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舟集
作者:王偁
五卷。明王偁撰。王偁,字孟扬,广西永福人。洪武三年 (1370)举人。成祖即位,征至京师,授国史院检讨,充《永乐大典》副总裁。永乐十三年(1415)坐解缙党,下狱死。王偁为闽中十子之一。他具有和李白、苏轼类似的跌宕才华,因而其诗风亦有相似之点。他善写古诗、歌行。其创作中,词采之流畅雅丽,议论之明爽风发,是其较明显的特征。《明史文苑传》附见林鸿传中。此编乃其诗集。前有王汝玉序。又有解缙序二篇,一题虚舟集序,一题王孟扬文集序。又有弘治六年 (1495)桑怿序,则为袁州 (今江西萍乡等地)守王世英翻刻虚州集而作。不言其别有文集,盖当时已失传。集末附书评及自述、谏各一首。王偁与解缙友善,其才气学问,约略相似,卒同被谗谮以死。然解缙诗颇伤剽直。王偁诗恬和安雅,殆为胜之。自述称服群圣,猎百家,穷幽明,每遇登高吊古,慨然发其悲壮愉乐,一寓于文若诗。其命意亦特不凡。故集中若感遇诸作,规抚拾遗。咏史数篇,步趋记室。将进酒、行路难等亦颇出入于太白。虽未必尽合古人,而意度波澜,时复具体,固不比优孟衣冠。四库已存目。
王偁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入越录
《入越录》是吕祖谦的长篇日记体游记,记载了吕祖谦与潘叔度的十八日会稽之游,语言朴质平实,简拔切当,大多以白描为主,个别段落则能娓娓道来,细细铺写.作者尤其对光与色有着敏锐的感受,使得文中点染着鲜丽的色彩与美妙的光晕.《入越录》对田园风光与农村生活的关注早于以田园诗人而著称的范成大的《吴船录》,显示出吕祖谦作为一个真正的思想家对于世道民情的关注;从题材上来讲,也是对传统游记内容的开拓.文中还体现出吕祖谦重自然和要求人工亦应“殆若天成”的审美取向,是吕祖谦纪游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的作品.
清明时节
中篇小说。张天翼著。初收于1936年2月上海文学出版社初版《清明时节》;1943年上海生活书店出版单行本。小说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南方某小镇两个区董为买卖一块“风水宝地”而引起的一场勾心斗角的纠纷。“棋盘角”原是谢家的祖产,地中央埋着谢家的祖坟。由于生活日益困顿,谢老师只得以低价将地卖给另一区董罗二爷。卖出后, 谢老师又不甘吃亏,便狡猾地不迁祖坟。清明时节,谢氏兄弟前去上坟, 遭到罗家狗腿子的毒打;上罗家去说理,又被罗二爷辱骂出门。为了雪耻,谢老师暗中唆使三个“侉子兵”化装伏击罗二爷。事发后,谢老师唯恐遭殃,赶忙出卖了三个为他报仇的无辜士兵。罗二爷则乘机要挟,硬逼谢家将祖坟迁走。作者以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漫画式的笔触,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以及富有喜剧性的细节描写,描绘了两个中国旧式地主的争斗,深刻而尖锐地暴露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揭示了他们尔虞我诈、险恶毒辣的卑污灵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旧中国农村经济日益破产的真实情景。小说结构严谨,描写详略得当,充分显示了作者剪裁生活的艺术功底,是我国现代中篇小说的佳作。
黄楼赋
辞赋名篇。北宋秦观作。《宋文鉴》、《四库全书》见载。其自序云:“太史苏公守彭城之明年,既治河决之变,民以更生;又因修缮其城,作黄楼于东门之上。以为水受制于土而土之色黄,故取名焉。楼成,使客高邮秦观赋之”。文章内容可分三层。首层以夸饰之笔描述黄楼之壮观,盛称其功用和重要性。第二层描写登楼所见景色,突出徐州的富庶、宽阔。第三层夸赞苏轼治徐的业绩和善处苦逸的思想境界,揭示出文章主旨:“噫变故之相诡兮,遒传马之更弛。昔何负而遑遽兮,今何暇而游嘻。岂造物之英诏兮,惟元元之自贻? 将苦逸之有数分,畴工拙之能为? 韪哲人之知其故兮,蹈夷险而皆宜。”对苏轼之器识才干,褒赞仰慕,溢于言表。全赋简练突出,详略得当,如写徐州的形势和历史,只用“列千山而环峙兮,交二水而旁奔。冈陵奋其攫拏兮,谿谷效其吐吞。览形势之四塞兮,识诸雄之所存。”寥寥六句即描状殆尽。而集中笔墨写黄楼自身。文章工于造语,赞誉有加而不显阿谀逢迎之态,且能深层次地刻画出苏轼的思想境界,故为东坡激赏。
二薇亭诗集
宋诗别集。1卷。徐玑著。作者曾任地方官吏,因此写过一些关切时政的诗歌,如《传胡报二十韵》有“晋赵非殊异,山河本浑全。人心方激切,天道有回旋”的句子,表现了对恢复中原的渴望。但更多的诗作却是表现长期离家担任下吏的酸辛心情,感情比较真实。诗体以五古、五律为多。某些绝句如《新凉》:“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也写得自然流畅,富有画意。
越史略
三卷。著撰人名氏不详。书中记载安南国事。上卷曰国初沿革,为赵陀以下诸王。中卷下卷皆曰阮纪,则自李公蕴得国后诸王事迹,记述详尽。安南自汉迄唐,并为州郡,五季末为土豪窃据,宋初时始自立国。此书自唐以前,大多是袭抄史文。此书原题《大越史略》。安南自宋以后世世职贡,后来在前代失驭之际、辄窃号国中。有《宋山阁丛书》本、《皇朝藩属舆地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阙子
一卷。周阙子 (生卒年不详)撰。关于《阙子》的撰者名字、里爵已不可考。清人马国翰认为其六国时人。应劭 《风俗通义》曰:“阙,姓也,承阙党童子之后。有阙子著书。”《汉书·艺文志》纵横家类有 “《阙子》一篇。” 《隋书·经籍志》记载“梁有 《补阙子》十卷,亡。”《金楼子·著书篇》亦云: “《补阙子》一帙,十卷。金楼为序,付鲍泉东里撰。”新、旧《唐书》沿袭上说。《阙子》原书早佚,梁元帝 《补阙子》今亦不传。在《水经注》中引有一节,似先秦原书,非梁所补。清人马国翰引之,并为一卷,以《玉函山房辑佚书》 本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