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霞丹雪
作者:老舍猜你喜欢的书
曾文正公全集
近代诗文杂著合集。154卷。曾国藩著,李瀚章编,李鸿章校。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鸿宝书局石印本,线装10函13种。卷首1册,辑录《上谕三道》、《谕赐祭文二首》、《国史本传》等文16篇;并录黎庶昌《曾文正公年谱》12卷。主要是表彰曾国藩忠实地为清王朝效劳的功绩,并叙述其一生的事迹。正文按文体编排。计有奏稿32卷、《经史百家简编》2卷、《经史百家杂钞》6卷、《鸣原堂论文》2卷、《曾文正公文集》3卷、《曾文正公诗集》3卷、《曾文正公书札》33卷、《曾文正公批牍》6卷、《曾文正公杂著》2卷、《曾文正公家书》10卷、《曾文正公家训》2卷、《大事记》4卷、《孟子要略》5卷、《求阙斋读书录》10卷、《求阙斋日记类钞》2卷。其中《曾文正公文集》、《诗集》及《经史百家杂钞》(参见“曾国藩诗文”、“经史百家杂钞”条)是曾氏之诗文创作。其家书、书札、批牍卷等,间亦有对文艺的看法。《求阙斋日记类钞》中有“文艺”、“鉴赏”类,则是专门论述文学及艺术的。《求阙斋读书录》是对《左传》、《史记》、《汉书》、《楚辞》、《陶渊明集》、《李太白集》、《东坡集》、《望溪文集》与《古文辞类纂》等50余部历代诗文集的考评与诠释,对研究曾氏的文艺思想亦有参考价值。
同治安福县志
(清)姚濬昌修,周立瀛、赵廷恺等纂,为清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代同治年间,中国存在湖南、江西两处同名“安福县”,但行政互不隶属。其中,湖南省安福县(今临澧县)于同治八年(1869年)由知县姜大鹍主持修纂《安福县志》34卷,而江西省安福县在同治十一年(1872年)由知县姚濬昌(一作姚浚昌)主修、周立瀛纂修完成《[同治]安福县志》该志共18卷,分装9册,内容涵盖天文、地理、营建、食货、学校、武备等门类,具体包括天文志、舆地志、营建志、食货志、学校志、武备志等,卷首另有序文、修纂姓氏、凡例及绘图。姚濬昌时任江西安福知县,曾任职江西湖口、安福及湖北竹山等地,其主持修志属清代地方官修志书的典型实践。此版本为江西省安福县在同治年间唯一修纂的县志,与湖南省安福县(临澧)姜大鹍所修县志并存,但内容互不交叉。该志原刻本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燕丹子
《燕丹子》作为一部现存的汉代最优秀的历史小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本书是以战国末期,强秦将吞并燕国为历史背景,叙写了燕太子丹为雪秦耻、拯救国祚,延请刺客荆轲去秦国行刺秦王,终致失败的悲剧故事。《燕丹子》流传至今,原貌已不可见,今本是清人纪晓岚从明代《永乐大典》中全文抄出后,授学者孙星衍校订、整理出来的。《燕丹子》的成书历来众说纷纭,在这争论背后其实是对于小说起源问题的思考。其实,《燕丹子》是杂史,它的成书可以定为秦汉间。
金针诗格
诗格著作。旧题唐白居易撰。《郡斋读书志》卷二二及《宋史·艺文志》八均著录为三卷,今本仅一卷。晁公武曰:“居易自谓与刘禹锡、元稹皆以诗名,撮诗之体要为一格,病得针而愈,诗犹是也,故曰《金针集》。”《因话录》卷三云,白居易等五人“为场中词赋之最,言程式者,宗此五人”。《风骚要式》亦引白氏诗云:“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则《金针诗格》者,实即授人以金针之谓。这类书实际上与科举考试有关。此书究竟是否白居易所撰,后人颇致怀疑,且今本卷数与原书不同,内容又与旧题梅尧臣之《续金针诗格》相类似,究出何人之手,难以确论。然宋人征引此书,以范温《诗眼》为最早,则其成书至迟不会晚于北宋初年。其节目有:“诗有内外意”、“诗有三体”、“诗有四格”、“诗有四炼”、“诗有五忌”、“诗有八病”、“诗有五理”、“诗有三体格”、“诗有喜怒哀乐四得之辞”、“诗有上中下”、“诗有四齐梁格”、“诗有扇对格”、“诗有七义例”、“诗有物象比”等,多属诗法之类。其中“诗有内外意”颇得后人重视。有《吟窗杂录》、《诗法统宗》、《诗学指南》本。今人整理者有《全唐五代诗格校考》本。
二妙集
金代诗合集。8卷。段克己、段成己作。段克己、段成己兄弟幼时有才名,金朝礼部尚书赵秉文很赏识2人,称之为“二妙”,故其合编诗集即以“二妙”为名。卷1存五言古诗,计段克己12首,段成己18首;卷2存七言古诗,计段克己6首,段成己5首;卷3存五言律诗,计段克己19首,段成己8首;卷4存七言律诗,计段克己19首,段成己85首;卷5存绝句,计段克己50首,段成己74首;卷6存杂言,计段克己9首,段成己1首;卷7存段克己词19调67首;卷8存段成己词18调63首。《四库全书总目》评《二妙集》:“集凡诗六卷,乐府二卷,大抵骨力坚劲,意致苍凉,值故都倾覆之余,怅怀今昔,流露于不自知。”吴澂在为《二妙集》所写的序中指出:二段有感于兴亡际会,“则陶之达、杜之忧盖兼有之”。《二妙集》编成后,稿本原藏于家,后由段克己之孙献出。现存有《四库全书》本、《九金人集》本等版本。后一种版本尚附有《逸文》1卷。民国时孙德谦所辑《妙集补遗》1卷,编入《金源七家文集补遗》之中。
诸子概论
李源澄著,1936年2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该书共130页,书前有伍非百和卢前撰写的序。《诸子概论》一书研究了先秦儒、道、墨、法诸家思想及其根源,并评论《论语》、《孟子》、《荀子》、《道德经》、《庄子》、《墨子》、《商君书》、《韩非子》等书的意义及价值。全书分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商君书、韩非子八章,通论先秦诸子思想,追本溯源并纵横开阖评论诸子的哲学主张和社会理想,唐文治称为“保留古人圆而神之风,其抉发昔贤著述之大义,皆入乎其内而出乎其外,直言所见,而无与人絜长度短之意,故得绝于以流行之西方、印度之思想与中国固有学术轻相比附之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