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离阁集

作者:王采薇
长离阁集

诗集。清王采薇撰。一卷。采薇一名薇玉,字玉珍,江苏武进人。王光燮女,太史孙星衍妻。有《玉珍集》已佚。此编孙星衍编,成书于嘉庆间。有孔广森、叶观国序,何森林弁言。末有龚庆识,王光燮撰传,孙星衍撰行状,袁枚撰墓志铭。收诗七十一首,词一首。有嘉庆十年(1805)《平津馆丛书》本,光绪间吴县朱氏槐庐翻刻本。

王采薇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陶甓公牍

陶甓公牍

晚清徽州知府刘汝骥所编撰,清宣统辛亥(1911)夏安徽印刷局校印,刘汝骥在晚清新政时期组织对徽州进行社会调查的文献汇编,凡十二卷:卷一“示谕”;卷二至卷九“批判”,包括吏科、户科、学科、兵科、刑科、工科、宪政科等;卷十“禀详”;卷十一“笺启”;卷十二“法制科”,包括民情习俗、风俗习惯、绅士办事习惯等。内容涉及晚清徽州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具史料价值,是研究晚清徽州乃至中国社会政治、经济转型、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等翔实而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有象列仙全传

有象列仙全传

明王世贞辑、汪云鹏补辑《有象列仙全传》九卷,因书中神仙多数都配有画像插图故名“有象”,此书前八卷署名“吴郡王世贞辑次”,学者多认为是借助王世贞之名 而加强此书的影响力,八册本及四册本藏于国家图书馆;全书九卷,以时序为纲,收录上古至明中期五百多位得道之士的神仙故事,始于道祖老子,终于明代道士周思德,图文并茂。书内节选仙人加以图绘,有列仙版画两百多幅,为徽刻名家黄一木刻。此为明万历时期书林杨初虹刊(翻刻玩虎轩)本。

靖海纪略

靖海纪略

四卷。明曹履泰撰。曹履泰,字大来,盐官人,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擢吏科给事,被诬入闽,授太常少卿,再至兵部右侍郎,随唐王起兵,至黄台兵溃,跳崖,被两僧人救至黄严寺,未久死去。着有《浪吟集》一卷。曹履泰出宰同安(今属福建)时,边海不宁,郑芝龙出没海岛,兵将恐慌不已,他以一身独支危局,奖率闾井保甲,俾成精卒,鸠集渔舟贾舶,藉充战舰,使郑芝龙就抚,海患遂息。此编皆着者与道抚言事书牍,及晓谕约束之文。有《别下斋丛书》本,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八月出版的《国学文库》本。

周礼全经释原

周礼全经释原

十四卷。明柯尚迁撰。柯尚迁字乔可,自号阳山石人,福建长乐人。嘉靖中由贡生官邢台县县丞。《周礼全经释原》六官分十二卷,附《周礼通论》、《周礼通今续论》各一卷。书中训解,标“释者”是采辑古注,称“原者”是柯尚迁自注,进而推阐作经本意。柯尚迁稍变宋俞庭椿学说,割裂《地官》,补《冬官》。将“遂人”以下《地官》之事,分为《冬官》,从“遂人”到“施下土”整六十人,以符六官各六十之数,称为“全经”。此书还改经文,如改“安扰邦国”为“富邦国”,以吴澄所补“惟王建国”以下四十字冠于《冬官》之首,使古经窜乱。然而,柯尚迁《周礼全经释原》训诂经义,条理分明,对经义有所阐发,备成一家。朱彝尊《经义考》所载,卷数与《四库全书》卷数相同,但注内有《源流叙论》、《通论》各一卷,而《四库全书》除《通论》外,还有《周礼通今续论》,《源流叙论》仍在卷首,不在十四卷之中,与朱彝尊所注不符。版本有:明隆庆四年(1570)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刊本。

优婆塞五戒相经笺要

优婆塞五戒相经笺要

优婆塞五戒相经笺要,一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摩译,明沙门智旭笺要,云昉(弘一大师)校并补释。

大品经游意

大品经游意

一卷。唐代释吉藏撰。《大品经游意》是对《大品经》,全称《大品般若》的注解。汉土行般若始于曹魏朱士行,他甘露五年(260)由梵僧羯磨受戒,于洛阳讲道行般若,后西行于阗得正本九十章送归内地。晋泰始五年(269),竺叔兰、无罗叉译成晋文,称“放光般若”。由此般若义学大张。鸠摩罗什入秦重译,称“小品般若”。南朝梁武帝崇大论,致使此经疏解甚多,今皆不传。此游意以五重释义,即释名、辨宗、会教、出部倘、明缘起。释名有五,谓明摩诃,明波若、明波罗密、明修多罗、明序。辨宗有五,谓明体、明宗、简因果、明长短、辨远近。会教有二,即会教及五家味相生,广列异解。出部倘所述部类,与普通所明不同。此游意是研习般若教理的重要资料,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现常见版本是续藏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