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
作者:朱祖谋
朱祖谋(1857—1931)编选。朱祖谋,原名孝臧,字古微,一字藿生,号讴尹,又号上强村民,即强村,浙江湖州人。光绪九年(1883)二甲一名进士,历充国史馆协修、累迁礼部侍郎。后隐居苏州。早岁工诗,四十岁后专工词学。所作词在《强村语丛》,又刻《强村丛书》,收唐、五代、宋、金、元人词多种。《宋词三百首》为朱氏所编宋词选本。朱孝臧有感于清代词学两派之偏颇,故编此选,对于两宋词并重,有宋一代较重要的词人的代表词作多被选入,有些一般词人的作品也予以选录。计选宋词七十九家,词作二百八十三首。其选词宗旨以典雅浑成为主,提倡“拙、重、大”之标准,凡涉恻艳小慧之词皆不入选。是选较《词综》精善,比张惠言《词选》全面。但因编者宗尚吴文英,并由吴文英上窥周邦彦,故而吴、周两家词入选最多,而苏轼、辛弃疾作品则显得少些。编次则首录帝王、末录女流,其他作者依时为序,沿袭旧的选编体例。《宋词三百首》,1924年成书,有原刻本,1958年,新民出版社出版线装本。唐圭璋为本书作笺,成于1931年,有神州国光社本,后又加注,成《宋词三百首笺注》,博收广采,征引繁富,收录与作品有关的遗事、珍闻及后人评论。吴梅序其书,称之有三善,1958年中华书局出版。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以新版印行。
猜你喜欢的书
香屑集
唐诗集句集。18卷。清人黄之隽撰。黄之隽(1668—1748)字若木,晚号石翁,松江(今属上海)人。工诗,善作杂剧、传奇、本书系作者早年所撰集。全书包括序1卷,诗17卷。诗全部是集唐人诗句而成,序也是集唐人文句而成。序中说:“应试屡黜,穷愁外侮,百感纷至。每用艳体为集句,寓美人香草之言,以写忧而寄思。”可以看出本书的特点。全书共有集句诗900多首,包括五七言各体,而以涉及艳情的诗篇数量最多,如《无题代寄》、《无题代答》、《别绪》、《脸红》等。每卷之后,注明各句诗的原作者及原诗题。《四库全书总目》称本书为历代集句诗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部,并指出,所集成的诗篇“对偶工整,意义贯通,排比联络,浑若天成”。本书有撰集者雍正十二年(1734)刊本,还有乾隆年间、嘉庆年间的刻本,曾收入《四库全书》。
捕蝗考
捕蝗专书。一卷。清陈芳生撰。成书于清顺治四年(1648年)或稍前。陈芳生,字漱六。生卒不详。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本书分“备蝗事宜”和“前代捕蝗法”两部分。“备蝗事宜”共十条。其中,前三条抄录徐光启于明崇祯元年著《屯盐疏》“除蝗”部分的第九条中前三项,后七条全部抄录董煟《救荒活民书》卷三。“前代捕蝗法”在形式上以宋元明三代史实置于所抄录徐光启《屯盐疏》之前,事实上,宋代的《宋熙宁诏书》抄自《救荒活民书》。
存存斋医话稿
医话。清赵晴初撰。三卷。晴初字彦晖,会稽 (今浙江绍兴) 人。清末医家。认为“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反约”。后将其见闻及心得笔记整理辑成是编传于世。本书初刊于光绪七年(1881)。书中共载医话七十四则,不分类别,不拘体例,不立标题。阐述医理、辨证用药,改正本草,评论医家,强调辨证论治,指出设方立名在于规矩准绳,昭示来学,非谓某方一定治某病,某病一定用某方。这种认识对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灵活用药,颇有裨益。所论确有见地,为后人所重。有一九一五年绍兴裘氏刊本,一九三六年《珍本医书集成》本。
元代白莲教资料汇编
本书从宗教史的角度,搜集整理了元代有关白莲教的基本资料,包括元代白莲教徒自篆的三部专书及散见的元人有关记载,还附录了少量宋人记述。本书对白莲教的产生,渊源和教义,传播和演变,被禁和复教,以及与明教的关系,与元末农民战争红巾军,与大明国号的关系等问题皆作了精辟的分析,本书论从史出,视野开阔,逻辑严密,文字洗练,实为具有真知灼见的学术专著。
来果禅师禅七开示录
未开悟的人,举心、动念就是妄想;开悟以后,举心、动念皆是真如。一个妄想,一个真如,究竟是同是别?要问你们一下子:妄想是甚么?真如是甚么?同,在甚么地方?别,又在甚么地方?
五阴譬喻经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沫、泡、焰、蕉、幻,五喻也。出杂阿含第十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