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章集
作者:柳永
一名《柳屯田乐章集》。词别集。北宋柳永撰。一卷。永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初名三变,因“喜作小词,薄于操行”而未能致身科第。熟悉民间流行曲调,为伶工乐妓撰写大量慢词,流传甚广,达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景祐元年(1034)改名柳永,中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除词作外,别无著述。此集《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三卷,明代毛晋合刊为一卷,收词二百余首。毛本文字错误较多,清万树《词律》曾为驳正。原集为九卷,已佚。明毛晋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吴重熹《吴氏石莲庵刻山左人词》本《乐章集》均为一卷。近人朱孝臧据毛扆据宋本校补本刻入《疆村丛书》,凡三卷,续添曲子一卷,并附有朱撰《校记》一卷,较为完善。
柳永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梅野集(楳埜集)
南宋徐元杰撰。12卷。凡杂文11卷,诗词1卷。其集宋诸书目不载。据其子直谅跋,集本25卷,景定二年(1261)直谅刊行。原本久不传。今本为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作12卷,《四库全书》著录。有《乾坤正气集》本,作11卷。所存虽仅十之五、六,然校之本传所列奏议条目,则尚得其大概。元杰曾从真德秀游,在朝以正直敢言著称,尝力劾史嵩之。其奏疏多关朝政,可补史传之阙。
万历三峡通志
(明) 吴守忠编; (明) 卢国桢校. 明万历十九年(1591) 刻本. —二册。《三峡通志》一共五卷,前有小引后有跋。小引是作者吴守忠对撰写意图的交代。后跋是兴山知县旷骥对该书的高度评价。卷一第一部分包括“三峡异同”和“三峡中额设公署卫所”。前者是作者对古代文献中有关三峡记载的辑录。后者是作者对三峡中额设公署卫所的考证。第二部分“三峡考”,分类对夔峡、巫峡、归峡中的行政区划、山川地名、名胜古迹等方面进行稽考辨析。第三部分是总论“三峡”的“诗歌词赋铭记”。卷二、三、四则是分别有关夔峡、巫峡、归峡的“诗歌词赋铭记”。卷五为附录,按内容可分为帝王胜迹、圣贤过化、名宦流芳、乡贤遗响、达人流寓、一统芟夷、偏安窃据、江神显应、岩洞搜奇、崩洪纪异、守江集议(上下)、峡俗丛谈、峡志杂录、楚襄王神女等十四类。《三峡通志》的内容主要包括诗词歌赋、历史地理、人物传记等,将各种与三峡有关的、散见的文献资料集中起来,经史子集无不涉及,尤其历史地理方面的记载,与常见的文献记载颇有出入,值得重视。
归雁
中篇小说。庐隐著。上海神州国光社1930年6月初版。作品为日记体裁,描写了女主人公纫青重返北京半年间的生活和心理状态,有与朋友间往返宴饮的情景,有对亡夫的思念痛悼、也有再次陷入恋爱的矛盾心理和痛苦感受,更多的是抒写对现实人生的思考、感喟。在孤寂感伤的氛围中,表现出对人生社会的憎恶。
熹庙谅阴记事
《熹庙谅阴记事》以编年形式记载自明泰昌元年九月光宗驾崩,明熹宗继位,至该年年底这一时期朝廷中发生的争斗。
双槐岁钞
笔记。明黄瑜(1426—1497)撰。十卷。瑜字廷美,香山(今广东中山)人。景泰举人,官长乐县知县,有惠政,后因刚直弃官。瑜自景泰七年起,每遇所见所闻,辄自抄录,积四十年成此编,以其曾植双槐,筑亭吟咏其间,自称双槐老人,书因以名。弘治八年(1495)书成,所载洪武至弘治初朝野故事,凡二百二十篇,十万余字,其中洪武初科第及永乐庶吉士两篇,为瑜孙黄佐补。其记科举、军政、边备等条,皆可补史志之缺。亦载朝野轶事琐闻,多资参考。全书首尾贯穿,文采可观,在明人野史中颇有体要,钱谦益极称此书记载之核(见《绛云楼书目》)。惟略失于剪裁。有明嘉靖重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六册,善本。《岭南遗书》、《丛书集成初编》及台湾版《笔记小说大观》本。
法华经文句记笺难
法华经文句记笺难,四卷,宋有严笺并序,附随经音切,法华三大部注之一。






