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仙姑宝卷

作者:佚名
何仙姑宝卷

一名《吕祖度何仙姑因果宝卷》。清佚名撰。二卷。三万余字。宣讲吕洞宾成仙得道后,赴王母蟠桃圣会,见八仙尚少一女仙,故下凡超度何仙姑。何父逼女儿招夫生子,阻其参禅悟道。历经曲折,何女以其意坚终为吕祖度为神仙。成仙后亦下凡再度其父母,在天堂合家团聚。是书宣神仙道祖事,旨在阐“十磨十难成仙子,不磨不难不成神”,劝诫世人诵经向善,脱尘世苦海,故其现实意义并不大。吕祖、何仙姑“对药”一段,以药喻世警时,精彩独到,耐人寻味,语言精巧。为研究八仙传说提供宝贵资料。有光绪十六年(1890)常州乐善堂刊本,宣统三年(1911)刊本。

猜你喜欢的书

晋太康三年地记

晋太康三年地记

区域志。原书不著撰人,清毕沅辑。一卷。有《晋书地理志新补正》已著录。《旧唐书经籍志》、 《水经注》皆称《地记》五卷,太康三年撰。《新唐书艺文志》称《晋太康土地记》十卷。见于《宋书·州郡志》会稽郡始宁令下,称为《晋太康三年地志》。《史记索隐》、 《史记正义》均称《地理记》。经毕氏考证,实为一书。原书于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三年(282)成书无疑。因取《晋太康三年地记》名篇,较为确切。遂采诸史志,辑得二百余条,依《晋书·地理志》州序组排,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成书。约一万七千字。收入毕氏自刻《经训堂丛书》、《广雅书局丛书》。另有《史学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据《经训堂丛书》本排印。

陈石遗先生谈艺录

陈石遗先生谈艺录

《谈艺录》出自陈衍弟子黄曾樾手,《谈艺录前言》有言:“曾樾幸生同乡国,自有知识,则知景仰先生,窃揆梼昧,不敢自致于门墙。 丁卯孟冬初弦,由董仲纯丈介谒先生于文儒坊三官堂之匹园,呈诗文为贽。 ”黄曾樾拜师期间,聆听教诲,潜心研究,为备遗忘,条次记录陈衍的谈艺评论,“有所请益, 必为畅言,退而录之,以备遗忘,随闻随记,无有汇次,名曰《谈艺录》,记实也”,从丁卯拜师,到“十九年七月”,成书仅三年时间。 在《谈艺录》中涉及人物更多、话题更广,此外,大谈诗歌写作之法,对《红楼梦》亦有见地。 陈衍认为作诗要“学问足,虽求工亦不至于苦也”,要“深于经史百家以厚其基”,“学文字当取资大家”, 更告诫黄曾樾“文字与人品有莫大关系”,人正文章自然正气凛然;此外,如何作七律、为高调、避熟字等,均详细阐述。 对诗人的评点则如:“清初诗人,吴梅村固是大家,然即其擅长之七古论,只能备一格,作诗史观”;“樊榭诗五古七绝为上, 七律次之,五律又次之,七古为下”;“渔洋虽喜用典,而用得恰好处,簇簇生新,盖以少许胜人多许也”。从唐宋之杜、韩、白、陈师道、刘克庄等,至清钱谦益、王士禛、查慎行、厉鹗等名家,陈衍评各家皆细致入微,谈艺挥洒自如。

青蛙骑手

青蛙骑手

儿童歌剧。作者老舍。载《老舍剧作全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出版。剧作通过一个富有神话色彩的故事,表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理想,揭露剥削者压迫者的丑恶灵魂。剧中主角青蛙骑手是一个貌丑艺高、心灵美好的男子,他向群众宣传“没有贫富,官不欺民,藏汉一家”的思想,遭到头人迫害。一次他脱去蛙皮变成一个英俊骑手参加赛马大会,并夺得了第一名。可头人却抢走了他的蛙皮,想置他于死地,幸亏妻子三姐以血相救,挽回了他的生命。获得新生的青蛙骑手继续与头人作针锋相对的斗争。全剧唱词生动活泼,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洋溢着幽默风趣、轻松愉快的情调,很富儿童味。

内典尘露章

内典尘露章

全一卷。日僧凝然着。收于大日本佛教全书卷三。概述日本十宗(南都六宗与天台、真言、净土、禅宗)之教义,并记各宗弘传之概况。与八宗纲要同为重要之佛教入门书。

大悲忏法

大悲忏法

全一卷。宋代天台宗僧四明知礼编集。又作出像大悲忏法、大悲心咒忏法、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乃知礼依据伽梵达磨所译之大悲心陀罗尼经而作,内容叙述千手观音之忏法。系以天台宗教义指导修持之忏仪作法。谓虔信千手观音,不仅可消灾得福,死后且可往生西方净土。

大方等如来藏经

大方等如来藏经

简称《如来藏经》。佛教经典。东晋求那跋陀罗译。一卷。与大方广如来藏经同本先出。佛在耆阇崛山,成佛十年。与百千比丘,六十恒河沙菩萨,及天龙八部俱。以三昧力,现众莲华,皆未开敷,华内皆有化佛。须臾升空舒荣,须臾萎变,化佛各放无数光明。金刚慧菩萨问何因缘?佛为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性。共说九喻,一萎花中佛,二岩树蜂蜜,三 铖中粳梁,四不净处金,五贫家宝藏,六庵罗果种,七弊物中金像,八贫女贵胎,九模中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