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县志卷之二

邑后学张凤羽仲威氏编辑iUk中华典藏网

○山  川  桥梁  附iUk中华典藏网

云屯山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东连栖霞,北连黄县诸山,绵亘百余里。山形高峻,上薄云汉。每日夕,即烟云四塞,山谷猕漫。中有上九盘、下九盘、上祥光观、下祥光观诸胜迹。山中人呼为云屯顶。又祥光烟月,为八景之一,详见疆域。iUk中华典藏网

滴水崖  在下祥光观西北二里许。壁立千余仞,瀑布由罅出,触巨石则迸散如万斛珠,随风惊溅。崖旧有庵,今废。iUk中华典藏网

秋千柱  由滴水崖北行,可五六里,又折而西,两峰高并,上矗云霄。遥望之,如华表对峙。里人谓之秋千柱,以形名也。iUk中华典藏网

六公涧  由秋千柱而西,可里许,名下九盘,路陡峻,几不可步,又北折二里而遥,即六公涧,相传神仙唐公、郎公、化公、志公、张公、寥公修真处。洞之土者凡六区,石碾、石臼各一。又有芍药、毛竹皆不植自生,亦奇迹也。迤北为上九盘,道益险。过此,则上祥光观。iUk中华典藏网

鹤姑顶  在上祥光观西北。一望苍松,弥漫山谷,每大风起,则数里中松涛谡谡。相传昔仙姑跨鹤飞升处。iUk中华典藏网

绣幕屏  在下祥光观南。高峰秀削,形如绣模。为观前朝山,又名孤山。以上皆云屯顶名胜最著者。又有莲花盆、试剑石诸异境,指不胜屈,未能悉载云。iUk中华典藏网

罗山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下有班仙洞,羽士班全真修炼处,详见游山记。   iUk中华典藏网

马耳山  在下祥光观西。峰峦秀拔,有竹批双耳之形,故名。里人谓之马鞍山。山之麓,有龙门洞,可容百许人,世传有妇人产龙于此。iUk中华典藏网

风喙山  在县北三十五里。原名牛心山,元陈节斋过此,易今名。iUk中华典藏网

虚空山  在风喙山北。其山中空,玲珑多洞穴,未易更仆。每寇作,土人多于此避兵。iUk中华典藏网

狗儿山  在县北四十里。与马耳山相连。上有巨石,蹲踞如犬状。iUk中华典藏网

官儿山  在县东北二十里。iUk中华典藏网

季山  在县东北十五里。不与群山相连,孤峰秀拔。每登其山,四望廓如。iUk中华典藏网

滚泉山  在县东里许。山之下泉凡数处,有如沸汤者,迤北则少温,又有温凉并流,《齐乘》名汤泉阜云。泉出阜南,极热,西流合冷泉入池,始可浴。按刘同人考汤泉,或曰赤道经之。王褒《汤泉铭》曰:“白礬上彻,丹砂下沉。”或曰,下有硫黄以为之根,其臭,硫也。而味正淡。西洋熊三拔水法曰,“汤泉硫之华,疾寒服硫,不若服汤泉。”其实由地气熇沍温凉之征变,故壤为之硫,泉为之汤,岂根硫也?西国有山焉,七十余泉皆汤。国王试得其性、味气、各所主治,各标厥泉,以教国人,不独硫焉。苏门答刺国境布姑儿山,产皆硫黄,闻其泉汤也。又水火者阴阳之袭精。阴得质而阳得气,为泉为汤;阳得质而得气,为焰为凉。然而水性非热,火性非凉,汤泉以贮器还,凉焰丘之凉焰以,然物还热。唐刘餗曰:‘江宁县寺有晋长明灯,岁久,火色变青而不热。’质存气易,此其征矣。汤泉最著骊山,最洁香溪,最热遵化,而分宁、而临川、而崇仁、而安宁、而宁州、而白崖、而德胜关、而浪穹、而宜良、而邓州、而庐陵、而京山、而新田,此皆景物,略之班班可据者。然招邑汤泉,热不下遵化,其温凉并流奇观,为天下最,而载笔者不为表章何与?僻处东陲,山灵抱恨。诸如此类,可胜道哉!iUk中华典藏网

双山  在县东十里。两峰排列如伯仲雁行,世传邑有兄弟同登,以此。iUk中华典藏网

转山  在县东十里。iUk中华典藏网

黑山  在县东四十里。山多松岚,为一邑利薮。iUk中华典藏网

仙姑山  在县东南十五里。山有仙姑殿、仙人迹,详见古迹、寺观。iUk中华典藏网

腰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iUk中华典藏网

齐山  在县南三十里。与栖霞方山相距四十里而遥。父老相传,昔清明后,有行人晨起,见白云出山巅,少刻弥漫缭绕,东与方山合,有楼阁村舍诸形状,仿佛人物往来其间。后好事候之,终不可得。倘亦海市蜃楼类与?iUk中华典藏网

分水岭  在县南十五里。iUk中华典藏网

银山  在县南五十里。山顶有澄潭,深不可测,其水与海潮应节。意者谷王所吐纳与?iUk中华典藏网

架旗山  在县西南七里,相传唐太宗征高丽屯兵架旗处。余按《唐书》唐太宗东征,取道营、平之间,未尝由东莱泛海也。贞观十八年十月,以张亮为平壤大总管,帅兵四万,舰五百,自东莱泛海征高丽,则屯兵架旗或即此与?然亦无考。又架旗阴雨为八景之一,详见疆域。iUk中华典藏网

塔子山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上有张公庙,公讳德立,土人祷雨多应。iUk中华典藏网

灵山  在县西四十里。上有灵山寺,每旱祷雨辄应。iUk中华典藏网

望儿山  在县西六十里。世有子从戍,父此山望之,卒,葬山麓。iUk中华典藏网

确山  在县西五十里。石峰峭拔,壁立千寻。上有确山娘娘祠,祈子者多应。今复建碧霞行宫,改名金华山。iUk中华典藏网

雾云山  在县西十五里,为县治来龙少祖。山形高峻,连绵十里。每晨卯之交,烟云蚕吐,迥合山麓,不知山之为云,云之为山也。iUk中华典藏网

灵应山  在县西北二十里,峰峦耸拔,山半出泉,清冽可掬。iUk中华典藏网

张画山  在县北十五里。山高林茂,如列图画。又雾云寺石碣,名瞻华山。旧志张画先春,为八景之一,详见疆域。iUk中华典藏网

长山  在县北十八里。产苍术,入药最良。iUk中华典藏网

黄山  在县北四十里,为县治大河关锁。山麓为黄山庵,上有元君行祠。跻其巅,去海不数里。北眺长溟,一碧万顷。前人于此观海,题咏颇多。iUk中华典藏网

海  在县西北五十里。《列子》云:“渤海之东,有大壑焉,不知几亿万里,实为无底之谷,名曰归墟。八紘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即此。有东良海口巡检司。iUk中华典藏网

东河  在县治东关外。迤北五里。横掌河入之。iUk中华典藏网

鸳鸯河  在县东里许,详见滚泉山。iUk中华典藏网

岔河  在县东七里,北入横掌河。iUk中华典藏网

苇都河  在县东十五里,西北入横掌河。iUk中华典藏网

横掌河  在县北七里,北入大河。iUk中华典藏网

由基河  在县北二十里。北十里入张星河。iUk中华典藏网

张星河  在县北二十五里。北十里入界河。iUk中华典藏网

淘金河  在县西北四十里。东北十五里入界河。iUk中华典藏网

老翅河  在县西三十里。东北十里入钟离河iUk中华典藏网

钟离河  在县西二十里。北十里入抬头河。iUk中华典藏网

抬头河  在县西北三十里。北十五里入界河。iUk中华典藏网

五截河  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北十里入界河。iUk中华典藏网

万盛河  在县北五十里。发源确山,经石灰湾,受诸河下流,北入于海。iUk中华典藏网

石星河  在县南七里。河中洋一石高五尺许,围称之。俗相传星落于此,故名。iUk中华典藏网

班仙洞  在县东北三十里罗山之麓,羽士班全真修炼处。iUk中华典藏网

老虎洞  在县东北三十里。群山叠翠,万卉参差。邑旧有虎患,周真人驱之去,竖石柱表之,诫曰:‘石树开花,汝乃还。’里人相传云。iUk中华典藏网

火火洞  在县南四十里。有南北二洞:南洞不数武即尽;北洞则道路嵚崎,可数里许,穷处有澄潭,深不可测。昔道士尝以家鹜投之,后自莱州府井中出。iUk中华典藏网

桥  梁iUk中华典藏网

东门桥  顺治九年新修。下二门桥同。iUk中华典藏网

南门桥iUk中华典藏网

北门桥iUk中华典藏网

水门桥  顺治十五年,医官张凤翥新修。iUk中华典藏网

东良河桥  在县西北五十里。iUk中华典藏网

沟桥  在县西南三里,地名新折腰沟。iUk中华典藏网

五里桥  在县北五里。iUk中华典藏网

石对头桥  在县北十五里。水部公仁宇有修桥记。iUk中华典藏网

城子西桥  在县东南四十里。iUk中华典藏网

射圃坛桥  在县南关西隅。iUk中华典藏网

偏岭桥  在县南二十里。iUk中华典藏网

桥梁所以利涉也。山夹谷乃有之,不则其下流也,故附之山川。iUk中华典藏网

论曰:嵎夷既略,载在夏书;成山迎日,见于日出,郡志记之矣,然不为招邑言也。邑山川,他不具论,若绣幙,云屯,竞奇献秀,即洞天福地何加焉!而地志山经不少概见岂培嵝蚁封,不堪载笔与?抑缙绅先生至止者希,以故名胜无闻与?余编辑邑乘,深为扼腕。而才射江花,又安足为山灵生色也!昔柳柳州游钴鉧潭,而潭因以传;苏子瞻记石钟山,而山因以著。穷乡下邑,虽奇观甲天下,而润色无人,其湮没而不称也,有未易一二人言者矣。iUk中华典藏网

○城  池          军器  附iUk中华典藏网

城  金初始置土城,元末毁于兵。明洪武十年,知县王明善建,正德六年,知县申良筑。周二里有奇,高二丈四尺,阔一丈二尺,楼四座,铺四座,门三,东曰盥泉,南曰通仙,北曰望海。嘉靖二年,知县罗锦增修东南,开门曰云路。万历丁丑,知县田九邱重修,始琢石四平布之,墙端加以睥睨,睥睨之颠,冠以瓴瓿甋之方而剑脊者。秋闰八月经始,冬十一告成,县丞任道一,主簿刘、典史王镗分董其役,孝廉闫公朝撰记。崇祯十一年,通判王一龙,知县屈允元重修石城。iUk中华典藏网

城门楼  旧制卑陋,明崇祯十一年,通判王一龙、知县屈允元增修,规模始壮。iUk中华典藏网

城濠  明正德六年,知县申良凿,阔二丈二尺,深一丈。万历丁丑,知县田九邱重修,开凿城西北濠,横石引东南泉水,环城流注,深广加倍。作石闸于濠四隅,以制蓄泄。建南北两门石桥。iUk中华典藏网

按县龙左转,兑庚入首,堪舆家以脉急带煞宜辟,故城始建,不置西门。城之西旧无居人,地名西观,巨石巉岩,垒垒相望。父老相传,以龙气过刚,则民俗犷悍难制,邑侯田公鸠工铲削,后遂风俗淳朴,狱讼衰息,又引逄家湾巽水注濠,濠堤植柳,池中芙蕖红白相间,邑一时人文顿盛,若友龙李公,百芝杨公,仁宇、明馨两李先生,皆彬彬蔚起。侯去时,邑绅士赠言有‘凿断虎山民俗善,引来龙水甲科多’之句,诚招邑良吏也。嗣是踵事者胶柱鼓瑟剖凿过甚,迩来龙气遂伤。生民凋敝,里巷萧然。当事者忧之。邑宫詹旭仑杨公,倡仪培补,数年以来,坤维一线,想当稍复,然欲继盛昔年,恐亦非一朝一夕力也。iUk中华典藏网

培县治来龙文    杨观光iUk中华典藏网

伏以维岳生云,爽邦之道繇哲,因缠定洛,纬地之功在人。象欲鼎新,龙期复故。窃念招邑县治。星分燕月,境压蓬壶。秀含齐鲁之青,系传东岱;气焕斗牛之紫,脉贯西崑。汉魏而来,功名麟阁,宋元之际,翰墨鸿编。迨我圣朝,益多贤迹。人知砥砺,灵不负乎山川;屋少逃亡,心众成夫城郭。闻之武庙,御寇而歼釜鱼;时有申公,酬熏而擢司马。会当申酉,陆发龙蛇,凿斯池,而筑斯城。用乃言,而败乃事,断难复续。俯概坤维,废则基兴,仰钦帝鉴,功收鹤膝,势借鸾胶。地一篑,而山可为进。吾往也,石五色而天能补,栽者培之。命彼五丁,细缀云从之鳞甲;还我二酉,永申田见之须眉。伏愿石土含贞,山河效顺,物力还其久大,人文佑以昌明。四民不异物而迁,五事锡皇极之福,则日升旸谷万年,仰天子龙光,而风靖瀛州三岛,护神仙胜地矣。谨告。iUk中华典藏网

军     器iUk中华典藏网

威远炮    四十三位iUk中华典藏网

三眼枪    一百四十三杆iUk中华典藏网

火  罐    三百五十个iUk中华典藏网

佛狼机    九位iUk中华典藏网

铁  子    四十五个iUk中华典藏网

铅  子    一百一十五觔iUk中华典藏网

火  药    七百五十觔iUk中华典藏网

火  硝    一百觔iUk中华典藏网

论曰:登于山左,僻处极东,三面阻海,非若秦有潼关,蜀有剑岭为一户门户也。况招介在属,不啻弹丸黑子,兼以十室九空,无慢藏可以诲盗,王公设险,宜不为招邑言之。乃读《左氏传》,莒恃其陋,不修城郭,浃辰之间,而楚克其三都,则击柝重门以待暴客,又岂小邑所可忽乎?今城已易土而石矣,筑斯凿斯,差堪无虞。若夫在德不在险,而众志成城,是又在良有司辑民和众矣。iUk中华典藏网

○公    署iUk中华典藏网

县治   在城中央。明洪武三年建,知县严风、卢绶相继修,崇祯十七年毁于兵。止存正堂。土地祠、宴宾馆、典史衙、仪门、大门、余具废。iUk中华典藏网

正堂   三间。iUk中华典藏网

楼二座   在正堂两夹耳。东官库楼贮钱粮,西寄库楼贮军器。iUk中华典藏网

小堂二座   各三间,在楼东西。左县丞堂,明万历十二年裁,崇祯十七年毁。右主簿堂,万历四十七年后裁,崇祯十七年毁。iUk中华典藏网

思补堂   三间,在正堂后,知县佥押堂,明季毁。iUk中华典藏网

东两吏房   各八间,明季毁。iUk中华典藏网

东西皂隶房   各一间,明季毁。iUk中华典藏网

仪门一座   东、西两角门。西县监。iUk中华典藏网

土地祠   一间,东角门左。iUk中华典藏网

宴宾馆   三间,在土地祠前。iUk中华典藏网

大门一座  上鼓楼一座。iUk中华典藏网

知县宅    三层,在思补堂后,明季毁。iUk中华典藏网

县丞衙    在县宅东,与小堂同时裁。iUk中华典藏网

主簿衙    在县宅西,与小堂同时裁。iUk中华典藏网

典史衙    在县丞衙前。iUk中华典藏网

旌善亭    在大门东。明废。iUk中华典藏网

申明亭    在大门西。明废。iUk中华典藏网

预备仓    在县治西南。正统七年,知县张钺建,明废。iUk中华典藏网

官仓      在县治西北。正统七年,知县张钺建。iUk中华典藏网

养济院    在北门内。明洪武八年建。iUk中华典藏网

察院    在县治东。iUk中华典藏网

布政分司   在县治西。明洪武三年,知县王明善建,后废。iUk中华典藏网

阴阳学   在城西南隅。洪武十七年建,后废。iUk中华典藏网

医学   在城西南隅。洪武十七年建,后废。iUk中华典藏网

僧会司   明附普照寺,今附大里院。iUk中华典藏网

道会司   明附祥光观,今附玉皇庙。iUk中华典藏网

急递铺   总铺在东关。抵栖霞;曰苇都,曰张邴、曰百尺。抵莱阳、曰寨里、曰清洋、曰下观、曰毕郭、曰西庄。抵掖县:曰石城、曰钟离、曰老翅、曰马阜、曰曲城、曰湖汪、曰宅上、曰王徐。抵黄县:曰梁夹、曰由基、曰张星、曰阜阴。iUk中华典藏网

演武场   在东关外。iUk中华典藏网

劝农亭   在演武场。今废。iUk中华典藏网

东良海口巡检司   在县西北五十里寨内。iUk中华典藏网

论曰:按《周礼·春官》:官府次舍无去守,以听政令也。又圬人以时塓馆宫室,俾得以避燥湿寒暑。历代相承,载在令甲,是固之纲之纪所由出也。顾当其废,或以回禄灾,或以兵燹毁,初不必咸阳火三月。若乃废者兴之,则自经始及落成,非数十年垣墉朴断不为功。邑自岁阏逢*,蜗之左右角蛮触日相寻一望邱墟者且百里。嗣是十余年,虽之子于垣,或百堵相继作,而时当告诎,邑有司营建维艰。尝一披图而考问所为便听览者安在也?问所为分职业者安在也?问所为文移往来、管库出纳者又安在也,自当年遗署一二仅存外,颓垣废址,几于荆棘铜驼即间一经度,上下交委,辄曰:‘勿动为大,姑俟之后来者。’咸若此,后来者又姑诶之矣。犹忆余弱龄,以童子试受知临川陈公祖,公子任以丙子,距壬申变,五易寒署耳。监司下,僦居湫隘,邑非一朝夕。公不劳,民不伤,财渐次就理。一切堂构役,不啻家主伯为子弟计久远,勒之貞珉,郡《艺文》班班可考。彼独非疮痍未复者与?今虽哀鸿甫集,而承平自兹始,正百废俱兴日。尹斯邑者,多方心计,次第而告厥成,盖跂予望之矣。iUk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