畦乐诗集

作者:梁兰
畦乐诗集

一卷。明梁兰撰。梁兰,字庭秀,又字不移,江西泰和人。梁兰是右赞善梁潜之父。田居不仕,布衣终身,常与故人寻山水之乐,饮酒赋诗,并于邑西柳溪上辟畦蔬,杂植花竹,筑室其中,逍遥自得,梁兰以畦乐自号。著有《畦乐先生集》此集为杨士奇所编,前有洪武三十一年 (1398)杨士奇序。考士奇所作 《梁兰墓志》,称其卒于永乐八年 (1410),则编此集时,梁兰犹及见之。旧本列 《泊庵集》后,盖用 《山谷集》后附刻 《伐壇集》之例。今以各自为集,故分别著录。原目列古今体诗二百三十四首,而五言古诗中注缺七首,实有二百二十七首。题中有缺字二处,诗中亦有缺字二处,均无别本可补。杨士奇称“其志平布气和,识精而思巧,沨沨焉,穆穆焉,简寂者不失为舒徐,疏宕者必归于雅则,优柔而确,讥切而婉,虽自重其师,过相推重,而于繁音曼调之中,独翛然存陶、韦之致。” 四库已存目。

梁兰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知觉之门

知觉之门

阿道司·赫胥黎晚年时应朋友之邀,亲自尝试了从一种名为佩奥特的仙人掌中提取出的活性成分——麦司卡林,并且导致了诸多幻觉的出现。同时,赫胥黎的朋友以及妻子也在旁录下了整个过程。事后,经历过幻象的赫胥黎内心无法平静,便根据脑海中的种种回忆,以及重听录音中自己的喃喃细语,再加上自己对于幻觉的种种思考,写下了《知觉之门》一书,并在之后又写作了它的续篇《天堂与地狱》。两篇上下呼应,借着幻觉,探讨了超越整个时代的人类*终问题——“清除一切迷障, 知觉之门将开, 万物显出本相: 如其所是,绵延无止。”

时间机器

时间机器

英国小说家H·G·威尔斯在1895年写的一部科幻小说。小说写一个工程师发明了一种时间机器,可以自由穿行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有一天,他向来他家里吃饭的朋友们讲述了他的冒险经历。他坐上这架机器,飞向80多万年以后的遥远未来。他降落在一个地方,发现那里有两种人。一种人住在地上,叫哀洛伊人,他们生活优裕,但身体萎缩,不会做工,也不能繁殖; 另一种人住在地下,叫莫洛克人,他们怕见光,连划一根火柴都可以叫他们害怕,但是他们像蚂蚁 一样能干,繁殖也快。工程师很快就发现这两种人之间充满着斗争,并且哀洛伊人面临着失败。因为他们不会做事,只知玩乐,他们一个个都被拖进莫洛克人的地洞,被当做鲜肉吃掉。工程师的时间机器在当天晚上也被莫洛克人偷走。经过一番战斗,他夺回了它,回到人间。

述庵秘录

述庵秘录

《述庵秘录》,清末王无生撰,所记多为晚清官闱辛秘,如“同治帝之轶事”、“孝贞后之暴薨”、“珍妃坠井”等。 据民国《满清野史丛书》本标点整理。

闻见近录

闻见近录

1卷。北宋王巩撰。是书记东都旧闻,凡104条。上起后周世宗,下迄宋神宗,其中记太祖、太宗、真宗、仁宗事尤多,有关大臣进退、典故沿革等多史传所未详,可资参证。原本单独行世,隆兴元年(1163)王巩后世将其与《甲申杂记》、《随手杂录》合为一帙。

七十二朝人物演义

七十二朝人物演义

明代文言短篇小说集。40卷。又名《七十二朝四书人物》。明刊本题“李卓吾先生秘本”,“诸名家汇评写象”。卷首序署“庚辰秋仲磊道人撰于西子湖之萍席”。日本内阁文库、静嘉堂文库皆有藏本。北京图书馆藏有一部残本(缺5—9卷)。有光绪二十三年(1897)上海十万卷楼石印本,每卷一图。有总评和旁评,题署同前。这部小说共写了“宰予昼寝”,“公冶苌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有澹台灭明者”等40个故事,各以“四书”中一句话为标题,各写春秋战国时一个人物。其中以“子路问路”、“孝哉闵子骞”、“公输子之巧”写得比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文学性较强。

日录

日录

明代理学家吴与弼的哲学著作。是作者平日体会笔札。此书以心性涵养为主要内容,以天人合一 的圣贤境界为追求目标。认为性命有别,命是天所赋 予,贫富贵贱,得丧荣辱,一听于天;性则在心,可反身 自求,全靠自己涵养。主张要“栽培自己根本”,作到“精 白一心,对越神明”。“圣人之学无他,求诸己而已。”提 倡道德尊严,“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强 调践履功夫,“从至难至危处试验过”,方为笃实纯粹君 子。提出“心本大虚”的命题,主张以“明德”为本,通过 静中涵养功夫,克己复礼,收敛此心,以得本心。“人苟 得本心,随处可乐”,“真趣悠然”。今有清道光乙未 (1835)重刻本,附于《康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