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钗记
作者:汤显祖
传奇剧本。明汤显祖作。二卷五十三出。此剧是在《紫箫记》的基础上重新创作而成。叙唐陇西人李益流寓长安,以功名未遂、佳偶未聘为憾。元宵佳节,霍小玉与母观灯,遗失紫玉钗,恰被李益拾到,并以此求婚于霍家,两人成婚。不久,益应试,中状元,却因得罪当朝卢太尉,被遣边关任职,益与玉灞桥相别。卢太尉强招李益为婿。玉为寻益,欲将紫钗出售,闻卢府小姐招婿求玉钗,售之卢府。卢用计骗益,言玉已嫁他人。玉知益已赘于卢府,身染沉疴。李益诸友同情小玉,设计请李益共赏牡丹,将其带入小玉宅中。两人相见,互诉衷肠,知皆中卢太尉毒计。益将紫钗还给小玉,两人和好如初。吕天成《曲品》论此剧“描写闺妇怨夫之情,备极娇苦,直堪下泪,真绝技也。”吴梅《中国戏曲概论》认为“词藻精警,远在《香囊》、《玉玦》之上。‘四梦’中以此为最艳矣。”京剧《霍小玉》、川剧《玉燕钗》、闽剧《紫玉钗》,均受此剧的影响。有明万历间玉茗堂刊本、继志斋刊本、明末汲古阁原刊本、《六十种曲》本、清初竹林堂《玉茗堂四种》本、暖红室刻本等,《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明末柳浪馆刊本影印,亦收入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汤显祖集》中。
猜你喜欢的书
颐园论画
画学论著。清松年著。一卷。其内容为论用笔用墨、用水用色、山水、工笔与写意、人物、花卉、师法临摹、品评赏鉴与杂论,书后附诗。强调以造化为师,认为“凡天地间奇峰幽壑,老树长林,一一皆从一心独运。虽千幅百尺,生趣滔滔。文章之境如此,而画境亦如此也。”书前有作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原序。《中国画论类编》以俞剑华于1925年从友人关松坪处借得原本付梓石印收录,《画论丛刊》据俞氏本收录。书后均有俞剑华于1925年所作跋。1984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关和璋注评《颐园论画》,书前有潘絜兹所作序言。
湿温时疫治疗法
湿温著作。绍兴医学会会员集体编著。刊于1913年。书分病名定义、病因病理、病状疗法、卫生预防4部分。系统阐述湿温时疫之演变、转归及防治方法,所拟方药大多切于实用。书中杂有中西医汇通之论。现有 《中国医学大成》本、《珍本医书集成》本等。往年绍兴春夏之交,发生湿温时疫,蔓延各乡,其病状舌色多红,脉左弦数,右或大或滑数, 面赤眼白红,壮热口燥渴,不恶寒反恶热,口苦干呕,目眩耳聋,胸腹热甚,按之灼手,热汗时出, 甚则狂乱,或发斑疹,便闭溲短赤等状,伤人最速。据当时调查所得,及会员临症经验,召集本会 会员开会公开研究,定名为湿温时疫。思所以预防疗治扑灭方法,将公开研究所得,编为四章如 下。第一章,病名之定义;第二章,病因之原理;第三章,病状及疗法;第四章,卫生及预防。题曰: 《湿温时疫治疗法》。刊印分发会员及各同志,书印无多,不久即罄。惟因是类证候,年有发见, 续索是项疗法者实繁有蓰,为此重加校订,刊入本集。庶几爱读同志,不难寓目矣。
银海指南
眼科著作。清顾锡撰。四卷。锡字养吾,桐乡(今安徽桐城北)人。眼科治验丰富,因道家称目为“银海”,故名。顾氏在《内经》基础上,取《银海精微》、《原机启微》等书精华,广集华佗、孙思邈、李东垣、朱丹溪、张子和、汪石山、薛岳斋等各家有关论述,并参以治疗眼疾经验,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撰成此书。卷一论述五轮八廓,五运六气,六淫七情与眼病的关系。卷二论述脏腑主病及伤寒、中风等病以及眼病症状,舌脉辨析与治疗原则。卷三、四为眼科常用方药与医案。辨证精细,方药切合实用,书末所附医案详明,多给人以启发。有嘉庆十五年(1810)三友草堂本,《中国医学大成》本,一九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武王伐纣平话
上中下三卷。全称为 《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别题《吕望兴周》。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商周朝代更替故事。卷上起自妲己入宫受宠,文王姬昌谏而纣王不听。卷中记纣王无道,与妲己恣意淫乐,并残害百姓,陷害忠良;姬昌被囚羑里,后逃脱归返岐州。卷下记文王访求姜尚,武王在姜尚辅佐下伐纣斩妲己。该书叙述的主要人物事件有一定历史依据,系采掇 《尚书》 中 《牧誓》、《武成》及 《史记》中 《殷本纪》、《周本纪》中若干事迹,加以敷演捏合,真伪掺杂,虚实并行。中间许多神奇怪异故事,皆出虚构,以耸听闻。姜子牙封神故事,首见于此书,为后来小说 《封神演义》所本。思想倾向上,大胆揭露指斥纣王的荒淫无道,歌颂武王伐纣的除暴正义之举,表现了讲史者的进步思想,有一定积极意义。文字粗糙无华,且有行文不连贯之处。亦有宣扬女人误国、封建迷信等不可取之处。是研究宋元话本小说的重要资料。有元至治年间建安虞氏刊 《全相平话五种》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据此影印的有仓石武四郎影印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全相平话五种》影印本。单刊的排印本有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1981年豫章书社标点排印本。另有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丁锡根点校的 《宋元平话集》本。
存家诗稿
明诗别集。杨巍(字伯谦,号梦心)著。初刻于万历间,凡8卷。前有万历三十年(1602)自序、邹观光序,末有吕时臣后序。《四库全书总目》即以此刻本为底本著录。其自语称己幼习举子业,不知诗,至嘉靖三十四年(1555)补晋臬,提举曹怍始引导他学诗。归田后,与山人吕时臣相倡和,得诗六百余篇,属邢侗、邹观光评骘而存之。可见他是中年后才学诗,但很快就显露出创作上的才能。《四库全书》馆臣评其诗说,其“天分超卓,自然拔俗,故能不染埃壒,独发清音。王士禛《池北偶谈》称其五言简古得陶体,为明人所少,又举其“前年视我心中病,落日独骑骢马来。记得任家亭子上,连翘花发共衔杯”一绝,盖其神韵清隽,与士禛论诗宗旨相近,故尤赏之。然其他高旷简古之作,尚复不少,固与当时嘈杂之音相去远矣。”(《四库全书总目》卷172)今观其集,诗作的确清逸开爽,难怪其诗当时就深受李开先等人的推重。
新元史
清末柯劭忞撰。二百五十七卷。内本纪二十六卷、表七卷、志七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四卷。纪传体元代史。柯氏不满于《元史》疏漏讹误,乃搜集《永乐大典》中元代史料及历代史著、金石、笔记、文集,域外史料除袭录洪钧《元史译文证补》原文外,还译引德国人哀德蛮(Erdmann)所译拉施都丁《史集》、多桑《蒙古史》等,并参考屠寄《蒙兀儿史记》早期刻本等同时代人研究成果,将元代史事重编为是书。本纪较简,繁冗之处皆移入志书,故志书较《元史》及其他元史著作为详博。增《行省宰相年表》。然全书无自撰序跋、凡例、考异和引据出处,为论者所诟病。又因哀德蛮德文译音不可信,故《氏族表》中有一人两名之误。史学观点极为守旧。刊于辛亥后尚以“史臣曰”发表史论;《兵志》删除元代禁止汉人使用武器记载,认为元代已是“华夷大同”。1921年12月4日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下令列入正史,为《二十五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