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正方虚谷瀛奎律髓

作者:纪昀
删正方虚谷瀛奎律髓

四卷。《删正方虚谷瀛奎律髓》是纪晓岚针对元方回(号虚谷)编选唐宋五、七言律诗集《瀛奎律髓》所作,方回以江西诗派之法为法,以宋诗的审美眼光审视唐宋律诗之发展,提高了宋诗的地位。在清代,《瀛奎律髓》有冯舒、冯班、查慎行、陆贻典、何焯等人的评点,褒贬不一。较之诸家评点的门户意气,纪晓岚删正较为通脱平和。

猜你喜欢的书

傻瓜吉姆佩尔

傻瓜吉姆佩尔

美国当代犹太作家辛格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小说原是用意第绪语写的,由美国著名作家索尔·贝娄1953年译成英语,产生了广泛影响。 姆佩尔是个诚实勤劳的孤儿,却一辈子被人欺侮。他有 “低能儿” “蠢驴” “呆子” 等6个外号,最后 一个外号 “傻瓜”居然成了他终生的别名。人家把一个放荡的、专门养私子的女人埃尔卡硬嫁给他,他从来没有与她同居过,却成了埃尔卡和别的男人生的6个孩子的爸爸。后来,埃尔卡得了乳房癌,临死前向他做了忏悔,吉姆佩尔便将所有的积蓄分给6个孩子,然后伤心地离开家乡到各地去漫游。辛格通过吉姆佩尔的悲剧揭露了世界上到处都存在着欺骗和虚伪,最后连这个 “傻瓜” 也醒悟到: 只有坟墓里才是 “没有任何纠纷,没有嘲弄,没有欺骗” 的世界。辛格以令人感动的激情和敏锐的洞察力描写下层劳动者的痛苦经历,他们心地善良,富有智慧和才能,但却遇到生活不公正的捉弄。

华泉集

华泉集

十四卷。明边贡(1476—1532)撰。边贡字廷实,号华泉,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除太常博士,擢兵科给事中,升太常丞,出任卫先军,荆州知府,累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因人弹劾其纵酒废职,罢归。著有《华泉集》。边贡的诗文集先由刘天民编辑,于嘉靖十七年(1538)刊刻行世。此集为万历年间魏允孚刊刻;共十四卷,包括诗八卷,文六卷。其诗在当时颇享盛名,尤其是五律创作的艺术功力,一向为论者所叹赏。何良俊《四友丛说》评论说:“世人独推李、何为当代第一。余以为空同关中人,气稍过劲,未免失之怒张,大复之亮节俊语,出于天性,亦自难到,但工于言句而乏意外之趣。独边华泉兴象飘逸,而语尤清圆,故当推此人。”陈子龙在《明诗选》中也说:“尚书才情甚富,能于沉稳处见其流丽。声价在昌谷之下,君采之上。今考其诗,才力雄健,不及李梦阳、何景明善于用长。意境清远,不及徐祯卿、薜蕙善于用短。”陈田《明诗纪事》指出:“华泉古诗佳作不及何李之多,律体翩翩,自是风流一代人豪。”这一评价似较为全面、公允。

悦生随抄

悦生随抄

笔记。南宋贾似道(1213—1275)撰。一卷。似道字师宪,自号半闲老人。台州天台(今属浙江)人。因其姊为理宗宠妃而飞黄腾达。历官京湖抚制置大使、右丞相等。晚年摘录宋史传稗官小说及历朝典章制度大臣论议,辑成是书。讥讽田景成吝啬成癖、居官不退,实为贾氏自白。记洛阳园圃,如诗似画。余皆名人轶事,当代趣闻,短小精悍,多有佳作。有《说郛》本。

黄金世界

黄金世界

长编小说。清末碧荷馆主人撰。二十回。多数篇幅描写国内商、学界反华工禁约运动,而以描写华工苦难生活和反抗斗争部分最有意义。美国殖民主义者来广东贩买“猪仔”(蔑称华工),途中对华工倍加摧残,华工生活不如牛马,展示出殖民主义残酷本性。然华工亦绝非任人宰割之羔羊,在忍无可忍时起而反抗,对大小工头“拳脚交下”,使之鲜血直冒,“倒地乱哼”。洋人勃来格调戏女工陈氏,亦遭到有力回击。是晚清小说中描写反华工禁约运动、揭露殖民主义迫害华工罪行、表现华工反抗斗争的较好作品。光绪三十三年(1907)刊于《小说林》。

宋元戏曲史

宋元戏曲史

一名《宋元戏曲考》。戏曲史。清末王国维撰。十六章。国维有《王国维遗书》已著录。作者认为中国戏曲至宋元大盛,却囿于传统,横遭鄙弃,无人整理论述,便从中年开始研究。先后完成《曲录》、《戏曲考原》、《宋大曲考》、《优语录》、《古剧脚色考》、《曲调源流考》、《录鬼簿校注》、《录曲余谈》等著作,在此基础上,于一九一二年旅居日本时撰成此书。分上古至五代、宋之滑稽戏、金院本、元杂剧、南戏等五个历史阶段,论述戏曲的发生发展。“余论”带有总结性质,“附录”载元戏曲家小传凡四十余人。资料丰富,搜罗浩繁,为中国第一部戏曲发展史,实开近代戏曲研究之先河。特别是从古代歌舞降神的巫觋活动和宫廷俳优作戏,探索古剧起源,指出“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多有独到之处。依次论述从原始歌舞调戏,由汉至唐,乃演进为略具情节的歌舞戏、参军戏。至宋综合为滑稽戏、小说、乐曲,产生杂剧。至金又有“院本”,已能搬演完整故事,形成戏剧。但演唱形式是一人独唱还是按角色扮演,已不可考。故作者谓“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立论严谨,符合历史实际。其对元曲艺术价值亦有精辟论述:“以为能道人情,状物态,词采俊拔,而出乎自然,盖古所未有,而后人所不能仿佛也。”实发前人所未发,在文学史上第一次给元曲以公正的评价,影响深远。有《王国维遗书》本,《国学小丛书本》今收入中国戏剧出版社编《王国维戏曲论文集》。

词林正韵

词林正韵

三卷。清戈载编。明清之际,词韵分合之争,与词韵之作,一时俱盛。戈氏谓“古无词韵,古人之词,即词韵也”。是书即取唐宋人词,博考互证,又广稽韵书,裁酌繁简而成。其撰述目的,“非敢正古人之讹,实欲正今人之谬”,对于以前各种词韵之误,多所纠弹。分为十九韵部,前十四部为舒声韵。因词之押韵允许平上去三声通押,故是书将平上去三声合并于一部,每部中又分为平仄两声,仄声中再分上、去声;凡入声作平声或上、去声者,则附载于某部。入声因在词中不与舒声相混,故另列五部入声韵。十九韵部无韵目,但在每一部中均标明该部所包《广韵》之韵部,如第一部包括“平声东冬钟、上声董肿、去声送宋用”。韵部及每部内的小韵(即同音字组)的排列,基本与《广韵》一系韵书的排列同。每一小韵之首字,用〔 〕标出,并注明反切。反切多依《集韵》,韵字下无注释。书前有“发凡”一卷,简述编是书之目的、经过,该书之简况,词韵与诗韵、曲韵之差别等,举例甚详。王鹏运跋谓:“《文会堂》、《学宋斋》诸家强作解事,未足依据。戈氏书最晚出,而最精核,可谓前无古人矣。”但王氏对是书亦有所批评,云:“宝士著书,动谓宋词失韵,余谓执韵以绳今人之不知宫调者则可,若以绳宋人,似尚隔一尘也。”本书初刻于道光元年(1821),全书收韵字一万二千九百九十九字。清人词韵之学,至戈氏而总其成。但尚有偏颇失当之处,罗常培曾拟为之重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