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诗词集
諸家題詠
題《涉江詞》二首
章士釗 行嚴
錦水行吟春復春,詞流又見步清真。重看四面闌干句,誰後滕王閣上人?
劍器公孫付夕曛,隨園往事不須云。東吴文學汪夫子,詞律先傳沈祖棻。
寄庵出示《涉江詞稿》,屬爲題句,因書絶句五首奉正
沈尹默
漱玉清詞萬古情,新編到眼更分明。傷離念亂當時感,南渡西遷一例生。
鄉里休誇斷腸集,吾宗不櫛一書生。王吴秦賀終非遠,肯與前朝作後塵?
風流歐晏接重光,才調蘇辛亦擅場。一事終須論格律,鳧能用短鶴能長。
編將愁病作詩囊,奇絶天孫有報章。最是情絲能續命,不教枉斷九迴腸。
昔時趙李今程沈,總與吴興結勝緣。我共寄庵同一笑,此中緣法自關天。
戊稿中《薄倖》一首,有“便明朝、真有書來,還應衹是閒言語”之句,極平凡而極生動感人,真詞家當行語也。一千九百五十四年五月廿日,尹默讀竟并題記。
千帆惠示子苾新詞,賦贈
佘賢勳 磊霞
文鸞翔吴頭,紫鳳舞楚尾。翩翩結同心,飛止青衣水。牽蘿種果障罘罳,兩兩和鳴影不移。雲母曉窗研翠黛,芙蓉夜几界烏絲。青衣迢遞潮聲度,今日嘉州留客住。金馬碧鷄縱有情,吟懷知挂江南樹。
千帆寄示子苾夫人詩詞遺著二卷,忙中急展讀,不忍釋手,因題寄千帆致敬。時年八十有二,已龍鍾昏聵,不計工拙,情不自禁也。
朱光潛 孟實
易安而後見斯人,骨秀神清自不羣。身經離亂多憂患,古今一例以詩鳴。
獨愛長篇題早早,深衷淺語見童心。誰説舊瓶忌新酒,此論未公吾不憑。
聲聲慢
林思進 山腴
題沈子苾祖棻《涉江詞稿》
簫鸞姹咽,彩鳳追飛,如花眷美無雙。春風倚棹,鶼酬艷寫吴江。問誰海潮翻攬,便夢中、驚起鴛鴦。愁不盡,渺長洲茂苑,故國瀟湘。 待唱累儂夫婿,更子規聲裏,蜀道微行。怨綺辭菲,關山别度新腔。奈看錦流東去,送凌波、不過横塘。衹贏得,漲秋池、同聽雨窗。
高陽臺
沈尹默
題《涉江詞乙稿》
小字簪花,清詞戛玉,芳馨乍展銀箋。百囀流鶯,爲誰惜取華年?深情不著淒涼語 ,怕淒涼、卻道無端。最關心,片片飛花,樹樹啼鵑。 江南夢斷歸何處,有輕帆數點,遠浪浮天。細説清游,盡多平楚蒼煙。而今陌上無弦管,縱聞歌、肯近尊前。待愁來,不是低吟,總合閒眠。
木蘭花慢
汪東 寄庵
爲祖棻作《涉江填詞圖》并題
問詞人南渡,有誰似、李夫人?羨寵柳嬌花,鎔金合璧 ,吐語清新。前身更何處是,是東陽、轉作女兒身。盥手十分薇露,驚心一曲陽春。 知君,福慧自相因。鏡裏掃愁痕。待采罷芙蓉,移將桃李,歸隱湖漘。閶門最佳麗地,料衹憑、斑管答芳辰。已辦緑楊深處,紙窗不受纖塵。
望江南
姚鵷雛
分詠近代詞家
黄花詠,異代更誰偕?十載巴渝望京眼,西風簾卷在天涯。成就易安才。
祖棻女士,閨襜之秀,雖出寄庵門下,而短章神韻,直欲勝藍。
浣溪沙
劉永濟 弘度
讀《涉江詞》,贈千帆子苾伉儷
鼙鼓聲中喜遇君,磽磽頭玉石巢孫。風流長憶涉江人。 畫殿蟲蛇懷羽扇,琴臺蔓草見羅裙。吟情應似錦江春。
祝英臺近
龐俊 石帚
題《涉江詞》
掩銀屏,消粉盝,春思黯無緒。十載江關,諳盡避兵苦。天涯何處秦樓?蔫紅病緑,争得似、年時釵股。 錦城住。换了籠竹榿林,吟邊幾風雨。唱遍旗亭,淒淒斷腸句。誰憐憎命文章?鈿車羅帕,算衹付、癡兒騃女。
一絡索
夏承燾 瞿禪
題《涉江詞》
屯溪往事鵑能話。素黛愁難畫。幾人過路看新婚,垂老客,無家者。 娃鄉歸夢今無價。夢鬥茶打馬。何如寫集住西湖,千卷在,萬梅下。
踏莎行
施舍 蟄存
奉題子苾夫人《涉江詞》
恨别神傷,哀時淚泫。銀筝獨奏清商怨。十年家國感興亡,一編珠玉存文獻。 碧海情深,黄花句粲。吟邊惹我愁無限。夢魂猶在亂離中,驚心不記滄桑换。
鷓鴣天
周昌樞 退密
讀《涉江詞》,喜題小詞,以志欽挹
濯錦江頭水自春,鸞漂鳳泊寄吟身。神傷故國空延月,淚灑蕪城久厭兵。 餘感慨,斂風情。譜將花草出新聲。杜陵詩史千秋業,肯與清真作後塵。
風雨連江迹暫疏,偶逢遠客問離居。雁來蜀道青天外,珍重劉公一紙書。
華西垻上接經筵,曾借園亭住兩年。座上朝朝有佳客,招邀喜得主人賢。
東晉風流揮麈餘,過江名士幾人如。清談痛哭情難遣,醉卧文君舊酒壚。
老幼移家暫避兵,比鄰詞客易傷情。良宵中酒歸來晚,留得清茶與解酲。
檀板新聲動客愁,有人風韻壓歌樓。梁州一曲行雲散,前度劉郎已白頭。
箋曰:時有南京名姝梁韻樓者,流落成都,鬻歌坊曲。君每與諸友爲周郎之顧也。詩中暗藏彼姝之名。
卅年歲月苦相催,别後重逢能幾回?今日欲爲東道主,東湖風月待君來。
孝章聞君惠得余消息,欣然過訪,因寄六首
漂泊流人蜀道難,尊前重見雜悲歡。錦城踪迹秦淮夢,江上蕭蕭風雨寒。
妙曲清詞寫錦箋,霜厓樂府有薪傳。庖丁餘技渾閒事,食譜翻新到綺筵。
箋曰:孝章能傳吴先生曲學,尤精元劇。嘗爲《西厢記箋證》,雖詳審不及王季思兄之注,然固著先鞭矣。又每躬親庖厨,精製肴饌,友朋過訪,無不醉飽,亦他人所不能也。
緑楊村舍望迢迢,獨木輪車小板橋。年少豈愁行路遠,每憑杯酒即相邀。
聚時詩酒朝朝見,散後關山日日疏。鵲噪燈花渾忘卻,更無過雁解傳書。
憂患多從文字生,難憑短紙寫長情。無書未怪嵇公懶,至慎曾聞阮步兵。
聞訪城南舊里門,前游共話酒重温。蕭郎多病劉郎老,猶喜元龍豪氣存。
病中戲作,答諸故人問四首
盤飧病後朝朝減,衣帶新來日日長。飽吸山光飲湖渌,自應腸胃厭膏粱。
薄粥酸虀亦已捐,空厨偶裊藥爐煙。天教久向人間住,辟穀依然未得仙。
鳳餅龍團未足誇,清明雷雨采新芽。連宵肺腑清虚甚,許品南中第一茶。
重檢神方久病餘,加餐珍重故人書。桃花流水江南遠,喜得金盤膾鱖魚。
箋曰:此首即古詩“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之意,而借用張志和《漁父》詞語出之,非真得魚也。
千帆沙洋來書,有四十年文章知己患難夫妻,未能共度晚年之歎,感賦
合卺蒼黄值亂離,經筵轉徙際明時。廿年分受流人謗,八口曾爲巧婦炊。歷盡新婚垂老别,未成白首碧山期。文章知己雖堪許,患難夫妻自可悲。
箋曰:自余以非罪獲譴,全家生活遂由祖棻一人負擔。時先君、先繼母健在,余夫婦及三妹一女,共八口,故第四句非泛下也。
得翔如書
窮鄉書一紙,展處感偏深。相弔燈前影,獨行湖畔吟。未愁無與語,卻恐久成喑。遠札千回讀,忘言契素心。
箋曰:何翔如,福建馬尾人,陳至剛妻,與麗則同學於華中師範學院第二附屬中學初中部。時下放監利農村勞動,所謂知識青年下鄉也。現在武漢工學院工作。
湖橋三首
湖橋凝眺思茫茫,懶向汀洲更采香。春盡絮飛流水遠,石闌空自倚斜陽。
兒女漁舟槳自操,淺灘新漲水痕高。閉門幾日濛濛雨,開遍沿堤夾竹桃。
三兩行人静不嘩,最憐春曉趁朝霞。小車轉轂推孫女,解指堤邊索野花。
雜書舊事寄止畺十六首
老懷舊誼託書郵,我病君忙作復休。楚水吴山離恨滿,那堪更憶少年游。
側帽詩人賦遠游,玉筝彈月洞庭秋。電光四十年間事,緑鬢朱顔共白頭。
湖海元龍讓上牀,肯令梁孟住長廊。楚辭共向燈前讀,不誦湘君誦國殤。
屈賈當時並逐臣,有情湘水集流人。狂朋怪侣今何在?喜見江山貌已新。
狂歌痛哭正青春,酒有深悲筆有神。嶽麓山前當夜月,流輝曾照亂離人。
計日雲程雁有期,渝州長喜寄新詩。蠻箋展向西窗燭,最慰巴山夜雨時。
兒女風雲萃一編,小春小集占春先。而今佳句追中晚,綺思靈襟讓少年。
箋曰:《小春集》,止畺所爲新詩集。抗戰前,常任俠、汪銘竹、滕剛及余夫婦等,從事新詩創作,成立土星筆會,出版《詩帆》半月刊,又由獨立出版社出版詩集叢刊若干種,《小春集》其一也。後君與余夫婦以教授古典文學,轉事舊體,而君效法李懷民《中晚唐詩主客圖》,追踪張文昌、賈浪仙,故五字律尤工。
未稱珊瑚入網羅,新辭一卷託微波。漫云心事無人會,早被巴渝譜作歌。時樂家有爲余《微波辭》製曲者。
錦江花事歎飄零,收拾鉛華付一經。郊北城南共遥夜,翻殘緗帙曉燈青。
孜孜終日注蟲魚,獨向郊坰閉户居。惆悵幾番詩酒會,吟邊少卻病相如。
武侯祠畔踏芳塵,古柏森森碧草春。不信威靈顯周易,猶將斯疾歎斯人。時君病肺,余爲禱於祠中,得籤云:“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花前漸減少年心,重到金陵歲月深。元白通家交誼舊,笑他兒女日相尋。
紅旗漫卷石頭城,幾見秦淮舊月明。迎送津亭一杯酒,重逢旋别若爲情。
漢皋廿載感離羣,回首鍾山隔暮雲。未恨江波魚信少,平生謹慎最知君。
相逢共喜好懷開,十日平原傾酒杯。但願年年似春色,東風吹送渡江來。
吟罷新詩意未窮,薰風人在病帷中。東湖遥對青溪月,千里清光此夜同。
江南諸友約於夏日東游,賦此爲答四首
廿年吴楚感離居,積愫難傾百紙書。飲水朝朝思建業,臨淵不羨武昌魚。
洪流浩浩望中賒,暫罷經筵日有涯。每對薰風思舊雨,等閒開過石榴花。
年年宿約易蹉跎,空展來書唤奈何。千里相思難命駕,高情輸與古人多。
歸來三見柳毿毿,猶記論文酒半酣。安得真同花外燕,一年一度到江南。余舊用筆名中有燕字。
送春
藥爐茶竈任生塵,緩步閒眠老病身。鄰笛遺琴思舊侣,荆雲楚水弔羈臣。墓門宿草難收涕,江渚飛花又送春。縱得東還應有恨,尊前不見往年人。
石齋寄詩見懷,兼約游梁,依韻奉和八首
舊侣金陵迹未疏,梁園楚澤獨離居。忽傳風疾驚朋輩,喜展雲箋認手書。
裾屐翩翩憶往年,輸君酒聖與詩仙。比來舊好多新詠,更待佳章有續篇。
勝游常與病相妨,極目中州道路長。莫怪豪情非昔日,鏡前青鬢已成霜。
天末冥鴻成遠舉,霞邊孤鶩悵離羣。廿年休道無音信,舊卷重開每憶君。
望中遠水接遥岑,别恨應同歲月深。卻喜東湖曾識路,情親猶見夢相尋。
攀條泫涕十圍柳,沿岸踏歌千尺潭。何日相期同命駕,回鄉訪舊到江南。
破屋三椽便是家,得鄰山水遠紛嘩。多時願作青門隱,衹愧無能學種瓜。
不恨神方病未降,最傷日月去堂堂。當年師友空相許,到老無成舊業荒。
箋曰:石齋原唱風調高妙,附存於此,俾世人共賞之。其一云:“新交未結舊交疏,二十餘年感索居。多謝故人相問訊,幾番重讀寄來書。”其二云:“風貌依稀似昔年,肌膚冰雪藐姑仙。閒愁萬斛防腸斷,爲誦南華第一篇。”其三云:“可能才與命相妨,漫寫新詩引恨長。今夜幽人應不寐,武昌城外月如霜。”其四云:“韻比寒梅尤絶俗,詞憐漱玉最超羣。衰年何以慰幽獨,欲折榴花寄似君。”其五云:“我所思兮隔遠岑,丹崖翠壁入雲深。夢中縱識東湖路,煙樹冥迷何處尋?”其六云:“山無艮嶽猶餘石,池鑿龍亭尚有潭。千頃稻花萬株柳,中原風物似江南。”其七云:“鐵塔南邊是我家,一樓高矗静無嘩。睡餘不畏人間暑,飽喫梁園五色瓜。”其八云:“虎鬥龍争未肯降,短兵相接陣堂堂。故人欲問今何似,老去詩城荒更荒。”此篇末句,蓋答前懷人詩中“早築詩城號受降”之語也。
介眉老眼失鏡昏瞀,手復燙傷,猶作書相問,賦此寄慰七首
莫向空山怨索居,憐君病裏未相疏。南雲幾日無消息,北雁多情更寄書。
眼昏手痛奈君何,歷歷眠蠶迹不訛。淡墨斜行情未了,故人心事老來多。
一經流轉逐車塵,江上秋風塞上春。奇字如今誰肯問?休傷載酒更無人。
風雪漫天望裏迷,十年分付與單棲。宣文縱可傳周禮,無奈空梁落燕泥。
箋曰:介眉於一九六三年喪偶,至是已十有二年。
倚席明時意不舒,聊從爾雅注蟲魚。卻憐寂寞懸車後,人海茫茫何處居?
曾期同老蔣山隅,知己比鄰興不孤。難踐綢繆舊時約,斜陽空自滿寒蕪。
榕城煙雨塞垣沙,悵望南天萬里家。即令罷歸無舊業,猶能飽飲建溪茶。
近事寄友二首
雲樹煙波路幾層,遠書歸計兩無憑。五風十雨三春病,萬木千山一點燈。獨恨難追錦囊句,未慚相問玉壺冰。明時倚席沾餘禄,早退恩榮已不勝。
箋曰:“未慚”句,雖用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而託意則同符陳寅恪丈《贈蔣秉南序》所云:“默念平生,固未嘗侮食自矜,曲學阿世,似可告慰友朋。”非如王詩之自喻無宦情或爲己之不護細行辯解也。
黄卷青氈舊業荒,閒居逸興豈能長?奔洪暴雨侵茅屋,朗月清風隔粉牆。未許衰年怯幽獨,但餘孤詠立蒼茫。故人莫問新來病,那有當歸入藥方。
箋曰:余時牧牛沙洋。一九七二年春爲鬥牛所踏,折其距骨,因返武昌治療,越二年,仍去謫所,故詩有“當歸”之詠也。
優詔二首
優詔從容下九天,養生喜得病來便。山林稍恨喧如市,詩酒何能散似仙?久客自傷歸老日,閉門終負著書年。午窗乍静渾無事,贏得虚堂一晌眠。
作賦傳經迹總陳,文章新變疾飈輪。拋殘舊業猶分俸,賣盡藏書豈爲貧?自昔聖朝無棄物,畢生心力誤詞人。從來雨露多沾溉,盛世欣容作逸民。
箋曰:祖棻以一九七五年奉命自願退休,而出語温厚若此。其雅量高致,遠非余之所能及也。
山居無俚,每有吟詠。友人來書,嘗以顧梁汾“詞賦從今須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之語相勸。新秋雨夕,感成此篇
殘書蠹帙已全拋,多病年年減沈腰。留取心魂亦何用,閒吟詞賦總無聊。烏頭馬角期空待,鹿駕牛衣夢轉遥。惟把秋光付離别,輕衾永夜雨瀟瀟。
新秋五首
連朝風雨滿江城,便有蕭蕭落木聲。簟小裯單宜卧病,箋殘墨賸漫抒情。雲沈北雁書難至,秋到東湖水更清。徙倚長堤無限思,獨歸還傍短燈檠。
病久愁深意總違,沈沈遥夜倚虚帷。銀燈迴照塵箋疊,瑶席生涼遠夢稀。漢渚尚容人久客,秋風又見雁初飛。季鷹當日真豪傑,一憶蓴鱸便自歸。
雨聲初送夜涼輕,秋熱重蒸向午晴。閒裏焚香心自静,興來開卷眼能明。盤飧料理憑嬌女,詩札殷勤感友生。猶恨音書時阻滯,倚闌凝佇暮雲横。
十載移居更遠城,經年閒廢閉柴荆。尚餘信使知名姓,爲有朋交問死生。世事不妨緣病懶,老懷猶得共秋清。晚來浴罷衣初浣,獨坐乘涼對月明。
蓮子嘗新薦玉甌,漫從瓜李問沈浮。十分秋色鳴蛩占,一夕西風故扇收。明月繞枝飛夜鵲,銀河隔水望牽牛。江城處處吹横笛,浪闊天高莫倚樓。
疏慵
疏慵久已遠時名,垂老傳經世俗輕。十載生涯歸寂寞,百年歲月去峥嶸。文章合付祖龍炬,詩事寧期雛鳳聲。師友凋零親故隔,白頭閒卧武昌城。
箋曰:今日不惟麗則粗解吟詠,即其幼女雨燕亦能把筆學作五七言絶句矣。恨祖棻之不及見也。
寄千帆
一杯新茗嫩涼初,獨對西風病未蘇。人静漸聞蛩語響,月高微覺夜吟孤。待將思舊悲秋賦,寄與耕田識字夫。且盡目光牛背上,執鞭應自勝操觚。
喜翔如自監利歸二首
孤村留滯久,緘札寄愁來。南徼家鄉遠,青春歲月催。忘年見交道,勤業亦清才。終入青錢選,襟懷一笑開。
芸窗辭硯友,君與麗兒同學。訪舊動經年。孤傲人皆怪,清醇我獨憐。湖橋望山色,燈几詠詩篇。莫悵歸來晚,朱顔曉鏡前。
中秋日雨夜晴,有作二首
佳節愁風雨,耽閒遠冷庖。團圓付離别,游賞隔朋交。嬌女無休沐,鄰家自酒肴。心魂暫相守,詩句莫推敲。
嫦娥亦幽獨,相望莫相哀。豈灑傷離淚,還傾對影杯。得窺金鏡滿,終喜碧雲開。餅餌前村買,猶餘老興催。
麗則偕婿游廬山,病中賦此爲别
送汝匡山去,香爐看瀑泉。清游八月暮,舊迹廿年前。腰腳難重健,情懷但欲眠。歸來記幽勝,説向枕帷邊。
箋曰:一九五六年夏,余夫婦嘗攜麗則逃暑匡廬,故有第四句。
代簡寄肇倉
名都容小隱,襟抱可能舒?節换應除病,閒多好著書。先知追白傅,生計念相如。天末飛鴻遠,因風問起居。
箋曰:白樂天大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云:“禍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此幸肇倉十年浩劫後即退休與己略同,蓋心有餘悸也。
友人詩札每有涉及少年情事者,因賦
鏡裏久銷殘黛緑,尊前偶賸醉顔酡。春風詞筆都忘卻,白髮攜孫一阿婆。
答荑蓀集宋詞作《浣溪沙》見懷四首
花前同按拍,樂事憶青春。談往情如昨,論心老更親。衰遲愁别久,離索賴書頻。佳句忙中得,殷勤寄遠人。
麗詞真集錦,深誼愧瓊瑶。病骨經秋瘦,吟懷得酒饒。君如雲自在,我共柳飄摇。何日追前約,煙波訪六橋?
一棹風波外,歸來静掩扉。每餐妻置酒,到季女裁衣。老學經筵重,新詞逸彩飛。故交重數遍,清福似君稀。
破屋愁零雨,無聊送有涯。酒杯輸逸興,詩筆減風華。多病身猶在,開函飯强加。東游盼來歲,春水趁歸槎。
憶昔七首
憶昔移居日,山空少四鄰。道途絶燈火,蛇蝮伏荆榛。昏夜寂如死,暗林疑有人。中宵歸路遠,隻影往來頻。
新居途未熟,微徑記朦朧。衣濕傾盆雨,傘飛卷地風。驚雷山亦震,横潦路難通。舉首知家近,殘燈一點紅。
載物車難借,猶欣釜甑存。青蠅飛蔽碗,雄虺卧當門。草長遮殘砌,泥深漫短垣。相看惟老弱,三户不成村。
市遠多艱阻,平居生事微。鄰翁分菜與,弱息負薪歸。挑水晨炊飯,臨湖曉浣衣。班行常夜值,誰與守空扉?
初到經風雨,從容未識愁。忽聞山瀉瀑,頓訝榻如舟。注屋盆争潑,衝門水亂流。安眠能幾夜,卑濕歷春秋。
客子常多畏,羣兒來近村。怒嘩朝繞户,飛石夜敲門。斫樹崩簷瓦,偷繩墮曝褌。秋風茅屋感,難共杜公論。
樵徑接漁村,不聞車馬喧。湖山何暇賞,朝會及時奔。踏雪天方曉,迎涼日已昏。全家猶健在,十載長兒孫。
箋曰:此七首皆紀實之作。朋輩讀之,莫不傷懷。蓋“文化大革命”既起,余家被迫自武漢大學特二區遷至小碼頭九區,其地乃舊蘇聯專家汽車司機所住之臨時建築,廢棄已久。遷移期限既促,又不許約人相助,且新居褊狹,亦難盡容舊有什物,輒思贈人,而無敢受者,無已,乃棄之門外,一夕皆盡。其可悲可笑如此。故第三首有“載物車難借,猶欣釜甑存”之歎也。
有所贈而不呈四首
玄亭曾載酒,下士講筵陪。性拙疏新貴,情高重不才。論交終自遠,問病感常來。閒廢門羅雀,多君踏砌苔。
神方求海上,訛耗到江城。回首空餘涕,相疏悔不情。舊交深淺際,重見喜驚并。更作清游伴,湖堤步晚晴。
翰林踪屢接,别署意難疏。麈尾新經席,芸編舊石渠。暇觀瀛海集,喜讀古人書。同病投閒日,相過亦自如。
便道嘗相訪,北窗高卧中。欲炊香稻白,還餽蜜柑紅。留約邀游侣,憐才及老翁。雨雲翻覆地,廿載仰清風。
箋曰:此贈徐鴻也。鴻,上海人,殷鐵銘妻,少爲紗廠女工,投身革命,解放後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馬列主義研究班。曾主持武漢大學中文系黨總支及圖書館工作。現已退休。其人處左傾浪潮中猶能執行政策,故祖棻常與往還。第二首謂鴻赴滬就醫,曾訛傳其死耗。第四首“憐才”句,謂余以右派分子待罪中文系資料室,曾對圖書館工作有所獻替,而君采納之,在當時爲難能也。此詩,祖棻殁後,君始見之。
冬居雜詠五首
泥途車馬少,終日掩蓬門。密雨凝寒重,玄陰壓晝昏。殘年盼歸客,久病守孱魂。四壁孤燈夜,惟餘殘卷存。
驟寒連久雨,病怯大堤長。窗户猶依舊,湖山那可望。雪飛迷岫影,雲闊接波光。漫道幽居好,幽居亦自傷。
欣逢休沐日,一夜峭寒生。衝雪憐兒輩,迴風阻女嬰。挈瓶呈藥物,添菜作湯羹。裀褥新鋪草,殷勤慰病情。
霰雪連朝夕,蕭條歲向闌。擁衾新絮暖,開户朔風寒。高卧追袁易,扁舟訪戴難。故人勤著述,亦爲報平安。
新來慵更病,一食似高僧。静坐真如定,清言未有朋。沈陰垂四野,寒意逼孤燈。喜對紅爐火,茶瓶正沸騰。
印唐書來,謂將東游,約過漢相訪,喜賦三首
開札渾疑夢,歡悰寢更興。論文寒夜酒,話舊雨窗燈。惟望成行定,還期除病能。老翁歸有日,下榻待良朋。
十載音書絶,卅年離别餘。行程真可計,後約故非虚。夢繞梅開日,情温雪霽初。翻愁居遠市,供給少盤蔬。
登臨多勝境,雲樹映山光。唤棹湖當户,行沽酒滿觴。惟愁衰老日,難續少年狂。一面生前見,猶過書百行。
涉江詩稿卷四
海鹽沈祖棻子苾撰 閒堂老人程千帆箋
丙辰春,得焕明書,述止畺近況,因寄二首
緑遍江南柳萬枝,匆匆又是百花時。憐君埋首蟲魚注,開落繁香總不知。
病帷寥寂掩柴關,遥想鵷鸞尚列班。空住秣陵煙水地,卻無閒看六朝山。
箋曰:霍焕明,廣東番禺人,西南聯合大學畢業,孫望妻。在南京師範大學執教多年,已退休。
余既與千帆同獲休致,而小聚復别,賦此寄之四首
行客辭家去,飛花滿水涯。青春輕遠别,白首滯歸期。豈灑臨歧淚,空餘同穴悲。不堪芳草緑,扶病送君時。
偕老人空羨,何時共一椽?浮生消幾别,忍死待多年。孤燭巴山雨,行躔郢樹煙。誰知歸隱日,依舊隔雲天。
零香隨雨盡,冷落暮春時。衰疾難爲别,林泉儻可期。情防兒輩覺,愁賸故人知。離思臨風亂,河橋柳萬絲。
相期戒吟詠,卻復寫新篇。信有情難已,寧無意欲傳?殘編拋舊業,久病逼衰年。雷雨空山夜,孤懷託短箋。
箋曰:余以一九七六年春奉命退休,而名籍猶在沙洋,仍不能久稽武昌。後數月,始得蒙恩許返家與妻女團聚也。
春日偶成四首
沈陰永晝壓山阿,寒食清明次第過。萬樹繁櫻開旋落,一春夢雨峭寒多。
波藍石白水淙淙,雨過新陰翠色濃。獨恨繞湖堤畔路,不栽楊柳衹栽松。
芳訊慵探野徑微,病帷春晚意多違。何曾桃李花經眼,但見漫天柳絮飛。
荒坡溜雨草芊芊,曲徑春泥糝柳綿。天意似憐人卧病,野花開到小窗前。
嬌嬰四首
如雪櫻花映翠微,相攜佳客趁輕暉。嬌嬰未解尋春意,喜向山村買餅歸。
細雨輕寒春事微,野桃未放緑陰肥。嬌嬰忽地驚呼起,笑指堤邊胡蝶飛。
嬌嬰共傍長橋立,渺渺雲煙入畫圖。雙眼未經滄海闊,便將大水唤東湖。
小坐堤坳煙景妍,嬌嬰學語話綿綿。也知轉轂車行遠,家在東湖那一邊。
對月
碧海青天玉一輪,廣寒宫闕絶纖塵。月中仙桂香常在,斫樹攀枝各有人。
答問
舊譜新詞意久疏,傳經著論也成虚。偶逢年少來相問,村媪今年六十餘。
讀白匋喜逢俞五詩,有感聽歌舊事四首
如花美眷苦傷春,猶記游園一曲新。莫歎流年真似水,柳郎原是夢中人。
生死情鍾夢亦因,癡郎叫出畫中人。嘉榮老去餘音歇,場上笙歌已换新。
玉管金弦春復秋,梨園漫憶舊風流。江南花落重逢處,顧曲周郎亦白頭。
盛會吴趨俊侣邀,繞梁餘韻夜迢迢。同時踏月人何在?十載殘魂不可招。
箋曰:俞振飛,行五,蘇州人,昆曲演員。白匋詩云:“與子十年别,江南重看花。春衫裁白紵,日色散霜華。鵲報朝朝聒,鶯歌處處賒。應憐雙耳聵,端坐聽筝琶。”
既成前詩,追念白樺、銘延,悲不能已,因復有作二首
歌場殘夢付悲吟,鄰笛悠揚感更深。腸斷九原如可作,新詩寄與舊知音。
昔日詩筒每往來,今朝宿草有餘哀。吟成不盡盈襟淚,誰爲傳書到夜臺?
柳三首
翠竹清幽原絶俗,青松高古自參天。風流卻數垂楊柳,拂水臨風最可憐。
灞水橋邊傷别處,靈和殿裏憶人時。此君終是多情種,撩亂風前千萬枝。
未惜晴綿到處飛,迎歸送别自依依。武昌城畔新栽日,誰料江潭感十圍。
介眉遠惠書物,賦答十二首
愁緒綿綿數紙餘,十年歸計費踟躇。懸車倚席思量遍,且爲閒人作草書。
故鄉迢遞不成歸,絶塞冰霜親友稀。獨立蒼茫何限思,爲君老淚一沾衣。
弦歌難忘石頭城,歸老鍾山有舊盟。耆宿凋零知己死,卜居誰共遣餘生?
法書奇字與誰論,稽古空餘文物存。卻羨故人作村媪,米鹽料理長兒孫。
淅瀝幽窗冷雨侵,遠書重讀更沈吟。漫言偕老兒孫樂,病榻孤燈夜夜心。
老翁嬌女隔重雲,休沐相探音信聞。萬里夢魂飛不到,單身絶域更憐君。
少年聽雨對牀眠,兒女情多費錦箋。今日山中還聽雨,獨眠人老藥爐煙。
寒宵丸月照空山,遥想邊城暖未還。一樣淒清殘燭畔,君孤我病鬢同斑。
鳴雷新摘茶芽嫩,發篋初聞松子香。珍品遠來千萬里,道途未及故情長。
回首當時玉笋班,飄零生死淚潸潸。少年同學皆翁媪,難向秦淮破醉顔。
遥岑遠水望中賒,後約無憑足怨嗟。倚枕悲吟聊寄與,江郎才盡筆無花。
樓臺煙雨誇清景,楚水楓林感索居。欲把釣竿迎遠客,十年難得武昌魚。
箋曰:介眉無出,故詩中一再歎其羈孤也。
早早詩
張氏外孫女,前年尚襁褓。八月離母腹,小字爲早早。生辰梅正開,學名唤春曉。一歲滿地走,兩歲嘴舌巧。嬌小自玲瓏,剛健復窈窕。長眉新月彎,美目寒星昭。膚色異兩親,玉雪何皎皎。母云似阿婆,白晳人皆道。汝母生已遲,汝幼婆已老。惟餘雙鬢白,肌肉久枯槁。今日成老醜,昔時豈佼佼?汝獨愛家家,湖北方言呼外祖母曰家家。膝下百回繞。喜同家家睡,重愁家家抱。關心唤喫藥,飲茶試涼燠。分食與家家,兒自不嫌少。惟願快長大,爲婆洗衣襖。隨母休沐歸,相親復相擾。奪帚争掃地,脱衣唤洗澡。玩水瓶時灌,弄火鍋空烤。倒罐更翻籃,到處覓梨棗。帳竿當竹馬,手杖滿地擣。凌空學雜技,一跌意未了。嚇人裝老虎,怒吼勢欲咬。打狗踢苕猪,不怕舞牙爪。偷攀自行車,大哭被壓倒。婆魂驚未定,兒身痛已好。一晌轉安静,向人索紙稿。移凳伏書桌,畫魚又畫鳥。積木堆高低,皂泡吹大小。三餐端正坐,家家喂飯飽。飲河期滿腹,美饌視藐藐。不喜著新衣,敝服曳緇縞。阿母責頑劣,此語使兒惱。鷄鷄不洗腳,上牀胡亂搞。狗狗不睡覺,半夜大聲吵。我是最乖兒,家家好寶寶。外祖遠歸來,初見話瑣瑣。明朝更相昵,爺爺膝上坐。挽頸因摸鬍,抱足還撫髁。家家抱不動,爺爺可抱我。推車買牛奶,遞刀削蘋果。爺爺喂鷄鷄,早早喫鷄卵。爺爺燙痛手,早早不近火。爺爺睡高牀,小心翻身墮。共爺嬉戲多,向婆提問夥。表情萬態殊,表聲衆音哆。驚歎疑問號,諢名固自妥。爺爺回沙洋,早早意謂叵。今夜爺爺走,門由我來鎖。不見爺爺面,常唤歸來可。生小愛交游,門前解迎客。一見笑相呼,未嘗感跼蹐。爺爺與奶奶,阿姨共叔伯。但辨年貌異,不管輩分隔。拍牀請客坐,指茶叫客喫。每見小友來,糖果多讓客。客來逢新正,恭喜學拜揖。問之道姓名,竪指示歲月。客去知相送,慢走防傾跌。再見屢揮手,來玩趁空隙。舉家多粗疏,兒獨禮無缺。鄰里皆愛憐,纔去問歸夕。兒性卻開朗,來去任倏忽。縱教三宿留,不作桑下惜。臨别告家家,好好多休息。别後想家家,一日幾回説。時時對像片,家家叫不歇。歸來卻歡喜,依依傍肘腋。相攜看大水,東湖連天碧。沿堤采野花,向波投小石。笑指胡蝶飛,喜看高鳥擊。回家插瓶花,欣賞動顔色。有時墮甑破,闖禍前請責。家家憐不撲,舉手自撾拍。暫留伴家家,不隨父母歸。鄰人來相問,家中有阿誰?爸爸在廠裏,媽媽值班期。爺爺放牛去,家家是老師。因取眼鏡戴,一册兩手持。爲摹看書狀,迂腐誠可嗤。兒勿學家家,無能性復癡。詞賦工何益,老大徒傷悲。汝母生九月,識字追白傅。少小弄文墨,勤學歷朝暮。一旦哭途窮,迴車遂改路。兒生逢盛世,豈復學章句。書足記姓名,理必辨是非。毛澤東思想,指路路不迷。但走金光道,勿攀青雲梯。願兒長平安,無災亦無危。家家老且病,難見兒長時。賦詩留兒篋,他年一誦之。
箋曰:舒蕪兄爲祖棻創作選集作序,對此詩有精闢之評論,文繁難録,幸覽者參閲之也。
欲雨
疾風驅電繞峰前,敢望新涼枕簟便。屋漏盈庖妨早膳,山洪衝户損宵眠。翦燈遥夜歸期杳,聽雨虚堂舊夢蠲。唯有藥方能解意,當歸不用用黄連。
哭孝章,因寄君惠四首
卅載傷離意,何曾積愫傾。方欣留後約,頓痛隔今生。老眼將枯淚,遺書未盡情。澆墳一杯酒,猶恨阻重城。
折臂猶相憶,左書遥贈詩。平生空有願,一面竟無期。孝穆應同哭,蘭成未得攜。楓林千里暗,魂夢兩迷離。
箋曰:李義山《聞著明凶問哭寄飛卿》詩云:“何因攜庾信,同去哭徐陵。”此亦以徐比陳,庾比劉也。
年少多歡樂,相逢易結朋。按歌横玉笛,製謎帖春燈。錦里同游慣,青溪共醉曾。黄壚重過日,和淚酒成冰。
縱酒狂還狷,披懷曠更誠。魂惟憑夢見,淚欲借江傾。寂寞關河信,杈枒肺腑情。夜臺難問訊,此意未能明。君答余寄懷詩,有“嵇公餘習原非懶,肝肺杈枒别有情”之句。
錦城懷舊,寄諸故人六首
踪迹雖陳涕淚新,草堂花市夢如塵。元龍已殁千巖病,老卻城南舊主人。
箋曰:此首屬劉君惠。君惠感懷身世,自傷情多,每作唐衢之哭。“元龍”謂孝章,“千巖”謂印唐,皆切其姓氏也。君惠舊住成都城南光華街其外舅馮翁宅,余亦因之賃廡其間,已見前。
老去豪情氣若雲,褰裳横渡孰如君?成都舊侣今誰健?惟有風流殷仲文。
箋曰:此首屬殷石臞。石臞出游,每遇淺溪,輒褰裳而過,有如昌黎《山石》所云“當流赤足踏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者。
孫郎依舊客金陵,抱病讎書氣益增。仙侣同舟下三峽,花前一醉老應能。
箋曰:此首屬孫止畺。止畺時方大治《元和姓纂》及元次山、韋蘇州集。“仙侣”句,憶其伉儷抗戰勝利後東下事。
高生投老絶交游,拋盡詩筒與酒籌。蜀水吴山懶回首,吹臺獨上古中州。
箋曰:此首屬高石齋。石齋久客夷門,頻年閉關,罕接人事,蓋其慎也。
亂離重見在天涯,病起旗亭日易斜。白石新詩傳白下,猶憐同看錦城花。
箋曰:此首屬吴白匋。白匋時方病起,有與祖棻倡和五律,見前。
衰草黄花詞客死,仲宣公幹謝詩名。舊時東序諸年少,白髮新來有幾莖?
箋曰:此首屬從游諸子。“天粘衰草”,秦少游《滿庭芳》句,“人比黄花瘦”,李易安《醉花陰》句。楊國權詞學少游,宋元誼才追易安,故以比之。“仲宣”謂王淡芳、王文才,“公幹”謂劉國武也。參前《歲暮懷人》詩。
地震
燕京蜀道少桃源,次第名城警報繁。四海龍蛇驚地震,一椽風雨感天恩。山川遠近關心目,親故安危繫夢魂。西顧東游還北望,新愁舊約莫重論。
箋曰:時訛言將有地震,波及甚廣,後卒無事。
客歲中秋,千帆尚居沙洋,余嘗賦詩二章寄示蟄存海上。今歲中秋,千帆已返。蟄存書來,謂當爲詩志喜,因復成長句寄之
書來何止報平安,離合關心墨未乾。猶喜流輝千里共,那堪游興一時闌。酒杯聊對清光滿,衰鬢還驚白露漙 。爲説空山明月夜,獨看雙照總無歡。
答肇倉自鄭州返北京後來書
每因慵病日,遥想倦游人。開札餘驚在,離居永歎頻。挂冠同謫宦,籠袖羨嬌民。閉户書能著,從多京洛塵。
箋曰:肇倉以避地震,薄游河南,旋復返京也。
衡如師來書問訊諸故人,有作
風霜北國早驚寒,秋晚江南楓葉丹。海内知交殊進退,天涯相望各悲歡。班行想逐羣僚集,著述猶披萬卷殘。卻笑漢皋衰病客,東湖偕隱羨漁竿。
九日
佳節登臨興已殘,閉門卧疾失清歡。龍山人老空吹帽,虎阜鄉遥漫挂冠。那有白衣來送酒,更無黄菊對凭闌。避災稍勝京華客,高枕方牀夢自安。
箋曰:右派摘帽,時人或以爲仍是右派,所謂摘帽右派是也。故有第三句。
答印唐來書,兼示君惠
遠札開時意惘然,眼中二妙隔山川。曾圓幾度西樓月,空過千回下水船。盛世歡游猶避地,浮生離合豈關天。老懷餘興能多少,約到東風又一年。
威克、麗則夫婦攜雛侍余及千帆游湖心亭
湖亭遥在水中央,輕轂環堤載酒漿。一路新松疑滴翠,千山老桂暗飄香。晴波浩蕩隨人遠,野色蒼茫引興長。病起自誇腰腳健,更登高閣賞秋光。
淡芳、文才數惠詩札,賦答四首
坐閲滄桑幾變更,多君問訊到江城。閉門歲月書難著,倚席浮沈意久輕。何處文章留舊價?餘生温飽頌王明。隨人漫作蟲魚注,不及煙波鷗鷺盟。
煙斂晴湖静不波,朝來晞髮向陽阿。渾忘淵内魚堪羨,卻喜門前雀可羅。昔日少年憐共老,當時耆舊漸無多。暮遲差幸容疏懶,那復敲壺發浩歌。
優游空自説林泉,遠市人歸晚照偏。瑣屑米鹽消日月,飛騰意氣付雲煙。殘編斷簡拋身外,嬌女雛孫慰眼前。惟有舊游忘未得,相期杯酒待他年。
數紙清詩反復看,舊愁新夢感無端。難邀佳客空懸榻,多誤迂儒喜挂冠。蔬食聊爲今日計,荷衣自耐九秋寒。經筵釣石能隨分,萬里江山放眼寬。
漫成六首
三户低簷接廢垣,十年寥落住荒村。後生末契終難託,前輩殊知總負恩。講席朝班謝鵷鷺,慵眠飽飯伴鷄豚。相聞深愧同時彦,遠枉佳章到蓽門。
山中榮謝亦愁看,春草方生秋葉殘。歷歷悲歡沈萬念,堂堂歲月付三餐。近難罟户分魚蟹,遠向名都市碗盤。辛苦泥爐留宿火,連朝曉枕怯新寒。
早市争喧肩背摩,新蔬侵曉已無多。旗亭索膾縱横隊,山路輿薪上下坡。病媪當簷親曬藥,老翁補屋自牽蘿。閒居卻有勞生歎,數卷殘書奈爾何。
刀俎常閒賸火涼,加餐强飯費商量。遥山近水當窗見,曉日殘陽入市忙。列肆行來盤榼罄,後門開處餅糕香。何如飽飲東湖渌,猶勝逢辰覆酒觴。
紅爐薪炭冷頻添,執爨行吟未得兼。肉食難謀聊去鄙,菜根能咬豈爲廉?城中何處尋薑桂?厨下新來足醬鹽。披氅尋梅無逸興,雪花散作雨纖纖。
歡聲重聽九衢謳,眼底滄桑六十秋。回顧時流成僥倖,相看同輩得優游。青山到處通樵徑,春水全家上釣舟。浩蕩新恩容卒歲,豚蹄斗酒自爲酬。
箋曰:此詩前五首詠“文革”後期民生之困,末一首則寫“四人幫”覆滅後之心情也。“回顧時流成僥倖”,所感深矣。此句亦即或人所謂活著就是勝利,然語特微婉。
國武寄示新作套曲,並告以將於春節邀淡芳、文才共謀一醉,聞之神往。因呈長句,兼示二王,用堅其他日東下之約
羣賢佳節醉江樓,詩酒天涯難共酬。西嶺梅開春可寄,東湖月朗水空流。劉楨此日傳高唱,王粲何時作遠游?郢樹蜀山相望處,聊憑書札慰離憂。
一晌
一晌凭闌對落暉,漢皋久客意多違。蒹葭霜冷人何在?楓樹江寒魂不歸。南浦緑波長怨别,北邙翠柏漸成圍。十年多少存亡感,豈待牛山淚滿衣。
濟侄于役威海,將返瀘州,過漢小聚又言别十首
遠函先報喜,連日倚門闌。客至因書識,村遥訊路難。欣欣動顔色,草草具杯盤。一晌何從語,親朋各問安。
繞道金陵渡,風帆兩日行。幾回憩山石,初次覽江城。途路艱辛處,筥筐負荷情。解包陳果餌,稚女縱歡聲。
屋小堪容榻,塵多漫掃扉。鄉音猶彷彿,舊貌認依稀。江漢長爲客,巴渝竟當歸。相看無限喜,何事欲沾衣?
相逢非舊里,卅載歲時深。小阮賢猶昔,休文病至今。同爲他縣客,一話故園心。未覺良宵永,清寒漸不禁。
北渚寒方厲,邀游地復偏。煙波繞湖路,風雪渡江船。杯水旗亭下,盤飧陋巷邊。遍城難覓醉,歸飲隻鷄前。
良會逢元日,同歡薄酒前。雛孫疑祖輩,幼妹近中年。談往如春夢,臨流歎逝川。抱持更兩代,喜汝未華顛。
四鄰人語寂,燈暗夜遲遲。共話經桑海,重論雜喜悲。長征欣汝健,多忘歎吾衰。後會知何處?沈吟看鬢絲。
總爲儒冠誤,愁來每自寬。風霜雙鬢改,憂患一家安。且盡傾杯樂,何須秉燭看。新來能强飯,不用勸加餐。
殷勤問起居,生事復何如?丘壑心原足,簞瓢俸有餘。别來千里夢,時寄數行書。已作東游計,清和待夏初。
同堂嬉戲地,喬木賸殘枝。童稚成衰齒,親情似舊時。乍逢還易别,重見更難期。羨爾心猶壯,誰能泣路歧?
箋曰:沈壬憲,小名小濟,祖棻堂兄楷亭先生之季子。久任四川瀘州天然氣研究所工程師,已退休。
答肇倉惠寄詩札四首
消息疑難定,平安喜有餘。每憂鼇動地,多謝雁傳書。北望愁何極,南歸可自如?長卿徒四壁,因念賦閒居。
關山勞遠夢,感激誦新詩。巢幕終愁燕,支牀豈用龜。人傷年老日,珠記夜光時。應許憐同病,臨風有所思。
京華傳警日,閒雅想風儀。妙達莊生旨,長吟白傅詩。數行容我懶,一面識君遲。上國觀光意,蒼黄未可期。
一朝清海宇,垂老慶升平。聖代雖招隱,儒冠總累名。全身思退早,傳世待書成。浩蕩滄波遠,相期鷗鷺盟。
千帆致書肇倉,自比退院僧。來札因告以劭老昔在隴上,嘗戲署所居曰土地堂,謂終日惟公公婆婆相對也。輒呈小詩,以爲笑樂四首
廢院荒壇土地堂,公婆相對總淒涼。不應偶象還崇拜,慚愧他年一瓣香。
退院高僧德罕儔,老尼成佛要清修。不持戒律逍遥處,土地公婆占上頭。
闃寂叢祠過客稀,靈風夢雨得同歸。歲時猶享鷄豚供,聖女神孫一款扉。
香案神龕自避風,公婆安穩坐當中。衹愁誤作龍王廟,更被春來大水衝。
箋曰:黎錦熙,字劭西,湖南湘潭人,曾任蘭州西北師範學院教授,已故。肇倉其侄女夫,嘗與共事於該校也。
歲暮漫興
橋無人迹渡舟横,冰合東湖萬頃平。寒到江城春已近,雪漫山野夜先明。花開沽酒迎佳客,風暖揚帆作遠行。稍喜歲除人病起,安排良會計游程。
奉和荑蓀新詩,兼答石臞來書,因寄白匋、止畺二首
新詩邀舊侣,佳約屢商量。山左花將發,江南草正芳。何妨垂老日,重理少年狂。共醉鶯啼處,繁香覆酒觴。
江海多年别,相期作勝游。篇章傳北徼,問訊到青州。日出隨行轍,猿啼送過舟。金陵東道主,詞客舊風流。
印唐自寧返渝,過漢見訪,小聚復别
乍見還輕别,重來客路賒。無情武昌柳,舊賞錦城花。春水歸帆遠,離愁病枕加。秦淮良會近,西望一長嗟。
寂寞
寂寞清明後,離居惜歲華。殘燈猶把卷,餘火偶煎茶。小枕聽春雨,閒衾夢落花。朝來望庭樹,已覺緑交加。
丁巳暮春,偕千帆重游金陵,呈諸故人十八首
春來如社燕,舊約誤年年。江漢水相接,楚吴山自連。卜行寒食節,共醉杏花天。惆悵牽塵事,煙波望去船。
别久相逢近,臨行復緩程。林花恐零落,風雨過清明。春色留江夏,雲山望石城。揚靈三月半,猶趁亂飛鶯。
卌載年光速,兼旬日影遲。暮雲江自遠,流水意先馳。傳語春相待,來看花滿枝。倚裝新病起,不用酒盈卮。
春江當午發,老幼自扶攜。極望鍾山遠,回看漢渚移。乘風知浪急,飛夢覺舟遲。失喜逢親故,石城繫纜時。
東湖偕隱客,乘興下金陵。遠約尋春伴,真如出定僧。花開舊游地,人老少年朋。秉燭歡難盡,休辭病未能。
經歲相期久,音書數往還。不辭千里駕,來看六朝山。霜白侵衰鬢,春紅上醉顔。何須論仕隱,盛世暫偷閒。
十年天竺路,舊迹記依稀。暮色方籠樹,歡聲乍啓扉。繁花迎遠客,春雨濕征衣。兒女陳盤盞,語餘燈影微。初到時飯於止畺家。
重到棲遲地,苔牆認舊痕。談經逢老友,引吭鬧雛孫。風雨春游阻,弦歌講舍存。徐公在城北,朝夕供盤飧。寓師範學院招待所,距士復家極近。
夢窗舊詞侣,老去更無愁。腰腳勝游歷,篇章壓輩儔。黄山他日客,白鷺昔時洲。茗坐忘歸晚,斜陽下小樓。白匋説詩白鷺洲,並言其黄山之游。
尺素懷難盡,相逢哀樂并。盤飧勞遠致,杯酒喜同傾。大厦驚人技,長宵待客情。張公老能健,百級抱孫行。拱貴約飲後,復同至五臺山體育館觀表演,並爲抱外孫女早早也。
重見三年别,相看卌載情。故人多老健,此會足平生。話舊西窗雨,遥期北渚櫻。湖邊重唤棹,沽酒待新晴。
芳時名勝地,無計著游踪。行潦褰裳濕,凝寒覆被重。話深春夜雨,睡足暮天鐘。亦恨年來病,濃香負酒鍾。
勝地羣賢集,嘉賓海上來。啓華約飲北苑,荑蓀自上海來會。春陰白門柳,鮮鯽後湖杯。北客方多病,介眉卧疾哈爾濱。巴人去不回。印唐先至,已而復去,不克相晤。清游幽興極,念遠一低徊。
生死悠悠意,滄桑事萬端。故居悲數過,遺詠忍重看。調公出示白樺遺詩。强盡盈觴酒,聊爲滿座歡。時清君不見,聞笛更心酸。
莫歎諸公老,芝蘭滿玉墀。閒華皆好女,卓犖羨佳兒。北體銀鈎勁,啓華女小環能書北碑。南枝鐵骨奇。止畺子原安善畫梅。清聲雛鳳繼,千里更相期。
首夏猶留滯,秦淮未暢游。仲文期屢失,石臞擬自濟南來晤,數延期而終不果命駕。梁孟約難酬。蟄存伉儷已告來寧行期,仍以事作罷。求藥愁孫病,裁衣爲女謀。此行堪自笑,花酒一春休。
倜儻青衿舊,蕭疏緑髮斑。鵷鸞雲路遠,鷗鷺海天寬。進退非殊趣,行藏各自安。老來逢治世,拭目喜同看。
風雨隨春去,晴山展翠眉。良辰傷近别,後會老難期。明月愁千里,垂楊恨萬絲。加餐愛光景,共樂太平時。
題原安畫梅
萬樹繁花簇早春,豈從疏冷寫風神?而今畫苑開生面,喜見才人一代新。
涉江詩稿跋
子苾既殁彌月,余蟄居斗室,悽愴無憀。輒思理董其遺著,聊以抑哀思,慰逝者。乃先取其詩鈔之。子苾席芬先德,自小能文。洎入南雍,受業於汪寄庵先生之門,深受激賞。遂從先生專攻詞學,卒以倚聲名海内,而頗少爲詩。間有所作,亦不甚收拾。壬癸以還,倚席不講,始時爲今體,用消永日。今略加編次,並其早歲所存如干篇,釐爲四卷,共四百有二首。將謀付印,俾永其傳。其爲人深於詩教,温柔敦厚,淑慎堅貞,篤於親,忠於友。平生行事大略,皆見之於吟詠。固不獨才情妍妙,文藻秀傑,爲間氣所鍾已也。覽者當自得之。丁巳中秋,閒堂跋。
清平樂
瘦梅先生索題
盈囊新稿,省識高難飽。剗地胡塵渾未掃,忍憶唐宫春曉。 傷心父老中原,託根漫惜幽蘭。孤負宣和畫筆,相看賸水殘山。
編按:輯自韋力先生所示册頁之一。落款鈐白文印“漂泊西南”,知作於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六年間。
渡江雲
戲贈印唐
江樓殘燭夜,暮潮乍急,有客暗消魂。酒醒春已遠,約略煙鬟,化作夢中雲。巫峰十二,自商量、細雨黄昏。空賸有、香囊羅帕,猶是舊時薰。 輕分。驚鴻去後,社燕來時,阻重簾音信。分付與、吟箋賦筆,難寫深恩。登臨不盡新亭淚,怕荀郎、閒事傷神。相見日,消愁爲倒芳尊。
編按:輯自《國立中央技藝專科學校校刊》第四期(一九四〇年),筆名“涉江”。
卜算子
題大千畫峨眉圖卷
空谷閟幽奇,列岫鍾靈秀。載酒峨眉最上層,誇説神仙偶。 煙雲腕底生,丘壑胸中有。咫尺西來欠一游,展畫沈吟久。
編按:輯自《中華樂府》第一卷第四期(一九四五年)。
浣溪沙
蠹紙經年句懶賡,春風秋月掩重扃。人間猶有未忘情。 蓮子枉教裁作藕,柳花何惜化爲萍。不成沈醉更難醒。
编按:輯自《雍園詞鈔》(一九四六年铅印本)。
闕題(和胡小石詩)
古調空憐弦上音,十年春夢不勞尋。世間多少悲歡事,誰共西窗話素心?
編按:原無詩題。輯自《吴梅日記》甲戌年十一月初七日(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三日)條,謂:“午間沈生祖棻來,示我小石一詩,亦七絶,殊佳。飯後戲和之……祖棻和云……”
大場既陷三月,滬湘音問始通,芳妹書來要余浮海辟居租界,賦答五首
一别隔生死,何由問後期?幾家完骨肉,萬里念安危。天醉胡塵暗,烽高雁字遲。得書非夢寐,開札漫驚疑。
徂歲多陰雪,逢春怯轉蓬。鄉情不可問,歸夢有時通。暴骨浮江白,名城挾燒紅。新亭如有淚,無地灑東風。
十載長安客,傷心望帝京。劇憐家國破,賸覺死生輕。復楚從三户,偕亡愧此情。王師何日北?留命待澄清。
歸鴻來海上,相顧意如何?此地楚臣死,隔江商女多。清湘沈古怨,玉樹愴新歌。拌作從今别,迴車不忍過。書云滬地淪陷後,租界繁華視昔尤甚。
把簡沈吟久,關情唯汝親。無家與離别,何適謝兵塵?溝壑欣王土,江城入舊春。結茅資水上,吾自樂清貧。
編按:輯自吴永勝先生所示鈔稿殘葉,亦見於贈石蓀先生(葉麐)之鈔稿,題作《大場既陷三月,滬湘音問始通,舍妹書來要余浮海避居租界,賦答》。大場於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五日失守,此蓋作於一九三八年一月末。
印唐由北碚以詩寄懷並約往游,賦此爲報
淚濕青衫舊酒痕,詩書猶得守心魂。白門回首千林隔,賸水殘山夢不温。
客中多病怕登臺,喜得新詩助酒杯。苦憶縉雲山色好,清游留待遠人來。謂千帆不日西上。
編按:輯自沈祖棻散存詩稿。詩稿圖片刊於《傳記文學》二〇二〇年第四期《黄鶴迎春申契闊——小記一九七七年蕭印唐武昌過訪沈祖棻夫婦》。亦可參見《印唐存稿》,标为“己卯(一九三九年)”。凡四首,餘二首參見《涉江詩稿》卷一《答印唐見寄》二首,文字略異。
闕題
悲涼生事亂離年,巫峽湘波路幾千。沽酒待君同一醉,昨朝新得典衣錢。
編按:輯自一九四一年三月二十一日致孫望書。
闕題
辛苦移家錦水西,相鄰不意故人疏。竹林游罷歸來日,爲向柴門一駐車。
編按:輯自《印唐存稿》,附於蕭印唐詩《依韻成句心祭子苾姊》,末小字注云:“沈子苾昔在蓉(一九四二年)嘗以詩見招云……”
有懷吴門
一别姑蘇不自由,金陵舊侣話前游。那堪孤棹斜陽外,卻對龜山憶虎丘。
幾日新寒獨掩關,蕭蕭落葉滿秋山。相思不見臺城柳,何況閶門屋數間。
前年共惜别蘇州,更奈離居獨自愁。江水好爲流夢去,從來楚尾即吴頭。
編按:輯自《沈祖棻詩詞研究會會刊》十、十一合集手迹圖片,凡四首。其四參見《涉江詩稿》卷一《銘延、白樺書來念蘇州舊游,賦答》,文字略異。
山居病甚,寄石臞曲阜,啓華、拱貴金陵
齊魯荆吴各一涯,離居不覺鬢成絲。風號山木寒來早,霜冷江天雁到遲。多病未愁泉路近,有情終與故人期。東湖夕照秦淮月,待唤游船載酒卮。
寂寂閒門長緑苔,瘦筇風帽暫徘徊。相憐吾輩天涯老,不見孤舟江上回。著述君猶豪氣在,登臨誰與好懷開?舊游零落休重數,愁絶空山賦八哀。
得彦邦書及近影,賦寄
當時裙屐盡翩翩,同學班中最少年。展影忽驚君老瘦,不知對鏡已華顛。
交游經歲斷知聞,緘札殷勤賴有君。欲説别來無限事,幾回擱筆對斜曛。
編按:右四首輯自一九七三年一月二日致王淡芳書。
寄淡芳成都,兼問國武
當日詩名屬少年,王劉翰藻繼前賢。衹今對酒揮毫處,老去新篇孰與傳?
一别成都三十秋,草堂花市記前游。文章舊業飄零盡,相望江湖各白頭。
既答四篇,復戲媵一絶
老懶心情衹自知,怕尋細律綴浮詞。新篇帶有東湖水,寄與騷人洗惡詩。
編按:右三首輯自壬子嘉平月致王淡芳書。
山居近事
鉛華絲竹已全删,賸有風光伴客閒。不道坡前起新屋,當窗遮卻舊湖山。
無限風光去不還,眼中湖水夢中山。差堪娱老天猶妬,收拾閒情且閉關。
自知心力逐年衰,倦把書編懶舉杯。老病關心親友在,連朝藥裹遠郵來。亦包括君之醫案藥方在内。
懶隨兒女趁□光,休沐新正暫舉觴。陰雨吟詩晴曬藥,近來□□□偏忙。
編按:輯自一九七三年二月二十三日致王淡芳書,略殘缺。
七律三首(闕題)
腐儒衹合守重閽,卻遣文章更細論。敢向黌門樹桃李,閒看村落長鷄豚。深慚斷簡蟲魚注,難答明時雨露恩。稍喜典型諸老在,新來絳帳道能尊。數年前曾執司閽之役,故有首句。
臨風曳杖立柴門,極目清秋對緑原。遇雨未教增暮色,晚晴豈必近黄昏?偶遇年少翻芸帙,卻羨鄰翁灌菜園。縱令幽居無客至,每逢佳節一傾尊。
夢回簾幕映朝暾,宿雨初晴鳥雀喧。懶爲盤飧趨遠市,閒攤書卷閉重門。青春兒女完婚嫁,白首親朋繫夢魂。尚有湖山供嘯傲,不妨隨分住漁村。
編按:輯自河北教育出版社《微波辭(外二種)》(二〇〇〇年)致王淡芳之一附録三。
拋書二首
拋書人意倦,何計敵新疴。坐久清寒重,眠驚噩夢多。藥杯聊當酒,電匣且能歌。所願明年健,輕帆泛緑波。
嬌女將雛去,誰同守夜窗。月中人亦獨,燈下影成雙。舊約期難凖,新方病未降。霜履楓葉落,歸思在吴江。
編按:輯自《閒堂書簡》(增訂本),附於程千帆致劉國鈞書,程千帆手録二詩。
闕題
縱佩茱萸豈避災,重陽廿度不銜杯。今年空望龍山會,依舊秋風菊未開。
編按:輯自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一日致王淡芳書。
歲暮寄閒堂
一燈風雪夜,兩地歲寒時。傷别多因病,傳書每論詩。河清終有待,頭白誓相期。會向龍山見,歸來莫恨遲。
編按:輯自一九七五年一月三十一日致王淡芳書。
闕題
東湖風物與人宜,嬌女攜雛侍酒卮。乍見晴光波勝錦,最憐新緑柳初絲。遠書猶約花開日,殷孟倫先生前有書來,約春暖花開時來漢相訪同游,恐因事不果來矣。遷客難留春好時。稍喜芳游逢病起,聊將佳景慰臨歧。
編按:輯自一九七五年四月十二日致王淡芳書。
得印塘書卻寄
一時舊好幾人存,難遣巫咸叩帝閽。愁絶思君更西望,巴山猶有未歸魂。
編按:輯自一九七五年四月十七日致萧印唐書,原信稱“印塘”。凡十首,此首爲其五,餘九首參見《涉江詩稿》卷三《得印唐書,卻寄》,次序及文字略異,末增“聞道沱江”詩。
湖畔雜詠
飄飄衣袂拂涼颸,獨步長橋有所思。日落不辭歸去晚,聽風聽水立移時。
編按:輯自一九七五年八月七日致萧印唐書。凡四首,此首爲其四,餘三首參見《涉江詩稿》卷三《湖橋》,文字略異。
山居近事,賦寄故人
一春猶自步欹斜,連日匡牀掩帳紗。不惜投閒消歲月,那堪抱病作生涯。東游期在舟難買,北國書來飯可加。卻憶故園風味好,并刀如水破冰瓜。
詩札堆牀懶未酬,明窗筆硯暫時收。縱鋪冰簟難成夢,欲近銀燈且待秋。百犬吠聲花影動,千蚊成市艾煙愁。朱門空鎖閒風月,面對高牆類楚囚。
居處四鄰稀少,皆早睡。余獨愛遥夜燈窗把卷。
屋後高山深林,每遇暴雨,山洪奔瀉,時有泛濫之患。
舊屋兩間,面山對湖,日出星沈,當窗可見。夏夜屋外納涼,則明月高照,清風徐來。近鄰忽擴圍牆,更起朱樓,湖山風月,悉被遮斷。而建樓亦不成。
編按:輯自一九七五年八月七日致萧印唐書。凡四首,此二首爲其三、其四,餘二首參見《涉江詩稿》卷三《近事寄友》,文字略異。
賦答淡芳
錦城回首感流光,相望天涯鬢漸蒼。猶愛苦吟耽舊業,每憂老病寄良方。他年一面相期久,遠道千書故誼長。尚有東湖好風月,待君雪夜訪閒堂!
近事偶書
柴門長閉砌生苔,卻喜詩筒日日來。蜀國篇章争藻翰,江南詞賦費清才。瓊瑶恰似交情重,珠玉能令倦眼開。自笑雨窗還寄北,待吟新句更傾懷。
久病初愈,忽又得疾,鄰人謂余尚可支持,必能壽過七十,因成此篇
燈火明時開舊卷,湖山佳處寄閒踪。區區几案粗能浄,草草杯盤强自供。但使衰年堪料理,不求高壽到龍鍾。無端一夜添新病,九月寒衣尚未縫。
再病有作
漠漠陰雲四野荒,薄寒凝露未成霜。加餐逢節魚陳市,妨睡連宵鼠繞牀。扶病强炊新稻粥,添衣怕檢舊筠箱。朦朧午夢憑高枕,冷雨敲窗清晝長。
乙卯重九(10月12日)
山居不用更登高,懶插茱萸歎鬢毛。漫想菊開堪對酒,但餘詩俗可題糕。風前落帽人何處?老去逢辰興不豪。遥憶江南風物美,東籬應有客持螯。
編按:右五首輯自一九七五年十月十三日致王淡芳書。本首下附言:“區區”二字似不好,屢思不得佳者。“風物美”重上“風”字,改爲“饒節物”是否好?或任其重?二字意尚不犯,望代斟酌。
賞菊歸來,偶感寒疾,因賦
寒疾朝愁起,泥爐宿火銷。老翁他縣隔,嬌女一城遥。藥碗憑誰問,羹杯懶自調。端居閒卧病,回首愧漁樵。
編按:輯自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十七日致王淡芳書。
冬日山居雜詠
早起寒侵袖,開帷雪漸飄。病多難料理,歲暮更蕭條。廢食閒塵甑,無人倚石橋。圍爐兼擁被,晨夕亦逍遥。
風雪泥途阻,閉門水一涯。朝盤添野菜,夜盞喜清茶。牀暖新禾草,衣寒舊絮花。重衾耽午夢,庭院静無嘩。
病較聊閒坐,新愁反自饒。年侵羈容老,寒襲女孫嬌。雨雪衣難寄,飴餳望亦遥。一堂何日聚?歡笑度長宵。
一室圍爐坐,無營意自寬。炭薪初積竈,蓿苜尚堆盤。嬌女因風阻,衰翁隔雪寒。不因多疾病,亦未感幽單。
陰積山餘雪,寒凝夜有霜。病多沈睡少,夢淺短宵長。掩幔遮涼氣,迴燈替月光。何時開霽色,早起向朝陽。
春病秋難較,一冬多卧牀。親朋疏信札,兒女作羹湯。千里望鄉遠,孤燈覺夜長。待看楊柳緑,健步趁韶光。
編按:輯自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十七日致王淡芳書。凡八首,其一“泥途車馬少”、其六“新來慵更病”參見《涉江詩稿》卷三《冬居雜詠》,文字略異。
聞千帆將休致,賦此寄之
容易歲月暮,空山夕照沈。青春隨夢去,白髮逐年侵。那得長生藥,難爲久别心。歸來定何日?尊酒共清吟。
編按:輯自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十七日致王淡芳書。
重寄二首
寂寞衡門下,閒階生緑苔。米鹽重自理,襟抱向誰開。到岫浮雲住,投林暮鳥回。雛孫望去路,猶唤速歸來。
宿疾新稍減,藥茶勤自煎。殘燈擁卷夜,晴日曝衣天。歸栅鷄無恙,添薪竈有煙。平安堪作報,客裏莫愁牽。
答荑蓀、白匋、自强,問印唐東游行踪,兼示印唐
寒梅開日約同行,飛盡楊花闕寄聲。黄埔秦淮頻問訊,布帆未到武昌城。
豪情欲理少年狂,便買扁舟出故鄉。漫憶當時湖海氣,天涯老病各相望。
編按:右四首輯自一九七六年五月二十日致王淡芳書。
唐山地震,松潘繼之,北京、成都均被波及,各地先後紛紛告警,金陵、申江、吴門亦在其中。荆楚間雖已蒼黄,山村尚屬安謐。余與千帆既久作江南訪舊之計,印唐、君惠亦約相攜出峽,過漢小住暢叙,東下同游,皆不果。感賦
梅飄荷敗桂香殘,吟興游情已漸闌。蜀棹巴帆勞想象,北書南訊報平安。秋來春去前期誤,地動山摇行路難。爲問三吴東道主,幾時對客酒腸寬?
編按:輯自《印唐存稿》。凡二首,其一“燕京蜀道”見《涉江詩稿》卷四《地震》。
偶成
殘卷昏燈不自聊,蕭森秋氣入疏寮。雁過欲寄天涯信,未必高樓正寂寥。
介眉來書念靈谷寺舊游,傷子雍、淑娟之逝。賦寄此篇
昔游靈谷寺,回首共傷神!孤塔殘陽冷,羈墳宿草春。惟將思舊賦,寄與有情人。不用聞鄰笛,年年涕淚新。
編按:右二首輯自一九七六年十一月十一日致萧印唐書。
東游緩期寄金陵諸故人
孝標發高興,白下共深杯。北客方多病,巴人去不回。歷城期自失,汴水訊空來。更作西園集,偉長信有才。
編按:輯自一九七七年四月十日致萧印唐書。凡四首,餘三首參見《涉江詩稿》卷四《丁巳暮春,偕千帆重游金陵,呈諸故人》前三首,文字略異。
附録
涉江詞序
動中形外曰詩,意内言外曰詞。是故詩或直陳,詞惟曲致。苟非厝辭精妙,託響非常,安得有井皆歌,小紅能唱乎?近時作者,非不紛紜,擷彼菁英,不盈予掬。有如沈祖棻子苾所爲《涉江詞》者,乃無愧“黄絹幼婦,外孫虀臼”之譽已。子苾託生南國,游學上庠。出當代大師之門,爲世間才子之婦。高材獨秀,乃工小詞。國難之年,隨夫婿程君千帆沿湘入蜀,備歷艱苦。言愁則一江春水,歎瘦而簾卷西風。偶有吟哦,率多淒婉。流寓嘉州以後,長言永歎,益抒陸沈蓬轉之哀。小令逼真花間,長慢高者往往闌入北宋,極其思之所至,故當雁行清照,婢蓄淑真。花晨月夕,焚香掃地,手斯一卷,爲洛生之詠。遥心幽思,輻凑行間;玉振金聲,鏗鏘弦外。蓋飄飄有凌雲氣,謖謖如林下風焉。亂世之徵,文章匿采。有如此媛,能不驚心?然則世有知音,自能擊節,如人飲水,奚假言詮者也。予與子苾、千帆先後同師蘄春黄君,其尊翁穆庵先生又與予有唱和之雅。承命作序,非玄晏而謬序《三都》,對隱侯而知吟雌霓,爰綴片語,以當景行。若資揚榷,則吾豈敢!
曾緘
涉江词初稿序
此子苾《涉江詞》底稿五卷。前四卷多其手抄,而余補之,皆經寄庵先生評點。第五卷則余與宋生元誼、劉生彦邦爲之繕寫,後經删訂,併甲乙兩稿爲甲稿,而以自蜀東下後所作爲戊稿,故篇章次第或與定本不同。子苾既殁四月,余理董其遺著,乃取而重裝之。嗟乎!綺夢如煙,餘香在席,百身難贖,有恨無期!丁巳霜降,閒翁揮淚記於東湖寓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