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醉亭集

作者:史谨
独醉亭集

三卷。明史谨撰。史谨,字公敏,一作公谨,自号吴门野樵,江苏昆山人,生卒年不详。史谨少从倪赞、高启游,善丹青、能诗文。洪武初以事谪居云南。后洪武三十一年(1398)经王学士推荐为应天府 (今南京)推官,不久降补湖南湘阴县丞。寻罢归,侨居金陵 (今南京) 卖药自给,以诗画终其身,著有《独醉亭集》三卷。此集前有陈琏 《序》。据陈琏所序,此集为史谨自编。但以体分,不题卷数。自 《武当八景》以下九十三首,别题目 《遗稿》。疑是史谨没以后,其后人掇拾晚年所作附于集末。然中有《经人��瓮诗》、《谒黔宁王庙诗》,则皆在谪云南时。又有《雪酒为金粟公赋诗》,金粟道人乃顾阿瑛别号,则元末明初之作亦在其中。殆杂采佚篇,不复甄别。其诗善写景观,颇有画境,故所载题画之诗特多,必丹青手迹,一一录之。现以原本所有,亦其存之,与史谨所自定诸诗共为三卷。清人评“其诗不涉元季缛靡之习,亦不涉宋季酸腐之调。平正通达,而神采自然高秀。”在明初可自为一家。有两淮马裕家藏本。

史谨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黄昏海的故事

黄昏海的故事

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去爱,去给予,就不要轻易地承诺。海枯石烂,不是随便唱唱的歌,而是将回响在你生命中每个黄昏里的潮汐声,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一个人得到真爱的机会,就只有这样一次而已……

御制董鄂后行状

御制董鄂后行状

《御制董鄂后行状》是顺治皇帝的宠妃董鄂妃仙逝之后,顺治为爱妃写下的悼文,深切地寄托了自己的哀思。福临亲手执笔,以洋洋四千余字展现了董鄂氏的美言、嘉行、贤德。

上清太玄集

上清太玄集

上清太玄集,金朝全真道士侯善渊(号太玄子)撰。十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收录侯善渊所撰论文六篇,铭文二十一篇,诗词千余首。其论文铭文皆阐述道德清静之玄理,以老庄思想为本,兼融儒理佛法。大旨以重玄为宗,谓太易之先寂寥杏冥,真精感激,元气流通而万物化生。大道无形无名而无不形名、无为而无不为,无所不包,无所不化,是谓大通。有无动静体用相须,非有非无而有无自应,非动非静而动静自随。「有尤相济,动静同源,静之日道,动之曰神」。道为佛儒仙所同奉,神乃人鬼星所共禀。入道修真,当以清静为门,弃欲绝尘,积功累行,勤普不争,释伪存真。「宗崇三宝,考敬二宗,戒除嫉妒,解释贪嗔,逢三教而勿生彼我,遇四众而共结良因」,是为修道之要。其诗词多言存养精、气、神以修炼内丹之道。大抵以阳炼阴,坎离交并,三田返复,炼合精、气、神而成金丹。而以清静身心,绝虑忘机为下手功夫。又宣扬百年短暂,苦海深沉,劝人抛妻舍家,离酒色财气,割名缰利索,断攀援爱念,及早省悟回头,做个逍遥客。又屡言三教归一,宣称:「如来妙法谈真性,太上玄机说大丹、孔子五常明日用,三乘混一太虚间。」

本草征要

本草征要

本草类著作。明李中梓(1588—1655)撰。二卷。中梓另有 《内经知要》已著录。作者因本草药物繁多,对药性阐发不彻,遂以《本草纲目》为主,删繁就简,取其精华,间附己意,详加注释而成此书。刊于崇祯十年(1637)。本书系《医宗必读》卷三~四。书中将药物分为草、木、果、谷、菜、金石、人兽、禽、虫、鱼等10类,共352种药物,每药编成对偶联句,以便初学诵习,并附加按语说明。现存《医宗必读》本及1917年排印本等。

御纂朱子全书

御纂朱子全书

理学著作。宋朱熹著。清李光地、熊赐履等奉敕编。六十六卷。分《为学》、《四书》、《六经》、《性命》、《道德》、《天地》、《阴阳》、《鬼神》等十九门。宋代理学,以程朱之学为正统;宋儒文集、语录,惟朱熹卷帙最繁。其中未定之说,先后互异;门人记述,彼此不同,学者各据一端,众说纷纭。康熙皇帝尊崇朱熹之学,乃诏李光地等集各书中有关朱熹的字句,摘取精要,删削繁文,以类排比,汇为全书,以便学者。该书系统地反映了朱熹的理学思想。认为“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心包万理,万理具于一心”。强调“理者天之体,命者理之用,性是人之所爱,情是性之用”。编纂者认为,此书为学者“入圣之阶梯”,“穷经之指要”(《御纂朱子全书·上表》)。是研究朱熹理学思想的主要著作。有《古香斋袖珍十种》本,《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

合部金光明经

合部金光明经

隋大兴善寺沙门释宝贵对志德等合入,共二十四品,彦悰序云。此经有三本。初,凉世昙无谶译为四卷,止十八品(今存)。次。周世耶舍崛多译为五卷,成二十品(今亡)。后逮梁世真谛三藏,译三身分别,业障灭,陀罗尼最净地,依空满愿等四品。足前出没为二十二品。重寻梵本,得嘱累品,及银主陀罗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