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兰

梁兰
  • 姓名:梁兰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泰和(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1343
  • 逝世日期:1410
  • 民族族群:

梁兰(1343~1410),明初诗人。泰和(今属江西)人。字庭秀,一字不移,号畦乐,梁潜、梁混之父。他未曾出仕,布衣终身。常与故人寻山水之乐。命酒赋诗,任意所适,于邑西柳溪之上,辟畦蔬,杂植花竹,引泉灌注,筑室其中,逍遥自得,作《畦乐诗》数篇,时时歌之。与杨士奇为亲家,士奇尝从之学诗,并为其编辑诗集。永乐八年(1410)卒,年六十八。著有《畦乐先生集》。他是陈谟弟子,诗风也是舂容尔雅,抒写自己远避尘世、乐居田园之情。如《西畦自适》:“守拙一圃间,衡从五亩余。艺麻在高丘,杂以果与蔬。春至百草生,趁晴聊荷锄。筋力岂不劳,芜秽亦已除。家人会知我,慰以酒满壶。偶坐斟酌之,日落西山隅。归来北窗下,我心一事无。”《题画》诗也是这种情调:“泉鸣一涧长,云去两岸碧。结茅背松坡,境偏绝尘迹。兀坐阅古书,可以终永日。”其诗时有浅率之处,不够精警,诗味也不很浓郁。

梁兰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道园学古录

道园学古录

诗文集。元人虞集(1272—1348)撰。五十卷。集字伯生,号道园,祖籍四川仁寿,迁居江西崇仁。历官国子助教、国子祭酒。官至奎章阁侍书学士。卒谥文靖。以编《经世大典》负有盛名。有《虞文靖公诗集》、《道园遗稿》。虞氏为元著名学者、诗人。当时宗庙朝廷典册、公卿大夫碑版,多出其手。是书为其门生李本等整理,于至正六年(1346)刻印行世。全书分为四篇。包括在朝稿、应制稿、归田稿、方外稿。总计收各类诗七百余首,各类文八百余篇。诗以应酬赠答及题画之作居多,辞丽韵雅。后期诗转沉郁,表现厌弃官场生活,向往归老田园。虞集词在元代为上品。黄宗羲在《明文案·序》中将虞集与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曾巩相比,则为过誉。有明景泰、嘉靖刻本及《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民国间中华书局铅印本较为通行。

宁远县乡土志

宁远县乡土志

李方学修。方学,光绪末署宁远县知县。宁远,旧称固尔扎,今伊宁市。是志系奉饬纂辑之小学教材。不分卷,列15目,叙该县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地理、民族等,极简略,仅2000余字。唯户口、商务两目叙事稍详,有一定参考价值。有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稿本

广志

广志

杂书、二卷。郭义恭撰。《隋书·经籍志》著录于《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杂家类。又一本十卷,著录于《通志·艺文略》杂家类。清文廷式《补晋书艺文志》入小说家类。书名《广志》,盖广《博物志》之书,故多记四方动植物产、山川泉石、异域风俗,散佚。清马国翰有辑本。

英华之歌

英华之歌

长篇小说。杨沫著。花城出版社1990年出版。该书是作者20世纪50年代的长篇《青春之歌》的续篇。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为背景,描写主人公林道静的战斗生涯以及她与卢嘉川、江华的爱情纠葛与政治分歧,真实地反映了敌我斗争与党内斗争的交织,特别是党内清查托派中“左”倾路线与反“左”倾路线的艰难曲折的斗争,呈现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面。小说着力刻画了林道静正直、善良、热情奔放的性格以及历经政治磨难后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在爱情生活中的高尚品格。全书情节曲折生动,文笔细腻,激情洋溢,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比《青春之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隋宫两朝演义

隋宫两朝演义

隋宫两朝演义,6册100回。民国十八(1929)年十月出版。张恂子著,王小逸评。又称《隋代宫闱史》、《话说隋朝三十七年》本书主要叙述自隋文帝杨坚夺取周室天下,经隋炀帝杨广,并及两位恭帝杨侑、杨侗,共三十余年间的隋朝历史。其中主要讲述宫闱秘辛、朝野轶事。虽然书中情节多有杜撰,但开凿大运河的壮举、隋堤广植柳树的诏令(赐柳姓杨,后称“杨柳”),以及扬州观琼花的韵事,都给中国历史和文学上平添了诗人化的一笔。“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隋朝短暂的历史足以警示后人。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焚薪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焚薪

亦称《析薪膏肓》,简称《焚薪记》、《焚薪》。佛教著述。宋师会录。二卷。是对宋观复的《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析薪》(已佚,部分内容保留在《焚薪》中)的批驳之作。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师会见《析薪》,认为“得二百有六病”,错谬极多,有误后学,应当“焚之”,故名。绍兴十七年又作《送焚薪书》。本书先以“析薪曰”为题列原文,再以“议曰”为题批驳,并述对所论问题的不同观点。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