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诗话
作者:袁枚
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和诗歌美学著作。清人袁枚(1716—1798)撰。十六卷,补遗十卷。枚有《小仓山房文集》已著录。初刊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内容多记当时诗歌创作的趣闻、轶事,间有对古今诗人和诗作的议论品评。其核心在于阐发作者的诗歌理论——“性灵”说,批评沈德潜的“格调”论、翁方纲的“肌理”说,评论王士祯的“神韵”说。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本乎性情,注重灵机。袁枚认为,“诗之为道,标举性灵,发舒怀抱”,他说:“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他强调:“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诗写性情,唯吾所适”;“诗,以言我之情也”。本书是继《原诗》之后的清代最重要的诗话著作。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岭南风物记
两广风物志。1卷。清吴绮撰。绮字园次,号丰南,一号听翁,又号红豆词人。江苏江都人。顺治拔贡,官湖州知府。著有《林蕙堂集》和《宋金元诗选》。是书约成于顺治康熙间。八千七百余字。内容记述两广含少数民族地区的气候、石、草木花竹、鸟、兽、虫、麟介、布、香、酒、蔬谷、杂事等,共101条(其中有7条为清宋俊所补)。依次叙述气候二条,石十条,草木花竹六十条,鸟十七条,兽五条,酒二条,蔬谷四条,末十五条为杂事。清“四库馆”臣对此书评价颇高,认为它可与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相仲伯。
金丹四百字闵一得批注
《金丹四百字》,宋紫阳真人成道以后,遗与马处厚之文。其文初无定名,后人因其无名,即以《金丹四百字》名之。是文其言约而不繁,其义显而且明,与《悟真篇》相为表里。《悟真篇》细分药物火侯,《四百字》总撮始终大义,两者一而二,二而一也。但《四百宇》自宋迄今,注释者甚多,或以炉火解,或以搬运解,求其传真写神,发其藏蕴者,卒不可得。
浣纱记
传奇剧本。原名《吴越春秋》。明梁辰鱼作。写赵国上大夫范螽与诸暨苎萝西村施夷光在溪水边定情。吴灭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图谋复国雪仇。范蠡献计将西施(施夷光)进吴王夫差。西施以国家为重,毅然牺牲青春入吴。夫差果然沉溺酒色,荒废政事,后被越军围困而自刎。灭吴功成,范蠡即携西施泛湖归隐。剧本着力表现西施的爱国感情和范蠡的谋士风度。其写作与魏良辅整理加工昆腔约在同一时期,音律谨严,曲文华美,一向被认为是昆腔登上戏曲音乐宝座的奠基石,对昆腔的发展和传播起过较大作用。
朱子学提纲
1970年钱穆先生因撰写了《朱子新学案》,“分篇逾五十,全书超百万言,恐读者畏其繁猥”,作《朱子学提纲》,“冠于书端,庶使进窥全书,易于寻究”从钱穆先生的《朱子学提纲》,我们可以归纳出朱某理学思想的特性。朱来理学思想是在孔子内在思想性特征基础上,通过包括苟子、董仲舒、张载、二程等人的演化、桥梁,寓政治、道德与思想意识为一体,“朱子精神气魄宏大,故能立大规模而兼斯两者。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到中庸,四通六辟,成此一家”。简言之,“惟朱子,一面固最能创新义,一面又最能守传统”,而为集儒学之大成者,充分充分体现了其思想体系的时代创新性、民族文化传承性、集大成科学理性和经世致用社会大众性。
百论译注
佛教论书。古印度*提婆著,后秦*鸠摩罗什译.2卷。全书分10品,即舍罪福品、破神品、破一品、破异品、破情品、破尘品、破因中有果品、破因中无果品、破常品和破空品。继承龙树的中观学说,其特点为破而不立,全面破斥古代印度佛教以外的其它哲学流派。汉译本中,注有“修妬路”的段落是提婆的原文,此外是世亲的解释。此论传入中国后,成了三论宗依据的主要经典之一,又间接影响了禅宗的思想。其推理方法对中国古代逻辑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释摩诃衍论
凡十卷。印度龙树菩萨造,姚秦筏提摩多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为大乘起信论之注释书,一般略称释论。文前先说造论之旨趣,次举论之差别,将一代诸论总分为十类,大乘起信论摄属于摄义论。次明藏之差别,以起信论通摄于诸藏,别则摄于阿毗达磨藏。次说经之差别,谓诸经凡一百亿部,起信论为诸经之所依。次述造起信论者,谓马鸣论其本为大光明佛,论其因则为第八地菩萨。次入文广释,就起信论之因缘分、立义分、解释分、修行信心分、劝修利益分等五分解释其意。于立义分开立三十三种法门,大别为修行种因海与性德圆满海,以对辨其深浅。第十卷性德圆满海之思想与密教极为一致,日本弘法大师即依此论发挥真言教义。本书相传为龙树所作,然其真伪论说不一。或谓本书乃日僧圆仁根据新罗僧珍聪口传而成立者;或谓原撰者为新罗国大空山沙门月忠;或谓本论诸咒各种奇特之异字中,有类于武则天之文字者,故推论本书成立于武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