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素山房诗集
作者:吾丘衍
元诗别集。3卷。吾衍撰。吾衍一作吾丘衍。《四库全书》曾据编修汪如藻家藏本编入别集类。集中的诗未按体裁分类,似是吾衍自辑。《武林往哲遗著》本《竹素山房诗集》有一些增补,并在卷末附有《补遗》及附录。附录所收都是有关吾衍的诗文。《四库全书总目》评吾衍诗集说:“其诗颇效李贺体,不能尽脱元人窠臼。然胸次既高,神韵自别,往往于町畦之外逸致横生。”他留给仇远的绝笔诗未收入集中,被附在《补遗》之中,诗中说:“刘伶一锸事徒然,蝴蝶飞来别有天。欲语太玄何处问,西泠西畔断桥边。”尽管他轻生而死,这首诗也可看作他对自己一生的反省。有关资料提到他性好贬损文学士,本集的赠答之作中却时见他对文人学友的关切之情。
猜你喜欢的书
西行记
现代散文集。李广田著。上海文化生活社1949年6月初版。这里所收辑的大都是纪行的文字。 抗战开始的时候作者在济南,济地危急的时候作者随学校迁到泰山下边。十二月二十四日,正是冰天雪地的时候,我们在敌机狂炸中离开了泰安。以后辗转南下,由河南而入湖北。我们在汉水左岸的郧阳城住过半年,又徒步两月而入川。离郧阳时是十二月一日,又正值严寒的日子,到达目的地后,却正是遍地菜花。 在这小集里所写的,就是由郧阳到四川的沿途情形。 《西行记》是时任山东济南一所中学老师的李广田记述的随校流亡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及所感。抗战时期,济南危急时李广田先生随学校流亡,辗转泰安、河南、湖北,四川等地,作者记述了沿途自然环境的恶劣、物资的匮乏、社会环境的凶险以及匪患、烟毒、贫穷,作者以纪实的方式展现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为那一段历史画了一个侧面肖像。
菉竹堂集验方
方书。明姚思仁撰。六卷。思仁字善长,又名罗浮山人,嘉兴 (今属浙江) 人。万历进士,官至工部尚书。著有 《律例解》、《救荒全书》 等。历官四十余年,利用公余之暇,抄录方书,搜集散失于民间之秘方,参以己见,分别门类,编撰成书于万历四十七年 (1619)。卷一,分固精、种子、妇人诸门; 卷二,分小儿、诸风、痰火、须发诸门; 卷三,分眼目、咽喉、牙齿、咳嗽、心气、脾胃、安神、蛊胀诸门; 卷四,分疟疾、痢疾、下部、扑跌、火疮、瘰疬、杨梅疮诸门; 卷五,分乳痈、肿毒、臁疮、痔漏诸门; 卷六,分腋气、杂科、伤寒、黄疸诸门。共分三十门。载方约六百五十首。包括临床各科病证。选方以验方为主,多为屡试有效之方。可供临床参考。有康熙三十五年 (1696) 重刊本。
勿斋先生文集
勿斋先生文集,南宋杨至质撰。二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此书收录答谢书状六十八篇,皆为骈体,文辞颇清丽。作者杨至质为南宋合皂山道士,宋理宗敕赐高士,主管道教事。故与其书信往来者皆为朝官贵人、文士秀才,上至丞相皇帝。书信内容或恭贺官吏升迁,或贺处士受征召,或酬谢朝官之荐举,从中可见道士与官府相互交往情形。部分文书亦反映当时社会状况。如〈谢郡守王监薄〉一文称:「巾钵如云,政张颐而待哺;犁锄得雨,须乞籴翟以赡耕。仓苗未了于半输,县税早行于预借。」可见南宋农民遭受官府盘剥之重。
甘水仙源录
元李道谦编。道教全真道经书。十卷。一名《甘泉仙源录》,简称《仙源录》。据篇首自序称:王重阳于金正隆四年(1159)夏,遇真仙于终南山甘河镇,饮以神水,付以真诀,从此尽断尘缘,弃家修道。本书因此得名。书中录有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颁给全真道五祖七真的诏书,收集了全真道祖师及弟子与再传弟子六十余人的碑记,存录全真道的宫观碑铭等,系关于全真道的诏书、碑志汇集。是研究全真道派史的重要文献,为研究道教史者所重视。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记传类。
童蒙训
一名《西垣童蒙训》。南宋吕本中撰著,基本上是一本对儿童进行道德启蒙教育的著作,也包含有成人修已治人之道。吕本中原属北宋故家,元祐遗老,成年后虽与程门游酢、杨时、尹焞交游,但幼时不名一师,多本于家传。《童蒙训》上绍原明(吕希哲,本中的祖父)。下启伯恭(吕祖谦,本中之孙),多录取大儒名言,述根本经训,集师友杂说,书正论格言。认为进行道德教育,当以儒家《孝经》等经典为本,融通诸子百家。
愚庵智及禅师语录
愚庵智及禅师语录,十卷,元智及说,观通、溥震、正除等编,明宋濂序,附铭塔,又云明辩正宗广慧禅师语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