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羽

- 姓名:严羽
- 别名:字仪卿,一字丹丘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邵武(今福建邵武)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严羽,著名的南宋文学批评家。字仪卿,一字丹丘,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不详。主要活动在宋理宗(1225-1264)年间,据间接资料,约略如下:羽也天资高,不肯事科举(戴复古《祝二严》),他一生未从事科举,也没做什么官。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他的家乡邵武地区暴发了一次农民起义,起义军有上万人,攻克邵武、龙岩、汀洲等地,严羽逃离家乡,在外漂泊三年,重返家乡时年约四十余岁,所谓:“三年走南复走北,岁暮归来空四壁,邻翁为我长太息,人生四十未为老,我已白发色枯槁”(严羽《促刺行》)。而后,严羽又经历了宋、金、蒙古三角战争的动乱,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南宋王朝与蒙古联合夹攻金朝,乘金亡之机,宋军收复两京(西京洛阳和东京汴梁)。但南宋王朝不图统一恢复大业,反纵容蒙古军南下,结果两京复失,宋与蒙古人又开战。晚年的严羽一直过着隐逸的生活,“残生江海去,老作一渔翁”(严羽《有感·其四》),曾隐居于樵川,和同族严参、严仁及江湖派诗人戴复古等诗歌唱和以自娱。除诗文之外,严羽并非两耳不闻天下事,他也有“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之感慨(朱霞《严羽传》)。综上所述,严羽大约生于宋孝宗淳熙(1174—1189)年间,主要活动于宋理宗(1225—1264)年间。严羽一生虽有诗歌创作二卷,但于后人没有多大影响,他在文坛上的地位,主要在于其诗歌理论和诗歌批评,在于其《沧浪诗话》。《沧浪诗话》是针对其时宋诗、特别是江西派的形式主义而发,推崇汉魏盛唐而力反苏、黄,并以禅喻诗。其主要诗歌理论有“妙悟说”,即诗歌创作要有长期修炼,于炉火纯青时,便会顿然领悟;有“别材”“别趣”说,即诗歌有自身的艺术特征和规律,“非关书”“非关理”,但又不排斥“书”与“理”;有“兴趣”说,即诗歌应该意境完美,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又应该摆脱理障事障,“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在诗歌批评方面,严羽极重风格的批评,包括个人风格批评和时代风格批评,他还把风格分为九品“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重在审美角度。在批评中,他标举汉魏和盛唐诗,以为前者有古诗人真挚自然,没有“以议论为诗,以学问为诗”的毛病;而后者笔力雄健、气象雄浑,无矫揉造作的人工雕琢感。严羽的诗歌理论及批评,在中国诗史上和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沧浪诗话》对明清两代文论颇有影响。研究资料可参见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福建通志》等。
猜你喜欢的书
居官水镜
天地間合成一個情字乾坤不毀情相續也凡在有知、情自聯屬、□於父子、兄弟、族屬親隣為尤切偶因忿爭。意氣乖隔。倘猶有真情一點不絕如綫為上者委曲處分。善言勸解。使復全恩義以去是我與彼接續一番。無父子而有父子。無兄弟而有兄弟無族屬親隣而有族屬親隣。此之恩與天地生成等若直操一切决斷之。全無調停意縱。處斷果當。然彼此恩情終身異世、不復接續矣。故每事須以解紛為主對兄勸友。對弟勸恭。對親隣勸和睦。不惟息一時之訟且陰消數世禍云。
乌龙山·火焚少林寺
郑证因著,武侠小说,讲述了嵩山少林寺四僧为解救大侠朱德畴并护送他前往福建莆田,与各方势力展开争斗的故事。小说中,四僧在金陵遭遇重重困难,与武林好手及官兵交手,最终得到铁剑先生等人相助,成功救出朱德畴并赶赴福建少林寺。该书情节紧凑,武打场面精彩纷呈,是郑证因技击武侠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春消息
寂寞守空闺之女本多,他独愿“助人为乐”。无论寡妇、使女、小姐、仆妇,有求必应,不择贵贱,母与女齐御主与仆同欢。好一幅“阴阳交欢大乐图”。
功臣宴敬德不伏老
元杂剧剧本。一作《下高丽敬德不伏老》。简名《功臣宴》或《敬德不伏老》。杨梓撰。末本。考诸唐史,尉迟敬德打李道宗、征高丽事,载于《唐书》本传,杂剧系据史书敷演而成。剧演唐太宗设宴招待开国元勋十大总管,规定功高者首坐。命房玄龄为主宴官,赐之宝剑金牌,如有搅宴者可先斩后奏。皇叔李道宗无功而欲居首坐,且出言不逊。尉迟敬德不伏,一怒之下,打掉道宗两颗门牙。房玄龄责敬德搅宴,欲行大法;亏军师徐茂公等人说情,免死,遣归田里。茂公诸人知敬德有冤,到十里长亭为之饯别。高丽王闻敬德遭贬,乘机遣大将铁肋金牙领兵犯边。唐朝将老兵骄,只得命徐茂公去请敬德出山。敬德心寒,假装风瘫,不肯领旨。茂公看出破绽,教小校冒充高丽兵闯进敬德家索要酒食。敬德不知是计,遂举拳相向。茂公趁机出现,敬德只好答应领兵上阵御敌,果然一鼓而擒铁肋金牙。唐太宗论功行赏,复封敬德为鄂国公。此剧是一本比较成功的喜剧。在情节上明显受王实甫《丽春堂》杂剧的影响,但作者在许多地方有新的创造。特别是采集正史并据传说的有关素材塑造了尉迟敬德这样一个正直、鲁莽而富有风趣的将军形象,丰富了元杂剧的人物画廊。第三折演憨直的硬汉子敬德偏偏在神机妙算的军师面前装病弄假,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今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抄校本,明富春堂刊本,《金貂记》附录本,《世界文库》本。
普贤行愿品颂疏
一卷,周叔迦居士撰。将释此颂,略开四门:一、释名题;二、述缘起;三、叙传译;四、解文句。
梵网六十二见经
全一卷。又作梵网经、六十二见经。三国吴·支谦译于黄武二年至建兴二年(223~253)。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旨在显示佛陀悉知无上甚深微妙之法,既不执着于任何见解,亦不介意外道之毁谤或赞叹,而为诸比丘解说外道所耽着之六十二种偏邪见解。此六十二种邪妄见解,参差交错,如梵天之罗网,而外道沉湎其中,如鱼入网,不能出离,故称梵网六十二见经。本经之同类本有:巴利本长部第一经、汉译长阿含卷十四梵动经,另有竺法护所译之六十二见经,惜已散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