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涛李冶诗集
作者:佚名
二卷。唐薛涛、李冶撰。薛涛,蜀中妓。李冶,乌程女道士。生卒年均不详。薛涛与元稹相唱和,李冶也曾与刘禹锡游,均为中唐人。《书录解题》载薛涛诗一卷,李冶诗一卷,至清皆不传。此本为后人钞撮而成。涛集中如《闻道边城苦》一首,兼载洪迈《唐人万首绝句》,计有功《唐诗纪事》、杨慎《升庵诗话》之说,一诗两见。又 《唐诗纪事》之五离诗,《唐摭言》之十离诗,乃一事讹传,其文互异亦相连并载。其编辑颇为详慎。附以补遗三篇,又采摭涛传及诸书所载事迹,考证亦殊赅备。冶集仅诗十四首。然其中《恩命追入留别唐陵故人》一首,究其词意不似冶作,大概是好事者欲搜汇冶诗与涛相配,若于其诗太少,摘取他人诗篇补充而成。涛 《送友人》及题 《竹郎庙》诗,为向来传诵。然如《筹边楼》诗曰:“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南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冶诗以五言擅长,如寄校书七兄诗、送韩揆之江西诗、送阎二十六赴剡县诗,置之大历十子之中,不复可辨。其风格又远在涛上,未可以篇什之少弃之。有汪如藻家藏本。
猜你喜欢的书
论平等
《论平等》是法国思想家皮埃尔·勒鲁创作的政治学著作,首次发表于1838年,收录于《新百科全书》中。在该书中,作者对平等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论述。认为自由是人的生存权利,平等是兄弟般的相亲、相爱和互助,博爱则是人类本性中所包含和充满的对同类的感情。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包含、不可分割的三位统一体,其中的任何一个概念中都包含有另两个的内容,只有它们结合和统一,才是一个完整的学说。他特别强调平等在其中占有主导地位,是人类社会的基础,认为只有实现了平等,才能有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以及人与人之可的博爱。这部著作还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虚伪性与欺骗性,指出在大革命胜利以后的法国社会里,存在着作为事实的平等和作为原则的平等之间的天壤之别,要使人类过渡到道德而幸福的理想社会,就必须首先实现平等,消灭专制和特权。
大丹直指
元丘处机述。道教经书。二卷。阐述内丹理论与炼功方法。认为金丹之秘就在于性与命。性为天,常潜于顶,顶者性根;命为地,常潜于脐,脐者命蒂。若能五气朝元,炼神入顶,就可成仙。又谓人使肾气与心气上下相交,升降相结,用意勾引,脱出真精真气,混合于中宫,用神火烹炼,令气周流于一身,气满神壮,便可结成金丹,不但长生益寿,若兼修德行,还可跻身圣位。书中划分了龙虎交媾,周天火候,肘后飞金精、金液还丹、太阳炼形、三田既济、炼神入顶、炼神合道、超凡入圣等九个修炼层次,归结为小、中、大三成之法,各用图、说、口诀详述。多引施肩吾之说,与《钟吕传道集》、《西山群仙会真记》相近。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
观我生赋
辞赋名篇。北朝齐颜之推作。《北齐书》见载。颜之推在“予一生而三化”句下注云:“在扬都,值侯景杀简文而篡位;于江陵,逢孝元覆灭,至此(按指北周灭北齐)而三为亡国之人。”知此赋当作于577年北齐灭亡之时。这是一篇自传性的长篇大赋,历叙自己仕梁、入齐及屈身事周的身世。文章首先揭举“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民族大义,叙述东晋以来中原沦亡,颜氏家族亦随之南渡的过程。并称美祖先“传清白”、“守法度”的节操。次叙身值侯景之乱,建康被攻陷,在萧氏兄弟争权夺利的争斗中,萧绎称帝于江陵,而自己出仕于梁元帝。次叙西魏破江陵,自己亦被俘北去,遂投奔北齐的经过。次叙出仕北齐,又值北齐灭亡的史实。末以悲叹自己一生穷愁作结。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线索,叙述了作者由梁入北齐又入北周的经历,记述了他亲目所见的侯景篡弑、梁元帝与北齐后主覆亡的历史事变,反映了当时政治现实的风云变幻。所记史实虽不及庾信《哀江南赋》之丰富,但同样具有史诗的价值。更为可贵的是,赋作一开始就揭举民族大义,不纯从个人恩怨出发来观察历史事变,立足点也更高。此赋艺术上虽材料组织得不够集中,结构也略嫌平直松散,但疏朗的文辞,遒劲的骨气,亦自成一种风格。《北齐书》本传称其“文致清远”,不为过誉。
东征纪行录
明代张瓒撰。1卷。作者曾于成化十二年(1476)任巡抚四川右副都御史,参与镇压播州天坝千、湾溪苗民起义。是时,夭坝千53寨及重安江长官司湾溪等地苗民暴动。宣慰使杨辉等与作者亲临播州督理其事。此书即录其自重庆启程,迄于班师之事,即成化十二年至十三年,约计百余日。率兵镇压播州苗族起事的始末。
法华经为为章
法华经为为章,一卷,唐窥基撰,内题妙法莲华经释为为二章,尾题无释字。
本事经
本事经(梵语:ity-uktaka,巴利语:itivuttaka)七卷,玄奘三藏译于唐永徽元年(650年)。是九分教之一。共有三法品,一法品有六十经,二法品有五十经,三法品有二十八经,共计有一三八经。巴利经典中的《小部·如是语经》,与本经之内容性质极为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