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坡诗话

作者:周紫芝
竹坡诗话

一名《竹坡老人诗话》、《周少隐诗话》。宋周紫芝撰。一卷,一作三卷,均为八十二条。紫芝有《竹坡词》已著录。此编原本百条,今存仅八十条(《说郛》本仅十六条,系残本)。其成书时间,可能在周紫芝于六十一岁(1142)始得官以前。书后有论兼跋,作于丁亥年(1167),称“镂板于郡”,“贻传未见之书”,可能即其初刊本,其时周紫芝已卒。多记叙唐宋诗人轶事,品评诗歌优劣,考释诗歌语辞,部分内容有一定意义。但全书系统性、理论性不强,有些内容较为琐屑。有清人何文焕辑《历代诗话》本,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

周紫芝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上方大洞真元阴阳陟降图书后解

上方大洞真元阴阳陟降图书后解

释七图。述阴阳陟降、四象、五行、八卦、九宫、七元等,论内丹之理。疑为房中术。与《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似为上下卷,盖亦不早于元。

幼真先生服内元炁诀

幼真先生服内元炁诀

幼真先生服内元炁诀,简称《服内元炁诀》。约成书于唐代,《新唐书•艺文志》着录「康仲熊服内元气诀一卷」,疑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又《云笈七签》卷六十亦收录此书。此书内容与《嵩山太无先生气经》略同。内载十五种胎息服气诀法。依次为:进取诀 淘炁诀 调炁诀 咽炁诀 行炁诀 炼炁诀 委炁决 闭炁诀 布炁诀 六炁诀 调炁液诀 食饮调护决 休粮诀 守真诀 服炁胎息诀,书前有序,内称作者于「天宝年中(742-756年)遭遇罗浮真人王公自北岳而返」,传其经诀。而《太无先生气经》序文则称:「大历中(766-799年)遇罗浮山王公自北岳而返」。可知二书皆为罗浮山王公传授。

江苏省通志稿武备志

江苏省通志稿武备志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武备志。自吴晋南朝,江左兵事为多,但均无兵志,新唐书始有。今宜采汉以后兵制,见正史编年会要诸书者,立武备志。清末江宁、上海制造厂,武备学堂,陆军水师诸学堂日以增多,有非前代钩盾诸署所能范围者。各府州志有武举人进士,自宜按科列表。新唐书以前无兵志,应合通典、通考、通鉴参考为之。他如全晋文及全宋齐梁陈文,全唐文、宋建康吴郡镇江等志、元金陵镇江诸志,均有可录。明为南畿,实录可搜集者尤多,如驻防,绿营、防营、新军、军饷、军学、军器之属,皆详列之。

环溪惟一禅师语录

环溪惟一禅师语录

环溪惟一禅师语录,二卷,宋惟一说,觉此编,章鑑序,普明跋,觉性跋,附行状。南岳下第二十世,嗣无准范。又名《环溪和尚语录》。卷上收住瑞岩、惠力、宝峰、崇恩、资圣、报恩光孝、兴国、崇圣、天童景德等九寺的上堂语。卷下收小参、拈古、颂古、普说、法语、赞、偈颂、题跋、小佛事等。卷末附行状。收入《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二十七套。

佛果击节录

佛果击节录

凡二卷。宋代雪窦重显拈古,圜悟克勤击节;即雪窦重显拈提百则古则,圜悟克勤对之一一着语评唱。又称佛果击节录、圜悟击节录。今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七册。其形式类于碧岩录(为圜悟克勤所编)。所谓击节,即相对于拈古而言,谓击节其间,使人不觉手舞足蹈。全书有百则古则,卷上凡有三十七则:德山示众、雪峰普请、百丈拂子、崇寿指凳、永嘉绕锡、仰山指雪、香严垂语、鲁祖吃饭、雪峰古涧、西堂烂却、钦山竖拳、睦州苕帚、枣树汉国、赵州偷笋、保寿开堂、无业妄想、德山作么、保福签瓜、南泉示众、马祖图相、兴化罚钱、长庆淘金、大梅无意、临济蒿枝、师祖珠藏、镜清问僧、云门法身、三圣金鳞、伏牛驰书、玄沙过患、报慈问僧、船子丝纶、投子一言、祖师六尘、本生拄杖、安国伊兰、玄沙见虎。卷下有六十三则:洞山三顿、大慈示众、黄檗闭门、镜清方便、香林衲衣、本仁示众、国师三唤、投子抑逼、云门示众、智门草鞋、雪峰五棒、径山一点、睦州担板、巴陵示众、则川摘茶、云门裂破、睦州钵囊、雪峰三下、南泉出世、钦山恁么、玄沙问僧、长庆羚羊、圆明示众、南院诸圣、雪峰相见、国师净瓶、茱萸看箭、临济赴斋、三角示众、岩头跨门、太原顾视、云门三病、鼓山示众、睦州毛端、仰山坐次、智门般若、乌臼参堂、雪峰天使、大随普贤、云门新罗、北禅资福、睦州示众、玄沙圆相、南泉卖身、茱萸一橛、夹山生死、保福羚羊、巴陵祖意、赵州答话、耽源辞师、沩仰田中、雪峰覆船、保福扶犁、大梅鼯鼠、赵州般若、德山托钵、雪峰古镜、洞山衣钵、投子三星、洛浦伏膺、香严仙陀、风穴离微、古德沙水。

宋高僧传

宋高僧传

佛教史书。原名《大宋高僧传》。三十卷。宋释赞宁于太平兴国七年(982)奉敕编撰,至端拱 元年(988)书成。继《续高僧传》之后,记述自唐高宗时至宋雍熙年的僧人共五百三十二人,附传一百二十五 人(原书“序”谓正传五百三十三人,附传一百三十人)。 全书分十科,名目与《续高僧传》同,但于每人传后附以 论述,分为“系”(论述)、“通”(答问),以申明作者之旨。 本书记传授源流最为赅备。材料所本多为碑铭,于诔铭 记志摭采不遗,实称详博。其“习禅篇”除云门文偃外于 禅宗内各派重要人物皆有专传,对禅宗内部各派之争 亦不讳言,是研究禅宗史的重要资料。本书宋、元、明、 清各藏及《四库全书》皆著录。扬州刻经处有单刻本,题 《续高僧传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