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

- 姓名:王维
- 别名:字摩诘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蒲州(今山西永济)
- 出生日期:公元701
- 逝世日期:761年
- 民族族群:
王维(公元701—761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于盛唐开元中进士,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等职。天宝十五年(756)安史之乱,两京沦陷,被胁任给事中。乱平后获罪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无心仕宦,隐居于蓝田辋川别墅,笃信佛理,过悠闲田园生活终老。他在诗歌中表现恬淡宁静的山水景物,清新明丽,最被后世称誉。与李白、杜甫、孟浩然并称“盛唐四杰”,有《王右丞集》。才艺广博,赋诗、作画,兼通音律。擅画山水、花鸟、人物、佛教题材,山水尤精,会青绿山水,更长于水墨山水。唐人评其山水画“笔综措思,参与造化”、“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其画吸收众家妙,“敛吴生(道子)之锋,洗李氏(思训、昭道)之习”而风致标格特出。通于墨法,张彦远最早提及他的“破墨山水,笔迹劲爽”,这种以水渗透墨彩来渲淡(破墨)的新技法,打破了青绿重色和线条钩勒的束缚,更适应对大自然景物的描绘。其写雪景山水则“体物精微”、“幽深之致”,清王原祁评“唐以前但取形似而已,气韵生动自摩诘开之”。善将诗情融于画意,作品体现了诗歌和音乐的意趣,具高清秀润纯静的艺术境界。北宋苏轼跋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其画对后世影响甚大,明董其昌推之为“南宗之祖”,认为“文人之画,始王右丞始”。画迹有《青枫树图》、《孟浩然马上吟诗图》,著录于《唐朝名画录》。《太上像》、《山庄图》、《雪山图》等一百二十六件,著录于《宣和画谱》。曾舍蓝田住宅为清源寺,于寺内画《辋川图》笔力雄壮,山谷重叠,云水飞动,表现了蓝田景色之美。传世作品有《雪溪图》绢本、墨笔画,坡石有渍染似无钩皴,宋赵佶题,录于《中国名画宝鉴》。《伏生授经图》绢本、设色,汉伏生像清癯苍老,笔法清劲,宋赵构题,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传有画论《山水诀》一篇。
猜你喜欢的书
钟司徒集
三国魏文别集。钟会撰。钟会字士季,钟繇幼子,官至司徒,世称“钟司徒”。《隋书·经籍志》著录《钟会集》9卷,并谓“梁十卷,录一卷”。两《唐书》又著录为10卷,可能已重新编次,后遂亡佚。现在所能看到的仅有明末张溥辑《钟司徒集》1卷本(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包括赋、檄、奏、书、记、传、论共13篇。又有清人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本,大抵采自《文选》、《艺文类聚》、《初学记》、《白孔六帖》、《太平御览》及《三国志》等书。
李温陵集
诗文集。20卷。又名《李氏文集》。明代李贽著。李贽(1527~1602),名贽,号卓吾,又号笃吾、宏甫、 温陵居士,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末杰出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一生著述有《李氏焚书》《续焚书》《藏 书》《续藏书》《史纲评要》《初谭集》《李氏文集》《李氏丛书》等。《李温陵集》系李贽去世后,由弟子辑校、 编刻而成,文集共205929字,前有李温陵自序,卷一至卷六为书答,卷七至卷十三为杂述,卷十四至卷 十七为读史,卷十八、十九为道古录,卷二十为诗。书中收录了李贽生前所写的书信、杂著、史评、诗文、 读史短文等400余篇,集中表现了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是研究李贽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著作。
东山杂记
《东山杂记》与《二牖轩随录》是王国维辛亥以后旅居日本京都时所写的学术札记,未收入《王国维遗书》
宜秋山赵礼让肥
元杂剧剧本。《宜秋山赵礼让肥》,亦名《义士死赵礼让肥》,简称《赵礼让肥》。《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均有著录。本剧源于《後汉书:赵孝传》,情节略有不同。《後汉书:赵孝传》主要歌颂的是赵孝,而《赵礼让肥》歌颂了赵母、赵礼和赵孝,并以赵礼为主角。剧写赵礼到宜秋山中以打柴采药为生。一次被虎头寨寨主马武捉住,要杀他。赵礼哀求回家辞别老母和哥哥后再来就死,马应允。赵礼果然回来,赵母和赵孝亦随后赶来。三人争说自己体肥,请杀自己而饶过另外二人。马武大受感动,放了赵氏母子三人,并赠以粮米,自己也解散山寨应试武举去了。马武后来做了汉光武帝兵马大元帅,推荐赵礼、赵孝为官,一门旌表。本剧主要是宣扬孝义思想,同时通过一面宣扬隐居一面又追求功名的描写,也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的复杂心情。
金刚经订义
金刚经订义,一卷,清俞樾着。以上二种,出春在堂全书。
大乘四法经论广释开决记
佛典注疏。作者不详。一卷。敦煌遗书藏本。是对唐智威撰《大乘四法经论广释》的注疏。先以五门科分总述:一明造论所以;二立所宗;三解归乘;四显归分;五辩归藏。后释经题。最后释经文。本书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日本《大正藏》将首残尾存之斯216号以其尾题本名收入第八十五卷,将首尾均残之斯2817号误定名为《大乘四法经释》收入第二十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