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说

作者:焦循
剧说

古典戏曲论著汇辑。6卷。清人焦循撰。本书所收的有关戏曲的评论文字,是从近200部前人的杂著或专著中辑录出来的,其中也包含有焦循个人的一些见闻。本书旁搜博引,其所引用的典籍有的早已失传,有的是罕见的珍本,焦循用了极大的功夫,剔捡搜寻,汇集成6卷内容极为丰富的戏曲史料。其中有关于戏曲的起源、流变,剧情取材的本事,剧本演出的盛况、反响,戏曲角色的扮演,道具的使用,戏曲作者和演员的生平、逸事等等内容,可谓包罗万象,称得上是一部研究中国古典戏曲史的必备书籍。所不足的,是辑录者对资料有顺手拈来之嫌,缺乏分类编排,因而内容显得杂乱无章。《剧说》存有稿本,现藏于北京图书馆。又有《读曲丛刊》本,以后的《曲苑》、《重订曲苑》、《增补曲苑》、《国学基本丛书》、《中国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等本都属于《读曲丛刊》本系统。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了《剧说》单行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所收本以《读曲丛刊》本为底本,并据稿本做了比勘。

猜你喜欢的书

中国游记

中国游记

《中国游记》是日本文豪、“鬼才”作家芥川龙之介受《大阪每日新闻》之托,于1921年游历中国后写作的多体裁游记。书中语言可读性强,又富于变化,口语和文言夹杂,变幻多姿;体裁涵盖剧本、书信、对话、手记等多种文体,虚实掺杂,叫人读来颇觉新鲜。芥川龙之介这种别出机杼、不肯落他人窠臼的写作风格,使这本游记较少呆板的平铺直叙、风物描摹,而更多以文艺的、甚至漫画的笔法,表现中国见闻在他敏感的心中所引发的情绪和思考。著名译者施小炜经过长时间精心而传神的翻译,充分再现了原著风格,将芥川龙之介语言、体材上的变化,完美展现在译文之中。除了文学价值外,本书还保留了芥川龙之介拜访章炳麟、郑孝胥、辜鸿铭等名人的记录,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周秦刻石释音

周秦刻石释音

文字学书。元吾邱衍著。1卷。书成于元至大元年(1308)。本来宋淳熙间有杨文昺著《周秦刻石释音》一书,载《石鼓文》、《诅楚文》、《泰山碑》、《峄山碑》和《琅邪碑》。吾氏认为《琅邪碑》不类秦碑,不应收入,便重加删定而成此书。除考释周秦刻石文字外,又列诸家音注书评于后,并仍用杨书旧名。有十万卷楼丛书本。

内丹秘诀

内丹秘诀

内丹秘诀,编纂人不详。似出于北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中选辑内丹歌赋七篇:其一〈内丹赋〉,撰人不详。以华美之辞叙述内丹修炼及其神功。 其二〈阴丹诗〉,撰人不详。乃五言古诗,歌咏房中术。 其三〈海蟾子还丹赋〉,刘海蟾撰,叙述内丹旨要。 其四〈至真歌〉,撰人不详。为一首长篇七言古诗,咏述内丹要旨。其说以神气为丹本,谓「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渐定」。又称修炼先须玄应无心,处处无为,动静两忘,专气致柔,神安气住,自结圣胎。此歌或题为〈灵源大道歌〉,为早期丹诀中精品。 其五〈牛颊先生赠马处士歌〉,畅叙牛颊先生与唐末处士马自然相逢狂欢,别后逢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陈七子等人,为之指示道要。谓金丹之要在于「向恍惚中求取物,杳冥中求取精,形神洞达,与道合真」。贬斥参禅念佛及旁门左道。 其六〈青城山后岩栖谷子灵泉井歌〉,道士栖谷子撰。其歌以灵泉井比喻内丹,颂其神用。 其七〈金虎白龙诗〉,原题「张果述」。包括七绝诗二十一首,咏述炼铅汞二物成丹之妙用。以上七篇,皆为唐宋间钟吕内丹重要丹诀。对宋元内丹家颇有影响。

王阳明家书

王阳明家书

《王阳明家书》收录有王阳明先生写给父亲、太叔、弟弟、儿子、从弟等人的家书,及亲戚间往来的部分诗文。家书中提到了大量王阳明对后辈在人际交往、择友、学习、人生追求等方面的建议和诀窍,一代圣贤的经验之谈,将阳明心学的精髓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王阳明家规主张“蒙以养正”,把勤读书、早立志、学做人、做好人作为家规教育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家中子侄的谆谆教诲,充分展现了“良知教育”这一家规核心。

东坡书传 [标点本]

东坡书传 [标点本]

《尚书》学著作。宋苏轼所作《尚书》注本。十三卷,一作二十卷。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称,宋神宗熙宁以后,专用王安石《新经尚书义》试士,而东坡此书驳异王说颇多。由于王氏之书不传,故难较其优劣异同。但就本书而论,作者注重经世之学,明于事势,又长于议论,对于治乱兴亡,剖析明畅,较他经独为擅长。如注解《胤征》,以为羲、和二于羿而忠于夏;注解《康王之诰》,引《左传》叔向之言证服冕为非礼;又言昭王南征不复,穆王初无愤耻之意、哀痛恻怛之语,平王当倾覆祸败之极,其书与平康之世无异,有以知周德之衰;而东周之不复兴也。注古而鉴今,所论颇为精彩,连与其如水火的洛闽诸儒也不得不承认该书有可取处。朱熹认为此书虽然“失之太简”,但是解释“最好”。有《四库全书》本,《学津讨原》本。

妙法圣念处经

妙法圣念处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说十善法,及厌离行等。诃酒过失,及十恶等。赞叹护戒,及说天上诸偈,大意与正法念处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