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泗水县志

作者:佚名
顺治泗水县志

十二卷。清刘桓修,杜灿然纂。刘桓,上谷人,进士出身,顺治十八年 (1661)任泗水知县。杜灿然,邑人。刘桓宰泗水县,见旧志自明末纂修后,上距当时六十余年,天时人物变迁,赋役建置兴废,皆不能无记,乃博采旁搜,依次编修,遂成新志。《泗水县志》顺治十八年修,康熙元年(1662)刻本。全书十二卷,分为:方舆志,建置志,食货志,职官志,选举志,艺文志,灾祥志,牧政志。卷首有衮州总图、泗水总图、县治图、泉林图、文庙图、仲子祠图、历山舜庙图。此志每门前有小序,末有论断,极为精辟。然其体裁内容,多袭旧志,只是缺者补之,疑者正之,删其繁芜,增其未备。其中以赋役、户口、建置等,记述特详,论断亦当。此志尚有康熙三十八年(1700)增刻本。

猜你喜欢的书

布朗基文选

布朗基文选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文献。奥·布朗基写于1832—1870年间。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79年根据1955年在巴黎出版的法文本译出出版,皇甫庆莲译。奥·布朗基,19世纪法国工人运动领袖,空想共产主义者。本书有5个部分,中译本11万字。选编布朗基重要文章40篇,较集中地反映他的基本思想及其发展过程。第1部分中《谁做的汤应该由谁来喝》(1834)提出消灭剥削,实现土地、劳动工具和劳动产品公有思想。第2部分是1848—1852年的著作,提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不可调和,以人民武装消灭反动常备军,“摧毁资本暴政”的思想。第3部分《社会批判》是1865—1870年的文章汇编,提出“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不是臆想或试验出来的,“共产社会只能在摧毁了旧的堡垒的基础上才能建立”的思想。主张武装夺取政权,对资产阶级实行革命专政,建立人民自治政府,建设共产主义,用“全面协作制”代替私有制。第4部分选自《祖国在危机中》 一书的6篇文章,反映作者在巴黎公社起义前夕,为挽救法兰西的覆灭所作的斗争。第5部分论述了武装斗争的策略和战术。本书继承和发扬巴贝夫主义传统,形成了布朗基主义,对当时法国的工人运动和空想共产主义有重大影响。它不能阐明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和雇佣劳动制的本质以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存在依靠少数革命家的密谋起义和专政来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幻想,因而只是一种“本能的共产主义”。

黄澹翁医案

黄澹翁医案

医案。清黄述宁撰。四卷。述宁字澹翁。书成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卷一卷二载医案三十六则,包括血瘕、虚损 消渴、痰咳、痛痹、痰饮、血症、黄疸、产后等证,多为内科杂病及妇产科证治。每案简述症因脉治,间附按语,连续复诊方案亦详明切实。于脉诊和辨证均较为得当。卷三卷四专载生平所用验方,凡八十八首,每于脉证后列述药物,或详明该方制法。所载医案与方剂切于实用,简捷明了。载方多根据成方、验方化裁而成,其中亦有外用方药。其主治病证不分类别,载方也有药无名,不便查寻。有一九三六年世界书局铅印《珍本医书集成》本。

勿药元诠

勿药元诠

清·汪昂撰于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1卷。该书主要论述导引、气功、摄养等防病健身方法,及某些常见病的预防、饮食起居诸方面应当注意的问题。内设“色欲伤”1篇,专论房室太过所致的损伤。指出:“男子二八而天癸至,女人二七而天癸至,交合太早,斫丧天元,乃夭之由,男子八八而天癸绝,女人七七而天癸绝,精血不生。入房不禁,是自促其寿算。人身之血,百骸贯通,及欲事作,撮一身之血,至于命门,化精以泄。夫精者,神倚之如鱼得水,气倚之如雾覆渊,不知节啬,则百脉枯槁。交接无度,必损肾元,外虽不涉,精已离宫,定有真精数点随阳之痿而溢出,如火之有烟焰,岂能复返于薪哉!”指出了早婚有害;房事不节、损肾折寿;离宫之精,去而不返,还精补脑,当为妄说。此观点与万全观点基本一致。有198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颐身集》铅印本。

答净土四十八问

答净土四十八问

答净土四十八问,一卷,明袾宏著并序。净土之教。因地于法藏。肇端于韦提。开陈于灵鹫教主之金言。流衍于匡庐大士之莲社。专一心而向往。历三界以横超。诚哉末法之要津矣。然上根即事契理。固谛信不回。下士有闻斯从。亦无因起惑。惟不上不下。位届中流。乃欲从欲违。志无定向。繇是十疑通于智者。或问启于则公。天鼓谆谆。婆心恋恋。岂曰多言。言所不容己也。而复????沈膏继。病剧药增。后是二书。能无再述。有德园居士者。乘宿愿力。起大悲心。代为百千众生。曲申六八难问。山僧不免据款结案。随绳解纷。使彼越烦恼之河者。直决其狐疑。出死生之穴者。顿离于鼠怯。叨陪往哲。共翊先宗云尔。若夫悟心外之无土。则一真湛而万法泯。

所行藏经

所行藏经

巴利名Cariya^-pit!aka 。又译作若用藏。属巴利文小部经(Khuddaka-nika^ya)之一。内容叙述现在劫的释尊之所行(cariya^),即释尊之本生故事。分为七波罗蜜,收集三十五个本生故事。(一)施波罗蜜,计有大善见王(Maha^sudassana)、大典尊(Maha^govinda)、尼弥王(Nimi)等十本生。(二)戒波罗蜜,计有瞻箄耶龙(Campeyyana^ga)、摩登伽(Ma^tan%nga)、法天子(Dhamma-devaputta)等十本生。(三)出离波罗蜜,计有优怛阇耶王子(Yudhan~jaya)、受马那沙王子(Somanassa)等五本生。(四)决定波罗蜜,仅有铁密雅(Temiya)本生。(五)真实波罗蜜,计有鱼王(Maccha-ra^ja)、普明王(Sutasoma)等六本生。(六)慈悲波罗蜜,计有舒凡那沙马(Suvan!n!a-sa^ma)、耶卡拉惹王(Ekara^ja)等二本生。(七)舍波罗蜜,仅有摩诃洛马汗撒(Maha^loma-ham!sa)本生。又本书之注释收于达磨波罗所著之真谛灯(Paramattha-di^pani^)中。本书所列七波罗蜜,与巴利所传之十波罗蜜相较,则未列出相当于智慧、精进、忍辱等三波罗蜜之本生。所收三十五本生中,除大典尊、法天子二种外,余者在巴利文本生经(Ja^taka)约五百五十种本生中皆有相同之故事;与圣勇(梵A^ryas/u^ra )之梵文本生鬘所收三十四种本生相较,内容一致者有十二种。此外,本书各本生之叙述较之本生经之叙述,略嫌简略,或谓系自本生经摘录者。然本书之用语朴实,类似巴利文法句经之用语,而现存之本生经则显示曾受本书影响之痕迹。故两书中何者为根源,诸学者尚无定说。

甄正论

甄正论

唐玄嶷撰。三卷。约成书于天授元年至长安四年(690—704)间。据《开元录》卷九载,玄嶷,俗姓王,名乂,原为道士,后改宗佛教,剃度为僧,并著此书抨击道教。此书无序跋,不分章门,以“滞俗公子”和“甄正先生”的问答形式写成。全书内容分为三部分:(1)对道教立天尊为教主的批驳;(2)对《灵宝经》、《老子化胡经》进行评说;(3)从历史角度揭示道教仪斋、教服以及道经等皆为仿佛教而来。此书重在破斥道教,而对佛教本身的内容阐释甚少。见载于历代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