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莲记
作者:陈汝元
明代传奇剧本。陈汝元撰。《曲品》著录。全剧36出。全剧36出。写苏轼与王安石、章惇政见不合,被外调杭州为刺史。轼流连山水,纳朝云为妾。御史舒亶,趋炎附势,受章惇指使,劾奏轼以诗怨谤朝延,下狱勘问。弟苏辙叩阙陈情,救兄出狱,改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朝云表姐琴操,出家为尼,云游至京师妙觉寺,恰逢章惇来庙进香,便有意嘲弄。章极为恼怒,再贬斥苏轼到荒远偏僻的儋州,并假刻朝报,传言已死。后秦观上书鸣冤,苏轼赦归,合家团聚。剧中还插入苏轼、朝云系五戒禅师和红莲转世,佛印、琴操度脱2人皈依佛门。因苏轼中状元,宋帝撤御前金莲烛,送其归院,故名。全剧关目冗繁,曲白骈俪,纯系案头之作。今存明万历间陈氏函三馆原刊本、明末汲古阁原刻初印本,《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据后者影印。
陈汝元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训俗遗规
五卷。清陈宏谋撰。陈宏谋辑有五部论道德和教育的著作,合称《五种遗规》。即有关社会生活的《训俗遗规》五卷,有关教育少年的《养正遗规》四卷,有关教育子女的《教女遗规》三卷和《从政遗规》两卷以及有关官箴的《在官法戒录》四卷。著有《陈榕门先生遗书》、《女训约言》一卷、《湖南通志》、《手札节要》三卷、《课士直解》七卷等。《训俗遗规》即《五种遗规》中一种,集古今名言,人人易晓者,辑成四卷。后无锡华希闵重刻,又以邵宝手帖,顾宪成示儿帖,高攀龙《家训》及清张英的《聪训斋语》,及其先人所著《家劝》,共为一编,而成五卷。《训俗遗规》收入《五种遗规》,《五种遗规》有清乾隆八年(1743)南昌李安民刊本、同治七年(1868)金陵书局刊本、清光绪十九年(1893)上海洋布公所振华堂刊本、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 浙江书局刊本、《四部备要》本。
书旨述
又名《书旨术》。一篇。书论。唐代虞世南撰。此篇是通过人物对话随记年代、考究兴亡,简述书体源流变化的作品。其论从元龟者举而叙之,先以“至于唐、虞,焕乎文章,畅于夏殷,备乎秦汉”概略述之,然后自史籀起分述,其内容大体围绕书体的来源、产生原因、实际应用及发展变化等项进行,直到今体。文章语意连贯,内容互有衔接,对源远流长的书体变化可成纵观。“剖析前古,无所不工。八体六言语,必撰其理,俯拾众美,会兹简易,制成今体,乃穷奥旨。”篇末阐明“书法玄微,其难品绘,今之优劣,神用无方,小学疑迷,惕然将寤。而旨述议,其可闻乎?”今有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刊本。
还源篇
内丹学著作。宋代石泰撰。本书遵循祖师张伯端金丹内练学说,强调 “还源返本,与道合真”(《还源篇阐微》)。全篇以九九之数八十一章五言绝句,逐一论述丹基、采取、交结、烹炼、沐浴以及分胎、温养、丹成之大意,反复告诫修炼者应当“只寻身内药”,“更莫外寻真”
续书断
书学论著。北宋朱长文撰。2卷。是书即其所编20卷本《墨池编》之九、十两卷,因系自撰而独立别行。前有熙宁七年(1074)自序,叙书法源流、作用及编撰宗旨。书仿唐张怀瓘《书断》体例,收录唐代至宋熙宁间书家,按品第编排,计神品3人,妙品16人,能品66人,附录38人,对唐、宋的书法家按上、中、下(神、妙、能)三品一一加以评论,论述颇详,并各立自传,兼及各人行谊。有丁禹生旧刊本。
入众日用
全一卷。又作无量寿禅师日用小清规、日用清规、入众日用小清规、日用小清规。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系南宋僧宗寿于宁宗嘉定二年(1209)佛诞日,在江西千龟峰以百丈清规为准,说示禅林一日之规矩,使入众之学人得以日夜遵守,其内容包括:起床、洗面、着袈裟、进食、如厕、入浴、卧相乃至看经、步行等诸种法则。
戒消灾经略释
此经以法为名。无常无我寂灭三印为体。依止真善师友为宗。消灾证果为用。酪味为教相。法为名者。戒是能消之善法。灾是所消之恶法也。经虽止列五戒。义实无量。以沙弥比丘菩萨戒等。皆以五戒为根本故。十戒二百五十十重四十八轻等。皆是根本之眷属故。定共道共皆从木叉所引发故。摄善摄生皆即律仪所含具故。今大姓家子止存四戒神犹畏走。鬼妇及男子方秉五戒。鬼即远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