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主客图

作者:张为
诗人主客图

简称《主客图》,一卷。诗论专著。唐张为撰。成书年代未详。张为,生卒年、字号、籍贯均不详。唐末江南诗人,与周朴齐名。《诗人主客图》以风格区分诗派,每一流派找出一个代表人物为“主”,风格相同或相近的其他诗人为“客”。“客”中,又有“上入室”、“入室”、“升堂”、“及门”不同等级。所选诗人名下,常常摘录若干诗句为例。全书分6“主”,下辖“上入室”、“入室”、“升堂”、“及门”诸“客”,实际上是列了6派,大致以风格为标准。在各家名下选录诗例作为说明,表现了作者对中、晚唐84位诗人的分类评价。然而书中标准不明,划分也较牵强。所谓主者,白居易、孟云卿、李益、鲍溶、孟郊、武元衡,各有标目。余有升堂,及门、入室之殊,皆可谓客也。近世诗派之说,殆出于此,要皆有未然者。

张为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黄氏日抄

黄氏日抄

南宋哲学家黄震著,又名《东发日抄》。原九十七卷。佚二卷,今存九十五卷。其中,前六十八卷,系黄震阅读经、史、子、集诸书的札记,也有文章摘录。还有作者所读著作的篇目,并“断以己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九十二)。六十九卷以下,收录作者的奏札、申明、公移、讲义、策问、书、记、序、跋、启、祝文、祭文、行状、墓志铭等作品。作者崇尚宋学,而不率意苟同。对朱熹对《周礼》和《周易》的某些解说不以为然,对邵雍的“先天之说”驳斥甚多。对其他理学家谢良佐、杨时、陆九渊、张九成、杨简也颇有微辞,认为他们言理而杂禅,“以禅说儒”、“以禅证儒”(卷四十一),“借儒谈禅”(同上),实际上是将禅学儒学化,又将儒学禅学化。对王安石则更为不满。极力批判佛、道等“异端”,指出“佛、老之害极矣!”(卷九十)维护自尧舜禹,至孔孟所传的道经。该书表达了作者自己的理学思想,把“道”解释为“大路”。认为“夫道即日用常行之理”(卷九十五),“非超出于人事之外,他有所谓高深之道也”(卷八十二)。以孔子的人性说统一各种人性说,认为孔子言“性相近,习相远”,此六字“参之圣人,稽之众庶,求之往古,验之当今,无人不然,无往不合,此平实语也”(卷八十五)。强调躬行,提出“言之非艰,行之为艰”(卷八十二)的知行观,要求把义理与践行结合起来,认为“六经之旨”已被宋儒,特别是朱熹所彰明,“入耳著心,以正躬行,此正今日紧事,又暇于文公脚下添注脚乎?”(卷八十四)该书最早有元沈逵本。乾隆中汪佩锷校刊本,附入《古今纪要》十九卷。《四库全书》收入。

欧游心影录

欧游心影录

近代梁启超著。发表于1920年3月上海《时事新报》。收入《饮冰室合集》时,作了删削,改名《欧游心影录节录》。全文分八个部分。记述沿途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各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及世界影响,详述了游历经过和感想。认为当时欧洲资产阶级文明已经破产,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不能解决中国问题。反对和抵制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认为社会主义是由欧洲的工业革命孕育出来的,“在没有工业的中国,想要把他悉数搬来应用,流弊有无,且不必管,却最苦的是搔不着痒处”。主张用“东方文明”,即中国和印度的传统封建文化来救中国。但也认为在宣扬孔、孟、墨等中国固有的文化精神时,还“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把这个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的好处”。另有1936年中华书局单行本。

易象图说

易象图说

六卷。元张理撰。此书分内外两篇,篇各三卷。内篇有《本图书》、《原卦画》、《明蓍策》三卷; 外篇有 《象数》、《卦爻》、《度数》三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该书“于元会运世之升降,岁时寒暑之进退,日月行度之盈缩,以及治乱之所以倚伏,理欲之所以消长,先王制礼作乐、画井封疆,一切推本于图书”。作者认为图、书是天地阴阳之象,《易经》之所以能 “成变化而行鬼神”,原因全在于图、书之象与数。所以,本书以朱熹《周易本义》所附之九图为基础,推衍为十二图,以明阴阳、刚柔、奇偶之象。其中对圆图、方图的解释,皆与道教易相吻合。此书可谓《皇极经世》之支流,陈抟、邵雍图书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此书已为“道藏”所录,有 《正统道藏》刻本,《四库全书》本等。

处囊诀

处囊诀

宋代诗论著作。1卷。保暹著。保暹为宋初诗僧,《宋诗纪事补遗》卷96对其事迹有简要记载。本书内容重在立诗的格法,但首标诗的作用,开篇即讲:“夫诗之用,放则月满烟江,收则云空岳渎,而情忘道合,父子相存,明昧已分,君臣在位,感动鬼神,天机不测。是诗之大用也。”以“诀”名书,始于唐人杜正伦《文笔要决》。《处囊诀》之意,即指作诗妙诀。

现观庄严论略义

现观庄严论略义

藏传佛教五部大论之一的《现观庄严论》也叫《现观庄严智度窍诀论》,在藏传佛教中地位极高。一般来讲,格鲁派寺院专学本论要四到五年。《现观庄严论》的作者是弥勒菩萨。当年无著菩萨在鸡足山苦行十二年,被弥勒菩萨以幻化身摄受到兜率天,得到《弥勒五论》的教授。《略义》将《现观庄严论》的意义作了摄略,它本来零散地存在于华智仁波切的著作中,后经搜集、整理,才成了这部《略义》。《现观庄严论》在印度有二十一大讲义,而藏地各教派的注释也最多。如果按各大教派和各大上师的传承解释,内容很多,能从总体上把握《现观庄严论》的内容。

华严镜灯章

华严镜灯章

佛教著述。清续法集,如朗校。一卷。以镜、灯为喻讲述华严宗的判教学说和主要教义,故名。书中谓贤首法藏为使学者理解“事事无碍法界”的道理,曾于暗室中供五佛,于每尊佛像前各燃一灯,又取十面镜子安置十方,使其“面面相对”,“影影交涉”,从而使学者“悟入刹海”。此书以时、仪、教、宗、观五部分组织,与《华严宗莲花章》所采用的方式相同。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