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园遗稿
作者:虞集
元诗别集。6卷。虞集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西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有元顺帝至正年间金伯祥原刊本传世。卷首有至正二十年(1360)黄溍序,至正十九年杨椿序,卷5之后有至正十四年虞集从孙虞堪跋(《四库全书》本把虞堪跋作为序,列于黄溍序之后)。据以上序跋,可知本集为虞堪所辑,目的是为补《道园学古录》、《翰林珠玉》之遗。共收入各体诗741首,并附收词1卷。卷1为操、四言诗、五言古诗,卷2为七言古诗、五言律诗,卷3为七言律诗,卷4为五言绝句,卷5为七言绝句,卷6为词。本集所收入的各体诗都不载于《道园学古录》及《翰林珠玉》,但有100余首又见于至正六年辑刊的《道园类稿》,其余的诗均不见于以上3书。由于虞集一生著述极富,在他生前散佚的亦不在少数,以致李本在编辑《道园学古录》时就有“泰山一豪芒”之叹,经虞堪的认真搜辑,使虞集的重要篇什很少有遗漏。
虞集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窑器说
清代研究古代瓷器的专著。程哲撰。1卷。对历代名窑所出之瓷器进行了论述,是研究中国古代瓷器的重要资料。
梦月轩诗钞
清 张玉纶撰,诗集
盛世危言
中国近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的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近代郑观应著。光绪十九年(1893)正式出版。几经修订增补后,其正规版本有3种:1894年5卷本,1895年14卷本,1900年8卷本。由1873年的《救时揭要》与1880年的《易言》演变而成。光绪二十一年(1895)秋刊行。正文共10004篇,附录130余篇。是作者阅读中外报刊而作的随笔札记。书中提倡学习西方进行政治改革,变法图强。指出西方国家之所以富强是以“育才子学堂,论证于议院”为体,以轮船、火炮、洋枪等军事和民用技术为用,批评洋务派学西方是“遗其体而求其用”,舍本逐末。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设立议院,以上下通气,传达民情。同时指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比军事侵略更危险,“习兵战不如习商战”,要求“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畅其流”,全面发展资本主义,以抵制侵略。主张建立自己的机器制造业,为发展民族工商业提供独立的技术基础;国家应扶助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实行关税自主;翻译传播西方书籍等。这些主张对当时的知识界影响甚大,被誉为“医国之灵枢金匮”。1895年,光绪帝令印发2千册分发臣僚阅读,并风行日本、朝鲜,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版本甚多,有五卷本、八卷本、十四卷本。辛亥革命后,作者又编《盛世危言后编》。
三国志
纪传体断代史书名。“二十四史”之一。西晋陈寿撰。六十五卷,分魏志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吴志二十卷。记载三国时代历史。全书无表、志,《魏志》有纪、传,蜀、吴二志只有传。魏、吴二志,系根据两国国史及魏鱼豢《魏略》、吴韦昭《吴书》、晋王忱《魏书》而成。蜀无国史,该志多为寿据自身见闻、收集史料,详加考证而成。三志本独立,北宋咸平六年(1003)始合印为一书,原附《吴志》之《叙录》已亡佚。其书记载较简略。南朝宋时裴松之作注,引书达二百一十种。对原书补充缺漏、订正谬误、评论得失,增加了许多完整史料。清代以来为《三国志》作补注者很多,如洪亮吉《三国疆域志》,钱大昭侯康《三国艺文志》,陶元珍《补三国食货志》,王欣夫《补三国兵志》,洪饴孙《三国职官表》,黄大华《三国三公宰辅表》,钱钟英《三国大事年表》、《三国疆域表》,赵一清《三国志补注》六十五卷,梁章钜《三国志旁证》三十卷,潘眉《三国志考证》八卷,杭世骏《三国志补注》六卷等。以近人卢弼著《三国志集解》最为详尽。索引有燕京大学引得编纂处编《三国志及裴注综合引得》,高秀芳、杨济安《三国志人名索引》。
老子的智慧
林语堂著,林语堂先生以其特有的笔调和论述方式谈老子思想的一本书。该书按《老子》原有的顺序对八十一章分别予以语译和解说。每一章的解说均是按该章宗旨进行分节讨论。解说是把老子智慧放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予以思考,尤其注重老子与孔子、庄子的比较。书中把《老子》八十一章按内容概括为七篇,分别为:道之德、道之训、道之体、力量之源、生活的准则、政治论、箴言。书中认为《老子》前四篇(前四十章)形成老子思想的哲学原理,后四十一章(后三篇)是讨论实际生活上的问题。该书另有三篇序文和一篇有趣的附文《想象的孔老会谈》。林语堂先生在书中认为,道家哲学恰说明中国民族性中孔子所不能满足的一面。道家哲学为中国思想之浪漫派,孔教则为中国思想之经典派。而《老子》一书是全世界文坛上最光辉籼烂的自保的阴谋哲学。老子是以混混噩噩藏拙蹈晦为人生战争利器的唯一学理,而此学理的本身,实为人类最高智慧之珍果。老子的隽语,象粉碎的宝石,不需装饰便可自闪光耀。了解老子的最好的方法,便是配合庄子来研读。另外一种研究老子的方法,是从爱默生的短文《循环论》着手,爱默生运用诗歌顿呼“循环哲学家”之中“循环”,导出了与老子同样的思想体系。书中认为,如果要找一种被科学家所接受的宗教,我们会不加思索地说出“道家”二字。道家的道是宇宙的神智、万物的根源,是赋予生命的原理,给物质世界带来了一统和灵性。关于生命、心灵、意识等数学所无法解决的问题,还得留给非科学家去处理。一种类似于“神秘主义”的方法也会帮助我们了解“自然”。
佛说持明藏瑜伽大教尊那菩萨大明成就仪轨经
佛说持明藏瑜伽大教尊那菩萨大明成就仪轨经,四卷,宋法贤译,宋太宗通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