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渔歌

作者:田汉
江汉渔歌

京剧剧本,44场,田汉著。1938年10月作于武汉,原名《渔父报国》,10月10日首演于汉口大舞台;1939年6月于桂林改编为大型作品,更名《江汉渔歌》,7月,由平剧宣传队首演于桂林金城大戏院。1939年12月、1940年1月连载于重庆《抗战文艺》第5卷第2、3期合刊和第4、5期合刊,后又多次修改。1940年4月,上海杂志公司出版单行本。50年代被改编成通俗小说,60年代被改编成连环画。故事是得自《汉阳志》。宋时金兵南犯,汉阳空虚,太守曹彦约起用民间豪杰许卨、赵观、党仲升等,联络江汉渔民数万,大破金兵,汉阳赖以转危为安。作为抗战救亡之剧,在阐扬:“今日吾人欲取得胜利必须全国男女老幼各尽其岗位报效国家。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用处,妇女有妇女应尽能尽的责任。”

猜你喜欢的书

太阳照常升起

太阳照常升起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长篇小说。主人公杰克·巴恩斯是个美国青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过伤,战后当记者, 旅居巴黎。他没有生活理想,心灵一片空虚。女主人公勃莱特·艾施利小姐是英国人,在大战中当过护士,她的未婚夫死于战争。战后,勃莱特在巴黎遇到杰克,她虽然有了新的情人,但还是爱上了杰克。杰克也钟情于她,但负伤造成的残疾妨碍他的性爱。勃莱特放荡成性,和一些青年在咖啡馆里酗酒调情,杰克对性爱可望不可即,不能跟他们一道寻欢作乐。于是他和勃莱特一起去比利牛斯山区旅行,在河边垂钓,借以消磨生命。最后他们参加巴斯克人的节日狂欢,在潘普洛那观看斗牛,从中找到了精神刺激,认为斗牛士那种蔑视死亡的勇敢才是人生的真谛。作者也认为这才是永恒的人生,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小说引用美国女作家格·斯泰因的话“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作为卷头题辞,成了“迷惘的一代”的宣言。

经外杂钞

经外杂钞

二卷。南宋魏了翁(1178—1237)撰。此书主要是杂录诸书,分条节录,而以自己的见解标于其下。书中多有不载诸书全文而节略“云云”之处,又有“如元子心规”之类,还有一条两卷重复相见者。当属随手记录,以备考证之文,最初并无意单独成书,后人得其稿本,传写成书。书中颇有冗琐之处,如摘抄古诗十九首及素问等条,并无多大意义;龟字元绪、桑字子明之类,亦伤冗滥。但全书大体精核,如所录邹淮所记星象之数,杨鼎臣方圆相生图,吴沆《问对录》论明堂制度,任直翁易心学,先天环中图等,皆可与史书相参。又如,论虞仲房所编《说文》五音谱失李焘本意; 论李焘疑《说文》籀体为吕忱窜入之非;论像设始于招魂;论常元楷壅门为劣;论师不专在传授,友不专在讲习,精神气貌之间,自有相激发处;论陆贽识权字在程颐之前;论韩愈上李实书与顺宗实录相矛盾;论保蜀碑只知颂扬吴氏之功,而不知伤中国 (指中原政权)之体,等等,皆有见解。又引古诗“凛凛岁云暮”一首,次句作“蝼蛄多鸣悲”,与宋本《玉台新咏》合,亦可证今本《文选》之误。足资治文史者参考。今有《四库全书》、《宝颜堂秘笈》、《丛书集成初编》等版本。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纂图解注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纂图解注

明王玠纂图解注。以周敦颐《太极图》和金丹说为引,主要以佛教四大假合释清静说。又劝人持诵。

庆祝立宪

庆祝立宪

短篇小说。趼(吴趼人)著。载《月月小说》第一号,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九月出版。该年七月十三日,清廷下诏“预备立宪”,吴趼人为此写了一系列有关的短篇,揭示“立宪”的虚假本质,阐发他自己的见解。此篇写两个守旧老头,在庆祝立宪的会场里,听到一个“莽夫”的演讲后所作的反应。先是觉得此人“大不敬”;后来又听他说要“拿我们中国四万万人,一个个的都开了膛、破了肚,拿他这肚肠子,都送到太平洋去洗刷一个干净,把他那自私自利、因循观望的恶习都洗掉了”,才够立宪的资格,此外还得排除立宪的障碍,“把那混帐官儿开了膛、破了肚,拿他们的肚肠,都送到太平洋去洗刷干净”,立宪才能实现……此语说完,那两个老头便很勃然地说:“此真大逆不道者哉!”悻悻地退了出去。在清政府演出“预备立宪”的闹剧时,吴趼人一直保持着较清醒的头脑,他写这类小说也不过是想起清醒剂的作用。这里的“莽夫”实际代表了他自己的政见,而两个老头则是守旧者的形象化,除了官以外,他们也是立宪的阻力。吴趼人特别注意到这类人,把他们描写出来,无疑也是如鲁迅所说,要“引起疗救者的注意”的。

春秋简书刊误

春秋简书刊误

二卷。清毛奇龄撰。此书是清人校勘《春秋》经文取得成绩之第一部。毛氏认为,《春秋》经书是依据鲁史简书修成,而《左传》则是依据各国史记之策书而作。《公羊》、《穀梁》“两家杜撰,目不见策书,徒以意解经,故经多误字,而《公羊》且复以里音市语谰謱其间,其所存圣经已非旧矣”。故其书以《左传》为主,而附载《公羊》、《穀梁》之异文,辨正其谬。其书舍《左传》之经文而从《公羊》者,只有襄公十二年“卫侯出奔齐”一条。毛氏认为,《公羊》、《穀梁》是口耳相传,未见策书,而口耳相传必然会产生“声转之误”,此为毛氏考证的基点之一。如隐公元年《经》“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公》、《穀》“蔑”俱作“昧”;隐公四年《经》“卫州吁弑其君完”,《穀》“州”作“祝”,毛氏皆认为是声转之误。他如考定会袲不当有齐侯;单伯送王姬,不应作逆;公伐齐纳子纠,不应无“子”字;齐人歼于遂,不应作瀐;襄五年救陈,有郑世子华;栾书救郑,不应作侵郑;齐栾施不应作晋栾施;叔孙婼不应名舍;卫赵阳不应作晋赵阳之类,皆有根据。至于经书“冬,宋人取长葛”,《左传》却作秋,毛氏但知经传不符,不知《左传》记宋事用商正,商正之秋正当周正之冬;庄公六年《经》“齐人来归卫俘”,而王传皆作“宝”,毛氏引《尚书》序“俘厥宝玉”,认为囚人曰俘,而取宝亦曰俘,不知宝古文作,经文之俘,乃隶定时之讹,三传不误而经文误,如此之类,不免白璧之瑕。现存《西河合集》本、阮刻《经解》本。

阿吒婆呴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经

阿吒婆呴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经

一卷,失译。与幻师咒缘起同,而说咒人,及咒,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