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畿志
作者:陈沂
明代方志,由明朝陈沂撰、闻人诠修。明嘉靖十三年(1534)刻,64卷。分总志与郡县志两类。卷一到卷三为总志;卷四到卷六十四为郡县志,依次为应天、凤阳、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扬州、淮安、庐州、安庆、太平、宁国、池州、徽州诸府,广德、滁、徐、和诸州。 总志分都城图、南都纪、南畿地理图、畿土世代表、志命官、志户口田赋、志水利、志戎备八门。 郡县志以府州为单位,分立沿革、区域、城社、建牧、学校、祠墓、古迹、宦迹、人物、列女、方外、艺文诸门。 此书记述范围包括今江苏、安徽、上海三地,这不但对江苏省,而且对长三角地区社会、文化的高度融合,乃至当前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深远影响。
章节列表
升序↑- 南畿志序
- 南畿志凡例
- 辑志名氏
- 南畿志总目录
- 南畿志卷之一
- 南畿志卷之二
- 南畿志卷之三
- 南畿志卷之四
- 南畿志卷之五
- 南畿志卷之六
- 南畿志卷之七
- 南畿志卷之八
- 南畿志卷之九
- 南畿志卷之十
- 南畿志卷之十一
- 南畿志卷之十二
- 南畿志卷之十三
- 南畿志卷之十四
- 南畿志卷之十五
- 南畿志卷之十六
- 南畿志卷之十七
- 南畿志卷之十八
- 南畿志卷之十九
- 南畿志卷之二十
- 南畿志卷之二十一
- 南畿志卷之二十二
- 南畿志卷之二十三
- 南畿志卷之二十四
- 南畿志卷之二十五
- 南畿志卷之二十六
- 南畿志卷之二十七
- 南畿志卷之二十八
- 南畿志卷之二十九
- 南畿志卷之三十
- 南畿志卷之三十一
- 南畿志卷之三十二
- 南畿志卷之三十三
- 南畿志卷之三十四
- 南畿志卷之三十五
- 南畿志卷之三十六
- 南畿志卷之三十七
- 南畿志卷之三十八
- 南畿志卷之三十九
- 南畿志卷之四十
- 南畿志卷之四十一
- 南畿志卷之四十二
- 南畿志卷之四十三
- 南畿志卷之四十四
- 南畿志卷之四十五
- 南畿志卷之四十六
- 南畿志卷之四十七
- 南畿志卷之四十八
- 南畿志卷之四十九
- 南畿志卷之五十
- 南畿志卷之五十一
- 南畿志卷之五十二
- 南畿志卷之五十三
- 南畿志卷之五十四
- 南畿志卷之五十五
- 南畿志卷之五十六
- 南畿志卷之五十七
- 南畿志卷之五十八
- 南畿志卷之五十九
- 南畿志卷之六十
- 南畿志卷之六十一
- 南畿志卷之六十二
- 南畿志卷之六十三
- 南畿志卷之六十四
猜你喜欢的书
看不见的珍藏
《看不见的珍藏》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925年。写了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终生为自己的艺术珍藏而骄傲,将自己的晚年完全沉浸在拥有这些稀世珍宝的幸福感里,却丝毫不知,他的藏品早已在严酷的生活现实中流失净尽,他拿给别人鉴赏的所谓画册只不过是一摞摞经过精心伪装的普通纸张而已。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杀戮、死亡等血腥的场面,但正是在这种战后严酷的特殊社会生活环境中,作者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强烈的反战思想。小说情节虽然简单,但主题深刻。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经名: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据称系谷希子传。书诵读《曲素诀辞玉景内真金章》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不署撰者。经中称与《隐地八术》名同事异,又名 《太素三 元曲素诀辞玉景内真金章》。《道藏》中有《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 术经》和《上清曲素诀辞箓》,皆为六朝古上清经。该经述诵《曲 素诀辞》之法,盖亦为六朝古上清经。主要内容为上品、中品交 替各七章,无下品,并有《太素金真消魔内真咒》。劝人诵咒。
希澹园诗集
诗别集。明虞堪著。三卷。卷首有桑以时序。卷末有丁未(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虞堪跋。本集为其门生襄阳丘晋所编,存诗共三百三十三首,皆为作于元代的作品。有《四库全书》本及数种旧抄本。另有虞堪诗集,题作《鼓枻稿》,或四卷,或六卷(有补遗一卷),存诗全同于本集,唯前后编次、分卷略有不同,《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很难确定它是原本还是后人据《希澹园集》略作改动之本,故将之列为存目。
礼说
十四卷。清惠士奇(1672-1741)撰。惠士奇字天牧、仲儒,晚号半农居士,人称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康熙间进士,康、雍、乾间历仕。早年兼治经史,晚年尤邃经学。任广东学正,倡导经学,除着《礼说》外,还有《易说》、《诗说》、《半农春秋说》、《大学说》、《交食举隅》、《琴笛理数考》、《红豆斋时术录》、《南中集》、《采莩集》、《半农先生集》。《礼说》是惠士奇考证辨析《周礼》所涉名物制度的着作。《礼说》不载《周礼》经文,只标举所有考据辩驳者,各为其说,依经文次序编之。惠士奇鉴于西汉郑玄注《周礼》不免汉制,因而反对用清代的音字进行推求,主张考求原委。《礼说》将古音古字分别疏通,援引诸史百家之说。证明周制,参证郑玄《周礼注》所引汉制,皆旁引经文,持论有实证。实为治《周礼》之力作。《礼说》版本有红豆斋原刊本、清嘉庆年间上海彭氏校刊本、阮刻经解本。
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
亦称《华严经略疏刊定记》、《华严经刊定记》、《华严刊定记》等。佛典注疏。唐慧苑撰。原为二十卷(一作十六卷),现存十三卷。是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的注释书。法藏在《八十华严》译出后即着手注释,但仅完成《妙严》、《十定》两品,慧苑续其作而成此书。全书分十门:(1)教起所因;(2)藏部所摄;(3)显教差别;(4)简所被机;(5)能诠教体;(6)所诠宗趣;(7)显义分齐;(8)部类传译;(9)具释题目;(10)依文正释。从第二卷开始解释各品经文,一般分“辨名”、“来意”、“宗趋”、“释文”等四项。本书提出“四种教”、“两重十玄门”等,与法藏的一贯思想不符。后慧苑之论被视为背离师说,不为华严宗人所承认。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妙色王因缘经
一卷,唐义净译。说佛昔为妙色王时,求法忘劳,舍妻子并自身,奉食于夜叉,依此因缘,今成佛,一切大众至心听闻法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