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园寓稿
作者:王翰
九卷。明王翰撰。王翰,字时举,夏县 (今属山西)人。生卒年不详,元季隐居中条山。洪武初,以明经辟为夏县训导,后擢为周王长史。周王素骄,有异志。王翰屡谏不纳,断指佯狂而去。后周王败,得不坐。其事附见《明史·周王传》中。后起为翰林编修,寻谪广西廉州 (今合浦等地) 教授。著有 《敝帚集》五卷、《梁园寓稿》九卷、《山林樵唱》。《敝帚集》至今未见。此书卷数与 《明史》相合。焦竑 《经籍志》称 《寓稿》为二卷,实误。焦志别载王翰《山林樵喝》一卷,今亦未见,盖均已散佚。王翰为人刚直不阿,其诗文亦具刚劲之气。往往有质直语,自抒性情,而无元人秾纤之习。七言古体,写得高朗清劲。陈田《明诗纪事》认为其诗“蕴藉中特饶秀劲之色”。如 《题上清张真人画明涯长啸图》、《秋怀》等诗皆清新可诵。朱彝尊辑《明诗综》,未录王翰诗,盖因其未睹斯集之故。是集有 《四库全书》本。
王翰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白华楼藏稿
诗文别集。明茅坤著。三十四卷。计分《藏稿》十一卷、《续稿》十五卷、《吟稿》八卷。前二种为文集,后一种为诗集。其文刻意摹仿司马迁、欧阳修,喜跌宕激射。“秦汉之文有窠臼,自李梦阳始;唐宋之文亦有窠臼,则自坤始”(《四库全书总目》)。成就逊于唐顺之、归有光。
琴赋
古代艺术美学著作。三国魏晋嵇康撰。其美学观点认为,音乐“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强调音乐具有永恒魅力,无盛无衰,令人不厌不倦。高度赞扬音乐的感人力量:“纷淋浪以流离”;“奂淫衍而优渥”;“粲奕奕而高逝”;“驰岌岌以相属”;“沛腾遌而竞趣”;“翕韡晔而繁缛”。从重雅轻俗的美学思想出发,要求琴家保持“旷远”、“渊静”、“放达”的审美心胸,并阐述其声无哀乐的观点。认为音乐的各种现象变化,都由乐器的物质结构所形成,即由于“器和”、“张急”、“间辽”和“弦长”所产生的“响逸”、“声清”、“音痺”、“徽鸣”等现象,而乐器本身则总是保持其“洁净”、“端理”、“和平”的原貌。又从“怀戚者”、“康乐者”、“和平者”说明各种主观情感不同的人对于音乐的感受不同,而音乐本身仍只以“中和”来统物感人。其美学观点,反映了艺术走向自觉的时代,人们对于审美价值自身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于寓教于美的艺术文学观点的一种批判与背离。有戴明扬《嵇康集校注》,所据明黄省曾嘉靖乙酉年(1525年)仿宋刻本;鲁迅手校《嵇康集》影印本;《文选》李善注本;《嵇康·声无哀乐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版;《中国古代乐论选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收录。
上清帝七书
第一书。清光绪十四年十月八日(1888.11.11)呈递。请求光绪帝内修政事、讲求变法,慎左右、通下情,以期十年致强,二十年雪耻。是书以大臣阻难,未能上达。第二书,1895年5月2日,康有为邀集十八省一千三百余名举人,联名上书朝廷,向清政府提出变法的建议,史称“公车上书”。第三书。清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六日(1895.5.29)上呈都察院,十一日(6.3)上达光绪帝。详述变法方策,认为欲雪国耻、保疆圉,自应富国、养民、教士、治兵。光绪帝读后,深受感动,立命阁臣誊抄副本数份,发各省督抚会议奏复。第四书,清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八日(1895.6.30)上呈,力言变法体要及先后缓急之事。是书以顽固派拒绝代呈,未能上达。有上海时务报馆石印本。第五书,清光绪二十四年正月三日(1898.1.24)上呈。请求光绪帝采法俄、日以定国是;集群才而谋变政;听任疆臣各自变法,以举庶政。并告诫说,如再不锐意更张,“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对光绪帝震动很大。第六书,即《应诏统筹全局折》。清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八日(1898.1.29)总理衙门代呈。极言“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之理,继请光绪帝取法日本,全面维新,并提出了全面维新的纲领。故宫档案《杰士上书汇录》存有真本。第七书,译纂((俄彼得变政记))成书呈请代奏折。
鬼谷子白话文
一本专论言谈与谋略的书。旧题鬼谷子撰,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17篇。全书所谈都是一些阴阳捭阖之理,其目的在于教人以言辞去说服君长,藉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本书依据《鬼谷子》的权威原著,甄别、博采众家之长,力求对原文作出精当而晓畅的注释与翻译。
瑜伽师地论戒品纂释
瑜伽师地论戒品纂释,二卷,宗喀巴释论,民国汤芗铭译纂。大藏经补编,第08册。
序听迷诗所经
景教早期译经。敦煌原本初归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梵文教授高楠顺次郎藏,羽田亨最早研究此经,并著录刊布,见《内藤博士还历祝贺支那学论丛》(1926)。1931年,此经由日本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影印出版。现卷存一百七十行,首行题“序听迷诗所经一卷”,卷末完好,羽田氏疑有后续而被切割他鬻。全卷计二千八百余字,概述基督教义,多借佛家术语。行文艰涩,错字甚多。学者多疑其为唐贞观九年(635)到达长安的景教传教师阿罗本等所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