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妇吟
作者:韦庄
唐诗。七古。韦庄作。见《全唐诗外编》第一编。中和三年(883)三月在洛阳时作。全诗共238句,为唐代最长的叙事诗。僖宗广明元年(880)冬至中和三年春,黄巢农民起义军占领长安时期,作者羁留城中,亲眼目睹这场翻天覆地的社会巨变。此诗即借一“秦妇”之口,叙写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称帝建国及其与唐军攻守厮杀情景,展现出当时大动乱的时代画卷。对农民起义军采取敌视态度,同时又对唐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和官军的残民暴行进行鞭挞。该诗选择典型的细节和生动的情节,采取层层铺叙的手法,着重刻画场面和渲染气氛,以反映重大的历史事件,写得结构宏伟,布局严谨,语言精丽,气势流畅,体现出我国长篇叙事诗的重大发展。此作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诗人因此而被称为“秦妇吟秀才”。后韦庄讳之,未收入其集子《浣花集》,致使长期失传。其讳因,五代孙光宪曰:“《秦妇吟》一篇,内一联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尔后公卿亦多垂讶,庄乃讳之。……他日撰家戒,内不许垂《秦妇吟》幛子。以此止谤,亦无及也。”(《北梦琐言》卷六)近人陈寅恪则认为此说不确,指出庄所惮者,并非当时唐朝公卿,而是后来蜀中新贵:“怕触新朝宫闱之隐情。”(《读〈秦妇吟〉》)直至本世纪初,才在敦煌石窟中发现此诗的九
韦庄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丛林中的艰苦岁月
《丛林中的艰苦岁月》是自传,是随笔,是短篇小说集,又因贯穿着移民拓荒主题而类似长篇小说。作者苏珊娜·穆迪是加拿大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好手笔,在如实描绘拓荒生活的同时,屡有独到的见解与思考。从久远的丛林中流出一股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真性格的清泉,观之平淡,品之味永,意味深长。一个半世纪的岁月风霜,使其风采不减,魅力依旧,感动着世界各地读者,深受他们喜爱。
环游黑海历险记
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全书共2卷33章。主人公倔强的凯拉班是烟草商人,生性固执古板。他要到海峡对岸的侄子家去参加婚礼。为了对不合理的税收政策表示不满,他决定带人沿着黑海绕到海峡对岸,由此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他们的马车被蚊群叮咬、野猪围攻,遭遇大草原地下气体火山般地爆发等惊险,使他们险些丧生;此外,还要对付土耳其权贵的阴谋诡计……凡尔纳以渊博的地理知识,生动地描绘出黑海沿岸的美丽风光、君士坦丁堡的热闹场面、土耳其风情,以及卡尔穆克人游牧部落的传统习俗。
遂昌杂录
元代文言轶事小说。元末郑元祐撰。焦竑《国史经籍志》入子部小说类,题《遂昌山樵杂录》,作二卷。 《千顷堂书目》题作《遂昌山人杂录》。 《四库全书总目》等题本名,作一卷。常见有《丛书集成初编》本、《笔记小说大观》本等。书中多记宋末轶事及元代名臣高士言行,间及风俗、地理、名胜、古迹、诗词之类。纪实为主,也杂以传说故事。如杭西北全真小庵士人罗蓬头,非痴非狂,能预卜未来,故称为罗盖仙,又许昌冯梦弼渡河遇马绊怪等,均写得简明生动,富有个性。谈岳坟一条,公开提出岳飞一案,罪魁乃是高宗。其中说:“高宗昏孱,竟毙王(指岳飞)于权奸之手。论者乃谓余讥贬高宗太甚。夫宋有国时,固当为其君讳而归罪于秦桧,宋□(疑为“亡”字)矣,高宗忘父兄之深仇,彼秦桧者复何恨!”《四库全书总目》亦认为是“诛心之论”。又宛丘公赵祐救一被俘的宋代官员之事,亦从侧面反映了元兵对宋官员俘虏的酷虐:“一累囚,两足冻垂堕,呻吟饥冻马足间”。赵祐因其曾是秀才,便以两匹马买下他来作自己孩子的家庭教师。
生天经颂解
生天经颂解,金元时道士王吉昌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赞颂类。此书为《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经》之注解。注文以七绝颂诗体写成。逐句解说经义。大抵以性命双修为宗旨,宣扬清静修心,并涉及内丹惨炼。其说本于全真教义。
摄生纂录
唐代王仲丘撰,1卷。《新唐书·经籍志》、《通志·艺文略》均著录。书书4篇;《导引篇》有赤松子坐引法、婆罗门导引法;《调气篇》载吐纳炼气法、胎食胎息法、食日月精法; 《居处篇》有摄理法、推岁德法、推月德法、埋沙法、老君说河曲父谢天地法、辟盗贼法、居家辟邪杂用方法;《行旅篇》则列举时日方向及吉日选择,列举六十甲子及五兵姓名,使人呼名自卫,以及念咒、佩符诸法。载《道藏》第321册。王仲丘,据民国五年(1916年)《临沂县志》载,为沂州琅玡人。
摄大乘论释疏
佛典注疏。作者和卷数不详。敦煌遗书藏本。存斯2747号背面,首残尾存。尾题:“《摄大乘论释疏》卷第五。”现题乃据内容新拟。本书是对世亲著、真谛译《摄大乘论释》的疏释。《摄大乘论释》是世亲对无著著《摄大乘论》的注疏,故本书是为“复疏”。书中的“《论》本云”,指的是《摄大乘论》,而“《释论》云”指的是《摄大乘论释》。释文从《应知依止胜相第一》的《释引正品第三·出世间净章第五》起,至《释差别品第四·相貌章第七》止,主要诠释关键的词句和观点。与该号正面的《摄大乘论释义记第七》体例一致,抄写笔迹相同。研究者或谓原系同一部著作。本疏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题作《摄大乘论疏》,但编号误为斯2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