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窥园先生自定年谱bHs中华典藏网

窥园先生自传bHs中华典藏网

·窥园先生自定年谱bHs中华典藏网

Ⅰ年历bHs中华典藏网

Ⅱ岁数bHs中华典藏网

Ⅲ记事bHs中华典藏网

Ⅳ离台以前台湾大事bHs中华典藏网

Ⅰ清咸丰五年乙卯(一八五五)bHs中华典藏网

Ⅱ一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十月初五日子时,先生生于台湾府城西定坊武馆街。bHs中华典藏网

Ⅳ林房、王狮谋反。bHs中华典藏网

美舰于台湾近海发见海底火山。bHs中华典藏网

Ⅰ六年丙辰(一八五六)bHs中华典藏网

Ⅱ二岁bHs中华典藏网

Ⅳ美舰入基隆。bHs中华典藏网

Ⅰ七年丁巳(一八五七)bHs中华典藏网

Ⅱ三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四弟南雅生。bHs中华典藏网

Ⅳ戴万生反。bHs中华典藏网

日本动讨略台湾之议。bHs中华典藏网

Ⅰ八年戊午(一八五八)bHs中华典藏网

Ⅱ四岁bHs中华典藏网

Ⅳ海盗黄位犯基隆。bHs中华典藏网

英人与台湾政府订约购买樟脑。bHs中华典藏网

Ⅰ九年己未(一八五九)bHs中华典藏网

Ⅱ五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适诸兄出就外傅,先生涕泣欲从之;父特齐公乃为开发,教以唐诗,便能成诵。bHs中华典藏网

Ⅰ十年庚申(一八六0)bHs中华典藏网

Ⅱ六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迁居于南门东安坊马公庙,辟住宅四围空地为窥园。bHs中华典藏网

十月初五日,特齐公殁。bHs中华典藏网

从陈良玉先生受业。bHs中华典藏网

Ⅳ普鲁士船额鲁伯号攻击南部生番,被沉。bHs中华典藏网

依天津条约,开安平、打狗、淡水、基隆港为商埠。bHs中华典藏网

八月,飓风,降咸雨。bHs中华典藏网

十月,淡水地震。bHs中华典藏网

Ⅰ十一年辛酉(一八六一)bHs中华典藏网

Ⅱ七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从许凤仪先生受业。bHs中华典藏网

Ⅳ设全台厘金局,归台湾道管辖。bHs中华典藏网

Ⅰ同治 元年壬戌(一八六二)bHs中华典藏网

Ⅱ八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从郑永贞先生受业。bHs中华典藏网

施行全台团练。bHs中华典藏网

Ⅳ淡水大地震,五月大震。bHs中华典藏网

Ⅰ二年癸亥(一八六三)bHs中华典藏网

Ⅱ九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从叶崇品先生受业。bHs中华典藏网

Ⅳ开采基隆煤矿。bHs中华典藏网

Ⅰ三年甲子(一八六四)bHs中华典藏网

Ⅱ十岁bHs中华典藏网

Ⅰ四年乙丑(一八六五)bHs中华典藏网

Ⅱ十一岁bHs中华典藏网

Ⅳ 英人鼓吹种植台湾茶叶。bHs中华典藏网

Ⅰ五年丙寅(一八六六)bHs中华典藏网

Ⅱ十二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英多夫舰在南岬附近被生番袭击。bHs中华典藏网

Ⅰ六年丁卯(一八六七)bHs中华典藏网

Ⅱ十三岁bHs中华典藏网

Ⅳ美船鲁阿号漂泊至台湾南岸,船员为土番杀害。美领事向清廷交涉,由番目谢罪了事。bHs中华典藏网

英遣二舰袭南岬附近之番人。bHs中华典藏网

许外国人入台湾内地采买樟脑。bHs中华典藏网

十一月,鸡笼头大地震,金包里沿海山崩、海涨,人民财产损害甚钜。bHs中华典藏网

Ⅰ七年戊辰(一八六八)bHs中华典藏网

Ⅱ十四岁bHs中华典藏网

Ⅳ洋人米利斯请开拓南澳番地。bHs中华典藏网

颁布台湾盐制,设盐务总局及属机关。bHs中华典藏网

Ⅰ八年己巳(一八六九)bHs中华典藏网

Ⅱ十五岁bHs中华典藏网

Ⅳ安平洋商与安平协练兵弁冲突,英遣兵袭赤崁城。bHs中华典藏网

Ⅰ九年庚午(一八七0)bHs中华典藏网

Ⅱ十六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就童子试,伯父亦辉公喜曰:『读书种不绝矣』!bHs中华典藏网

Ⅳ「淡水厅志」成。bHs中华典藏网

「北郭园全集」刻成。bHs中华典藏网

公许开采基隆煤矿。bHs中华典藏网

Ⅰ十年辛未(一八七一)bHs中华典藏网

Ⅱ十七岁bHs中华典藏网

Ⅳ林豪之「淡水厅志订谬」成。bHs中华典藏网

琉球人民漂泊至台湾东岸,为牡丹社生番害杀五十四人。bHs中华典藏网

设台北府。bHs中华典藏网

Ⅰ十一年壬申(一八七二)bHs中华典藏网

Ⅱ十八岁bHs中华典藏网

Ⅳ设基隆海防同知于基隆港,管理煤业。bHs中华典藏网

日本桦山资纪着手入台湾内地探险。bHs中华典藏网

日本初派领事至中国,以福州领事兼理厦门、淡水事务。bHs中华典藏网

八月,澎湖暴风、降咸雨,人民饥困异常。bHs中华典藏网

Ⅰ十二年癸酉(一八七三)bHs中华典藏网

Ⅱ十九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时有从商意,随二兄炳耀往大穆降学鹾务。诏安谢宪章先生见其文,极为嘉许,劝再就学;乃从先生受业二年。bHs中华典藏网

Ⅳ日本因前年台湾生番杀害琉球人事,时派全权大使向清廷交涉,不得要领。bHs中华典藏网

日本备中小田县渔民漂泊至台湾东部之成广澳,被番人劫掠。bHs中华典藏网

Ⅰ十三年甲戌(一八七四)bHs中华典藏网

Ⅱ二十岁bHs中华典藏网

Ⅳ日本西乡从道率征台军攻台湾,清政府承认赔偿日本损失,始遣归。bHs中华典藏网

沉葆桢请于台湾分南、中、北三路兵,进攻番地,开山筑路。廷议照办,设「团练总局」。bHs中华典藏网

Ⅰ光绪 元年乙亥(一八七五)bHs中华典藏网

Ⅱ二一岁bHs中华典藏网

Ⅳ设卑南厅、恒春县、淡水厅、新竹县,改噶玛兰县为宜兰县。春、冬二季,以福建巡抚分驻台湾。bHs中华典藏网

解人民入番地之禁。bHs中华典藏网

淮军提督唐定奎讨狮头社生番,不利。bHs中华典藏网

Ⅰ二年丙子(一八七六)bHs中华典藏网

Ⅱ二二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二兄炳耀卒。bHs中华典藏网

Ⅳ「训番俚谚」成。bHs中华典藏网

建凤山试院。bHs中华典藏网

讨太鲁阁生番。bHs中华典藏网

Ⅰ三年丁丑(一八七七)bHs中华典藏网

Ⅱ二三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吴樵山公卒。bHs中华典藏网

Ⅳ恒春县周有基等探红头屿。bHs中华典藏网

Ⅰ四年戊寅(一八七八)bHs中华典藏网

Ⅱ二四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广储东里林家聘为教师,修金百元。bHs中华典藏网

谢宪章先生卒于是年端阳日。bHs中华典藏网

设教「闻樨学舍」。bHs中华典藏网

Ⅳ奖励番民之抚育及番地之开垦。bHs中华典藏网

讨伐台东加利苑及阿眉生番。bHs中华典藏网

Ⅰ五年己卯(一八七九)bHs中华典藏网

Ⅱ二五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入邑庠,拨府学第二名。bHs中华典藏网

Ⅳ建淡水县儒学。bHs中华典藏网

「台湾地舆图」成。bHs中华典藏网

「化番俚谚」成。bHs中华典藏网

Ⅰ六年庚辰(一八八0)bHs中华典藏网

Ⅱ二六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科考、岁考均列一等。bHs中华典藏网

Ⅳ建台北府儒学考棚及登瀛书院。bHs中华典藏网

讨伐水沙连化生番。bHs中华典藏网

Ⅰ七年辛巳(一八八一)bHs中华典藏网

Ⅱ二七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娶吴樵山公三女慎为室。先是,樵山公于友处见先生书法,亟赏其美,赠以黄山谷「梨花帖」。临终,遗命以三女嫁之。bHs中华典藏网

Ⅳ改「团练总局」为「培元总局」。bHs中华典藏网

讨伐台东平埔生番。bHs中华典藏网

七月,澎湖暴风、降咸雨,满野如洗。bHs中华典藏网

Ⅰ八年壬午(一八八二)bHs中华典藏网

Ⅱ二八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蔡绮卿部郎聘教授,修金三百元;合书院膏伙,约得四百元。bHs中华典藏网

Ⅳ台北城修竣。bHs中华典藏网

Ⅰ九年癸未(一八八三)bHs中华典藏网

Ⅱ二九岁bHs中华典藏网

Ⅳ科试一等。bHs中华典藏网

六月,母蓝氏卒。当暑,入山觅穴。至十月间,始葬于二甲湾仔坪。葬时与吴姓兴讼,蒙台湾县沈江梅司马微服往勘,堂结息案。bHs中华典藏网

Ⅰ十年甲申(一八八四)bHs中华典藏网

Ⅱ三十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长男叔酉(赞书)生。bHs中华典藏网

甲申以前存七绝五首、五绝四首、七律二首、五古一首,计十二首。bHs中华典藏网

Ⅳ讨伐率芒生番及东势角方面之北势番。bHs中华典藏网

法军封锁台湾岛。bHs中华典藏网

改「培元总局」为「团练总局」。bHs中华典藏网

颁行「渔团制」。bHs中华典藏网

八月,法军? 击基隆。bHs中华典藏网

九月,法军占领基隆。bHs中华典藏网

十月,法舰陆战队占领淡水。bHs中华典藏网

Ⅰ十一年乙酉(一八八五)bHs中华典藏网

Ⅱ三一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服阕,中乡科解元童其峻榜下第四十一名,出张蕴松先生门下。bHs中华典藏网

存七绝二首、七律八首,计十首。bHs中华典藏网

Ⅳ立台湾行省,设台北、台湾、台南三府,增设云林、苗栗二县及台东直隶州,改原台湾府为台南府、台湾县为安平县,置台湾府于今之台中。bHs中华典藏网

以刘铭传为台湾巡抚,台政大加整顿。bHs中华典藏网

法军退出台湾。bHs中华典藏网

Ⅰ十二年丙戌(一八八六)bHs中华典藏网

Ⅱ三二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会试报罢,仍在蔡绮卿家教读。bHs中华典藏网

存七绝二十二首、五绝一首、五律九首,计三十二首。bHs中华典藏网

Ⅳ扩张台湾兵备,修筑? 台,设「善后局」及「机器局」于台北。bHs中华典藏网

设「电报总局」,架设全岛及福州电线,兼办「电报学堂」。bHs中华典藏网

设「清赋局」,着手丈量全岛田亩。bHs中华典藏网

设「抚垦局」及「番学堂」。bHs中华典藏网

颁行「隘勇制」。bHs中华典藏网

建「蓬壶书院」于台南城。bHs中华典藏网

七月,巡抚刘铭传讨伐生番不利,与番人议和,撤兵。bHs中华典藏网

Ⅰ十三年丁亥(一八八七)bHs中华典藏网

Ⅱ三三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存七绝十九首、五绝十三首、七律十一首、五律三首、七古三首、五古一首,计五十首。bHs中华典藏网

Ⅳ着手敷设台湾铁路。bHs中华典藏网

计画购买车轮船,航行内地及南洋。bHs中华典藏网

设「矿脑总局」,归巡抚直辖。bHs中华典藏网

创立「西学堂」。bHs中华典藏网

建「英才书院」于苗栗。bHs中华典藏网

讨伐东势角生番。bHs中华典藏网

施九段反。bHs中华典藏网

Ⅰ十四年戊子(一八八八)bHs中华典藏网

Ⅱ三四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长女葵花生。bHs中华典藏网

Ⅳ设基隆、埔里社二厅。bHs中华典藏网

讨伐平埔生番。bHs中华典藏网

Ⅰ十五年己丑(一八八九)bHs中华典藏网

Ⅱ三五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赴京会试,仍以言论伤时被放。bHs中华典藏网

纳湘玉婢吴氏为妾。bHs中华典藏网

存七绝六首、七律四首、七古一首,计十一首。bHs中华典藏网

Ⅳ巡抚刘铭传请福建水师赴台,水陆合攻南澳生番,不利;终于撤兵。bHs中华典藏网

讨伐老狗番、大嵙崁方面及台东吕家望之生番。bHs中华典藏网

建台湾府(台中)城。bHs中华典藏网

建台湾府儒学及考棚于台湾城内。bHs中华典藏网

建宏文书院。bHs中华典藏网

Ⅰ十六年庚寅(一八九0)bHs中华典藏网

Ⅱ三六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中会试恩科会元夏曾佑榜下第十八名。钦点主事,签分兵部车驾司,加员外郎衔。bHs中华典藏网

叔甲生。bHs中华典藏网

请假回籍。bHs中华典藏网

存七绝九首、七律三首,计十二首。bHs中华典藏网

Ⅳ讨伐牡丹社番人。bHs中华典藏网

初铸造银币。bHs中华典藏网

基隆铁路工人于八堵发见沙金。bHs中华典藏网

刘铭传辞职,以沉应奎代理巡抚事务。bHs中华典藏网

Ⅰ十七年辛卯(一八九一)bHs中华典藏网

Ⅱ三七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台南官绅会举管理「圣庙乐局」事务。bHs中华典藏网

安平县陈子岳聘先生掌教蓬壶书院,辞未就;转荐蔡玉屏孝廉。bHs中华典藏网

叔壬(赞元)生。bHs中华典藏网

存七绝八首、七律五首、五律五首,计十八首。bHs中华典藏网

Ⅳ讨伐牡丹社番人。bHs中华典藏网

台湾铁路由基隆至台北一段筑成。bHs中华典藏网

以邵友濂为巡抚,缩小积极政策。bHs中华典藏网

设沙金局。bHs中华典藏网

设「台湾通志总局」,大搜史料。bHs中华典藏网

Ⅰ十八年壬辰(一八九二)bHs中华典藏网

Ⅱ三八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叔午(赞牂)生。bHs中华典藏网

Ⅳ讨伐率芒番人。bHs中华典藏网

台北建「钦差行台」。bHs中华典藏网

九份山发见金矿,特许林英芳采掘。bHs中华典藏网

Ⅰ十九年癸巳(一八九三)bHs中华典藏网

Ⅱ三九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叔丑(赞堃)生。bHs中华典藏网

叔甲殇。bHs中华典藏网

Ⅳ建「明道书院」于台北、「崇基书院」于基隆。bHs中华典藏网

「澎湖厅志」成。bHs中华典藏网

Ⅰ二十年甲午(一八九四)bHs中华典藏网

Ⅱ四十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唐巡抚聘入「台湾通志总局」,协修台湾通志」。bHs中华典藏网

中日开战,改「台南采访局」为「团练局」,募勇二营,举先生为统领。bHs中华典藏网

番匪刘乌和作乱,先生率勇平之。bHs中华典藏网

四弟南雅公卒。bHs中华典藏网

存七绝一首、七律四首,计五首。bHs中华典藏网

Ⅳ设南雅厅。bHs中华典藏网

各厅县采访册成。bHs中华典藏网

以唐景崧代理巡抚事务。bHs中华典藏网

我国因朝鲜内乱,与日本开战,我师大败。bHs中华典藏网

Ⅰ二十一年乙未(一八九五)bHs中华典藏网

Ⅱ四一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四月,先生率团练至阿里关,冒瘴得病。闻台北已失,连夜赶回台南。刘永福出海口布防,命先生守台南。旧历九月初三日,日兵入台南,遍索先生,乡人匿之于城外田庄。初五日,以竹筏私送先生出安平港,乘船内渡。日人悬像求之,先生乃南走新加坡,转之暹罗。bHs中华典藏网

先生命眷属遣散积产五万余金与部下,携子侄避居汕头。自廿四岁以后所积金钱及所置产业,至是荡尽。bHs中华典藏网

叔未(赞能)生。bHs中华典藏网

叔丁(赞乔)生。bHs中华典藏网

存七绝十五首、七律二十五首、五律七首,计四十七首。bHs中华典藏网

Ⅳ二月,与日本议和,割让台湾、澎湖、辽东,赔兵费二百兆两。bHs中华典藏网

巡抚唐景崧、提督刘永福等严饬水陆师反抗日本,命各处团练、渔团戒严。bHs中华典藏网

四月,台湾绅民倡立「台湾民主国」,举唐景崧为大「伯理玺天德」。bHs中华典藏网

六月,清遣李经方与日本台湾总督桦山资纪会见于基隆港外,授受台、澎诸岛。bHs中华典藏网

大伯理玺天德唐景崧弃职逃入德船,从淡水走厦门。日本兵入台北。bHs中华典藏网

七月,桦山总督送劝降书于刘永福。bHs中华典藏网

日本编南进军,以台北东瀛书院为司令部。bHs中华典藏网

九月,刘永福乘英船逃入内地。日兵占领安平? 台,入台南城。bHs中华典藏网

Ⅰ二十二年丙申(一八九六)bHs中华典藏网

Ⅱ四二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先生自暹罗至新加坡。bHs中华典藏网

聘吴献堂先生教授儿辈。bHs中华典藏网

存七绝二十二首、七律五首、五律六首、七古一首、五古一首,计三十五首。bHs中华典藏网

Ⅳ四月,台东知州张仪春至总督府投降。bHs中华典藏网

日本任乃木希典为台湾总督。bHs中华典藏网

Ⅰ二十三年丁酉(一八九七)bHs中华典藏网

Ⅱ四三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先生自新加坡回国;入京,改官知县。是年到广州禀到,住兴隆坊。bHs中华典藏网

长兄梓修公殁。bHs中华典藏网

吴献堂先生回汕头,改聘徐展云先生。bHs中华典藏网

存七绝十四首、七律十四首、五律五首、七古二首、五古一首、四言一首,计三十七首。bHs中华典藏网

Ⅰ二十四年戊戌(一八九八)bHs中华典藏网

Ⅱ四四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番禺县裴伯谦聘分校县试卷毕,广州府周桂午委分校试卷。bHs中华典藏网

次女赞花(蟾花)生。bHs中华典藏网

Ⅰ二十五年己亥(一八九九)bHs中华典藏网

Ⅱ四五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随黄和庭镇军到惠、潮、嘉一带办理清乡事务。bHs中华典藏网

住长泰里。bHs中华典藏网

存七绝二首、五绝一首、七律十四首,计十七首。bHs中华典藏网

Ⅰ二十六年庚子(一九00)bHs中华典藏网

Ⅱ四六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广州府陈省三委总校广府试卷。bHs中华典藏网

委办佛山税关厘务。bHs中华典藏网

存七绝二首、七律八首、五律七首、七古一首,计十八首。bHs中华典藏网

Ⅰ二十七年辛丑(一九0一)bHs中华典藏网

Ⅱ四七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委调乡试阅卷官,得士七人。bHs中华典藏网

存七绝三十九首、七律六首、五律二首、五古四首,计五十一首。bHs中华典藏网

Ⅰ二十八年壬寅(一九0二)bHs中华典藏网

Ⅱ四八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委署雷州徐闻县。县僻事简,邑绅聘掌教「贵生书院」。bHs中华典藏网

Ⅰ二十九年癸卯(一九0三)bHs中华典藏网

Ⅱ四九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卸徐闻县任,赴广州。bHs中华典藏网

特授广州三水县。未赴任回省,委赴钦州查案。bHs中华典藏网

住祝寿巷。bHs中华典藏网

调署阳春县。赴阳春县任。bHs中华典藏网

招降巨盗李北海等。bHs中华典藏网

委调乡试同考官。bHs中华典藏网

徐展云先生病殁,聘倪玉笙先生。bHs中华典藏网

存七绝十首、七律十八首、五律三首、七古一首,计三十二首。bHs中华典藏网

Ⅰ三十年甲辰(一九0四)bHs中华典藏网

Ⅱ五十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调署阳江军民同知。时土匪遍地,先生带兵深入珠环山,剿抚兼施。获办土匪数百人,杀盗魁廖伦;罪不至死者,带回处置。bHs中华典藏网

叔酉聘同年陈梧冈长女素,回厦门结婚。bHs中华典藏网

Ⅰ三十一年乙巳(一九0五)bHs中华典藏网

Ⅱ五一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设「阳江习艺所」。设「阳江师范传习所」。派学生往东洋留学。开办阳江巡警。bHs中华典藏网

存七绝一首、五律一首、五古七首,计九首。bHs中华典藏网

Ⅰ三十二年丙午(一九0六)bHs中华典藏网

Ⅱ五二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阳江厅逃犯,部议镌级;公罪准捐复抵销。bHs中华典藏网

卸阳江同知任。回省,住丹桂里。bHs中华典藏网

委办顺德县清乡事务。bHs中华典藏网

儿辈入「随宦学堂」肄业。bHs中华典藏网

倪玉笙先生病殁。聘韩贡三先生;于学堂功课外,教授儿辈经史。bHs中华典藏网

Ⅰ三十三年丁未(一九0七)bHs中华典藏网

Ⅱ五三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移居步蟾坊。bHs中华典藏网

委解京饷。bHs中华典藏网

委署三水县。bHs中华典藏网

长女葵花归同邑黄荣。是年冬,殁于家。bHs中华典藏网

叔壬入「黄埔陆军小学」肄业。bHs中华典藏网

住九如坊。bHs中华典藏网

Ⅰ三十四年戊申(一九0八)bHs中华典藏网

Ⅱ五四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赴三水县任。bHs中华典藏网

韩贡三先生辟六榕寺内官屋数椽为儿辈学塾,颜其舍曰「和梅宿舍」。bHs中华典藏网

委办户口,限日清查,派员守催,不发公费;先生遂自费八千余金,办理其事。bHs中华典藏网

存七绝六首、七律六首,计十二首。bHs中华典藏网

Ⅰ宣统元年己酉(一九0九)bHs中华典藏网

Ⅱ五五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捐廉五百金,修理三水县署「作新堂」。bHs中华典藏网

长孙作新生。bHs中华典藏网

存七绝二十首、五绝八首、七律二十六首、五律二首、七古一首、五古一首,计五十八首。bHs中华典藏网

Ⅰ二年庚戌(一九一0)bHs中华典藏网

Ⅱ五六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叔壬往东京留学。bHs中华典藏网

存七绝九首、五绝二首、七律二首、五律十七首、七古二首、五古四首,计三十六首。bHs中华典藏网

Ⅰ三年辛亥(一九一一)bHs中华典藏网

Ⅱ五七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特授电白县,卸三水县事。将就任,适革命军兴,乃回漳州,被举为漳州民事局长。bHs中华典藏网

叔壬投革命军。bHs中华典藏网

移居至福建海澄县属海沧墟,名其宅为「借沧海居」。bHs中华典藏网

存七绝七首、五绝一首、七律二十四首、五律三首、五古一首、计三十六首。bHs中华典藏网

Ⅰ民国元年壬子(一九一二)bHs中华典藏网

Ⅱ五八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回台南省墓,兼与诸亲友叙旧。叔酉任厦门同盟会会长。叔午受「石美小学」之聘。叔丑受「省立第二师范」之聘。bHs中华典藏网

存七绝五十八首、五绝四首、七律五十四首、五律二十八首、七古三首、五古六首,计一百五十三首。bHs中华典藏网

Ⅰ二年癸丑(一九一三)bHs中华典藏网

Ⅱ五九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叔未卒。bHs中华典藏网

遣叔午往日本,入东京「美术学校」。bHs中华典藏网

被任为龙溪县知事。 聘衡州沈琛笙先生重修「龙溪县志」。bHs中华典藏网

叔丑至缅甸仰光当教员。bHs中华典藏网

辞龙溪县知事职,住漳州东门外管厝巷。bHs中华典藏网

存七绝二十三首、七律五十五首、五律十三首、七古一首、五古三首,计九十五首。bHs中华典藏网

Ⅰ三年甲寅(一九一四)bHs中华典藏网

Ⅱ六十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叔丁毕业广州「光华医学校」。bHs中华典藏网

叔壬往苏门答拉。bHs中华典藏网

存七绝八首、七律二十首、五律二首、七古一首、五古一首,计三十二首。bHs中华典藏网

Ⅰ四年乙卯(一九一五)bHs中华典藏网

Ⅱ六一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菽庄主人聘先生为钟社诗友。bHs中华典藏网

叔丑自仰光归,与台中林季商之妹月森订婚。bHs中华典藏网

存七绝五首、七律二十三首、五律一首、七古一首、五古一首、七言排律一首,计三十二首。bHs中华典藏网

Ⅰ五年丙辰(一九一六)bHs中华典藏网

Ⅱ六二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回台省墓及参观「共进会」。bHs中华典藏网

九月,菽庄主人荐先生至苏门答拉棉兰,为张鸿南先生编辑生平事略。bHs中华典藏网

存七绝十四首、七律九十四首、五律七首、七古三首、五古一首,计一百十九首。bHs中华典藏网

Ⅰ六年丁巳(一九一七)bHs中华典藏网

Ⅱ六三岁bHs中华典藏网

Ⅲ三月,次女蟾花归龙溪陈畴。bHs中华典藏网

叔丑至北京求学。bHs中华典藏网

(旧历十一月十一日丑时,先生因痢疾殁于棉兰)。bHs中华典藏网

存七绝八首、五绝四首、七律四十三首、五律十一首、七古二首、五古二首,计七十首。bHs中华典藏网

·窥园先生自传bHs中华典藏网

华人移居台湾最早的,据日本所传,有秦始皇二十八年(前二一九)徐福率童男女移住夷州和亶州底事情(夷州是台湾,亶州是小吕宋)。自秦以后,汉底东鳀、隋底琉球、掖玖、唐底流鬼、澎湖、元底瑠求、澎湖、波罗公,都是指台湾而言;但历代移民底有无,则不得而知。唐元和间(八○六~八二○),施肩吾有咏澎湖底诗,为澎湖见于艺文底第一次。有人说施肩吾率领家人移住澎湖,确与不确,也无从证明。宋、元以来,闽、粤人渡海移居台湾底渐多。明初,因为防御海盗和倭寇,曾令本岛居民悉移漳、泉二州;但居留人数并未见得减少。当嘉靖四十二年(一五六三),俞大猷追海盗入台湾以前,七鲲身、鹿耳门沿岸底华民已经聚成村落。这些从中国到台湾底移民,大概可以分为五种:一是海盗,二是渔户,三是贾客,四是规避重敛底平民,五是海盗或倭寇底俘虏。嘉靖中从广东揭阳移到赤嵌(台南)居住底许超,便是窥园先生底入台一世祖。这家底职业,因为旧家谱于清道光年间(一八二一~一八五○)毁掉,新谱并未载明,故不得而知。从家庭底传说,知道一世祖是蒙塾底师傅。若依上头移民底种类看来,他或者是属于第四或第五种人。自荷兰人占据以后,名台湾为丽都岛(花摩娑)、称赤嵌为毘舍那(或作毘舍耶),建城筑堡,辟港刊林,政治规模略具,人民生活渐饶。bHs中华典藏网

许氏一家,自移殖以来到清嘉庆年间,宗族还未分居,并且各有职业。窥园先生底祖父永喜公是个秀才,因为兄弟们都从事生产,自己便教育几个学生,过他底书生生活。他前后三娶,生子八人。子侄们,除廷乐公业农、特齐公(讳廷璋)业儒以外,其余都是商人。道光中叶,许家兄弟共同经营了四间商店,是金珠、布匹、鞋帽和鸦片烟馆。不幸一夜底大火把那几间店子烧得精光,连家谱、地契都毁掉。家产荡尽,兄弟们才闹分居;特齐公因此分得西定坊武馆街烬余底鞋店为业。咸丰五年十月初五日(一八五五年十月十四日),特齐公在那破屋里得窥园先生。因为那间房子既不宜居住,更不宜做学塾底用处,在先生六岁时候,特齐公便将武馆街旧居卖掉,另置南门里延平郡王祠边马公庙住宅,建学舍数楹。舍后空地数亩,任草木自然滋长,名为「窥园」;取董子「下帷讲诵,三年不窥园」底意思。特齐公自在宅中开馆授徒。不久便谢世,遗下窥园给他底四个儿子。bHs中华典藏网

窥园先生讳南英,号蕴白或允白。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毘舍耶客、春江冷宦,都是他底自号。自特齐公殁后,家计专仗少数田产;蓝太恭人善于调度,十数年来诸子底学费都由她一人支持。先生排行第三;十九岁时,伯兄梓修公为台湾府吏、仲兄炳耀公在大穆降办盐务,以所入助家用。因为兄弟们都已成人,家用日绌,先生也想跟他二兄学卖盐去。谢宪章先生力劝他勉强继续求学,于是先生又跟谢先生受业。bHs中华典藏网

先生所往来底都是当时教「大馆」底塾师,学问因此大进。吴樵山先生也是在这几年间认识底。当时在台湾城教学底前辈对于先生底品格学问都很推许。二十四岁,先生被聘去教家塾;不久,自己又在「窥园」里设一个学塾,名为「闻樨学舍」。当时最常往来底亲友是吴樵山(子云)、陈卜五、王泳翔、施云舫(士洁)、丘仙根(逢甲)、汪杏泉(春源)、陈省三(望曾)、陈梧冈(日翔)诸先生。他底诗人生活,也是从这个时候起。bHs中华典藏网

自二十四到三十五岁,先生都以教学为业。光绪丙戌(一八八六)初到北京会试,因对策陈述国家危机所在,文章过于伤感,考官不敢录取。己丑(一八八九)再赴试,又因评论政治得失被放。隔年,中恩科会魁,授兵部车驾清吏司主事职。先生底志向本不在做官,只望成了名,可以在本乡服役。他对于台湾底风物知道很多,绅民对他也很有信仰,所以在十二月间他便回籍服役。bHs中华典藏网

先生二十三岁时,遵吴樵山先生底遗嘱,聘他底第三女(讳慎);越三年,完婚。夫妇感情,直到命终,极其融洽。在三十三岁左右,偶然认识台南一个歌伎吴湘玉;由怜生爱,屡想为她脱籍。两年后,经过许多困难,至终商定纳她为妾。湘玉喜过度,不久便得病,她底母亲要等她痊愈才肯嫁她。在抑郁着急底心境中,使她病加剧,因而夭折。她死后,先生将遗骸葬在荔支宅。湘玉底母亲感激他底情谊,便将死者底婢女吴逊送给他。他并不爱恋那女子,只为湘玉底缘故收留她。本集里底情词,多半是怀念湘玉底作品。bHs中华典藏网

台湾于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改设行省,以原台湾府为台南府、台湾县为安平县。自设省后,所有新政逐渐推行。先生对于新设施都潜心研究,每以为机器、矿务或其它实业都应自己学会了自已办,异族绝靠不住。自庚寅从北京回籍,台南绅官举他管理「圣庙乐局」事务。安平陈县令聘他做蓬壶书院山长,辞未就,因为他愿意帮助政府办理垦土化番底事业。他每深入番社,山里底番、汉人多认识他。甲午年春,唐巡抚聘他当台湾通志局协修,凡台南府属底沿革、风物都由他汇纂。中日开战,省府改台南采访局为团练局,以先生充统领,领两营兵。黄海之败,中枢当局以为自改设台湾行省以来五、六年间,所有新政都要经费,不但未见利益,甚且要赔垫许多帑金;加以台湾民众向有反清复明底倾向,不易统治:这或者也是决意割让底一个原因。那时人心惶惶,希望政府不放弃台湾,而一些土棍便想乘着官吏与地权交代底机会从中取利。有些唱「跟父也是吃饭,跟母也是吃饭」底论调,意思是归华、归日都可以。因此,民主国底建设虽然酝酿着,而人心并未一致。住近番地底汉人,与番人又乘机混合起来扰乱。台南附近有刘乌河底叛变,一重溪、菜寮、拔马、锡猿、木冈、南庄、半平桥、八张犁诸社都不安静。先生领兵把匪徒荡平以后,分兵屯防诸社。bHs中华典藏网

乙未(一八九五)三月,中日和约签定。依约第二条,台湾及澎湖群岛都割归日本。台湾绅民反对无效,因是积极筹建「民主国」,举唐巡抚为大「伯理玺天德」,以玄武旗(蓝地黄虎)为国旗。军民诸政先由刘永福、丘逢甲诸人担任,等议院开后再定国策。那时,先生任筹防局统领,仍然屯兵番社附近诸隘。日本既与我国交换约书于芝罘,遂任桦山资纪为台湾总督,会见我全权李经方于基隆港外,接收全岛及澎湖群岛。七月,基隆失守,唐大「伯理玺天德」乘德轮船逃厦门,日人遂入台北。当基隆告急时,先生率台南防兵北行;到阿里关,听见台北已失,乃赶回台南。刘永福自己到安平港去布防,令先生守城。先生所领底兵本来不多,攻守都难操胜算。当时人心张皇,意见不一,故城终未关,任人逃避。先生也有意等城内人民避到乡间以后,再请兵固守。八月,嘉义失守,刘永福不愿死战,致书日军求和,且令台南解严;先生只得听命。和议未成,打狗、凤山相继陷,刘永福遂挟兵饷官帑数十万乘德船逃回中国。旧历九月初二,安平炮台被占。大局已去,丘逢甲也弃职,民主国在实际上已经消灭。城中绅商都不以死守为然,力劝先生解甲,因为兵饷被刘提走。先生便将私蓄现金尽数散给部下,几个弁目把他送出城外。九月初三日,日人入台南。本集里辛丑所作「无题」,便是记当日刘帅逃走和他不能守城底愤恨。又,乙未「寄台南诸友」也是表明他底心迹底作品。bHs中华典藏网

民主国最后根据地台南被占领后,日人悬像遍索先生。乡人不得已,乃于九月初五日送先生到安平港,渔人用竹筏载他上船。「窥园词」中「忆旧」是叙这次底事。日人登船搜索了一遍,也没把他认出来。先生到厦门少住,便转向汕头,投宗人子荣、子明二位先生底乡里距鮀浦不远底桃都。子荣先生劝先生归宗,可惜旧家谱不存,入台一世祖与揭阳宗祠底关系都不得而知,这事只得罢论。子荣昆季又劝先生到南洋去换换生活,先生底旅费都是他们赠与。他们又把先生全家从台湾接到桃都,安置在宗祠边底别庄里。从此以后,先生底子孙便住在大陆,其余都留在台湾。现在把先生底世系略记于下,表示住在台湾底族人还很多。bHs中华典藏网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bHs中华典藏网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bHs中华典藏网

说明:虚线示从略,虚镞示继承,仿宋体字示回大陆一家。诗中两言「九叶」,或者旧谱于超公下还有两代才到寿公。照新谱,自一世祖至先生只有七代而已。bHs中华典藏网

先生在新嘉坡、曼谷诸地漫游,足够两年。囊金荡尽,迫着他上了宦途。但回到兵部当差既不可能,于是「自贬南交为末吏」(「寄题丘仓海工部澹定村心太平草庐」)去了。先生到北京投供吏部,自请开去兵部职务;降换广东即用知县,加同知衔。他愿意到广东,一因是祖籍,二因朋友多。又因漳州与潮州比邻,语言风俗多半相同,于是寄籍为龙溪县人。从北京南下,到桃都把家眷带到广州,住药王庙兴隆坊。丁酉(一八九七)、戊戌(一八九八)两年中,帮广州周知府与番禺裴县令评阅府、县试卷。己亥(一八九九)、委随潮州镇总兵黄金福行营到惠、潮、嘉一带办理清乡事务。庚子(一九○○),广州陈知府委总校广州府试卷。不久,又委充佛山汾水税关总办。辛丑(一九○一),由税关调省,充乡试阅卷官。试毕,委署徐闻县知县。这是他当地方官底第一遭。bHs中华典藏网

徐闻在雷州半岛南端,民风醇朴。先生到任后,全县政事只用一位刑名师爷助理;其余会计钱粮诸事,都是自己经理。每旬放告,轻的是偷鸡剪钮,重的也不过是争田赖债;杀人越货,罕有所闻。『讼庭春草荫层层,官长真如退院僧』(「徐闻杂咏」),实在是当时光景。贵生书院山长杨先生退任,先生改书院为徐闻小学堂,选县中生员入学。邑绅见先生热心办学,乃公聘先生为掌教,每旬三、六、九日到堂讲经史二时。有清以来,县官兼书院掌教实是罕见。先生时到小学堂,与学生多有接触,因此对于县中人情风俗很能了解。先生每以「生于忧患,死于晏安」警策学生。又说:『人当奋勉,寸晷不懈;如耽逸乐,则放僻邪侈,无所不为。到那时候,身心不但没用,并且遗害后世』。他又以为人生无论做大小事,当要有些建树,才对得起社会;『生无建树死嫌迟』(「秋怀八首和丘仙根工部原韵」之四),也是他常说底话。案头除案卷外,时常放一册白纸本子,如于书中见有可以警发深思德行底文句便钞录在上头,名为「补过录」,每年完二、三百页。可惜三十年来浮家处处,此录丧失几尽,我身边只存一册而已。县衙早已破毁,前任县官假借考棚为公馆,先生又租东邻三官祠为儿辈书房。公余有暇,常到书房和徐展云先生谈话,有时也为儿辈讲国史。先生在徐闻约一年,全县绅民都爱戴他。bHs中华典藏网

光绪二十九年(一九○三)广东乡试,先生被调入内帘。试毕,复委赴钦州查办重案。回省消差后,大吏以先生善治盗,因阳春、阳江连年闹匪,乃命他缓赴三水县本任,调署阳春县知县。到阳春视事仅六个月,对于匪盗剿抚兼施,功绩甚着,乃调任阳江军民同知兼办清乡事务。在阳江三年,与阳江游击柯壬贵会剿土匪,屡破贼巢。柯公以功授副将,加提督衔;先生受花翎四品顶戴底赏。阳江新政自光绪三十年(一九○四)由先生逐渐施行,最重要的是遣派东洋留学生以造专门人材,改濂溪书院为阳江师范传习所以养成各乡小学教员,创办地方巡警及习艺所。bHs中华典藏网

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秋,改阳江为直隶州,领恩平、阳春二县。七月初五日,习艺所罪犯越狱,劫监仓羁所犯人同逃。那时,先生正下乡公干,何游击于初五早晨也离城往别处去。所长莫君人虽慈祥,却乏干才;平时对于所中犯人不但未加管束,并且任外人随时到所探望。所中犯人多半是礅犯,徒刑重者不过十五年,因此所长并没想到他们会反监。初五日下午,所中犯人突破狱门,登监视楼,夺守岗狱卒鎗械,拥所长出门。游击衙门正在习艺所旁边,逃犯们便拥进去,夺取大堂底鎗枝和子弹。过监仓和羁所,复破狱门,迫守卒解放群囚。一时城中秩序大乱,经巡警和同知衙门亲兵力击,匪犯乃由东门逃去,弃置莫君于田间。这事情本应所长及游击负责,因为先生身兼清乡总办,不能常驻城中。照例同知离城,游击便当留守;而何游击竟于初五早离城,致乱事起时,没人负责援救。初六日,先生自乡间赶回,计逃去重犯数十名、轻罪徒犯一百多名。乃将详情申报上司,对于游击及所长渎职事并未声明。部议开去三水本任,撤职留缉。那时所中还有几十名不愿逃走底囚徒,先生由他们知道逃犯底计画和行径,不出三个月捕回过半。于是捐复翎顶,回省候委。十二月,委办顺德县清乡事务,随即委解京饷。丙午、丁未(一九○六~○七)两年间可以说是先生在宦途上最不得意底时候,他因此自号「春江冷宦」。从北京回广州过香港,有人告诉他阳江越狱主犯利亚摩与同伴都在本岛当劳工,劝他请省府移文逮捕归案。先生说:『上天有好生之德,我所以追捕逃犯,是怕他们出去仍为盗贼害民。现在他们既然有了职业,当要给他们自新底机会,何必再去捕杀他们呢!况且我已为他们担了处分,不忍再藉他们底脂血来坚固自己底职位。任他们自由罢』。bHs中华典藏网

光绪三十三年(一九○七)五月,赴三水县任。三年之中,力除秕政。向例:各房吏目都在各房办公,时间无定;甚至一件小案,也得迁延时日。先生乃于二堂旁边设县政办公室,每日集诸房吏在室内办公,自己也到室签押;舞弊底事顿减,人民都很愉快。县中巨绅,多有豢养世奴底陋习,先生严禁贩卖人口,且促他们解放群奴;因此与多数绅士不协,办事甚形棘手。县属巨姓械斗,闹出人命,先生秉公办理;两造争献贿赂,皆被严辞谢绝。他一生引为不负国家底两件事:一是除民害,一是不爱钱。「和耐公六十初度」,便是他底自白之一。当时左右劝他受两造赂金,既可以求好巨绅,又可以用那笔款去买好缺或过班。贿赂公行是三十年来公开的事情,拜门、钻营、馈赠是官僚升职底唯一途径;先生却恨这些事情,不但不受贿,并且严办说项底人。他做了十几年官,未尝拜过谁底门,也未曾为求差、求缺用过一文钱。对于出仕底看法,他并不从富贵着想;他尝说:『一个人出仕,不做廊庙宰,当做州县宰。因为廊庙宰亲近朝廷,一国大政容我筹措;州县宰亲近人民,群众利害容我乘除。这两种才,是真能为国效劳底宰官』。他既为公事得罪几个巨绅,便想辞职;会授电白县,乃卸事回省。将就新任,而武昌革命军起,一月之间,闽、粤响应。先生得漳州友人电召回漳,被举为革命政府民事局长。不久,南北共和,民事局撤销;先生乃退居海澄县属海沧墟,号所居为「借沧海居」。bHs中华典藏网

住在海沧并非长策,因为先生全家所存现款只剩那用东西向汕头交通银行总办押借底五百元。从前在广州,凡有需要,都到子荣先生令嗣梅坡先生行里去融通;在海沧,却是举目无亲,他底困难实在难以言喻。陈梧冈先生自授秘鲁使臣后,未赴任,蛰居厦门;因清鼎革,想邀先生落发为僧,或于虎溪岩边筑室隐居。这两事都未成功,梧冈先生不久也谢世了。台湾亲友请先生且回故乡,先生遂带着叔午、叔未同行。台南南庄山林尚有一部分是先生底产业,亲友们劝他遣一两个儿子回台入日籍,领回那一大片土地。叔未本有日籍,因为他是庶出,先生不愿将这产业全交在他底手里,但在大陆诸子又没有一个愿意回乡入籍。先生于是放弃南庄山林,将所余分给留台族人,自己仍然回到厦门。在故乡时,日与诗社诸友联吟,住在亲戚吴筱霞先生园中。马公庙「恂园」前曾赁给日本某会社为宿舍,家人仍住前院;这时因为修筑大道,定须拆让。先生还乡,眼见他最爱底梅花被移、旧居被夷为平地、「窥园」一部份让与他人,那又何等伤心呢!bHs中华典藏网

「借沧海居」地近市集,不宜居住,家人乃移居龙溪县属石美黄氏别庄。先生自台南回国后,境遇越苦;恰巧同年旧友张元奇先生为福建民政长,招先生到福州。张先生意思要任他为西路观察使,他辞不胜任,请任为龙溪县知事。这仍是他「不做廊庙宰,当做州县宰」底本旨。他对民国前途很有希望,但不以武力革命为然。这次正式为民国官吏,本想长做下去;无奈官范、民风越来越坏,豪绅劣民动藉共和名义,牵制地方行政。就任不久,因为禁止私斗和勒拔烟苗事情为当地豪劣所忌,捏词上控先生侵吞公款;先生因请卸职查办。省府查不确,诸豪劣畏罪,来求先生免予追究;先生于谈笑中表示他底大度。从此以后,先生便决计不再从政了。bHs中华典藏网

卸任后,两袖清风,退居漳州东门外管厝巷。诸子中,有些学业还未完成,有些虽能自给,但也不很丰裕。民国四年(一九一五),林叔臧先生组织诗社,聘先生为社友,月给津贴若干;以此,先生个人生活稍裕,但家境困难仍未减少。故友中有劝他入京投故旧谋差遣底,有劝他回广东去底。当时广东省长某,为先生任阳春知县时所招抚底一人。柯参对幕客彭华绚先生在省公署已得要职,函召先生到广州,说省长必能高位报他。先生对家人说:『我最恨食人之报,何况他从前曾在我部属,今日反去向他讨噉饭地,岂不更可耻吗』?至终不去。bHs中华典藏网

民国五年(一九一六),移居大岸顶。四月,因厦门日本领事底邀请,回台参与「台湾劝业共进会」,复与旧友周旋数月。因游关岭,轻便车出轨,先生受微伤,在台南休养。那时,苏门答拉棉兰城华侨市长张鸿南先生要聘人给他编辑服官三十五年事略,林叔臧先生荐先生到那里去;先生遂于重阳日南航。这样工作预定两年,而报酬若干并未说明。先生每月应支若干既不便动问,又因只身远行,时念乡里,以此居恒郁郁,每以诗酒自遣。加以三儿学费、次女嫁资都要筹措,一年之间,精神大为沮丧;扶病急将「张君事略」编就,希望能够带些酬金回国。不料欧战正酣,南海航信无定,间或两月一期。先生候船久,且无所事,越纵饮;因啖水果过多,得痢疾。民国六年旧历十一月十一日(一九一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丑时卒于寓所,寿六十三岁。林健人先生及棉兰友人于市外买地数弓,把先生遗骸安葬在那里。bHs中华典藏网

先生生平以梅自况,酷爱梅花,且能为它写照。在他底题画诗中,题自画梅花底诗占五分之三。对人对己,并不装道学模样。在台湾时发起「崇正社」,以「崇尚正义」为主旨;时时会集于竹溪寺,现在还有许多社友。他底情感真挚,从无虚饰。在本集里,到处可以看出他底深情。生平景仰苏、黄,且用「山谷」二字字他底诸子。他对于新学追求甚力,凡当时报章杂志,都用心去读;凡关于政治和世界大势底论文,先生尤有体会底能力。他不怕请教别人,对于外国字有时问到儿辈。他底诗中用了很多当时底新名词,并且时时流露他对于国家前途底忧虑,足以知道他是个富于时代意识底诗人。bHs中华典藏网

这「留草」是从先生底「未定本」中编录出来。割台以前底诗词多半散失,现存底都是由先生底记忆重写出来,因而写诗底时间不能断定。本书底次序,是比较诗底内容和原稿底先后编成底。还有原稿删掉而编者以为可以存底,也重行钞入;原稿残缺或文句不完底,便不录入。原稿更改或拟改底字句,便用其中编者以为最好的。但删补总计不出十首,仍不失原稿底真面目。在这「留草」里,先生历年所作以壬子年(民国元年)为最多,其次为丙辰年(民国五年)。所作最多为七律,计四百七十五首;其次七绝三百三十五首,五律一百三十二首,五绝三十八首,五古三十五首,七古二十三首,其它二首,总计一千零三十九首。在「留草」后面附上「窥园词」一卷,计五十九阕。词道,先生自以为非所长,所以存底少。现在所存底词都是先生在民国元年以后从旧日记或草稿中选录底,所以也没有次序;次序也是编者定底。bHs中华典藏网

自先生殁后,亲友们便敦促刊行他底诗草。民国九年我回漳州省母,将原稿带上北京来。因为当时所入不丰,不能付印;只钞了一份,将原稿存在三兄敦谷处。民国十五年秋,革命军北伐武昌,飞机弹毁敦谷住所,家中一切皆被破坏;事后于瓦砾场中搜出原稿完整如故,我们都非常喜欢。敦谷于十五年冬到上海,在那里将这全份稿本交给我。这几年来每想精刊全书,可惜限于财力,未能如愿。近因北京频陷于危,怕原稿化成劫灰;不得已,草率印了五百部。出版底时候,距先生殁已十六年;想起来,真对不起他。这部「留草」底刊行,承柯政和先生许多方面的帮助,应当在这里道谢。bHs中华典藏网

作传,在原则上为编者所不主张。但上头底传只为使读者了解诗中底本事与作者底心境而作,并非褒扬先人底行述或哀启。所以前头没有很恭敬的称呼,也没请人「顿首填讳」;后头也不加「泣血稽颡谨述」。至于「传」中所未举出底,即与诗草内容没为什么关系或诗注中已经详说底事情,读者可以参看先生底「自定年谱」。「年谱」中底「台湾大事」与「记事」中底存诗统计,也是编者加入底。bHs中华典藏网

民国二十二年,许赞坤谨识。bHs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