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
作者:李白
中国古代诗歌。唐李白作。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在传统题材的基础上,以丰富想象,着力描写了秦蜀道路上的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出对社会现状的某些忧虑和关切。全诗47句,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来描写入蜀道路之艰难。诗歌一开篇连用5个感叹词,极言蜀道之难。接着具体地写,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山之高,高到连太阳神都难以通过,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行人至此,只能抚膺长叹。这时候,悲鸟号木,子规夜啼,更增加了行人的孤寂与恐惧。这样的山,这样的水,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想一想吧,如果守在这里的是好人,那倒无所谓,如果是心怀不测之人,情形那可真是遭糕透了。如果不想去冒险,游人也就只有西望而长叹了。在艺术上,诗人以变化莫测的笔法,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向读者展示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此外,作者以激情贯注全篇,将抒情与写景融为一体,使读者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见诗人“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在语言形式上,本诗大量使用了散文化的句子,字数从三言四言直至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
猜你喜欢的书
俄亥俄,温斯堡
舍伍德•安德森著,美国现代文学先驱,深刻影响了海明威、福克纳、塞林格、菲茨杰拉德、卡佛等一众文学大师。代表作《俄亥俄,温斯堡》集中体现了安德森的杰出成就,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经典。被评为二十世纪百部最佳英语小说第二十四名。俄亥俄州小城温斯堡,旧世界风貌尚存,纽约和芝加哥在遥远的铁路尽头。渴慕神恩的农场主、异想天开的石油公司代理商、虚度芳华的女店员、抑郁至死的旅店老板娘、热烈苦闷的女教师、孤独深思的少年……二十四则故事相互勾连,宛如一幅幅简洁深刻的精神素描,活画 出一群在平凡喧嚣的世界里执着于各自真理的畸零人。
水
中篇小说。丁玲著。写于1931年夏,初载于1931年9月至11月《北斗》1、2、3期。作品以1931年中国十六省的水灾为背景,真实地描写了天灾人祸造成农村的破产和带给农民的苦难,以及他们在现实面前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真面目,组织起来进行反抗的故事。作品的主人公是湖南一群遭了水灾的农民,水灾使他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过着“日子不得完,饥饿也不得完”的悲惨生活,他们先是和凶猛的洪水斗争,后来又和饥饿搏斗,最后逃难到长岭岗镇,在死亡线上和地主官僚的欺骗中逐渐觉醒起来,在那个裸身汉子的鼓动下,他们愤怒了,咆哮了,“天将蒙蒙亮的时候,这队人,这队饥饿的奴隶,男人走在前面,女人也跟着跑,咆哮着,比水还凶猛的,朝镇上扑过去。”作品第一次以人民大众为主人公,真实地描绘了他们的生活与斗争的图景,歌颂了他们为改变自己穷困的境遇和不合理的社会的英勇斗争精神,显示了农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作品以充实、高昂、振奋、有力的基调,奔放的激情,粗犷浓烈的油画风格,透露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它以深刻的思想性和较为熟练的艺术技巧体现了左翼文艺的新收获,给文坛带来一股新风,标志着左翼文学创作已经冲破狭小的题材圈子,进入了工农大众斗争生活的广阔天地。茅盾曾在《女作家丁玲》一文中,赞扬作品: “虽然,只是一个短篇小说,而且在事后又多用了一些观念的描写,可是这篇小说的意义是很重大的。不论在丁玲个人,或是文坛全体,这都表示了过去的‘革命与恋爱’的公式已经被清算。”它是丁玲早期的代表作品。
正红旗下
当代长篇小说。老舍著。初载《人民文学》1979年第3至5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6月初版;1987年5月又将《正红旗下》与作者的另一作品《小人物自述》合为一册再版。两个版本的正文前面均有胡絜青写的代序《写在〈正红旗下〉前面》,书后均附录胡絜青、舒乙合写的《记老舍诞生地》一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5月初版的《老舍文集》第七卷中,收有《正红旗下》。《正红旗下》是老舍晚年的作品,发表于他逝世以后。正红旗下——正红旗,清代八旗之一。八旗是清代满族的一种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以旗的颜色为号,有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八旗(正即整字的简写),凡满族成员都隶属各旗。这是“ 满洲八旗”,以后又增设“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成员,统称“旗人”。本文作者隶属“满洲八旗”的“正红旗”,所以这篇自传体的长篇小说,即取名为《正红旗下》。著于1961年至1962年。遗憾的是,因当时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老舍并未完成,就被迫停笔。
农歌集钞
诗别集。南宋戴昺撰。《东野农歌集 》节选。
大乘观想曼拏罗净诸恶趣经
具名,佛说大乘观想曼拏罗净诸恶趣经,二卷,赵宋法贤译。备说理观之仪。
指月录
全称《水月斋指月录》,三十二卷。明代瞿汝稷集。《指月录》一书,录述从过去七佛到宋大慧宗杲的禅宗传承法系650人的言行传略。卷一、二、三述过去七佛,应化圣贤,西天祖师;卷四述东土祖师,从菩提达磨到六祖慧能; 卷五至三十述慧能以下第一世至第十六世;卷三十一、三十二为径山大慧宗杲禅师语录。所谓“指月”,是以 “指”譬喻佛教; 以 “月”比喻佛法。禅宗以“一丝不挂”为“上乘”,“万虑皆空”为“至德”。主张不立文字,不下注脚,以佛性为最高真理。但为使禅宗便于信众接受,故以外相实物如“指月”,赢得信众对佛性的真正理解。此录至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以后,隆杲禅师以下无录止。对了解禅宗传承法系及禅门高僧事迹有一定史料价值。现见载版本有:明万历壬寅刊本,约崇祯年间真寂学人成淇重刊本、清乾隆八年刊本和清同治年间刊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