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宽夫诗史
作者:蔡居厚
诗话著作。宋蔡居厚撰。蔡居厚(?—1125),字宽夫,临安(今浙江杭州)人。擢进士第,累官吏部员外郎。徽宗大观初拜右正言,后进右谏议大夫,改户部侍郎,坐事罢官。蔡京再相,起知沧、陈、齐三州,加徽猷阁待制,徙汝州。久之,知东平府,复以户部侍郎召,未至。《蔡宽夫诗史》亦称《诗史》,《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二卷。原书久佚,而《诗话总龟》、《诗人玉屑》、《竹庄诗话》等多所称引。罗根泽辑得一百一十二则,郭绍虞辑得一百二十五则。书中内容以记事为主,稍涉评论。其诗学见解,大抵主教化而又尚气韵,故鄙薄晚唐诗,认为“晚唐人诗多小巧,无风骚气味”,“气韵甚卑”;称许浑诗虽“诗格清丽,然不干教化”;称聂夷中诗虽“有《三百篇》之旨”,“又太拙直矣”。于宋代诗人,书中则多所称引,不专主一家。有《宋诗话辑佚》本。
蔡居厚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伯特伦旅馆之谜
伯特伦旅馆之谜【At Bertram"s Hotel】又译作:柏翠门旅馆之秘,伯特伦旅馆,阿加莎·克里斯蒂在讲故事的同时顺带曝光了马普尔小姐年轻时的一小段恋爱史。在西郊地区中心的一条安静的街道上,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旅馆——伯特伦旅馆坐落在此。里面常年住着一些有身份的悠闲阶层。它的经营者汉弗莱斯先生和接待员戈林奇小姐竭诚地为住户们服务着。在住户中有塞利纳·哈茨夫人,勒斯科姆上校,卡农·彭尼神父,西塞莉·朗赫斯特,卡彭特太太,贝斯·塞奇威克和埃尔韦拉母女等人。受到外甥照顾的简·马普尔小姐也在这些人之中。
觚剩
清代文言短篇传奇志怪小说集。正编八卷,续编四卷。题“吴江钮琇玉樵辑”。正编以地域分类,分为《吴觚》、《燕觚》、《豫觚》、《秦觚》,续编以事物性质分类,分为《言觚》、《人觚》、《事觚》、《物觚》。主要记述明末清初之遗闻轶事,兼录诗文佳什。所载清兵入关后的残酷屠杀与四方民众的反抗斗争,极有史料价值。名人如熊廷弼、冯梦龙、陈子龙、钱谦益、顾炎武、吴三桂、陈圆圆、柳如是、葛嫩娘、顾湄等,记载其事迹颇详,亦可补史传之遗。有康熙四十一年(1702)临野堂刻本。近有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
墨庄漫录
笔记。南宋张邦基撰。十卷。邦基字子贤,高邮(今属江苏)人。邦基事迹不详,生活于宣和至绍兴年间,所居曰墨庄,因取为书名。内容多记杂事,士大夫轶闻,或评述诗文。书前有自序,称其性喜藏书,常榜其寓所名为“墨庄”,因而取作书名。书中多记士林轶事,间及考证与诗文评述。其中考证唐宋人诗的文字异同、典故出处,多有可取。《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杂家类。明高儒《百川书志》入小说家类。常见有《四部丛刊三编》本、《笔记小说大观》本。
水浒后传
陈忱作。共8卷40回,作品叙述宋梁山起义军征方腊之后,宋江等人死去,一部分梁山好汉流落江湖,在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和民族压迫下,他们又重新举起了义旗,阮小七怒而杀死蔡太师的张干办,李俊奋起反抗恶霸巴山蛇,各地民众相继响应,逐渐建立三个根据地,并参加抗金斗争。后来,在李俊的领导下远走海外,建国称王,最后以受南宋王朝的“册封”,众兄弟完婚结束。作品中明为写宋时故事,系心宋室安危,指责金兵残暴,实是感慨时事,表示了对明王朝的眷恋及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作品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表现了对民族压迫的反抗,具有进步的思想倾向。作品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许多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如阮小七的泼辣坚韧、李俊的深谋远虑等,情节曲折完整,引人入胜,描述细致,语言富有个性化。
丁卯诗集
又名《许用晦文集》。诗别集。唐许浑(字用晦,有别墅在润州丁卯桥)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丁卯集》二卷,《直斋书录解题》亦作二卷,但云“蜀本又有拾遗二卷”。今传《丁卯集》二卷,凡七言一卷、五言一卷,收诗三百余篇,较原集五百篇散佚已多,有明汲古阁刻《唐人八家诗》本和数种影宋抄本,《四部丛刊》据影宋本影印。另宋蜀刻本《许用晦文集》二卷,有遗篇、拾遗各一卷,当为宋人辑补,民国间《续古逸丛书》据以影印。又元祝德子订正的《增广音注唐郢州刺史丁卯诗集》二卷,有续集一卷(又分遗篇、拾遗、续补三部分,续补显系祝氏增入),共补诗九十五首,有元刻本和明弘治刻本。清席启㝢辑《唐诗百名家全集》本《丁卯集》二卷,更有续集一卷(《四库全书》作二卷)、续补一卷、集外遗诗一卷,收诗达五百首,但历经递补,已非原编,《四库全书》曾加收录。此外有《晚唐许浑诗集》一卷,明毕效钦辑《十种唐诗》增刻本;又《许浑丁卯诗集》一卷,万历刻《晚唐十四家诗集》本。评注许集的,则有明雷起剑评《丁卯集》二卷,崇祯刻本;又清许培荣《丁卯集笺注》八卷,乾隆刻本。
清代台湾大租调查书
本书凡十八章,据日据时期临时台湾土地调查局编印「大租取调书附属参考书」整理编成,改称今名。所谓大租,系与小租对称、乃为清代台湾一种特殊之土地制度。清初,台湾土地除台南一部已逐渐开辟外,其余大多荒旷不治。就后来之一般民有地而言,当初官署规定:凡有报垦之人,不同其果为自种或招佃耕种,一概给予「垦照」。于是豪强乘机出而包揽,如某出有地可垦,先以垦首名义递禀承垦,然后分给佃户垦辟。日久,垦首不自知其地之所在,转手处分悉听佃户。初则业主即为垦首,至此佃户亦成业主,一地便有两主。佃户既成业主,转佃任其自由,故佃户之下又有佃户,称为现耕佃人。现耕佃人纳租于原佃户,曰小租;由小租户(即原佃户)愎纳租于垦首,曰大租。即如番地、官庄、屯田、隆恩田等土地,纵使主权所属不同,租制大体相似。虽后经光绪间刘铭传清赋整理,然大租、小租仍未能消减。日据初期调查土地,因有大租之取调(亦即调查)。此书为「大租取调书」之附属参考书,亦即各式大租契字之原始资料及有关参考资料之集辑。首章为通论,其余章各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