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近体诗七十三首Er2中华典藏网

答裴迪①Er2中华典藏网

淼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Er2中华典藏网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万首唐人绝句》作“答裴迪忆终南山”。Er2中华典藏网

辋口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绝句Er2中华典藏网

裴迪Er2中华典藏网

积雨晦空曲,平沙灭浮彩。Er2中华典藏网

辋水去悠悠,南山复何在。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辋口:《长安志》:“辋谷水,出南山辋谷,北流入霸水。”《陕西志》:“辋川在蓝田县南峣山之口,去县八里,水沦涟如车辋然。川尽处为鹿苑寺,即王维别业。”Er2中华典藏网

山中寄诸弟妹①Er2中华典藏网

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Er2中华典藏网

城郭遥相望,惟应见白云②。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万首唐人绝句》无“诸”字。凌本、《唐诗正音》俱无“妹”字。Er2中华典藏网

②见,顾元纬本、凌本俱作“礼”,误。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禅诵:谓坐禅诵经。《陈书》:“吴郡陆庆筑室屏居,以禅诵为事。”Er2中华典藏网

闻裴秀才迪吟诗因戏赠①Er2中华典藏网

猿吟一何苦,愁朝复悲夕②。Er2中华典藏网

莫作巫峡声,肠断秋江客。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万首唐人绝句》作“闻裴迪吟诗戏赠”。Er2中华典藏网

②悲,凌本作“愁”。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巫峡:《水经注》:“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其间首尾一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绝巘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统志》:“巫峡,在夔州府巫山县东三十里,即巫山也,与西陵峡、归峡并称三峡。连山七百里,略无断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日月。”Er2中华典藏网

赠韦穆十八Er2中华典藏网

与君青眼客,共有白云心。Er2中华典藏网

不向东山去,日令春草深①。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日,一作“自”。Er2中华典藏网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Er2中华典藏网

鸟鸣涧Er2中华典藏网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Er2中华典藏网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皇甫岳:按《唐书·宰相世系表》有皇甫岳,乃皇甫恂之子,未知即此人否。Er2中华典藏网

莲花坞Er2中华典藏网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Er2中华典藏网

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Er2中华典藏网

鸬鹚堰Er2中华典藏网

乍向红莲没,复出清浦飏①。Er2中华典藏网

独立何褵褷,衔鱼古查上。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清,顾可久本作“晴”。浦,《万首唐人绝句》作“蒲”。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鸬鹚:《埤雅》:“鸬鹚,水鸟,似嶔而黑,一名架。嘴曲如钩,食鱼,入喉则烂。其热如汤,其骨主鲠及噎,盖以类推之者也。此鸟吐而生子,神农书所谓‘鸬鹚不卵生,口吐其雏,独为一异’者也。扬孚《异物志》云:‘鸬鹚能没于深水,取鱼而食之。不卵而孕雏于池泽,既胎而又吐生,多者生七八,少生五六,相连而出,若丝绪焉。水鸟而巢高木之上。’”Er2中华典藏网

褵褷:木华《海赋》:“凫雏离褷,鹤子淋渗。”张铣注:“离褷、淋渗,羽毛初生貌。”Er2中华典藏网

古查:《玉篇》:“楂,水中浮木也,亦作‘查’。”江总诗:“古楂横近涧,危石耸前洲。”Er2中华典藏网

上田平Er2中华典藏网

朝耕上平田,暮耕上平田。Er2中华典藏网

借问问津者,宁知沮溺贤①。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宁,《唐诗正音》作“谁”。Er2中华典藏网

萍池Er2中华典藏网

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Er2中华典藏网

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①。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扫复开,顾元纬本、凌本俱作“复扫开”。Er2中华典藏网

辋川集Er2中华典藏网

并序Er2中华典藏网

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沜、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垞、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①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秉恕按:《唐书》本传称维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者,即此二十首,是盖当时自为一帙耳。Er2中华典藏网

孟城坳Er2中华典藏网

新家孟城口,古木馀衰柳。Er2中华典藏网

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Er2中华典藏网

同咏Er2中华典藏网

裴迪Er2中华典藏网

结庐古城下,时登古城上。Er2中华典藏网

古城非畴昔,今人自来往。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畴昔:《檀弓》:“余畴昔之夜。”郑康成注:“畴,发声也。昔,犹前也。”Er2中华典藏网

华子冈Er2中华典藏网

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Er2中华典藏网

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Er2中华典藏网

同咏Er2中华典藏网

裴迪Er2中华典藏网

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稀。Er2中华典藏网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Er2中华典藏网

文杏馆Er2中华典藏网

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Er2中华典藏网

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文杏梁:《长门赋》:“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Er2中华典藏网

香茅:左思《吴都赋》:“食葛香茅。”Er2中华典藏网

栋里云:郭璞诗:“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Er2中华典藏网

同咏Er2中华典藏网

裴迪Er2中华典藏网

迢迢文杏馆,跻攀日已屡。Er2中华典藏网

南岭与北湖,前看复回顾。Er2中华典藏网

斤竹岭Er2中华典藏网

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Er2中华典藏网

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斤竹:考戴凯之《竹谱》、刘美之《续竹谱》、赞宁《笋谱》,皆无斤竹名。惟谢灵运有《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一首,又灵运《游名山志》云“神子溪南山与七里山分流,去斤竹涧数里”,始见“斤竹”之名。《通志略》“竹之良者,惟有䈽竹。谢灵运所游之涧,今在雁荡”,则斤竹即䈽竹是矣。Er2中华典藏网

同咏Er2中华典藏网

裴迪Er2中华典藏网

明流纡且直,绿筿密复深。Er2中华典藏网

一径通山路,行歌望旧岑。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绿筿:《说文》:“筿,小竹也。”谢灵运诗:“绿筿媚清涟。”Er2中华典藏网

鹿柴Er2中华典藏网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Er2中华典藏网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①。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苔,一作“莓”。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柴:柴,士迈切,音与“砦”同,栅也。一作“寨”。凡师行野次,立木为区落,谓之“柴”。别墅有篱落者,亦谓之“柴”。Er2中华典藏网

同咏Er2中华典藏网

裴迪Er2中华典藏网

日夕见寒山,便为独往客。Er2中华典藏网

不知松林事①,但有麏麚迹。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松,顾可久本、《万首唐人绝句》、《唐诗纪》事皆作“深”。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麏麚:《广韵》:“麏,鹿属。”“麚,牡鹿。”刘绘诗:“麏麚或腾倚,林薄杳芊眠。”Er2中华典藏网

木兰柴Er2中华典藏网

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Er2中华典藏网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处所:《高唐赋》:“风止雨霁,云无处所。”Er2中华典藏网

同咏Er2中华典藏网

裴迪Er2中华典藏网

苍苍落日时,鸟声乱溪水。Er2中华典藏网

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Er2中华典藏网

茱萸沜Er2中华典藏网

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Er2中华典藏网

山中倘留客,置此茱萸杯①。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茱萸,顾元纬本、凌本俱作“芙蓉”。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茱萸沜:《广韵》:“沜,水涯。”音与“泮”同。《玉篇》直以为古文“泮”字。盖其水上有茱萸,因名。《图经本草》:“茱萸今处处有之,江淮、蜀汉尤多,木高丈馀,皮青绿色,叶似椿而阔厚,紫色。三月开红紫细花,七月、八月结实,似椒子,嫩时微黄,至熟则深紫。”Er2中华典藏网

芙蓉杯:庾信诗:“芙蓉承酒杯。”又云:“芙蓉即奉杯。”Er2中华典藏网

同咏Er2中华典藏网

裴迪Er2中华典藏网

飘香乱椒桂,布叶间檀栾。Er2中华典藏网

云日虽回照,森沉犹自寒。Er2中华典藏网

宫槐陌Er2中华典藏网

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Er2中华典藏网

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Er2中华典藏网

同咏Er2中华典藏网

裴迪Er2中华典藏网

门南宫槐陌①,是向欹湖道②。Er2中华典藏网

秋来山雨多③,落叶无人扫。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南,二顾本、《唐诗品汇》俱作“前”。Er2中华典藏网

②是,顾可久本作“堤”。Er2中华典藏网

③山,《唐诗品汇》作“风”。Er2中华典藏网

临湖亭Er2中华典藏网

轻舸迎上客①,悠悠湖上来。Er2中华典藏网

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上,《万首唐人绝句》作“仙”。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舸:《方言》:“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Er2中华典藏网

同咏Er2中华典藏网

裴迪Er2中华典藏网

当轩弥滉漾,孤月正徘徊。Er2中华典藏网

谷口猿声发,风传入户来。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滉漾:《玉篇》:“滉,漾波也。”Er2中华典藏网

南垞Er2中华典藏网

轻舟南垞去,北垞淼难即。Er2中华典藏网

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①。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遥遥,《唐诗正音》作“遥山”,误。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南垞:成按:《集韵》:垞,直加切,小丘名。或疑古字书多不载“垞”字,而《玉篇》、《韵会》诸书,均以“”字为古文“宅”字,颇疑“垞”字即“”字之讹。《正韵》麻、陌二韵,、垞二字俱不收,姑从《集韵》作茶音读。Er2中华典藏网

同咏Er2中华典藏网

裴迪Er2中华典藏网

孤舟信风泊①,南垞湖水岸。Er2中华典藏网

落日下崦嵫,清波殊淼漫。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风,顾元纬本作“一”。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崦嵫:《山海经》:“鸟鼠同穴之山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郭璞注:“日没所入山也,见《离骚》。奄兹两音。”Er2中华典藏网

欹湖Er2中华典藏网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Er2中华典藏网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①。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山青,顾可久本作“青山”。Er2中华典藏网

同咏Er2中华典藏网

裴迪Er2中华典藏网

空阔湖水广,青荧天色同。Er2中华典藏网

舣舟一长啸,四面来清风。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青荧:《羽猎赋》:“石玉嶜崟,眩耀青荧。”师古注:“青荧,言其色青而有光荧也。”李善注:“青荧,光明貌。”Er2中华典藏网

舣舟:《史记》:“乌江亭长檥船待。”徐广注:“檥音仪,一音俄。”骃按:“应劭曰:‘檥止也。’孟康曰:‘檥音蚁,附也。附船着岸也。’如淳曰:‘南方人谓整船向岸曰檥。’”檥、舣字同。Er2中华典藏网

柳浪Er2中华典藏网

分行接绮树①,倒影入清漪。Er2中华典藏网

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分行,顾元纬本、凌本俱作“行分”。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绮树:江淹《四时赋》:“忆上国之绮树,想金陵之蕙枝。”Er2中华典藏网

同咏Er2中华典藏网

裴迪Er2中华典藏网

映池同一色,逐吹散如丝。Er2中华典藏网

结阴既得地,何谢陶家时。Er2中华典藏网

栾家濑Er2中华典藏网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Er2中华典藏网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石溜泻:谢朓《郊游》诗:“靃靡青莎被,潺湲石溜泻。”Er2中华典藏网

同咏Er2中华典藏网

裴迪Er2中华典藏网

濑声喧极浦,沿步向南津。Er2中华典藏网

泛泛凫鸥渡,时时欲近人。Er2中华典藏网

金屑泉Er2中华典藏网

日饮金屑泉,少当千馀岁。Er2中华典藏网

翠凤翔文螭①,羽节朝玉帝。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翔,一作“翊”。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翠凤:《拾遗记》:“西王母乘翠凤之辇而来,前导以文虎文豹,后列雕麟紫(塵)〔麏〕。”Er2中华典藏网

羽节:羽节谓羽盖毛节,并是仙人之仪卫。《桓真人升仙记》:“五色霞内见霓旌羽节,仙童灵官百馀人。”Er2中华典藏网

同咏Er2中华典藏网

裴迪Er2中华典藏网

潆渟澹不流,金碧如可拾。Er2中华典藏网

迎晨含素华,独往事朝汲。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素华:《本草》:“平旦第一汲为井华水。”Er2中华典藏网

白石滩Er2中华典藏网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①。Er2中华典藏网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向,《唐诗纪事》、《唐诗品汇》俱作“尚”。Er2中华典藏网

同咏Er2中华典藏网

裴迪Er2中华典藏网

跂石复临水,弄波情未极。Er2中华典藏网

日下川上寒,浮云淡无色①。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无色,一作“秋色”,一作“凝碧”。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跂石:庾信诗:“下桥先劝酒,跂石始调琴。”Er2中华典藏网

北垞Er2中华典藏网

北垞湖水北,杂树映朱栏。Er2中华典藏网

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Er2中华典藏网

同咏Er2中华典藏网

裴迪Er2中华典藏网

南山北垞下①,结宇临欹湖。Er2中华典藏网

每欲采樵去,扁舟出菰蒲。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山,世本或作“上”。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扁舟:《汉书》:“范蠡乃乘扁舟,浮江湖。”孟康注:“扁舟,特舟也。”Er2中华典藏网

竹里馆Er2中华典藏网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Er2中华典藏网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幽篁:《楚辞》:“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王逸注:“幽篁,竹林也。”吕向注:“幽,深也。篁,竹丛也。”Er2中华典藏网

同咏Er2中华典藏网

裴迪Er2中华典藏网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Er2中华典藏网

出入惟山鸟,幽深无世人。Er2中华典藏网

辛夷坞Er2中华典藏网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Er2中华典藏网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①。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纷纷,刘本、顾可久本俱作“丝丝”。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辛夷:朱子《楚辞集注》:“辛夷,树大连合抱,高数仞。其花初发如笔,北人呼为木笔。其花最早,南人呼为迎春。”Er2中华典藏网

木末:《楚辞》:“搴芙蓉兮木末。”Er2中华典藏网

同咏Er2中华典藏网

裴迪Er2中华典藏网

绿堤春草合,王孙自留玩。Er2中华典藏网

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Er2中华典藏网

漆园Er2中华典藏网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Er2中华典藏网

偶寄一微官①,婆娑数枝树。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偶,顾元纬本、凌本俱作“惟”。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傲吏:《史记》:“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郭璞诗:“漆园有傲吏。”Er2中华典藏网

婆娑:《晋书》:“殷仲文与众至大司马府。府中有老槐树,顾之良久而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Er2中华典藏网

同咏Er2中华典藏网

裴迪Er2中华典藏网

好闲早成性,果此谐宿诺。Er2中华典藏网

今日漆园游,还同庄叟乐。Er2中华典藏网

椒园Er2中华典藏网

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Er2中华典藏网

椒浆奠瑶席,欲下云中君①。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君,刘本、顾可久本俱作“身”。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椒:陆玑《诗疏》:“椒树似茱萸,有刺针,叶坚而滑泽。蜀人作茶,吴人作茗,皆合煮其叶以为香。”Er2中华典藏网

桂尊:《汉书》:“尊桂酒,宾入乡。”应劭注:“以水(积)〔渍〕桂,为大尊酒。”[[1]]Er2中华典藏网

帝子:《楚辞》:“帝子降兮北渚。”Er2中华典藏网

杜若:《楚辞》:“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尔雅翼》:“杜若苗似山姜,花黄赤,子赤色,大如棘子,中似豆蔻。有杜连、白连、白岑、若芝之名,亦一名杜衡。”Er2中华典藏网

椒浆:《楚辞》:“奠桂酒兮椒浆。”王逸注:“椒浆,以椒置浆中也。”Er2中华典藏网

云中君:《楚辞·九歌》有云中君。又《汉书·郊祀志》:“晋巫祀五帝、东君、云中君、巫社、巫祠、族人炊之属。”师古注:“云中君谓云神也。”Er2中华典藏网

同咏Er2中华典藏网

裴迪Er2中华典藏网

丹刺罥人衣,芳香留过客。Er2中华典藏网

幸堪调鼎用,愿君垂采摘。Er2中华典藏网

[1] [1]“应劭注”云云,实为晋灼注引李元记云。见《汉书·礼乐志》二。Er2中华典藏网

临高台送黎拾遗①Er2中华典藏网

裴迪Er2中华典藏网

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Er2中华典藏网

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万首唐人绝句》无“临高台”三字。Er2中华典藏网

送别①Er2中华典藏网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Er2中华典藏网

春草明年绿②,王孙归不归。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万首唐人绝句》、《唐诗正音》、《唐诗品汇》俱作“山中送别”,《名贤诗》作“送友”。Er2中华典藏网

②明年,二顾本、凌本、《唐诗品汇》俱作“年年”。Er2中华典藏网

别辋川别业Er2中华典藏网

依迟动车马,惆怅出松萝。Er2中华典藏网

忍别青山去,其如绿水何?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依迟:王融诗:“参差兴别绪,依迟起离慕。”Er2中华典藏网

松萝:毛苌《诗传》:“女萝,菟丝、松萝也。”孔颖达《正义》:“《释草》云:‘唐蒙,女萝。女萝,菟丝。’毛意以菟丝为松萝,故言松萝也。陆玑《疏》云:‘菟丝蔓连草上生,黄赤如金,今合药菟丝子是也,非松萝。松萝自蔓松上生,枝正青,与菟丝殊异。”Er2中华典藏网

同咏Er2中华典藏网

王缙Er2中华典藏网

山月晓仍在,林风凉不绝。Er2中华典藏网

殷勤如有情,惆怅令人别。Er2中华典藏网

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①Er2中华典藏网

城隅一分手,几日还相见。Er2中华典藏网

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唐文粹》少“马上”以下六字,《万首唐人绝句》作“别崔九弟”。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花如霰:梁元帝诗:“上林朝花色如霰。”柳恽诗:“春花落如霰。”Er2中华典藏网

同咏Er2中华典藏网

裴迪Er2中华典藏网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Er2中华典藏网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Er2中华典藏网

留别崔兴宗①Er2中华典藏网

驻马欲分襟,清寒御沟上。Er2中华典藏网

前山景气佳,独往还惆怅。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万首唐人绝句》于四卷内载此首作王维诗,题曰“留别崔兴宗”;十六卷重出,作崔兴宗诗,题曰“留别王维”。《唐文粹》作崔兴宗,《唐诗品汇》亦作右丞诗。《唐诗纪事》载,“王维有《崔九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云‘城隅一分手’云云,裴迪云‘归山深浅去’云云,兴宗留别云‘驻马欲分衿’云云”,是以此诗为兴宗留别二人之诗也。顾元纬本、凌本皆删去此首,刘须溪、顾可久本有之。Er2中华典藏网

息夫人①Er2中华典藏网

莫以今时宠②,能忘旧日恩③。Er2中华典藏网

看花满眼泪④,不共楚王言。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河岳英灵集》作“息夫人怨”,《国秀集》作“息妫怨”。Er2中华典藏网

②时,《古今诗话》作“朝”。Er2中华典藏网

③能忘,《本事诗》作“宁忘”,《万首唐人绝句》、《唐诗纪事》俱作“难忘”,《乐府诗集》作“宁无”。旧,《国秀集》作“昔”,《唐诗纪事》作“异”。Er2中华典藏网

④眼,《本事诗》作“目”。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原注】时年二十。Er2中华典藏网

息夫人:《左传》:“楚子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本事诗》:“宁王宪贵盛,宠妓数十人,皆绝艺上色。宅左有卖饼者,妻纤白明媚,王一见属目,厚遗其夫取之,宠惜逾等。环岁,因问之:‘汝复忆饼师否?’默然不对。王召饼师使见之,其妻注视,双泪垂颊,若不胜情。时王座客十馀人,皆当时文士,无不凄异。王命赋诗,王右丞维诗先成云云,坐客无敢继者。王乃归饼师,以终其志。”Er2中华典藏网

《珊瑚钩诗话》云:杜牧之《息夫人》诗曰:“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与所谓“莫以今朝宠,难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语意远矣。盖学有浅深,识有高下,故形于言者不同也。Er2中华典藏网

班婕妤三首①Er2中华典藏网

其一Er2中华典藏网

玉窗萤影度,金殿人声绝。Er2中华典藏网

秋夜守罗帏,孤灯耿明灭②。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唐文粹》、《河岳英灵集》并作“婕妤怨”。Er2中华典藏网

②明,顾元纬本、凌本俱作“不”。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班婕妤:《汉书》:“孝成班婕妤,帝初即位,选入后宫。始为少使,俄而大幸,为婕妤,居增成舍,再就馆,有男,数月失之。其后赵飞燕姊弟从自微贱兴,逾越礼制,寝盛于前。班婕妤及许皇后皆失宠,稀复进见。许皇后坐废,婕妤恐久见危,求供养太后长信宫,上许焉。婕妤退处东宫,作赋自伤。”Er2中华典藏网

其二Er2中华典藏网

宫殿生秋草,君王恩幸疏①。Er2中华典藏网

那堪闻凤吹②,门外度金舆。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恩,《文苑英华》作“宠”。Er2中华典藏网

②吹,一作“笛”。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金舆:《史记》:“为之金舆错衡,以繁其饰。”Er2中华典藏网

其三①Er2中华典藏网

怪来妆阁闭,朝下不相迎。Er2中华典藏网

总向春园里②,花间笑语声③。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国秀集》选此一首,题作“扶南曲”。Er2中华典藏网

②向,《国秀集》作“在”。Er2中华典藏网

③笑语,顾可久本、《国秀集》、《万首唐人绝句》、《乐府诗集》、《唐诗品汇》俱作“语笑”。Er2中华典藏网

题友人云母障子Er2中华典藏网

君家云母障,持向野庭开①。Er2中华典藏网

自有山泉入,非因彩画来②。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持,顾元纬本、凌本俱作“时”。Er2中华典藏网

②因,一作“关”。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原注】时年十五。Er2中华典藏网

障子:唐时呼屏障为“障子”。杜甫有《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齐己有《二龙障子歌》,张祜有《题山水障子》诗,李洞有《观水墨障子》诗是矣。Er2中华典藏网

红牡丹Er2中华典藏网

绿艳闲且静①,红衣浅复深。Er2中华典藏网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闲,顾元纬本、凌本俱作“开”。Er2中华典藏网

左掖梨花①Er2中华典藏网

闲洒阶边草,轻随箔外风。Er2中华典藏网

黄莺弄不足,嗛入未央宫②。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文苑英华》作“左掖海棠花”。Er2中华典藏网

②入,《文苑英华》作“向”。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左掖:《雍录》:“《汉书》曰:‘朱虚侯章从太尉勃请卒千人,入未央宫掖门。’师古曰:‘非正门而在两旁,若人之臂掖也。’《御览》曰:‘出禁省为殿门,外出大道为掖门。’则不特夹立正门之旁乃为掖门,虽殿门外他出之门皆可名为掖门也。唐门下北省在日华门,名左掖,亦名东省;中书北省在月华门,名右掖,亦名西掖。此之日华、月华者,立门自在宣政殿东西两廊,出门未是宫外,而亦以掖名之,则是殿门自正门外旁或有门,皆为掖门也。”Er2中华典藏网

同咏Er2中华典藏网

丘为Er2中华典藏网

冷艳全欺雪,馀香乍入衣。Er2中华典藏网

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Er2中华典藏网

同咏①Er2中华典藏网

皇甫冉Er2中华典藏网

巧解迎人笑②,偏能乱蝶飞③。Er2中华典藏网

春风时入(豆)〔户〕④,几片落朝衣。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冉集作“和王给事维禁省梨花咏”。Er2中华典藏网

②迎,一作“逢”。Er2中华典藏网

③偏,一作“还”。Er2中华典藏网

④春风时入户,一作“春时风入户”。Er2中华典藏网

口号又示裴迪①Er2中华典藏网

安得舍尘网②,拂衣辞世喧。Er2中华典藏网

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③。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七绝内有《私成口号诵示迪》一首,故此云“又示”也。《万首唐人绝句》作“菩提寺禁示裴迪”。Er2中华典藏网

②尘,一作“罗”。Er2中华典藏网

③向,《万首唐人绝句》作“去”。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尘网:陶潜诗:“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Er2中华典藏网

杖藜:《庄子》:“原宪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陆德明注:“杖藜,以藜为杖也。”Er2中华典藏网

杂诗Er2中华典藏网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Er2中华典藏网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孟津:孔颖达《尚书正义》:“孟者,河北地名。《春秋》所谓‘向盟’是也。于孟地置津,谓之‘孟津’。”《史记正义》:“杜预云:‘盟,河内郡河阳县南孟津也,在洛城北。都道所凑,古今以为津,武王度之,近代呼为武济。’《括地志》云:‘盟津,周武王伐纣,与八百诸侯会盟津。亦曰孟津,又曰富平津。《水经》云小平津,今云河阳津是也。’”Er2中华典藏网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Er2中华典藏网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Er2中华典藏网

成按:陶渊明诗云:“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居南窗下,今生几丛菊。”王介甫诗云:“道人北山来,问松我东冈。举手指屋脊,云今如许长。”与右丞此章仝一杼轴,皆情到之,辞不假修饰而自工者也。然渊明、介甫二作,下文缀语稍多,趣意便觉不远,右丞只为短句,一吟一咏,更有悠扬不尽之致,欲于此下复赘一语不得。Er2中华典藏网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Er2中华典藏网

愁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①。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玉阶,《万首唐人绝句》作“阶前”。Er2中华典藏网

崔兴宗写真①Er2中华典藏网

画君年少时,如今君已老。Er2中华典藏网

今时新识人,知君旧时好。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唐诗纪事》作“与崔兴宗写真咏”。Er2中华典藏网

山茱萸Er2中华典藏网

朱实山下开①,清香寒更发。Er2中华典藏网

幸有丛桂花②,窗前向秋月。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朱实,顾元纬本作“茱萸”。Er2中华典藏网

②有,一作“与”。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山茱萸:《图经本草》:“山茱萸,叶如梅,有刺。二月开花,如杏。四月实,如酸枣,赤色。”《通志略》:“山茱萸其实似苌楚之实,一名蜀枣,一名鸡足,一名鬾实。”Er2中华典藏网

哭孟浩然①Er2中华典藏网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②Er2中华典藏网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洲③。Er2中华典藏网

【校】Er2中华典藏网

①《万首唐人绝句》作“哭孟襄阳”,《唐诗纪事》作“忆孟诗”。Er2中华典藏网

②首二句,《唐诗纪事》作“故人今不见,日夕汉江流”。Er2中华典藏网

③蔡洲,各本俱作“蔡州”,今从顾元纬本校正。Er2中华典藏网

【注】Er2中华典藏网

【原注】时为殿中侍御史,知南选,至襄阳作。Er2中华典藏网

孟浩然:《唐书》:“孟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Er2中华典藏网

蔡洲:《水经》:“沔水又东南经蔡洲。”郦道元注:“汉长水校尉蔡瑁居之,故名蔡洲。”《荆州图经》:“襄阳岘山东南一里江中有蔡洲。”《一统志》:“蔡洲,在襄阳府城东北汉水中。后汉蔡瑁居其上,曹操尝造其家。”Er2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