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

- 姓名:袁宏道
- 别名:字中郎,号石公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公安(今属湖北)人
- 出生日期:1568年12月23日
- 逝世日期:1610年10月20日
- 民族族群: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明代诗文作家。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属湖北)人。自幼读书广泛,“知程墨之外大有书帙,科名之外大有学问”。十五六岁时,所为诗文,“有声里中”。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万历二十二年,选为吴县令。在任上,“清额外之征凡巨万,吴民大悦”。两年后解官而去,遍游江南名胜。游览后客居扬州。万历二十六年,再次入京,授顺天教授,后补礼部仪制司主事,与在京文人结社城西,名曰葡桃社。万历二十八年八月,返回故里,选城南一片低洼地,筑堤种柳,卜居于此,题名“柳浪湖”。这期间,除作过庐山、桃源之游外,一直在这里过着较为悠闲的参禅吟诗的生活。万历三十四年,入京补仪曹主事。曹务清闲,曾编写过《公安县志》。未几又辞官归里。万历三十六年再入京,擢吏部主事,寻移考功员外郎。奏立“岁终考察群吏法”。万历三十七年,迁稽勋郎中,赴秦中典试。借此机会,漫游了华、嵩二山。万历三十八年,事毕后请假,与中道同归故里,不久,移居沙市。九月,病卒。他的著作,登第前有《敝箧集》,令吴县时有《锦帆集》,游吴越山水时有《解脱集》,客居扬州时有《广陵集》,任礼部仪制司主事时有《瓶花斋集》,居柳浪时有《潇碧堂集》,再补仪曹时有《破砚斋集》,典试秦中有《华嵩游草》等,后合为《袁宏道全集》。
他反对诗文模拟古人:“秦汉而学《六经》,岂复有秦汉之文?盛唐而学汉魏,岂复有盛唐之诗?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叙小修诗》)提倡诗文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同上)。他“扫时文之陋习,为末季之先驱,辨欧韩之极冤,捣钝贼之巢穴”,是反摹拟文风的一员干将。
其诗文创作颇有个性特色。其文取材广泛,富有生活情趣。有直抒胸臆的尺牍,有记述风俗人情的《畜促织》、《时尚》等,有刻划人物的传记,有南北山水游记。一些论说文,也写得不死板。其文往往笔挟感情,如《丘长孺》尺牍,倾吐作县令的满腹牢骚,仿佛真是到了“几不知有昏朝寒暑”的程度。其《观第五泄记》、《晚游六桥待月记》等游记,字里行间都跳荡作者的主观情思,正如其好友江进之所评:“近代文纪游之作,无虑千数,大抵叙述山川云水亭榭草木古迹而已,若志乘然。中郎所叙佳山水,并其喜怒动静之性,无不描画如生。他人貌皮肤,君貌神情。”(《解脱集序》二)其文笔调清新秀逸,表现力甚强。如:“湖上田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晚游六桥待月记》)形容西湖盛况,犹如身临其境,颇见工力。
其诗能“变板重为轻巧,变粉饰为本色”,使人耳目一新,其特点有三:1、尚兴趣,如《别石篑》其五:“学道不学禅,谈星不谈义,爱曲不爱音,读书不读字。人天收不得,贤智亦为祟。不知何因缘,偏得同臭味。每笑儒生禅,颠倒若狂醉。除却袁中郎,天下尽儿戏。”2、尚自然。如《虎丘》:“一片千人石,莹晶若有神。剑光销不尽,留与醉花人。”3、尚清新。如《嘉兴道中》:“弥野桑成市,排溪柳作衙。菜香齐吐甲,树暖欲蒸花。天色滑如卵,江容润似纱。酒帘青带上,三五聚村家。”尽管其诗有不少浅俚之作,但他不事摹拟,自成一格,对模拟诗风是一股很大的冲击力量。
猜你喜欢的书
金银岛
(又译《宝岛》)。英国作家斯蒂文森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发表于1883年。这是一部海上探宝的惊险小说,作品描写机智勇敢的少年吉姆·霍金斯偶然从一个死去的店客比尔的遗物中得到一张海盗头子弗林特生前埋藏大批赃物的指示地图,便决定与乡绅特里劳尼和医生利夫西一起,出海去寻找。然而他们雇的船员,大部分是过去弗林特手下的海盗,这些海盗想让吉姆等人找到宝藏后再下手。经过复杂的斗争,海盗们终于被击败,吉姆等人获得了财宝,胜利返航了。此作情节惊险,故事性强,开后来航海探宝题材作品之先河。
盛明杂剧
明代戏曲剧本集。60卷。明人沈泰编辑。分初集、二集两集,每集30卷,每卷1个剧本,共收明杂剧60种。沈泰在《凡例》中说:“非快事、韵事、奇绝、趣绝者不载”,“又如旁及诙谐,足捧滑稽之腹亦附集末。其他俗本虽多,未堪解酲,岂敢灾梨”。凡明代著名杂剧如徐渭《四声猿》、康海《中山狼》、陈与郊《昭君出塞》、孟称舜《桃花人面》等,是集俱收。而且沈泰对每一剧都作有眉批,指明该剧的意韵、情趣、关目、词语之微妙所在,颇能助人理解和欣赏剧作,也表达了编者的审美思想和情趣。这个剧本集编成后,就使人对明杂剧的面貌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故人称其“与元人百种并传”,称沈泰乃继臧懋循之业,“续千古一快事”(分别见于《盛明杂剧》序二与序三)。《盛明杂剧》初集于崇祯二年(1629)刊行,二集于崇祯十四年(1641)刊行。诵芬室于1918年翻刻了初集,1925年又翻刻了二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据诵芬室本影印出版。
国秀集
三卷。唐芮挺章编。芮挺章生卒里贯均未详。诸书称为国子进士,盖太学生者。活动于唐玄宗时代。前有旧序,称此书编于天宝三年(744),共选作者九十人,诗二百二十首。宋元祐间曾彦和跋云:“名欠一士,诗增一篇”。洎毛晋校刊,复谓虚列三人。今案编内,实八十五人,诗二百一十首,毛晋未及详检之故。唐以前编辑总集,以己作入选者,始见于王逸之录《楚辞》,再见于徐陵之撰《玉台新咏》。芮挺章亦录己作二篇,盖仿其例。然文章论定,自有公评,要当待之天下后世。何必露才扬己,先自表章。虽有例可援,终不可为训。至旧序一篇,无作者姓氏,陈振孙《书录解题》谓楼颖所作。楼颖,天宝中进士,其诗亦选入集中。考梁昭明太子撰《文选》以何逊犹在,不录其诗。盖欲杜绝世情,用彰公道。今芮挺章与楼颖一则以见存之人采录其诗,一则以选己之诗为之作序,后来互相标榜之风,已萌于此。知明人诗社锢习,其来有渐,非一朝一夕之故。以唐人旧本所选,尚有可采,仍录存之。选诗多为音韵谐婉、属对工整之作。如李白、岑参等人作品则不选。入选作品,亦忽视代表之作。有影印明初刻本,毛晋汲古阁刻本。《四库全书》本。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唐人选唐诗》(十种),亦收此集。
近代唯心论简释
贺麟著。1942年6月重庆独立出版社印行。为作者1932—1942年间所发表的论文合集,包括《中国哲学与西洋哲学》、《近代唯心论简述》、《时空与超时空》、《辩证法与辩证观》、《宋儒的思想方法》、《知行合一新论》等论文。作者明确宣称该书是以唯心论观点对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各派“特点要义和异同,作提要式的简略叙述”。充分反映了作者力图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宋明理学中陆王心学结合起来,创造一个主观唯心主义“新心学”思想体系的努力和探索。作者认为“所谓物者非他,即此心之用具,精神之表现”。把“心”看作物的主宰和物的本质。用陆王心学融会康德的时空学说,提出“时空是自然知识和自然行为所以可能的心中之理或标准”。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引申和发展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否认唯物辩证法的历史地位,而把苏格拉底、柏拉图和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当作辩证法思想发展的全部历史。对直觉方法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它与矛盾思辩法、形式分析和推论等方法同是任何哲学思考所不可缺少的方法。并且声称他自己的责任是“把直觉从狂诞的简捷的反理性主义救治过来,恢复其正当的地位,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作者认为研究哲学史应该坚持融合贯通中西哲学的方向,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不失根本,以复兴中国文化,发扬中国哲学,“重新建立起新人生新社会的规范和准则”。
净土全书
净土全书,二卷,清俞行敏重辑并序及劝修净土启,文琇序,弘礼序,史大成序。又龙舒净土文张孝祥序,吕师说序,操守经序。
天请问经疏
佛典注疏。唐文轨撰。一卷。是《天请问经》的注释书。敦煌遗书藏本。首残尾全,从第四问疏至经末。本疏逐句疏释《天请问经》经文。释文时常引其他经典,还引用中国历史故事。其中有一段批判孔老主张天地先人而有的观点,表明作者完全以法相宗思想疏释该经。本书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曾于1925年据北黄19号录文刊出。日本又据此刊本收入《大正藏》第八十五卷。敦煌遗书中另存伯2416号一件,首尾皆残,通卷草书,亦为对《天请问经》的疏释,但内容与本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