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香词谱 二
惜分飞·本意
宋·毛滂
题考:《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中有诗句:“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后世因此而将“劳燕分飞”作为离别之词。晋代干宝《搜神记》中有“既已分飞,将何表信于郎”的句子,南朝庚信《周故大将军赵公墓志铭》中有“秦川直望,陇水分飞”的句子,后人遂将“分飞”一词广泛用于临歧惜别。本词调的名称大概就是来源于此。
作法:本词调共50字,上下两阕完全相同。第一句是仄起仄韵的七言句,第一个字平仄不拘。第二句为六字,协仄韵,第一个字也可以平仄不拘。第三句为五字,协仄韵。第四句为七字,也要求协仄韵。
泪湿阑干⑴花着露,愁到眉峰碧聚⑵。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⑶。
⊙●○○ ○●▲ ⊙●○○●▲ ⊙●○○▲ ⊙○○●○○▲
断雨残云⑷无意絮,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 ○●▲ ⊙●○○●▲ ⊙●○○▲ ⊙○○●○○▲
注释:
⑴ 阑干:泪流纵横的样子。
⑵ 愁到句:唐代张泌《思越人》中有句子:“东风澹荡春无力,黛眉愁聚春碧。”
⑶ 觑:凝视。
⑷ 断雨残云:双关之语,一为实景描写,一为用宋玉《高唐赋》典指男女欢爱。
评析:《宋六十名家词》为此词题作《富阳僧舍作别语赠妓琼芳》,可知这是一首赠妓留别之作。上阕写分别时的情景。琼芳泪湿阑干,如“一枝梨花春带雨”般哀美动人。她的眉头紧蹙,犹如青山相聚。这是琼芳离愁的表现,而这种离愁对于词人也是一样的。于是两个人只好“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下阕写别后的思念。分别之后,此人对一切都已心灰意懒、百无聊赖,在苦恋相思之中寂寞度日。词人夜宿深山野店之中,对她无比思念,想到对方也在思念自己,于是将自己一缕愁魂寄于潮水,让它带回到琼芳的身边。整首词层次分明,表意清楚而感人,是一首不错的赠别小词。
清·朱彝尊
题考:清人毛先舒《填词名解》云:“解佩令,取汉皋解佩事。”西汉刘向《列仙传》云:“江妃二女,游于江滨,见郑交甫,遂解佩与之。交甫受佩而去,数十步,怀中无佩,女亦不见。”后来人们遂以“解佩”表示男女定情的意思。词名中的“令”字,是表示曲类调别的。
作法:本词调共67字。上阕起首为四字对句,不用韵。第三句八字,为七字句前加一字豆。第四句四字,不协韵。第五、第六句都是上三下四的七字句。下阕起首也是两个四字句,不用韵。第三句是上三下四的七字句。以下各句与上阕相同。
十年磨剑⑴,五陵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老去填词,一半是、
⊙○⊙● ⊙○ ⊙● ●○○⊙●○○▲ ⊙●○○ ●⊙●
空中传恨⑶。几曾围、燕钗蝉鬓⑷。
⊙○○▲ ●○○ ●○⊙▲
不师秦七⑸,不师黄九⑹,倚新声⑺、玉田⑻差近。落拓江湖⑼,且分付、
⊙○⊙● ⊙○⊙● ●○○ ●○ ○▲ ⊙●○○ ●⊙●
歌筵红粉。料封侯、白头无分。
⊙○○▲ ●○○ ●○⊙▲
注释:
⑴ 十年磨剑:唐贾岛《剑客》诗云:“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⑵ 五陵:汉初五位皇帝的陵墓,在长安附近,是豪门贵族的聚居之地。
⑶ 空中传恨:宋僧惠洪《冷斋夜话》记载,法云禅师对黄庭坚说:“诗多作无害,艳歌小曲可罢之。”黄说:“空中语耳。”
⑷ 燕钗:燕型头饰。代表吉祥。蝉鬓:女子的一种发式,形状如蝉翼。
⑸ 秦七:宋代词人秦观排行第七,故称。
⑹ 黄九:宋代词人黄庭坚排行第九,故称。
⑺ 倚新声:指填词。
⑻ 玉田:南宋词人张炎号玉田,故称。
⑼ 落拓江湖:晚唐杜牧《遣怀》诗云:“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落拓:即落魄,失意的样子。
评析:这首词题于作者的词集《江湖载酒集》上。理解这首词的内涵,需要了解朱彝尊的身世经历和他的词学主张。朱彝尊出身于明朝官宦家庭,其曾祖父曾为明朝的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明亡之后,朱彝尊与从事抗清活动的朱士稚、魏璧、屈大均、陈恭尹等交往,并参与营救顾炎武。当时江南士人多结社订盟,谋划反清复明,朱彝尊亦是其中的积极分子。后江南士人遭清廷镇压,反清事败,朱彝尊游幕四方。这就是上片起首几句所说的“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声涕泪都抛尽”。如今抗清事败,身已渐老,只好填词,把身世经历、遗憾痛苦和平生的涕泪都寄托于词中,因而很少有心思去作艳曲。下片起首几句谈到作者的词学主张。朱彝尊认为明词专学《花间集》、《草堂诗餘》,因而气格卑弱、语言浮薄,于是他标举“清空”、“醇雅”,宗法以姜夔、张炎为代表的南宋词格律词派,有心振作清代词坛。朱彝尊说:“”世人言词,必称北宋,然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而始极其变。姜尧章氏最为杰出。”秦观、黄庭坚皆为北宋词人,故而作者“不师”。张炎是作者所推崇的词人,故称“玉田差近”。朱彝尊的这些词学主张在清代产生了广泛影响,形成了清代前期在词坛最有影响力的浙西词派。姜夔处于北宋与南宋之交,曾为北宋沦亡而抒发黍离之悲;张炎为贵族后裔,亲历了南宋的灭亡,写了大量抒发亡国之痛的作品;朱彝尊是经历明朝覆亡的世家子弟,因而更能认同姜张二人的亡国之恸与清空含蓄的笔法。最后作者感叹道自己江湖落魄,只得以填词来慰藉余生,不会有什么封侯功业了。这首词叙说了作者的身世经历和词学主张,正是对《江湖载酒集》所收词的内容与艺术特色的概括,这也是“自题词集”所要做的。
天仙子·送春
宋·张先
题考: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中记载:“《天仙子》本名《万斯年》,李德裕进,属龟兹部舞曲;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之句,取以为名。”毛先舒的《填词名解》中则说:“韦庄词:‘刘郎此日别天仙’云云,遂采以名。”万树《词律》所收录的皇甫松《天仙子》为34字的单词,宋代沈会宗加了一阕,使其成为68字的双调词。由此可知,该词调应该始创于唐代,因此其名称来历亦应采纳《乐府杂录》中的说法。
作法:本词调共68字,上下两阕完全相同。前两句为仄起仄收七言句,末字押仄声韵。第三句七言平起平收无需协韵,平仄与最后一句需协仄声韵的七言相反。第三句后插入两个三字短句,协仄声韵。
水调⑴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 ⊙○○●▲ ⊙●⊙○○●▲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⑵,往事后期空记省。
⊙○⊙●●○○ ○⊙▲ ○⊙▲ ⊙●⊙○○●▲
沙上并禽⑶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 ○●▲ ⊙●⊙○○●▲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 ○⊙▲ ○⊙▲ ⊙●⊙○○●▲
注释:
⑴ 水调:曲调名,相传为隋炀帝所制。
⑵ 临晚镜二句:杜牧诗《代吴兴妓春初寄薛军事》:“自悲临晚镜,谁与惜流年。”
⑶ 并禽:成双并对之鸟,此处指鸳鸯。
评析:送春主题的诗词常常是浸染着浓郁悲伤色彩的,这一首也不例外。《张子野词》在此词题下作“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嘉禾为宋时郡名,郡治在今江苏嘉兴。小倅即是小官,当时作者任嘉禾判官,大约是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这是一首送春感伤的词作,《花庵词选》将其题为“春恨”。这种春恨既有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又有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无限感慨。
作者饮酒听曲,不觉之间到了中午,就昏昏沉沉地睡了。等到午睡醒来,酒意已经微醒,可是心中的哀愁却更加浓郁了。现在春天已经走了,它何时才能再回来呀?其实春去春来乃是大自然正常的时序变化,明年的时候春天肯定还会再来的。既然如此,作者还为什么要春愁无限呢?原来“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作者在为自己逝去的年华而伤感。所谓“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面临晚镜,看到是自己朱颜消褪、白发渐生,怎能不令人伤感呢!美好的往事,还有曾经的约定,现在都已经是徒然空想。下片写晚来景色。池塘上一片暝色,而一对鸳鸯就在这暝色中的沙滩上双栖交颈。天上的云层破开,月亮出来了,庭院中的花影因为有风而不停地摆动。在这暮春时分,风一直吹着,只有人默默地悲伤。因为是暮春,晚上又有风,所以作者最终叹息道:明天早晨想来,估计落花无数就已经将小路铺满了吧。作者不直言春愁感伤,而仅以这么一个淡淡的推测结尾,却能达到看似无情最有情的艺术效果。
尤其值得一说的是“云破月来花弄影”这一句。张先因为这一句、《归朝欢》中的“帘幕卷花影”和《剪牡丹》中的“坠轻絮无影”而被称为“张三影”。王国维则在《人家词话》中称赞它:“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其实这一句的妙处倒不全在哪一个字用得好,而是这个句子整体体现了一种艺术境界。云破才能月来,月来也才能花弄影,句子中的七个字紧密勾连,既无废字又不缺字,完美地呈现了天地自然中的一个真实而美妙的场景。这是语言运用的极致,也是文学效果的最高表现。
千秋岁·夏景
宋·谢逸
题考:万岁千秋,本来是指长寿的意思。初唐谢偃的《高松赋》云:“穷万祀而不异,历千秋而不萎。”。唐玄宗将自己的诞辰定为千秋节,“千秋”“万岁”等词的运用更加普遍。《唐书·张九龄传》中记载:“初,千秋节,王公并献宝鉴,九龄上《事鉴》十章,号《千秋金鉴录》。”《隋唐嘉话》中也记载道:“八月初五日,明皇生辰,为千秋节,士庶结承露囊,更相遗问。”由此可以推知,在唐代无论朝野,对千秋节都比较重视。王维亦有诗云:“共欢天意同人意,万岁千秋奉圣君。”这首词的名称可能是“千秋万岁”的简写,本来是含有祝颂之意的。
作法:本词调共71字。首句以四字起仄韵,其中第一和第三字平仄可不拘。第二句五字,协仄韵。第三、第四句为两个三字句。第五、第六句为两个五字对句。最后两句分别为三字、七字。下阕换头,首句为五言仄韵句,其中第一个字平仄可不拘。以下词句,皆与上阕相同。
楝花⑴飘砌。蔌蔌⑵清香细。梅雨过,苹风⑶起。情随湘水远⑷,
⊙○ ⊙▲ ⊙● ○○▲ ⊙●● ○○ ▲ ⊙○○●●
梦绕吴峰翠⑸。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 ○⊙● ⊙○⊙●○○▲
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说。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
⊙●○○▲ ⊙●○○▲ ⊙●● ○○▲ ⊙○○●●
舞罢风掀袂⑹。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 ○⊙● ⊙○⊙●○○▲
注释:
⑴ 楝花:楝木于三四月间开花,红紫色,很香。
⑵ 簌簌:花落的样子。
⑶ 苹风: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
⑷ 情随句:唐岑参诗《春梦》:“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湘水,起源于广西兴安海阳山,向东北流注入洞庭湖。
⑸ 梦绕句: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
⑹ 袂:衣袖。
评析:这首词描写初夏的景色,抒发一种淡淡的幽思。全词描写清新婉丽,抒情细腻深挚,是宋词中的上乘之作。
上阕写初夏的自然之景。此时楝花已经纷纷飘落在台阶上,散发着阵阵清香。一场梅雨过后,清爽的风再次吹起。词人的密意幽恨寄托于遥远的湘水、翠绿的吴峰。湘水和吴峰可能是词人所思念的地方,也可能是指室内的屏风。晏几道的《蝶恋花》中即有句:“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据《晋书·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闲来无事,高卧南窗之下,凉风飒爽而至,心神惬意的他自称为羲皇上人。词人琴书读倦,也像陶渊明一样高卧南窗,可是却被鹧鸪的叫声惊醒。下阕写初夏的人事之情。词人的密意和幽恨并无头绪,因而也无处寄托。修竹旁边、疏帘里面,是歌舞快要结束了。刘向《别录》记载,鲁人虞公能歌动梁尘。“歌余尘拂扇”,即是用此典故。歌尽舞罢,初夏时的欢宴也就到此结束。来人散去后,只见一勾新月在如水一般的天空之上。最后一句“人散后,一勾新月天如水”清新韵藉、婉秀多姿,是历来传诵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