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品
作者:郭麐
一卷。清郭麐撰。本编探索词之体貌,分十二品:幽秀、高超、雄放、委曲、清脆、神韵、感慨、奇丽、含蓄、逋峭、秾艳、名隽,各系以韵语十二句,全仿司空图《诗品》之体例。论文名品,始于钟嵘,原以定其主旨,品其先贤。图之所为,则就诗之品格而言。本书效法钟嵘《诗品》,其间有全袭旧名者,如委曲、含蓄之类;有字异而实同者,如易纤秾为秾艳,悲慨为感慨之类;亦有并为一品,如雄浑豪放,合为雄放。故有无此书,不足为轻重。但在当时却颇受重视。此书虽把各种艺术风格相提并论,但是偏重幽秀委曲,秾艳的感情色彩相当浓厚,此正体现了浙派论词崇尚雅正清空的基本观点。《词品》寥寥数语,附载于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三之中。江顺治《词学集成》卷八也录入本文。
郭麐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耳语之人
“二战”结束几个月后,迈尔斯·哈蒙德收到五年来谋杀俱乐部的首次晚宴邀请。然而当他到达时,只有芭芭拉·莫雷尔和利高教授在现场。利高教授向他们讲述了费伊·西顿的故事。费伊是一位年轻的女士,她为布鲁克一家工作。布鲁克一家是居住在法国郊区的英国人。费伊与布鲁克夫妇的独生子哈利相爱并订婚,但坊间传闻她与人有染、私德有亏。老布鲁克先生决定以金钱收买费伊,以求她离开哈利。但在见面当天,他却被人发现死在约定见面的废塔塔顶,背部有致命刀伤。奇怪的是,当时在案发现场,根本不可能有人靠近他。凶手会是费伊吗?数年之后,费伊再次出现,而她所到之处,总是环绕着诅咒与死亡。基甸·菲尔博士和利高教授赶来找寻她的踪迹,意欲警告人们她的危险。然而悲剧从深夜的一声枪响开始,徐徐拉开序幕……
读书后
明王世贞(1526—1590)撰。八卷。世贞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已著录。是书原为四卷,乃其侄王士騄校订。《四部稿》及《续稿》中均未载。后吴江许恭又采录《四部稿》中题跋之文为一卷,《续稿》中读佛经之文为一卷,读道经之文为二卷,遂并为八卷。卷首有陈继儒序,卷末有徐亮、王士騄跋。陈序比之为吕氏《读书记》,晁氏《读书志》有明启祯间刻本,《四库全书》本。
太上济众经[敦煌本]
道教经典。原经至少应有二十四卷。《正统道藏》所收《太上洞玄济众经》,仅残存一卷。(1)P.2449。首部残缺,尾题“太上济众经卷第八”,存三十行。(2)P.2792。首部残缺,尾题“太上济众经卷第廿四”,存六十四行。二件均不见于《道藏》。内容大致为劝君臣应教民行善修德,以求“太平之福”,亦有求致神仙长生之道。与《太平经》的思想内容有相同之处。
诸师真诰
诸师真诰,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元末明初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赞颂类。书中罗列道教诸天尊神灵及真人祖师之名号、真诰,共四十一条。其中包括元始天尊号、上清号、泰清号、弥罗号、天皇号等神灵名号十七条。又有三官诰、祖天师诰、仙公诰、三茅真君诰、全真五祖诰等祖师真诰二十四条。名号真诰皆用于道门法事,唱诵神真师尊之名号以表达志心归礼之意。每位神真师尊名号之前,皆以骈体短文赞颂其道行德化和神功妙迹。由此书可知明代道教所尊奉之神灵真人。
史纠
六卷,明朱明镐撰。是书考订诸史书法之谬及其事迹之抵牾,上起《三国志》,下迄《元史》,每史各为一编。作者通过对史书的考订,阐发了他的史学主张。①他认为纪传体史书的本纪不能太简略。卷4中说:“纪略传详,史体固然;过加删削,毋乃太简!”②纪传体史书的立志要严格,主张删掉《魏书》中的《释老志》等。还认为,书志的断限要明了,有的明明是断代史的志,却写得漫无边际。③推崇表的作用,尤其是《辽史》的《闰考》、《朔考》。认为宋和辽历法不同,史家能够详列以上两表,使后人一目了然,正是修史之功。④对史书的论,作者认为,有独到见解的,可以作论,否则不必作论。⑤关于列传,作者对《宋史》的列传评价很多,他认为《宋史》有三善而有七失,其中的“七失”大多是针对它的列传而言的。有的列传所述名实不符,如陈靖的劝农之议,泥古不行,无益于民生,却把他列入吏传。有的入传混杂,该人道学传的列隐逸传,该入隐逸传的列入文苑传等。有的不必列传而强立,如有的人只有官衔可记,并无事迹可书,却强为之立传,徒有“词费之讥”。有的列传“历载其先世谱系,刺刺不休”,好像是写家史一样。⑥作者主张史书要善恶并书。他认为, “史官之笔,一出一入具有严科,不以小善盖巨慝,亦不以一眚掩大端。……君子有过,亦宜绳之,不敢以君子之名而或宽之;小人有善,亦宜录之,不可以小人之名而或距之。”《史纠》卷5
受五戒八戒文
全一卷。又作授五戒八戒文。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一般于受戒之际朗诵本文。内容分为八戒文、五戒文两部分。(一)八戒文,分为五品:(1)稽首请证明品,(2)洗忏往业品,(3)得戒三归品,(4)问持说品,(5)回向发愿品。八戒之项目见于第四品。(二)五戒文,亦分五章:(1)发诚启请章,(2)悔过洗罪章,(3)转邪归敬章,(4)说相合(令)修章,(5)回向愿海章。五戒之项目见于第四章。或谓本戒文为唐代不空(705~774)之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