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
作者:闻一多
闻一多的第一本新诗集。《红烛》最早的版本是1923年9月,由泰东书局出版的,诗集中共收入诗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62首,其中分为“李白”“夜雨”“青春” “孤雁” “红豆” 5篇。《红烛》 中的作品,大多是闻一多留学美国期间创作的,大多数作品中流露出思恋祖国之情和对美国的侵略势力的极度不满。《红烛》中的大多数作品反映了 “五四”以来青年要求思想解放、求索真理的精神风貌。诗集中收入了作者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太阳吟》、《忆菊》、《西岸》、《雪》、《红豆》、《国手》、《艺术上的忠臣》、《黄鸟》、《春之首章》、《色彩》、《去思》、《钟声》、《印象》、《红烛》等等。诗集中表现出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爱情的讴歌、对自然的赞颂、对生活的思考、对劳动的颂扬以及对黑暗现实的批评等等。闻 一多的诗歌创作,取材广泛,题材丰富,讲究构思,注重意象,着意提炼,音韵铿镪,色彩浓烈。《红烛》是闻 一多的 一本风格独特、具有独创性的新诗集,为中国现代诗坛增添了绚丽的光彩。1955年,《红烛》被收进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闻 一多诗文选集》之中。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辩证法导论
《辩证法导论》在阿多诺1958年的课程基础上编辑而成,它标志着阿多诺首次正面思考和探讨辩证法这个主题。在本书中,阿多诺以自由和即兴的风格澄清了辩证思维的中心议题,例如“概念的运动”“规定了的否定” 和“辩证矛盾”等的意义。这门课程的思想内容虽与《否定的辩证法》相近,但它并不预设任何哲学传统知识,而且其讲课风格较易被读者接受,可以作为《否定的辩证法》的预备性读本。在这本著作中,不仅辩证法的核心人物如黑格尔、马克思等哲学家的文本得到了细致的分析,而且阿多诺还勾勒出辩证法与本体论、实证主义等思潮对立的立场,并将批判特别指向了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裂和痛苦。本书可被视为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最初起点。
野处集
元文别集。4卷。邵亨贞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无序。卷1为记,卷2为序,卷3为行状、墓志铭、祭文,卷4为启、疏。集后有冯迁、汪稷二人写的跋,谓本书出于上海陆深家,系其孙陆郯刊行。《四库全书》谓其“文章大致清快,步伐井然”。现存《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此集出自上海陆深家。深孙郯授汪稷而刊行,并所著 《蛾述诗选》、《蛾述词选》为十六卷。今诗词二选世已无传,唯此本独存。集由杂文共六十八首。
唐鲁孙谈吃
唐鲁孙是中国饮食文化和掌故杂谈方面具有代表性和传奇性的人物。他以其博闻强记和细腻动人的文字功夫,演绎了一段段“舌尖上的民国史”,功力至深,韵味至长,尤为难得的是,在“吃”之外,唐鲁孙还记录下很多鲜为人知的民俗掌故、宫闱秘闻,以及晚清民国的服饰、手艺、年俗、名人轶事等。
老子道德经[敦煌五千文本]
老子道德经(敦煌五千文本)。二卷。汉魏六朝至隋唐时期道教徒传授诵习之《老子道德经》文本。其文删定《老子》经文为五千字,故又称《五千文》,或称系师(张鲁)定本。又因经文前有吴道士葛玄所撰《老子道德经序诀》,故称葛本。现存敦煌唐人残抄本《五千文》后,又附録有道士传经盟誓词,或附録《十戒经》。今删去序诀及盟文戒文,仅録经文。底本出处:上卷P・2584号抄本、下卷S・6453号抄本1。参校本:P・2329号、P・2375号、S・189号抄本。
林语堂散文
林语堂的散文,在内容上有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特点,除其明显的政治上和观点上的差错外,他的有些思想和主张,如要求资产阶级的自由和民主的人道主义思想,以自我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等等,这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而在今天看来,特别是联系林语堂个人后来发生的变化,既可以看到他当时的历史的局限性,也可以明显的看到他的反动的阶级实质。本书收入作者所写主要散文作品共102篇。林语堂的散文幽默闲适,平淡中见深长,在现代散文中独树风格。
密藏开禅师遗稿
凡二卷。明代密藏道开撰。卷上包括上慈圣皇太后、募刻大藏文、刻大藏愿文等共五十篇;卷下包括上本师和尚、与徐海观居士等六十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