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

- 姓名:袁宏道
- 别名:字中郎,号石公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公安(今属湖北)人
- 出生日期:1568年12月23日
- 逝世日期:1610年10月20日
- 民族族群: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明代诗文作家。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属湖北)人。自幼读书广泛,“知程墨之外大有书帙,科名之外大有学问”。十五六岁时,所为诗文,“有声里中”。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万历二十二年,选为吴县令。在任上,“清额外之征凡巨万,吴民大悦”。两年后解官而去,遍游江南名胜。游览后客居扬州。万历二十六年,再次入京,授顺天教授,后补礼部仪制司主事,与在京文人结社城西,名曰葡桃社。万历二十八年八月,返回故里,选城南一片低洼地,筑堤种柳,卜居于此,题名“柳浪湖”。这期间,除作过庐山、桃源之游外,一直在这里过着较为悠闲的参禅吟诗的生活。万历三十四年,入京补仪曹主事。曹务清闲,曾编写过《公安县志》。未几又辞官归里。万历三十六年再入京,擢吏部主事,寻移考功员外郎。奏立“岁终考察群吏法”。万历三十七年,迁稽勋郎中,赴秦中典试。借此机会,漫游了华、嵩二山。万历三十八年,事毕后请假,与中道同归故里,不久,移居沙市。九月,病卒。他的著作,登第前有《敝箧集》,令吴县时有《锦帆集》,游吴越山水时有《解脱集》,客居扬州时有《广陵集》,任礼部仪制司主事时有《瓶花斋集》,居柳浪时有《潇碧堂集》,再补仪曹时有《破砚斋集》,典试秦中有《华嵩游草》等,后合为《袁宏道全集》。
他反对诗文模拟古人:“秦汉而学《六经》,岂复有秦汉之文?盛唐而学汉魏,岂复有盛唐之诗?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叙小修诗》)提倡诗文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同上)。他“扫时文之陋习,为末季之先驱,辨欧韩之极冤,捣钝贼之巢穴”,是反摹拟文风的一员干将。
其诗文创作颇有个性特色。其文取材广泛,富有生活情趣。有直抒胸臆的尺牍,有记述风俗人情的《畜促织》、《时尚》等,有刻划人物的传记,有南北山水游记。一些论说文,也写得不死板。其文往往笔挟感情,如《丘长孺》尺牍,倾吐作县令的满腹牢骚,仿佛真是到了“几不知有昏朝寒暑”的程度。其《观第五泄记》、《晚游六桥待月记》等游记,字里行间都跳荡作者的主观情思,正如其好友江进之所评:“近代文纪游之作,无虑千数,大抵叙述山川云水亭榭草木古迹而已,若志乘然。中郎所叙佳山水,并其喜怒动静之性,无不描画如生。他人貌皮肤,君貌神情。”(《解脱集序》二)其文笔调清新秀逸,表现力甚强。如:“湖上田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晚游六桥待月记》)形容西湖盛况,犹如身临其境,颇见工力。
其诗能“变板重为轻巧,变粉饰为本色”,使人耳目一新,其特点有三:1、尚兴趣,如《别石篑》其五:“学道不学禅,谈星不谈义,爱曲不爱音,读书不读字。人天收不得,贤智亦为祟。不知何因缘,偏得同臭味。每笑儒生禅,颠倒若狂醉。除却袁中郎,天下尽儿戏。”2、尚自然。如《虎丘》:“一片千人石,莹晶若有神。剑光销不尽,留与醉花人。”3、尚清新。如《嘉兴道中》:“弥野桑成市,排溪柳作衙。菜香齐吐甲,树暖欲蒸花。天色滑如卵,江容润似纱。酒帘青带上,三五聚村家。”尽管其诗有不少浅俚之作,但他不事摹拟,自成一格,对模拟诗风是一股很大的冲击力量。
猜你喜欢的书
财产·法律与政府
弗雷德里克·巴斯夏(1801—1850),十九世纪法国的古典自由主义理论家、经济学家。作者坚持自由市场的基本原理,肯定自由贸易,对种种试图限制自由市场运转的做法,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书中还包括了巴斯夏对法律、博爱、公正、掠夺、贸易差额、社会主义等广泛内容的理解。这本文选是写给普通公众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晰地阐明了政治经济学最为重要的原理。
土司灯仪
土司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元代或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内称凡兴土造作,触犯太岁尊神或土司禁忌,即有灾祸。此时应建醮燃灯,供奉九方星君,祈福消灾。所谓九方星君,即东方震宫大圣三绿星君、东南方巽宫四碧星君、南方离宫九紫星君、西南方坤宫二黑星君、西方兑宫大圣七赤星君、西北方干宫大圣六白星君、北方坎宫大圣一白星君、东北方艮宫大圣八白星君、中宫大圣五黄星君。此九方星君依九宫八卦象数及方位排列。
灵宝归空诀
灵宝归空诀,题「原阳子赵宜真编述」。赵宜真乃元末明初道士,净明道嗣师。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书中有七言绝句诗十四首,每诗后附以短注,言「归空之法」。按「归空」之义,指人死后当归于虚空。归空之法,教人于临死之际把定玄关,识破幻缘,抛却尘俗欲念业习,以免沦入诸趣。此法盖源于佛教密宗,或以为达摩禅师之作。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
简称《九天生神经》、《生神章》或《生神经》。道教书。为六朝道经。一卷。首叙三宝(天宝、灵宝、神宝)、三元(混洞太无元、赤混太无元、冥寂玄通元)之出现,由三元从生始、元、玄三气。由三气化生天地人物。故人欲长生当“尊其气, 贵其形,宝其命, 爱其神”。诵持此经则鬼神得以超度, 凡夫得以成仙。收入《道藏》第165册。
孤山再梦
清王羌特撰。三卷六回。题“渭滨笠夫编次,姑苏游客校集》。羌特字冠卿,号梦醒主人、惊梦主人。十二岁入泮,顺治四年选拔贡,康熙九年授云南顺宁府。书叙江南姑苏梅雨林与万宵娘的婚姻故事。梅生与宵娘去游春时相遇,互相爱慕。经木婆从中帮助,二人得以相见,面订终身。梅生请媒作伐。宵娘之父万钟正拟应允,有白姓各加色者从中破坏,污梅生与宵娘有伤风化,万钟不允婚事。梅生闻变。忧郁成疾。父母以程氏女冒充宵娘与梅生成亲。梅生知情后病愈重。宵娘开始以为梅生轻薄,悲愤而病,经木婆探明真相后,方释怨恨。宵娘病危,向父母表明心意,要求死后不埋葬。父母因怜爱女儿,从其意,将灵柩放在虎丘观音庵殿内。梅生至京师赴试,被选为杭州推官,趁赴任之机回苏州与父母及妻程氏团聚。宵娘托梦给父母及梅生,说将还魂。遂开棺,还魂再生,与梅生完婚,与程氏姊妹相称。梅生赴杭州任职,为官清正,受百姓称颂。梅生遂急流勇退。书属中篇才子佳人小说。明显受戏曲《牡丹亭》、《孤山梦》影响。第一回正文前入话称:“风流一事,可感天地,动鬼神,生者可以死,死者亦可以生。有如《牡丹亭》一本传奇。”有清抄本。未见出版。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不录。
中山诗话
又名《刘贡父诗话》。北宋人刘攽(1022—1088)撰。一卷,攽有《彭城集》已著录。此编约成于熙宁至元祐(1068—1086)间,原书卷数,称说不一,作一卷、二卷、三卷者均有之。只是文字详略有所差异,基本内容无别。今常见本均作一卷,约六十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宋人所引多称《刘贡父诗话》。”“名曰‘中山’,疑本无标目,后人用其郡望追题, 以别于他家诗话也。”本书是宋代众多“诗话”中年代较早的一部,以记叙旧闻轶事为主,偶涉考证,间或言及神异,诙谐,内容芜杂,有些甚至与诗歌创作全无关系。而作者记事、议论又时有舛误不当之处,常遭后人非议。书中为后人研究北宋诗坛状况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