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云路

- 姓名:邢云路
- 别名:字士登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安肃(今河北省徐水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邢云路,生卒年不详,明代天文学家。字士登,安肃(今河北省徐水县)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三年(1595)任河南佥事时,发现《大统历》与天象实测不合,因而奏请改历。他的奏疏受到钦天官员的攻击。礼部侍郎范谦推举他主持改历,也无结果。万历三十六年戊申,他在兰州时曾立6丈高表以测日影,算得这一年立春时刻与钦天监所推不同,写成《戊申立春考证》一卷。书中提出一回归年长度为365.242190日,同现代理论计算只差2.3秒,万历四十四年献《七政真数》,叙述推算历法的方法。天启元年(1621),以古今交食数例,指出《授时历》的不足。著《古今律历考》七二卷,指陈历代历法得失。他曾参加两次改历运动(1595和1610),是明末复兴天文学的重要人物。
邢云路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松阳钞存
二卷。清陆陇其 (见《古文尚书考》)撰。陆氏为灵寿知县时,于官事之暇,取其所著《问学录》、《日记》二书,摘选其中切要之语,录为一编,以示学者。灵寿乃古松阳地,故以“松阳钞存”为名。共七十五条,分道体、为学、处事、教学、辨学术、观圣贤六门。篇幅虽小,而多论学之语。如论道体谓“周子 《太极图》全是知天命之学”,论为学谓 “张子《西铭》从《孟子·尽心》一章来”,辨学术谓“罗念庵在阳明之后,深知阳明末流之弊,而欲以主静功夫救之”,“至若李见罗亦深言阳明末流之弊,而取止至善为宗旨,只是将阳明之良知,改头换面耳,非有二也,其学又在念庵、景逸之下也”,等等。多论及明代及清初学术。该书原本七十八条,张伯行曾为刊行,删其与《问学录》相重复者,仅存二十八条,殊失陆氏本义。后为杨开基重编,分为六门,仍以原条次序注于本条之下,以存其旧,而别以己见附识于后。并于书前作序,称《问学录》为陆氏中年之书,此本为晚年手定之书,极论张伯行刊本为非。又有陇其之孙申宪所作之跋,亦谓伯行所刻陇其遗书四种之中唯《读礼志疑》、《读朱随笔》 为足本,此书及 《问学录》均删节失真。该书有《四库全书》本、《当归草堂丛书》本、《西京清麓丛书》 续编本等。
古唐诗镜
《古诗镜》三十六卷,《唐诗镜》五十四卷。明陆时雍撰, 时雍字仲昭,桐乡人,崇祯癸酉贡生。是编选自汉魏以迄晚唐 之诗,分为二集。前有总论一篇,其大旨以神韵为宗,情境为 主。如云: 诗须观其自得,古人佳处不在言语间。又云: 气太 重,意太深,声太宏,色太厉,佳而不佳,反以此病。又云: 诗不患无材,而患材之扬; 不患无情,而患情之肆; 不患无 言,而患言之尽; 不患无景,而患景之烦。所言皆妙解诗理。 其间如《孔雀东南飞》 一诗,讥其情词之纰缪,而于储光羲、 孟浩然辈亦俱有微词,盖其时王李余波,相沿未息,学者方以 吞剥为工,故于蹊径易寻者,往往加之排斥,欲以此针砭流 俗,故不免于惩羹而吹虀。然其采摭精审,评释详核,凡运会 升降,一一皆可考见其源流,在明末诸选之中,固不可不谓之善本矣。
宋元戏曲史
一名《宋元戏曲考》。戏曲史。清末王国维撰。十六章。国维有《王国维遗书》已著录。作者认为中国戏曲至宋元大盛,却囿于传统,横遭鄙弃,无人整理论述,便从中年开始研究。先后完成《曲录》、《戏曲考原》、《宋大曲考》、《优语录》、《古剧脚色考》、《曲调源流考》、《录鬼簿校注》、《录曲余谈》等著作,在此基础上,于一九一二年旅居日本时撰成此书。分上古至五代、宋之滑稽戏、金院本、元杂剧、南戏等五个历史阶段,论述戏曲的发生发展。“余论”带有总结性质,“附录”载元戏曲家小传凡四十余人。资料丰富,搜罗浩繁,为中国第一部戏曲发展史,实开近代戏曲研究之先河。特别是从古代歌舞降神的巫觋活动和宫廷俳优作戏,探索古剧起源,指出“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多有独到之处。依次论述从原始歌舞调戏,由汉至唐,乃演进为略具情节的歌舞戏、参军戏。至宋综合为滑稽戏、小说、乐曲,产生杂剧。至金又有“院本”,已能搬演完整故事,形成戏剧。但演唱形式是一人独唱还是按角色扮演,已不可考。故作者谓“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立论严谨,符合历史实际。其对元曲艺术价值亦有精辟论述:“以为能道人情,状物态,词采俊拔,而出乎自然,盖古所未有,而后人所不能仿佛也。”实发前人所未发,在文学史上第一次给元曲以公正的评价,影响深远。有《王国维遗书》本,《国学小丛书本》今收入中国戏剧出版社编《王国维戏曲论文集》。
双槐岁钞
笔记。明黄瑜(1426—1497)撰。十卷。瑜字廷美,香山(今广东中山)人。景泰举人,官长乐县知县,有惠政,后因刚直弃官。瑜自景泰七年起,每遇所见所闻,辄自抄录,积四十年成此编,以其曾植双槐,筑亭吟咏其间,自称双槐老人,书因以名。弘治八年(1495)书成,所载洪武至弘治初朝野故事,凡二百二十篇,十万余字,其中洪武初科第及永乐庶吉士两篇,为瑜孙黄佐补。其记科举、军政、边备等条,皆可补史志之缺。亦载朝野轶事琐闻,多资参考。全书首尾贯穿,文采可观,在明人野史中颇有体要,钱谦益极称此书记载之核(见《绛云楼书目》)。惟略失于剪裁。有明嘉靖重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六册,善本。《岭南遗书》、《丛书集成初编》及台湾版《笔记小说大观》本。
尼羯磨
律学著述。唐怀素集。三卷。系集录《四分律》中羯磨部分之别行本。全书列“方便篇”至“修奉篇”共十七篇文。历代大藏经均有收载。
太子须大拏经
一卷,西晋圣贤译。说佛往昔为须大拏Sud&amacronna太子入檀特山行檀波罗蜜之事。须大拏或作须达,苏达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