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岩诗集

作者:陈义高
陈秋岩诗集

诗别集。元陈义高著。二卷。 陈义高,字宜父,号秋岩。然以往多认为他名宜 甫,故《四库全书》等均题为“陈宜甫撰”。据焦 竑《国史经籍志》称其有《秋岩集》一卷,然原集 久佚无传。此集乃从《永乐大典》中辑其诗若干 首,厘为二卷。卷首无序,卷上为乐府歌行、五 七言古诗及五言排律,卷下为五七言律诗及五 七言绝句。《四库全书总目》评曰:“其诗大抵源 出于元、白,虽运意遣词少深刻奇警之致,而平 正通达,语无格碍,不失为雅音也。”今存《四库 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陈义高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东田遗稿

东田遗稿

明代诗文别集。张羽(字凤举)著。为张羽季子张桢所编,门人储洵序之,凡2卷,诗、文各1卷。其集选家未有及之者,传本甚稀。四库馆开,两江总督录进,得以著录传世。《四库全书总目》曾评其名说:“案明初张羽,为吴中四杰之一,相距不过百载,而袭前辈之姓名,殊不可解。然前张羽工诗,此张羽亦复工诗,岂有心仿效,有蔺相如之慕欤。”并评其集说:“集中疏札文虽不多、皆切中时弊,方正之概,犹凛然可见。诗亦规摹盛唐,不落纤巧之习。盖弘治、正德之间,明初前辈犹为未远,流风余韵,往往尚存。而羽之澹静峭直,又出天性。虽其博大富健不及李东阳诸人,排奡钜丽亦不及李梦阳诸人,而不为旧调之肤廓,亦不为新声之涂饰,肖心而出,务达所见而止,在诸作者中,亦可以自为一队矣。”(《四库全书总目》卷171)陈田《明诗纪事》评注说:“其诗专讲音节,字句不尽人格,录其合作,固彬彬乎唐人之雅音也。”两家所言,大致说明集中诗文的特点。

名香谱

名香谱

香料专著。南宋叶廷珪著。1卷。记蝉蚕香等52种。每种先标名,而后叙其异名、产地、形状、性能、传入及合成时期。如“百濯香,孙亮为四姬合四炁香。衣香百濯不落,因名。”又如“月支香,月支国进,如卵。烧之辟疫百里,九月不散。”有《说郛》、《香艳丛书》、《国学珍本文库》本。

辨脉平脉章句

辨脉平脉章句

脉学著作。《周氏医学丛书脉学四种》之一。二卷。清·周学海章句。作者以《伤寒论》中辨脉法、平脉法为诊法之正宗,指出:“辨脉、平脉、仲景论百病之脉也,不专于伤寒。”遂检阅四、五种刊本的辨脉、平脉法原文加以校订。摒去旧注,重予详细注释,复加按语,发挥作者的心得体会和临证经验。以期切于临证实用,对研究仲景脉法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存清刻本。

阴符经解

阴符经解

一卷,又称《黄帝阴符经集注》,旧题黄帝撰,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注。《阴符经》又名《天机经》,经文仅四百三十多字,卷首有佚名序文一篇。一本不分章;一本分三章,曰:神仙抱一演道章、富国安民演法章、强兵战胜演术章。经文出自何时,尚无定论。一说为先秦旧籍,即战国苏秦“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战国策·秦策》)。《隋书·经籍志》著录:《太公阴符钤录》一卷,又有《周书·阴符》九卷。《阴符经》或为其遗编。宋代则被著录于道家(见《崇文总录》和《新唐书·艺文志》)。由于唐以前流传情况不详,杜光庭《神仙感遇传》云唐李筌“自嵩山虎口崖,得《黄帝阴符经》本经”。故后人又怀疑为李筌伪撰自注。当代有学者提出该书为北朝人所撰(王明《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阴符经》自宋后极被推重,注家蜂起,或认为“虽六经之言无以加”。经文内容重在阐述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认为人事必须顺天而行。所论诸如“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因“自然之道不可违”,便以“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来制之,亦称为“机”。而后对《阴符经》的认识亦分为道家和兵家两方面。李筌等旧注则多从兵家解释,如“用兵之术百数,其要在奇正权谋”,“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恩者害之源,害者恩之源”,等等。现有《说郛》本、《道藏》本、《四库全书》本等多种版本。宋明以来其他注释本也传世较多。

明觉禅师语录

明觉禅师语录

凡六卷。宋代僧雪窦重显(980~1052)撰,惟盖竺等编。又作雪窦明觉禅师语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内容包括:卷一之苏州洞庭翠峰禅寺、明州雪窦山资圣禅寺之上堂语、小参等;卷二之举古、勘辩、歌颂等;卷三之拈古百则;卷四之瀑泉集,集有上堂示众、真赞等;卷五、卷六之祖英集,系重显之诗文集。

文殊师利发愿经

文殊师利发愿经

一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与普贤行愿品中之偈文大略相同,是五言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