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溪林下偶谈
作者:吴子良
四卷。宋吴子良 (1197—约1257)撰。吴子良,号荆溪,临海 (今属浙江省)人。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进士,官至湖南运使太府少卿。著有《荆溪集》。此书凡四卷,所言均为论诗文之语。记事、议论、考辨相杂,每则之前皆有标题概括其主要内容。后人曾辑录其中作品评论和诗歌部分题为《吴氏诗话》,单独刊行。书中论文,主张“主之以理,张之以气,束之以法”,强调应“行于自然”,反对“蹈袭前人”,主张“文虽奇,不可损正气,文虽工,不可掩素质”。论诗,主张既要讲究“如在目前”,又要讲究“语不多而味甚长”,并引入了 “境界”、“襟度”、“想象”等概念。今观此集,吴子良所论多属散谈,然却也涉及了为诗、为文的一些关键问题,有时确有精辟之见,对后人的研究和诗歌创作均有指导和借鉴的意义。此书有《四库全书》本、《唐宋丛书》本、《祕笈》本,并被收入 《丛书集成初编》。
吴子良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群鬼
挪威社会问题剧。易卜生著。1881年出版。中译文1919年《新潮》杂志刊出,潘家洵译;1949年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重印。女主人公阿尔文太太接受曼德牧师的教训,忍气吞声地同放荡荒淫的丈夫过日子,苟安于恶劣的家庭生活,心甘情愿地恪守妻子的本分。她把儿子欧士华打发离开家,以免受其父的影响,但后来欧士华学业成就回家来,却与女佣人调情。阿尔文太太惊恐万状地喊道,她被一大群鬼死缠着。这里说的鬼,是一切早已死亡或正在死亡的东西在社会上留下的残余影响,它们很顽强,象一座大山把人们压得喘不过气来。剧终时,阿尔文太太在绝望的痛苦中呼号: “给我阳光!”剧本的锋芒主要指向资产阶级的家庭、道德和宗教,并号召人们向“群鬼”展开无情的斗争。它的上演,推动了欧洲的戏剧革命运动,也引起了挪威国内卫道者的极大仇视。
鸡谱
《鸡谱》是清代一部有关饲养斗鸡的著作。作者不明,只有清乾隆丁未年(1787)的一个抄本留传下来,存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 一的中国古代养鸡学专著,直到1989年才由农业出版社出版了第一个印本。全书约1.4万字,全书凡51篇,内容包括: 一,关于斗鸡外貌的描述和鉴定;二,斗鸡良种之选配繁育;三,种卵的孵化和雏鸡饲育;四,斗鸡的饲养管理;五,斗鸡的疾病及其防治措施;六,斗鸡的对阵和阵后处理。《鸡谱》发展了古代的“相鸡术”。书中有“论头”、“论冠”、“论眼”等15篇专门论述斗鸡外部形态差异及其与体质强弱、性情勇怯的关系,并提出外貌鉴定的标准。
湘山野录
笔记。宋释文莹著。三卷。此书作于荆州之金銮寺,故以“湘山”为名。成于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其内容主要记录了北宋前期的一些见闻杂事,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活动。对于当时朝廷的黑暗、官吏的残暴无知,都有所揭露。由于作者是僧人,所以书中也记述了不少鬼神佛道的怪异故事。作者还记述了著名的文学家李煜、徐铉、石介、柳开、王禹偁、魏野、杨亿、寇準、范仲淹、石延年、晏殊、欧阳修、苏舜钦等人的轶文轶事,是文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宋史·艺文志》著录此书为三卷,《郡斋读书志》卷三下著录为四卷。今传本皆为三卷,附《续录》一卷。有《津逮秘书》、《学津讨原》、《说库》、《学海类编》、《古书丛刊》、《择是居丛书初集》、《四库全书》等本以及1984年中华书局点校本。
香宋杂记
诗话,一卷,民国赵熙撰。壬戌新春,举家嬉于灯事。馀独坐无憀,仿《汉书》下酒法,格上得诗钟小册,因依题刻晷,如当筵击钵者然。此体一名「折枝」,馀向盲焉,笔生而才尽,宜战北也。而册中多故人,心之所至,遂若群轰于坐者,随笔录之。刘子政云:亦可喜,多可观。赵熙记。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中国清代民族史专著。祁韵士编纂。乾隆五十四(1789)完成,以“钦定”形式用汉、满、蒙三种文字颁行。著录于四库全书。祁韵士(1751—1815),字鹤皋,一字谐庭,另号筠渌,晚年又号访山,山西寿阳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中进士。5年后充国史馆纂修官,仕途坎坷。嘉庆十年(1805)被发戍伊犂,历时3年。晚年先后在兰州主讲兰山书院,在保定主讲莲池书院。除编纂了本书及《西陲总统事略》外,还著有《皇朝藩部要略》、《西陲要略》、《西域释地》、《西域行程记》、《万里行程记》等。本书120卷。卷1—16为表,卷17—120为传。包括清朝前期之漠南、漠北、漠西蒙古诸部,回疆诸部、西藏的重要人物近300人,仿《史记》的记传体例,“先以年月编次,条其归附之前后,叛服之始终,封爵之次第,以为纲领,而后分标各藩之事迹而为之传”。(李兆洛《养一斋文集》卷5《外藩蒙古要略序》)是作者仿《资治通鉴》编年体的《皇朝藩部要略》相为表里的姊妹篇。本书翻译检阅了存放于国史馆的大批满文档案资料和满文标注地图。由于资料翔实、考订严谨一直为研究者所推崇,其影响也波及国外。苏联蒙古史学家В.Ф.符拉基米尔佐夫(ВЛАДИЦМИРЦОВ)在《蒙古社会制度史》中认为此书“对16—17世纪蒙古情况的研究是有很大参考价值的”。
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
亦称《孝顺子应变破恶业修行经》、《银蹄金角犊子经》。佛教经典。著译者不详。一卷。本经所述为佛本生故事。经中说:旃陀罗颇黎王娶有三妻,其第三夫人生有一子。二位大夫人因嫉妒,设计杀此子。太子变为一头银蹄金角牛犊,得屠户的帮助逃出国外。后娶邻国公主,回国救母,与母均“不转凡身成佛”。本经最初见录于《仁寿录》,被判作伪经。但从本经的思想内容和形式结构看,应属印度所撰佛典。约于南北朝末年或隋朝初年译出,而助译者加入了若干自己发挥的内容。译文大抵为口语,质胜于文。敦煌写本中有若干武周新字,可能抄写于晚唐早期。本经的发现为研究传统的“疑伪经”开拓了新的思路,为研究印度佛教及本生故事提供了新的资料。本经历代大藏经未收,仅存于敦煌遗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