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推官披沙集
作者:李咸用
诗别集,六卷,唐李咸用撰。咸用字号不详,陇西(甘肃省陇西县一带)人。大约唐懿宗咸通前后在世。李氏古体多为乐府旧题模拟之作;近体则多为应酬之作,存诗二百余首,绝大多数水平不高。模拟之作生硬,缺少现实内容;应酬之作浮泛。古体如《短歌行》:“一樽绿酒绿于染,拍手高歌天地险。上得青云下不难,下在黄埃上须惭。”思想格调之卑下,造句之笨拙可见一斑。《春宫词》中的“风和气淑宫殿春,感阳体解思君恩。眼光滴滴心振振。重瞳不转忧生民。女当为妾男当臣,男力百岁在,女色片时新,用不用,惟一人……”如此肉麻地歌颂皇帝(特别是对于晚唐皇帝)在唐诗中还不多见,而且用意也极为鄙俗。其近体虽缺乏社会内容,但却时有佳句可取,如“竹扉难掩月,岩树易延云。曙鸟枕前起,寒泉梦里闻”(《宿隐者居》);“蝉稀秋树瘦,雨尽晚云轻”(《遗兴》);“烟残偏有焰,雪甚却无声”(《冬夕喜友生至》);“春雨在五色,酒来花旋成”(《红薇》)……比他的古体诗轻灵一些,但亦只限于句,其完篇甚少。此集为其八世孙李兼(南宋人)所传,有杨万里序,现存有南宋临安陈氏书棚本,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据此影印。
李咸用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定川遗书
宋代诗文别集。2卷,另有附录4卷。沈焕著。沈焕有文集5卷,已散佚。1936年张寿镛辑《定川遗书》2卷。卷1收诗文5篇,卷2收训语4条。附录卷1为有关书、诗,卷2为行状、《定川言行编》、墓碣、祭文、跋记等,卷3为定川传记,卷4为汇考。宋罗浚《宝庆四明志》卷九载:“沈先生有文集五卷。”(《宋史·艺文志》著录:“沈涣文集五卷”,或即此书。)然久无传本。民国张寿镛辑其遗文,得二卷。卷一诗二首,文三篇,卷二为训语。又辑与焕相关之行状、传、祭文,往返书疏、墓志铭等为附录四卷。
景祐六壬神定经
北宋杨惟德等撰。2卷。景祐为宋仁宗年号。六壬为古代术数之一。五行(水、火、木、金、土)以水为首,十个天干中,壬、癸皆属水,而壬为阳水,癸为阴水,弃阴择阳,故名壬。六十甲子中,壬占六个,即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故名“六壬”。明清以来,以六壬占人事吉凶,亦蔚为风尚。该书原为10卷,现残存2卷,已难见全貌。书前有仁宗御序一篇,认为六壬之术“以天地日月之本源,五行四时之动转,协于五音之气,关诸六精之正,定以昼夜之分,揆其晷影之度,按所直之神将,定可验之灾祥”。
废名文集
文集,废名撰。废名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小说家。曾任北大中文系教授,是30年代颇具影响的京派作家。他的小说融西方现代小说技法和中国古典诗文笔调于一炉,文辞简约幽深,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奇僻之美。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被誉为“废名风”,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此集收《桃园》《追悼会》等废名小说21篇,散文3篇。
朝鲜王朝实录[宣祖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宣祖实录]。李昖(1552年—1608年),即朝鲜宣祖(조선 선조),朝鲜王朝第十四代君主(1567年—1608年在位)。他是朝鲜中宗李怿之孙,德兴大院君李岹第三子,朝鲜明宗李峘之侄。李昖初名钧,早年受封河城君。隆庆元年(1567年),朝鲜明宗无嗣而薨,他以明宗嗣子身份入继王统,并更名为“昖”。在位期间,士林势力全面主导政局,但不久后就分化为东人、西人、南人、北人等朋党,展开激烈的党争。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壬辰倭乱爆发,李昖逃亡鸭绿江边的义州,向宗主国明朝求救,在明朝支援下,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驱逐日军,结束战争。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李昖薨逝,享年五十七岁,庙号宣宗(光海君李珲在位时升格为宣祖),谥号显文毅武圣睿达孝大王,明朝赐谥昭敬,葬于穆陵。
大品经义疏
十卷。唐代释吉藏撰。《大品经义疏》作于隋开皇十五年(595)。卷八末载有日本人珍海题记,卷十末载有日本人佚名题记。卷一为玄义,以十门分别。一释经题,二序说经意、三明部 多少,四辨开合,五明前后,六辨经宗,七明显密、八辨教,九明传释,十依文解释。所解与大品游意完全不同。卷二佚亡。卷三自释习相应品始,疏文多用傍大论义。卷五释辨才品中,常有三种解释,例如别疏,凡略疏载的,义疏不复及。学佛之人,一向看重般若,谓烧一切见,破一切执,以无得为究竟。以真空为指归,乃三世之佛母。此义疏弥补了罗什所译《大智度论》的开解文意,不备广释犹患其邃隐之不足。使隐意释明,未尽意复出,实为兴教之妙章。在历史上曾产生过很大影响。
法华经疏
法华经疏,二卷,宋竺道生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