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话

作者:严羽
沧浪诗话

南宋末年严羽著。羽有《沧浪集》已著录。羽字仪卿,一字丹丘,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人。事迹及生卒年不详。宋代诗话自欧阳修《六一诗话》首开其例,著作繁兴,但都较零碎,近于随笔。《沧浪诗话》却是一部最有系统的著作。由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部分组成。《诗辩》提出了论诗的基本主张,是全书的核心。《诗体》论诗歌的体例,《诗法》谈写作方法,《诗评》评论了历代许多作家、作品,《考证》考订了一些诗篇文字、作者,表达了严羽的鉴赏观点。此编为作者代表作,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及诗证五题。后附《答吴景仙书》。此编以禅喻诗,形成“诗禅”说。论诗强调“识”,所论着重于诗的形式和艺术性,强调诗的形象思维。标榜盛唐,力排江西诗派。人民文学出版社83年出版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可参。沧浪论诗重视艺术特点,以禅喻诗。《诗辨》开宗明义,提出“学诗者以识为主”,标榜盛唐。“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虽然语涉玄虚,但体会到了盛唐诗形象思维之妙,慧眼独具。

严羽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潜意识与生存

潜意识与生存

本书对荣格的生平及思想进行了梳理,将他一生研究的精华注入其中,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极富个人魅力并带有强烈宗教情怀的思想家。如果想了解荣格派的心理学,这本书是一部非常好的导读作品。在“自我与潜意识的关系”里,荣格对潜意识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描述,直到面对个人的意象时,才了解到潜意识会产生变化。当对炼金术有了更深一层的接触之后,终于发现潜意识原来是一种过程,而且心灵的变化及其进展是决定于自我与潜意识的关系。

西南联大国学课

西南联大国学课

本书主题是“国学课”。书中收录了罗庸、汤用彤、冯友兰、闻一多、蒋梦麟等五位先生的文章。内容以“儒、释、道、法、名”五个方向,梳理国学的重要精神;第六章为蒋梦麟先生在昆明期间,有感于中西方文化碰撞,国家前途飘摇,写下的对国学和中华民族的思考。本书通过对国学知识的讲解及对国学的思考,来展现西南联大兼容并包、影响深远的通识教育。

太公阴谋

太公阴谋

《隋书·经籍志》子部兵家类著录:“《太公阴谋》一卷。”撰者自注云:“梁六卷。梁又有《太公阴谋》三卷,魏武帝解。”盖《太公阴谋》梁时尚有六卷,而撰修《隋志》时只剩一卷。云“梁又有《太公阴谋》三卷,魏武帝解”乃魏武帝《解〈太公阴谋〉》三卷。该书乃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者伪托姜太公(姜尚)所作的一部兵书。《汉志》的《诸子略》道家(刘歆《七略》入《兵书略》)著录:“《太公》二百三十七篇,《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兵》即《太公六韬》,《言》即《太公金匮》,《谋》即《太公阴谋》。“兵事”之权谋当然秘密,自然其“谋”可称为“阴谋”(“阴”的古义有隐晦、秘密之义),如《战国策·秦策》二:“张仪反(返)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史记·吕不韦列传》:“太后乃阴厚使主腐者吏,诈论之,拔其须眉为宦者,遂得侍太后。”上条论证《六韬》为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者伪托姜太公之作,从原则上说那些证据也是考证《太公阴谋》的证据。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十一于辨证《六韬》中云:“《汉志》著录之例,只以著书之人题其书,而不别著书名,《老子》不名《道德经》,《淮南》不名《鸿烈》,《蒯子》不名《雋永》,故《太公》之书不名《六韬》《阴谋》《金匮兵法》等也,至《隋志》乃著之耳。”其言甚是。唐元和(公元806—820年)前后马总摘编《意林》有《太公六韬》六卷、《太公金匮》二卷,而无《太公阴谋》,盖经安史之乱而亡佚。清人汪宗沂辑有《太公兵法逸文》一卷。其中有注明为《太公阴谋》之逸文者。

草山残梦之一:退守台澎

草山残梦之一:退守台澎

长篇历史小说。唐人著。写于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从蒋介石逃离大陆写起,直至蒋客死台湾,描写了蒋家父子及蒋氏家族在台湾复杂环境中的种种活动及心理状态。第一集《退守台澎》主要讲述蒋介石在大陆的统治溃败后,带领残余势力退守到台湾、澎湖等地,为在台湾立足进行一系列部署,包括军事防御、政治安排以及人员调配等,同时也展现了其面对失败的复杂心境以及对未来局势的担忧和企图东山再起的幻想。

千百年眼

千百年眼

明张燧撰著的一部史论随笔。《千百年眼》在明代是一部新颖奇特的书,曾盛传一时。它是一部质疑五千历史文化的一部旷世奇书,具有高人逸士的风范,特立独行的视角,读后必有启悟。康熙将此书列为头禁书,自己却终生秉烛攻读不辍。此书上起远古,下迄明季,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教、科技,还有许多为正史所不载的逸闻轶事。记述具体,议论新奇。正如书名所示,作者想要看透千百年来中国的历史。

佛大僧大经

佛大僧大经

刘宋居士沮渠京声译,王舍国有富者,名为厉,求生二子,一名佛大,二名僧大,僧大出家,佛大贪其弟妇,弟妇不从。佛大遣贼往杀僧大,僧大临死,截四肢,得四果,弟妇哭死,得生天,佛大遂堕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