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它山水利备览

作者:魏岘
四明它山水利备览

水利志。南宋魏岘撰。二卷。《四明它山水利备览》是南宋关于东南沿海御咸蓄淡水利工程的代表作。记载浙江鄞县唐大和七年(833)郧县(在今宁波市东南)令王元修建大溪(樟溪)上的它山堰工程及其灌溉、供水效益以及下至南宋时的改进、维修等。南宋魏岘著,书成于淳祐三年(1243)。内容虽常为元、明地方志所采录,本书“传本颇稀”。明末崇祯时,鄞人杨德周得成化时 (1465—1487)旧抄本。同邑陈朝辅于崇祯十四年(1641)作序、刊印。

魏岘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重播

重播

马洛以450美元的代价,受聘于一名律师,到火车站跟踪一名年轻女性,任务很简单:别跟丢人,只须查明下榻旅馆即可。 然而马洛立刻发现事实绝不是这样,他决定买一张前往圣地亚哥的车票,追踪下去…… 与福尔摩斯或是波罗这样堪称完美的超级侦探形象不同,马洛并不比普通人高明多少,他孤独,有同情心,却不被人理解,但并不因此悔恨交加,而是默默独自承担这一切。

吾吾类稿

吾吾类稿

元代诗文别集。3卷。吴皋撰。原书自明初就已亡佚不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中辑出吴皋诗120余首,杂文十余篇,重编为《吾吾类稿》3卷。卷首有胡居敬序,梁寅序,张美和序。据胡居敬序,吴皋所著诗文很多,但经过元末战乱多有散失,吴皋死后十余年,由其子吴均汇次遗作编成本集。据张美和序,可知吴皋诗文结集后,“临江税课大使、京兆赵君师尝见而说之,遂率郡中士友,命工刻梓,以永其传。”卷1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卷2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杂著。现存吴皋诗当中,以五言古诗最佳,《拟古七首》、《拟古杂诗十二首》、《杂诗四首》、《拟古十首次刘闻廷韵》等组诗写得颇具汉魏风致。《四库全书总目》评本集:“所作大都以朴澹为主,不涉元末佻巧纤靡之习。”“虽其骨格未坚,尚不能抗行古作者,而缠绵悱恻,要不失变雅之遗意焉。”这个评价大体上是恰当的。

医权初编

医权初编

医案。清王三尊撰。二卷。三尊字达士,海陵(今江苏泰州) 人。以三十余年证治心得及所治奇症验案和医论,于康熙六十年(1721) 编辑成书。取医宜通权达变,故名。上卷载医论五十五条篇,如论达原饮、感寒时疫下利不同、小柴胡汤为疫症要药、时疫夹外感内伤、内经五夺不可泻、立方当先立案等。论述伤寒、时疫、温病及部分妇、儿杂病的辨证施治,阐发《内经》之旨及脉理、药物补泻,并评论柯琴等医家的学术思想等。下卷载医案七十八则,包括伤寒、时疫、产后、久咳、积聚、久泻、痘症等验案。认为杂症易治,而外感时疫投剂稍差,即可杀人。故所载外感时疫治案居多,且偏于泻法。其次于妇、儿证治亦颇擅长。每案简述证治,间析理法方药,清晰明确。末附重梓伤寒论翼序、古今名医方论序,并拟黜巫状。有一九三六年世界书局铅印 《珍本医书集成》本。

论语点睛补注

论语点睛补注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此章以学字。为宗主。以时习二字。为旨趣。以悦字。为血脉。朋来。及人不知。

老子化胡经残卷

老子化胡经残卷

西晋惠帝末年,道士王浮所作。残本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王浮常与帛远论争道、佛二教,而道教常遭论破,王浮为此深感屈辱,故而伪作本经,欲将道教提升于佛教之上。其书内容谓:老子赴西域,又至印度,转生为释迦而教化胡人。此经一出,首先有北周‘笑道论’论难之,继有唐代之破邪论、辩正论、集古今佛道论衡等先后批判之。唐高宗总章元年(668)本经被焚毁,中宗神龙元年(705 )更遭到严禁,宋时虽曾一度流传,然迄元代又遭禁止而告绝迹。近年法国学者伯希和(P. Pelliot)自敦煌发现本书,全书十卷仅存第一卷与第十卷。敦煌本第一卷题为‘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第十卷末尾题为‘老子化胡经卷第十’。根据研究,大正藏所收本与王浮所作老子化胡经之内容大相迳庭,其理由如下:(一)王浮之化胡经仅有一卷,敦煌本则有十卷。(二)敦煌本题为‘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王浮本则从未称为‘老子西升化胡经’。(三)敦煌本含有浓厚之摩尼教思想,或可推知现存之敦煌本为唐代摩尼教传入以后之着作,而非王浮所作之老子化胡经。

大乘顶王经

大乘顶王经

萧梁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与《善思童子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