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毫记
作者:屠隆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章 敷演家门
- 第二章 夫妻翫赏
- 第三章 仙翁指敎
- 第四章 散财结客
- 第五章 湘娥访道
- 第六章 为国荐贤
- 第七章 颁诏云梦
- 第八章 别妻赴京
- 第九章 拜官供奉
- 第十章 长安豪飮
- 第十一章 预识汾阳
- 第十二章 湘娥思忆
- 第十三章 脱靴捧砚
- 第十四章 禄山谋逆
- 第十五章 游翫月宫
- 第十六章 宫禁生谗
- 第十七章 知几引退
- 第十八章 祖饯都门
- 第十九章 母子虑祸
- 第二十章 乘醉骑驴
- 第二十一章 归隐林泉
- 第二十二章 渔阳鼙鼓
- 第二十三章 海靑死节
- 第二十四章 访道仙翁
- 第二十五章 永王设计
- 第二十六章 泛舟采石
- 第二十七章 誓死不从
- 第二十八章 展叟单骑
- 第二十九章 展武相逢
- 第三十章 救主章围
- 第三十一章 难中相会
- 第三十二章 官兵大捷
- 第三十三章 罗袜争奇
- 第三十四章 蓬莱传信
- 第三十五章 庐山受枉
- 第三十六章 远谪夜郞
- 第三十七章 妻子哭别
- 第三十八章 仙官列奏
- 第三十九章 他乡持正
- 第四十章 汾阳报恩
- 第四十一章 钦取回朝
- 第四十二章 团圆受诏
猜你喜欢的书
清微丹诀
清微丹诀,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元代清微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本书言清微派内丹修炼法。分为四章,即〈清微隐真合道章〉、〈入室功夫章〉、〈临坛召合章〉、〈发用章〉。末附内炼符图七种。清微派丹法特点,是以内炼金丹与外用符法相结合。其内丹修炼程序虽分作炼精成气,炼气成神,炼神合道三段,但具体功法与全真道丹法有所不同。又称清微道法之要「非专于符,非泥于咒」,而是先以我之正炁合雷将之灵,以天之斗罡与我身之斗罡合而用之,「我禀阴阳二炁,出则轰天震地」。又谓「德者道之符,诚者法之本」,行道者先须正己诚意,神炁冲和,始可行法。
丹阳神光灿
金人马钰(1123—1184)撰。一卷。钰有《洞玄金玉集》已著录。此集约成书于大定十五年(1175),计收诗词歌谣等九十九首。以劝世之作为主。历述全真教派源流、教义,宣扬弃俗入道、清静无为的精神。其中答赠之作居多。有社会名流、道士、道姑等。陈、魏、李、王诸女姑,“泾阳县二女姑一,“众女姑”等记载,可知金代道教内男女交游十分频繁,《劝女姑》有云:“至妙精微去处,在风邻月伴,两脚云根,寂静方知洞里别是乾坤。”道家男女的精神世界, 可见一斑。《劝道友》亦云:“怜妻爱妾,忧儿愁女,一心千头万绪;竞利争名,来往岂曾停住。如蜂采花成蜜为谁甜?”颇堪吟味。有一九六三年台北艺文印书馆影印《(正统)道藏》本。
初刻拍案惊奇
短篇小说集。40篇。明末凌濛初作。与《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今吴兴)人。曾任上海县丞、徐州通判。有著作20多种,以“二拍”最有名。此书是在“三言”影响下而创作的,大部分不是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而是从《太平广记》、《夷坚志》、《剪灯新话》等古今书籍中搜求“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敷演而成。作品题材甚为广泛,其中有一部分较有价值,多数缺少积极意义。有些作品反映了明代市民的生活和思想意识,如《转运汉遇巧洞庭红》表现了商人出海经商的生活和他们追求钱财的强烈欲望。描写爱情婚姻的作品数量较多,瑕瑜互见,较好的有《通闺闱坚心灯火》、《宣徽院仕女秋千会》,表现青年男女争取自由婚姻斗争的成功。还有一些描写敲诈拐骗的作品,如《恶船家计赚假尸银》、《张溜儿熟布迷魂局》、《丹客半黍九还》等,对社会的险恶黑暗和官僚、地主、富商的贪婪、淫秽、愚蠢都有一定暴露。书中有大量描写色情,宣扬宗教迷信、因果报应,鼓吹封建道德的作品或成分,典型的有《乔兑换胡子宣淫》、《王大使威行部下》等。此书善于组织情节,多数篇章有一定吸引力,语言也较生动,但其艺术魅力比“三言”差得多。最早有崇祯元年尚友堂刊本,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校印本。
唐百家诗选
又名《王荆公唐百家诗选》。 诗总集。宋王安石编。二十卷。录唐一百零四 家诗一千二百余首,按时代先后编次。前有王 氏自序云:“余与宋次道同为三司判官时,次道 出其家藏唐诗百余编,诿余择其精者,次道因 名曰《百家诗选》。”所录以中晚唐人居多。其选 王建九十二首、皇甫冉八十五首、岑参八十一 首、高適七十一首、韩偓五十九首,而李白、杜 甫、王维、刘长卿、韦应物、刘禹锡、韩愈、柳宗 元、白居易、元稹、杜牧、李商隐诸大家、名家皆 不在录,名篇也多有脱漏,故后人有谓其“去取 大谬”(清王士禛《渔洋诗话》)、“杂出不伦”(清 沈德潜《说诗晬语》)。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则 以为王氏选诗所据底本,多系唐代举子行卷之 作,其脍炙人口者或不见收。宋严羽《沧浪诗 话》更指出其书前面部分取自《河岳英灵集》和 《中兴间气集》,读之尽佳,大历以后取去方不 惬人意。《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认为“此书不合 人意,在应有不尽有;至其所取,亦未为冗滥”, 可谓持平之论。有宋刻残本存世,另清康熙四 十三年(1704)宋荦、丘迥刻本,《四库全书》曾 予著录,1928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亦加刊行。
救孝子贤母不认尸
简名《救孝子》、《不认尸》。杂剧剧本。元王仲文作。四折一楔子,旦本。剧中王修然乃金世宗朝名臣,知大兴府,人称“过包拯远甚”(焦循《剧说》)。《金史》本传称其“性刚严,临事果决,吏民惮其威,虽豪右不敢犯”。剧写大兴府军户李氏长子杨兴祖乃亲生,次子谢祖乃亡夫之妾生。会征兵,昆仲争往,母执意令长子去,府尹王修然甚敬其贤。临行,兴祖付刀与妻王春香托赠东军庄内弟,母命谢祖送嫂。谢祖为避嫌,送近庄以行李付嫂而归。歹徒赛卢医劫掠与小叔分手后独行的春香,并剥下春香衣服穿在被其杀害的另一哑婢身上,又毁婢容以造疑案。王母不见女归,追问李氏知谢祖所送,又发现女尸,遂告谢祖害嫂。官仅据尸首衣服即判杨母领尸,母信谢祖无罪,坚执不认。官严刑谢祖屈供,遂下死牢待批斩。后兴祖告假回家,路遇春香,询知为卢医所掠,乃执卢医至官。正遇王修然复审此案,于是冤情大白,卢医被处斩,推官、令史受杖一百罢免,兴祖兄弟母子以贤孝皆得表彰。今存《元曲选》本。南戏有《何推官错认尸》,仅存残曲,情节类似;宋元话本亦有《错认尸》,然与剧情多异。
三宜盂禅师语录
明明孟说,净范等编。十一卷。卷一卷至二,收越州云门显圣禅寺语录;卷二收住姑苏古朱门寺语录、示众,卷四收小参、晚参;卷五收,普说;卷六收,普说、问答机缘;卷七收,拈古;卷八收,颂古;卷九收,佛祖历传像赞;卷十收,佛祖像赞、自赞;卷十一收,佛事、塔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