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杂记
作者:袁宏道猜你喜欢的书
烟雨纷繁,负你一世红颜
民国大师张恨水作品精选集。张恨水是民国时期最受欢迎的通俗小说家,其散文也十分佳美。本书精选了张恨水的《两都散记》等精美小品文。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文章了解当时社会及大师的思想,并在文章中了解大师的人生。本书分为“山窗小品”、“山城回忆录”、“两都赋”、“蓉行杂感”等专栏,收录了《涸溪》、《竹与鸡》、《泥里拔钉》、《野花插瓶》、《珊瑚子》、《断桥》、《雾之美》、《虫声》等散文作品。
自堂存稿
宋诗别集。4卷。陈杰著。作品题材多样,风格各异,如富于民歌风味的《女竹枝歌》:“南园一株雨前茶,阿婆手种黄玉芽。今年团栾且同摘,明年大姊阿谁家。”《仲宣楼》一诗,充满苍茫悲凉的怀古之情:“一雨真成五月秋,十年重上仲宣楼。峥嵘岁月欺人事,浩荡乾坤入客愁。孙刘气力三分尽,蜀汉山川百战收。可是登临无限意,闲看西日下城头”。又如《红梅》:“千树江头雪作裳,一枝故欲犯时妆。分明莹薄裁琼玉,不比胭脂抹海棠。”以红梅的清高,喻自身的品格。《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虽源出江西,而风姿峭茜,颇参以石湖、剑南格调,视宋末江湖一派,气含蔬笋者,戛然有殊,在黄茅白苇之中,不可不谓翘之楚”。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史著作。吴玉章著。1961年9月人民出版社出版。吴玉章,名永珊。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四川荣县人。本书包括2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第1部分“论辛亥革命”,是全书的核心内容。全面论述了辛亥革命的背景、经过和历史意义,并对同盟会政治纲领反满口号的革命性与局限性、武昌起义后各省独立的形式、四川革命党人在保路风潮中最先发动武装起义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问题,提出了开拓性的见解,被广大史学工作者所接受,亦被各种版本的教材所采用。第2部分“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回忆”。回顾了作者本人思想革命化的过程和亲身经历的主要革命活动。除诗序和跋外,根据时间顺序列有23个小标题,从“甲午战败,震动人心”;到“二次革命,继续追求真理。”在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时,作者高度赞颂了孙中山、黄兴、宋教仁、徐锡麟、秋瑾、邹容、陈天华、龙鸣剑、王天杰和林觉民等人的革命业绩,如实地记述了汪精卫、陈璧君、胡毅生和陈炯明等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本书为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而作,是中国较早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辛亥革命史的专著。鲜明的无产阶级感情,史论结合的写作方法和不少科学的论断,构成了本书的特色,从而成为研究辛亥革命的指导性用书。
资治通鉴考异[标点本]
三十卷。宋司马光撰。成书于宋元丰七年(1084年)。司马光编辑《资治通鉴》时,使用了大量的古籍材料,一件事情往往有三四种不同的记载,传闻不实或记载不同的材料很多,哪些为真,哪些为伪,哪些可用,哪些不可用,颇费斟酌。所以,司马光在编撰《资治通鉴》的同时,对同一件史事的不同记载,进行详细的考证辨异,将经过考异辨误的可信的材料,用于《资治通鉴》一书中。随着《资治通鉴》的编成,对其所用材料的考异辨误也积蓄其多,于是,司马光将这些考异辨正按照《资治通鉴》一书的体例和内容顺序编成《资治通鉴考异》一书,于宋元丰七年(1084年)和《资治通鉴》一书一起奏进皇上。此书与《资治通鉴》同时成书,互为参照,对《资治通鉴》中某些重要史事,参考同异,辨证谬误,申明《通鉴》用此舍彼之故。考异所用材料甚丰,包括实录、正史、杂史、小说等,考订也非常精密,开史家前所未有之先例。后来有不少治史学者沿用此书方法,考订史事得失。全书共三十卷。前八卷考证周、汉至南北朝诸史事,自九卷至二十七卷,共十九卷,都是唐代史事的考订内容。其余三卷皆考后梁、后周、后汉史事。此书与《资治通鉴》同时刊行,但别为一书,互为参照读用。元胡三省作《资治通鉴音注》时,开始把此书内容散到《资治通鉴》各有关内容之下,纠正了《资治通鉴》中的某些事实错误,丰富了《资治通鉴》的史实。
恕中无愠禅师语录
明恕中无愠撰,宗黼等编。六卷。又《瑞岩恕中和尚语录》、《空室和尚语录》。万历二十六年(1598)刊行。收录其在广福、净土二禅寺的语录,以及举古、颂古、小佛事、赞、铭、偈颂、法语、诗、题跋等。卷末附《天台空室愠禅师行业记》。收入《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二十八套。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
全一卷。唐朝不空译。与《大乘八大曼拿罗经》同,而后有八大菩萨赞。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叙述八曼荼罗之建立法,及说修行者应依何法速证菩提。




![资治通鉴考异[标点本]](/d/file/books/d91dd29f7e82193a2efb70be01c11940.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