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万季埜诗问

作者:吴殳
答万季埜诗问

清代诗论著作。1卷。吴乔著。全书为问答形式,共27则。其论诗重视“命意”,要求“其中有人”,反对拘泥声韵,执着死法;提倡“三百篇”的传统,尊唐、薄宋,力贬明诗;强调诗的特征,并以米“酿而为酒”与“炊而为饭”来比喻诗与文的差异。在回答具体问题中,体现出吴乔的反拟古主义的诗歌主张。清初反拟古主义,始有钱谦益,其后冯班、吴乔等起而响应。吴乔论诗,主张诗要有寓意,他认为,唐诗的优点,就在于“读唐人诗集,知其性情,知其学问,知其立志”,而“明人以声音笑貌学唐人”,只是注重修辞形式,结果“千人一体”,终不能超过唐人。他最推崇的是晚唐李商隐的诗,这也可能与他推崇委婉寓意的诗歌主张有关,他曾选录李的无题诗,猜度其意旨,作《西昆发微》。吴乔认为拟古诗内容空虚,而强调寓意,这基本上抓住了要害。他指出“诗中须有人,……诗而有境、有情、则有人在其中”。“有人”与否、寓意的存无,决定诗句的“死”、“活”。诗句的死、活另外还与表现手法有关,在此方面,他最崇尚的是诗三百的“比兴”手法,“大抵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雅、颂多赋,是实做,风骚多比、兴,是虚作。唐诗多宗风骚,所以灵妙”。他还比较了唐、宋、明各代诗歌,认为“唐人作诗, 自述己意,不必求人知之,亦不在人人说好,宋人皆欲人人知我意,明人必

吴殳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刀锋

刀锋

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和戏剧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长篇小说,写于1944年。参加过第一次大战的美国青年飞行员拉里·达雷尔在战斗中目睹了一个好友为救他而饮弹身亡,他从此对人生感到迷惘,想弄清人间的善恶是非。复员后,他既不肯进大学,也不肯就业,一心想探求人生终极价值。为此,他丢下未婚妻去巴黎,两年后与未婚妻解约。在力图去娶一个少时女友而今沦为娼妓的姑娘而终于失败后,他结束了博览群书的生活,遍游世界最后在印度找到了吠陀经哲学,于是领悟了人生。然后将自己一点财产分散亲人,返回美国,做了一个自食其力的出租车司机。小说批判了传统的价值观念,真实地描绘了两次大战期间的一个人物画廊。

玉音法事

玉音法事

《玉音法事》是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道教音乐之声乐谱集,大约问世于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5年)。玉音法事,原不著撰人。内载宋真宗、徽宗所制词曲,殆为北宋末或南宋人编集。原书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赞颂类。是书为道士举行斋醮法事时歌唱赞颂之词曲范本。载有各类步虚词、奉戒颂、白鹤词、散花词、三清乐、华夏赞等等。该书分上、中、下三卷,卷上和卷中载赞词及其曲谱,卷下载斋醮法事及赞词。《玉音法事》上卷、中卷所载声赞使用的谱式非常独特,它既不是古琴所用的减字谱,也不是琵琶用的工尺谱,而是一种形似曲线婉蜒之状的曲线谱,亦称曲折谱,或步虚谱。只在字旁标注四声或和声,并于字下画屈曲蜿蜒符号,以示声调之抑扬转折。是一种源远流长、传播广远的中国古老的乐谱形式,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与道教音乐有密切关系。其初始至迟可追溯到汉代,《汉书.艺文志》所载二十八家歌诗篇目中即有声曲折之名。《玉音法事》共辑道曲五十首,现收入于《正统道藏》第三百三十三册。由于时代久远,且曲谱晦涩深奥,至今《玉音法事》所用之乐谱无人能识,还是一部有待破译的天书。

色盲

色盲

短篇小说。写于日本,1929年3月3日完成,连载于同年3、4月《东方杂志》26卷第6、7号,署名M. D。先后收入大江书铺1931年出版的《宿莽》、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3月出版的《茅盾文集》第7卷与1980年4月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作品通过林白霜的恋爱、苦闷、压抑、斗争等心理变化,解剖了大革命失败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情绪。林白霜曾在时代的巨浪中滚过,但他看四面是一片灰黑,辨不清方向,是政治色盲症患者。通过许多思想斗争,最后找到了力量,看到了闪烁着的希望的微光,终于鼓起勇气迎接未来。作品通过林白霜指出大革命失败后知识分子的正确道路。

涉异志

涉异志

明代文言志怪小说集。闵文振著。一卷。今存版本有《纪录汇编》本、《古今名贤汇语》本、《续说郛》本、《五朝小说》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本书不脱宋、明以来志怪小说窠臼,在近四十则的短篇故事中,不时宣扬神不灭、魂永存、先知先觉、因果报应等等唯心主义的梦呓,使人厌烦。然而在故事的结构上,语言的运用上,作者却匠心独运,不同凡响,与弘正以后,大部份笔记小说作者信笔所之,草率成篇者很不相同。

玄怪录

玄怪录

唐代传奇小说集。又称《幽怪录》。牛僧儒撰。原书十卷,《崇文总目》、《新唐书·艺文志》等书著录,但已散佚。现今传本是明刻本《幽怪录》四卷本,题唐陇西牛僧儒编,附李复言《续幽怪录》。此书是一部以传奇为主的优秀小说集,所记全是异闻,主要是神仙鬼怪,绝大部分是作者自撰。本书除明代陈应翔刻本外,未见其它单刻本,一九八二年中华书局程毅中校点本即据陈本为底本。但此本只有四卷,可见也不是全本。至于其它丛书本,则更为散乱不全了。本书的写作和成书时间,学术界尚无定论,多数人认为是牛僧孺登进士前的作品;一部分人认为是牛僧孺当宰相时所作;还有人认为是他中进士后至大和年间长期积累的结晶,这些说法均无确证。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此四句为全经总持,首一句又为四句之总持,言修行成佛,须至大自在为止。自己自在,更度他人至自在者为菩萨,而其妙用在一观字,观个本来,言自己和众生本来自在,之所以不自在者,徒因迷而不觉,枉自烦恼,若欲修复本来,还得起般若妙观之用,悟入本来,以慧照力参之,此修心之总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