;一派则援道入儒,企图使儒道合流。王弼是后一派玄学家的代表人物,《周易注》就是他儒道结合的玄学思想的产物。《周易》本为古人卜筮所用之书,原只有六十四卦(每卦由卦画、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组成),纯粹为一个符号系统;先秦儒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撰成《易传》十篇(称为《十翼》),与六十四卦合为一书,使之成为专谈儒家哲理的书,以后便成为儒家经典。西汉时,大多数易学家吸取了《易经》卜筮方法,融入方士术数,说以象数灾异,到了东汉便流于谶纬迷信。王弼对此不满,于是摒弃汉儒灾异、谶纬之说,以《传》解《经》,将解释卦、爻辞内容的《彖传》、《象传》分别附在诸卦之后,将论述乾、坤二卦基本思想的《文言传》分附二卦后面,恢复先秦儒家说《易》之本来面貌。然后援道入儒,以儒道结合的玄学思想体系,对六十四卦作了思辩哲理的精致解说,开了后世以义理说《易》的先河。此书颇为后世推重,魏晋以后说《易》者多从之。版本很多,主要有《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以及《十三经注疏》本。
佛学问答类编
问: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大事是何等事?(余萍)答:大事者,生死也。请细思想,人间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惟此事独佛能了之,所以应世,来为众生解决此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