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倪阁词

作者:胡薇元
天倪阁词

同治辛未迄光绪庚辰,十年中京师诸老辈提倡风雅,□(左石右求)□(左石,右为犯的右半部)老人吴县殷少宗伯尤一时宗匠,其时以词称者,冯梦华、熊鞠孙、江韵涛、姚贻孙、何诗孙,而玉津居士以深斛律吕,为公所激赏,故居士所为词大都经□(左石右求)□(左石,右为犯的右半部)山房点定,与熊江两太史酬对为多。一日,公问白石道人歌曲旁行,自记音节,有能识之者乎。诸君默然,居士起对,以为曲工尺如厶之为合,黄钟也。マ之为四,大吕也。フ之为工,夷则也。□(左丿右丨)之为凡,应钟也。

胡薇元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立斋遗文

立斋遗文

明代诗文别集。邹智(字汝愚)著。金祺作邹智墓志,称所著《立斋集》藏于家。《四库全书总目》考定其集为吴廷举编次:“考集中初列石城诗第二首后有其友人顺德知县吴廷举附注,记智自改定中四句事。末有附载寄吴献臣一书,失其姓名,论刻集及作序事,则集为吴廷举所编次刊刻。”今存有万历时期刻本,题名《邹立斋先生文集》,凡6卷。四库馆臣未见此本。天启五年李廷梁又重梓印行,署名《立斋遗文》,5卷,附录1卷。四库著录的即是此本。其中奏疏1卷,杂文3卷,诗1卷。邹智疏劾权奸,直声动天下,忠君感情时时表现在诗作中。如《在狱诗》有云:“梦中不识身犹系,又逐东风入紫宸。”《辞朝诗》有云:“云韶声静拜丹墀,转觉婵媛不自持。罪大故应诛两观,网疏犹得窜三危。尽披肝胆知何日,望见衣裳只此时。但愿太平无一事,孤臣万死竟何悲。”死时年仅26岁。《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说:“诗文多发于至性,不假修饰之功,虽间伤朴遬,而真气流溢,其感人者固在文字外矣。”

金箓斋投简仪

金箓斋投简仪

金箓斋投简仪,北宋张商英奉敕编修。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篇末有张商英撰〈金箓斋科仪序〉,内称金箓科仪乃神仙演说,南朝陆修静行之于前,唐末杜光庭集之于后。北宋杨杰编纂而成书,因旧仪先后颠倒,繁简不伦,故作者奉旨重加编次删补,定作九条。本篇所载金箓斋投简仪当即原书九篇之一。此仪用于皇帝建金箓斋事毕之后,重设普天大醮,告盟天地,遣官员及道士投简于山水土地之中,祈神仙上奏九天,申明设斋建醮之事。篇内首列投简仪之节次及祝辞咒交,其次列简文款式。

阳宅秘论

阳宅秘论

谓论阳宅龙脉、造作宜忌等事

编年通载

编年通载

编年体史书。北宋章衡撰。原本10卷,或作15卷。衡字子平,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嘉祐进士。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累官宝文阁待制、集贤院学士。章衡患学者不知古今,以世传运历书十余家浅陋不足观,乃博采经史百家的记载,研磨20余年编成是书。纂历代帝系年号,贯以甲子,始自唐、虞,迄于宋治平四年(1067),总3,400年事。于世数代易、历统相传、年名国号、灾祥善恶等,无不具载,有关存亡纲纪之事,均按年编录,颇为简要。对旧史中讹谬疑误处,皆刊正明辨之。熙宁七年(1074)表进于朝,为神宗称道,谓可冠冕诸史。元祐三年(1088)其族父章楶为之序而刊印。今仅存残本4卷,记帝尧至西晋太康元年九月事,卷首有章楶所作序及章衡进书表各一篇。有《宛委别藏》、《四部丛刊三编》本。

金刚新眼疏经偈合释

金刚新眼疏经偈合释

亦称《金刚经新眼疏经偈合释》。佛典注疏。清乾隆三十年(1765)通理述。二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经、北魏菩提留支译偈的《金刚经》的注释书。作者自序称:本书采用菩提留支译本,“但不同诸家,随意取捨,前后参差。务使经偈相对,势如合璧,意旨互通”。书前附《金刚般若经偈会本》及作者自撰的《大意》、《悬示》二文。《大意》开为四分:略明降住生信分、推广降住开解分、究竟降住起修分、决定降住成证分。《悬示》开为六门:翻译前后、宣说时处、教乘摄属、因缘所为、受持感通、释题解文。本书撰成后即刻印流通。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象头山中。与大刍众七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大龙王。诸有所作悉已成办。释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妙心俱得解脱。诸心自在到胜彼岸。善入法界建立法幢。心能弃舍一切利养。正善出家极善具圆。满足诸愿住涅槃道。唯一补特伽罗现居学地。所谓尊者阿难。诸菩萨摩诃萨八万四千人。皆是一生补处。获诸总持得一切智。现前趣向一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